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

內容提要:狄爾泰用與人的生命存在相關的理解范疇,抵御了自然科學研究中基於無生命現象因果分析的說明范式的普適性僭越,形成著名的「歷史意識」。他將歷史與系統的探討結合起來,則是要將哲學思考落實到具體的歷史性關聯與境之中。狄爾泰提出的所謂精神科學,就是對這種由人類生命活動建構起來的歷史性關聯與境內在體驗之上的領悟。由此,歷史研究成為一種生命此在重構過去生活的擬建。

作為歷史學研究對象的「歷史事實」是被建構的,每一代人都只能根據自己的生活情境重構那些他本人沒有親身經歷的生活場景,這是筆者所謂「歷史構境論」中的一個基礎性論點。最近,因為研究海德格爾與馬克思的關係,筆者細讀了德國歷史哲學家狄爾泰的部分文獻,有感於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涉及歷史研究的一些有關歷史關聯與境和重構論思想的論見,寫就此文,與歷史學界喜歡方法論和史學理論的朋友們共思。


一、歷史性意識中的形而上學之死

狄爾泰不是歷史學家,而是一位重要且被誤認的歷史哲學家。通常,我們將他指認為與叔本華、尼采、席美爾同比的生命哲學(Lebensphilosophie)代表人物。以我的判斷,這是施蒂納、克爾凱郭爾之後以個人本位重建的新人本主義哲學話語邏輯。人們通常認為,當19世紀末自然科學研究引申出的實證主義方法成為統治一切學術領域的霸權話語時,狄爾泰第一個站出來界劃了人文社會科學所面對的社會歷史領域研究的特殊質性,他用與人的生命存在相關的理解范疇抵御了自然科學研究中基於無生命現象因果分析的說明范式的普適性僭越,形成了著名的「歷史意識」。狄爾泰的思想既影響過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海德格爾, 也影響過韋伯、席美爾等後學,他還有一個著名的弟子馬丁•布伯。再遠一些看,狄爾泰的邏輯後援還接近今天的庫恩和後現代思潮。然而,究竟是狄爾泰思想中什麼觀念性的東西奠基了後來西方歷史方法論中的一種新的邏輯走向,我們並沒有看到真正清楚的交代。

狄爾泰的著作譯成英文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事情,而直到最近,他的《精神科學引論》(1883)、《體驗與詩:萊辛•歌德•諾瓦利斯•荷爾德林》(1905)、《哲學的本質》(1907) 以及《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1910)等才被譯為中文。 在國內,值得注意的研究論著當屬謝地坤《走向精神科學之路——狄爾泰哲學思想研究》和張汝倫《二十世紀德國哲學》中涉及狄爾泰的章節。 本文主要依據《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並輔之以《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的部分內容進行討論,以便分析狄爾泰歷史哲學的重要貢獻及其與青年海德格爾思想發展的一種可能性的關聯。(2016-05-24 愛思想;關鍵詞:狄爾泰、關聯與境、歷史哲學)

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注釋:

① 胡塞爾和海德格爾都曾提及狄爾泰對他們的影響。胡塞爾在1929年6月27日致米希的信中稱自己從與狄爾泰的交談中獲得益處,而海德格爾則在1927年出版的《存在與時間》中承認狄爾泰思想對他的直接影響。狄爾泰對海德格爾發生影響的時間更早。(參見H.P.里克曼:《狄爾泰》,殷曉蓉、吳曉明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311—312、313—314頁)

② 威廉•狄爾泰:《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童奇志、王海鷗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據謝地坤考證,《精神科學引論》計劃出版二卷六冊,其中「第一卷包括第一冊和第二冊,總攬各門精神科學之間的關聯,並且從中探討建立精神科學基礎的必要性;第二卷包括第三冊、第四冊和第五冊,討論思想史上形而上學轉變為精神科學認識論的過程,並進一步闡明他本人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的觀點」。然而狄爾泰並沒有完成第二卷的寫作與出版,卻出版了一批與第二卷思考相關的論著並留下大量手稿。(參見謝地坤:《走向精神科學之路——狄爾泰哲學思想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頁)

③ 威廉•狄爾泰:《體驗與詩:萊辛•歌德•諾瓦利斯•荷爾德林》,胡其鼎譯,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④ 威廉•狄爾泰:《哲學的本質》,中譯本作為《歷史中的意義》一書的附錄部分,艾彥、逸飛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

⑤ 狄爾泰:《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安延明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一個中譯本依選譯英文版改名為《歷史中的意義》。

⑥ 謝地坤:《走向精神科學之路——狄爾泰哲學思想研究》;張汝倫:《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