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1

【摘要】未來哲學將是何種哲學?哲學如何取得其未來性?文章從尼采晚期的「未來哲學」概念出發,對未來哲學作一種基於歷史反思的展望,認為未來哲學具有世界性、個體性、技術性、藝術性四大特性和規定性。所謂「世界性」,是指未來哲學的人間-大地-生活-世界性,未來哲學是一種基於境域語境的關聯性哲思;所謂「個體性」,是指未來哲學將接續現代實存主義/實存哲學的思想成果,以個體之思與言為己任,以個體自由的主張和維護為目標;所謂「技術性」,是指未來哲學將直面技術統治模式,成為一種受技術規定又力圖超越技術的命運性思考;所謂「藝術性」,是指未來哲學將與未來藝術在「奇異性」意義上構成共生互構的關係,未來哲學將是一種藝術化的哲思,正如未來藝術是一種哲學化的創造。

「未來哲學」這個提法出現在19世紀中後期的德國,先有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後有弗里德里希·尼采,兩者開始了關於「未來哲學」的預思和籌劃;而在這兩位哲學家之間,還夾著藝術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後者在1850年前後嘗試提出「未來的藝術作品」的構想。或問:在此時此際出現「未來」之思,是偶然的嗎?當然不是囉。我們可以說是時勢命運所至,當其時也,歐洲經歷工業革命已有百年左右,技術工業已經初步改變了自然生活世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自會有先知先覺的人物敏銳地洞見了時代和文明之變。今天我們看到,其實卡爾·馬克思也屬於此列。

1880年代後期,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問世之後,尼采試圖建造他的形而上學哲學大廈,所謂「哲學主樓」是也,但終於未能如願;晚期尼采除了出版了幾種篇幅不大的著作之外,還留下一大堆多半語焉不詳的筆記殘篇(遺稿),後被輯為《權力意志》一書,這個時期的全部筆記要翻譯成中文,恐怕超過了100萬漢字。在此運思實驗中,尼采屢屢使用了「未來哲學」這一概念,甚至於把自己1886年出版的《善惡的彼岸》一書的副標題立為「一種未來哲學的序曲」。尼采顯然已經認識到,哲學必須調轉目光,開啟未來之思。曾經做過古典語文學教授的尼采,此時早已不再古典,而成了一個面向未來、以「權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恆輪回」為「思眼」的實存哲人。

我在《未來哲學序曲——尼采與後形而上學》一書的「結語」部分專題討論了尼采意義上的或者說由尼采所開啟的「未來哲學」構想,並且揭示了「未來哲學」的三重意義,即「未來哲學」的後哲學意義、實存論前提和技術藝術政治主題。我的基本意思已經在那里得到了表達。其實,我關於「未來哲學」的討論可以說由來已久,主要體現在我對技術時代的人類生活的思考上面,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陸續發表的一些相關文章上。不過這些討論多半是零碎的,有的屬於即興發揮,也有的甚至是不無隨意和零碎的議論,未能形成足夠嚴格和十分深入的思考。而通過《未來哲學序曲》一書的寫作,我在這方面的想法總算獲得了比較穩重的清理和推進。

關於「未來哲學」,我的一個大致想法是:雖然文人和人文都有懷古傷逝的情懷,都有我所謂的「樂園情節」,中西皆然,但今天我們必須看到,這是自然農耕社會和手工技術時代的文化特征和人格特性,也可稱為自然人類文明的精神特征,而進入現代技術-工業-商業時代之後,這種情懷已經漸漸失落了,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了,或者說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在一個技術統治的新時代里,全球人類生活被吞并、被整合入一個技術工業網絡的現實之中,與傳統文明的斷裂已成一個無可挽回的事實,這時候,包括哲學在內的人文科學必須對自己作出重新定向和定位。無須諱言,我這個想法當然含有針對目前國內復古思潮和古典研究熱潮的意圖和動機。古典學當然是一門重要的學問,以我多年以來的研究重點(尼采和海德格爾研究),我是不可能反感於古典研究的,但我以為,古典研究不可成為學界主流和學術熱門,普遍流行的古典理想更有可能淪為一種文人夢囈。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第1561期第6版 )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