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美國教育改革中的國家利益和核心價值 中

歷史學家布爾斯廷曾經把免費的公立中學看成是"美國的發明",是“美國最重要、最有特色,同時也是最默默無聞的一個機構”。直到1890年,中學還只涉及很少一部分美國人。全國14到17歲青少年在公立中學和私立中學入學的不到7%。而在這些學生中,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人升入大學。1897年,教育改革家,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很重視教育在民主社會中的作用:"民主的教育是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它所能達到的目標現在還不能完全看到"。要達到這一目標,中學教育的定位和推行免費中學,稱之為"小學後"教育,便成為一個關鍵。

確定中學教育的目標理念,最早就是與"免費"問題聯系在一起的。只有目標有利於全社會福祉,並且核心價值明確,提供免費教育的主張才能被公眾接受。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主張"免費",要求所有的民眾承擔一部分人的教育費用,那就必須告訴他們,免費教育的社會實效和道義價值何在。

還在美國建國初期,傑弗遜就提出了免費教育的想法,並為推動它的實現不懈地努力。傑弗遜是從民主的任務來著眼的,民主任務就是使有才者不愁無立身之道和施展才能的機會,民主必須依靠有才能的公民才能維持和興旺發展。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不拘財產和階級,把最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使得他們能在學業和能力上發展,貢獻於社會福祉。

在美國,教育一直被視為保持"社會上升"暢通的主要通道。這條通道應該對所有的人平等地敞開,而不分貧富差別的免費大學前教育便是這條通道上的通行證。對於維護美國的自由價值來說,教育更是必不可少。艾略特在1869年寫道:"我們繼承了公民自由、社會流動和本國巨大的資源。我們因而擁有的對歐洲各國的優勢,是無法估量的。問題不是我們的自由本身能幫助我們多少,而是我們依靠深思遠慮的教療能幫助自由多少”。如果民主,即"社會上升"和自然發展的自由是美國的特點,耶麽它也應該是美國教育的特點。因此,他主張用新的辦法把民主引進教育,這就是:使每一個美國人都有機會去選擇他想學的東西,為自由發展開辟道路,把所有的人從財富和階級的人為障礙中解放出來。

這樣的教育理念基本上還是英才教育的。英才教育基於這樣一種民主信仰:在一個機會平等,尤其是教育機會平等的制度中,英才是一些因個人素質、能力、自制而特別能把握機會的人,學校的任務是保證他們能夠作出自己的選擇,按自己的興趣自由發展,像由艾略特所主張的學校"自由選課"制度來保障。這種制度意味著各學科前所未有地平等,意味著學生有學習自己選擇的科目的自由。對於英才教育的理念,這樣的教育改革對於維護自由、民主核心價值已經足夠了。但是,在杜威這樣的民主主義者那里,這還不夠。他要把教育改革擴大到社會中去,把"學校"和"社會"結合起來,讓民主成為一種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的生活方式。

從1983年里根的《國家在危機中》報告以後,"教育強國"這一國家利益似乎成為推動美國教改的主要動力,但美國共識的"強國"理念卻並不僅僅是指提高科技水平和生產知識,以及培養更有生產力的勞動力。"強國"也包括確保能真正造福全社會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強大的國家並不會自動造福人民,沒有民主的價值,一味追求強國,甚至可能導致專制。對於一個民主國家來說,維護民主乃是最大的國家利益。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