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4

二、未來哲學的關聯性/世界性

未來哲學是「世界哲學」,或者說,未來哲學具有「世界性」。當我這樣說時,我的意思不只是說,未來哲學將是一種國際性或者全球性的哲學,而不再局限於特定的民族和地域。未來哲學當然具有國際性意義上的世界性。地球上的各民族文化早已進入了全球化時代,進入了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時代」。這一點自不待言了,哪怕在當今之世,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地方主義思潮風行,恐怕也只是短時的逆流而已。不過,我所講的未來哲學的「世界性」,還不只是指,哲學已經進入全球交互和溝通模式之中成為國際性的哲學,而更多的是意指,哲學具有了「大地-世界性」或者「生活世界性」。

在西方,從馬克思、尼采到現象學,特別是通過海德格爾的現象學以及後繼的法國現象學,現代哲學已經完成了一次顛覆性的靈—肉、天—地倒置:傳統哲學(形而上學)是尼采所謂的「彼世論」或者「另一個世界論」,或者也可以說「兩個世界論」,因為它總是假定在我們這個「虛假的」具體感性生活世界之外有一個真正值得追求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超感性的世界、一個理性的或神性的或自由的世界,這「另一個世界」在天上而不在人間大地,在「彼世」而不在「此世」。在靈與肉之間,傳統哲學(和宗教)落在靈上而否棄肉身(身體)——否棄肉身就是否棄大地。這個悠久的歐洲哲學傳統被馬克思叫作「唯心主義」,被尼采叫作「柏拉圖主義」,後者與基督教文化合流之後,還成了「民眾的柏拉圖主義」。尼采認為,如此這般被這種傳統塑造出來的人性是頹廢的和變態的,是「末人」和「庸人」。尼采設想了一個新人類類型,即他所謂的「超人」。不過,尼采講的「超人」絕不是神人或強人,既不是奧特曼和孫悟空,也不是希特勒和斯大林。「超人」的意義絕不是超然於世,也不在於強權暴力,也不在高高在上的天國(那就又重歸傳統哲學和宗教了),而毋寧說,「超人」的意義在於回歸人間大地——「忠實於大地」。

胡塞爾開創的現象學在基本精神氣質上同樣是反傳統的。胡塞爾現象學哲學的義理系統殊為複雜,我們這里不可能展開議論,而只能作基本的定向和簡化的理解。我認為,現象學的首要意義在於:通過對傳統抽象理論的批判,解構尼采所謂的「兩個世界論」,把觀念世界——本質領域、抽象世界、超感性世界——感性化。胡塞爾所謂的「本質直觀」既可以說是要告訴我們,「本質共相」(普遍之物)並不是超感的和抽象的,同時也可以說是要揭示,直觀並不被動和消極,而是積極的賦義行動,連最簡單的觀看行為也並不簡單,而是高度複雜和豐富的意義給予行為。這也就是說,現象學撤除了尼采所謂的感性世界與超感性世界的分隔和屏障,把兩個世界合而為一了,超感性的觀念普遍本質世界就在我們具體的感性生活世界之中,或者說就是感性生活世界本身,是被我們直觀把握的,即是被我們直接地看到的。

事情難道不是這樣嗎?傳統的抽象理論總是設置了各種「中介」,普遍的共相本質是不可直接通達和獲得的,而是要通過各種理論和方法訓練才能間接地達到。現象學則認為,這不是真相,我們當下直接地理解某個觀念,而無需理論或者方法的「中介」。好比此刻我說「紅」,我沒有說一塊紅的布或者一包紅的煙,但大家直接就理解了「紅」這個觀念、這個本質,根本無需「中介」;即便是一些更為抽象和高度抽象的觀念(共相、本質),比如說「自由」,比如說「正義」,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大家關於「自由」或「正義」的看法和想法不一定趨同,而是有各種差異的,但當我此刻說「自由」或「正義」,大家都心領神會,直接就理解了,直接就可以進入討論了。在我看,這種無中介的直接理解的可能性,正是胡塞爾所謂「本質直觀」的真義。(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第1561期第6版 )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