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柏格森的生命哲學 1

在人們眼中,柏格森往往與狄爾泰、齊美爾等人一起被歸入“思潮”。這一分類不無道理,但也過於簡單化。在柏格森的思想之中確實有一種“關於生命的哲學”,他關於生命的思考,幾乎見於他的所有著作,特別是1907年發表的著作《創造的進化》(L’évolution créatrice)之中。

這部著作並不只是“在綿延中思考”(penser en durée)這一方法在生命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同時也是他對19世紀的生命科學和生命哲學的總結和反思。不過,我們還得進一步追問的是,這種“關於生命的哲學”是否就是“基於生命的哲學”?換言之,柏格森是否基於某種“生命”原則或者某種生命理論,以之爲出發點,從而建構出其整個哲學?在筆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對於柏格森而言,並沒有什麼先天的(a priori)體系或者原則,而只能有一種“後至的和諧”(harmonie en arrière) 。這種“後至的和諧”是生命衝力(élan vital)、物質、人的智力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就每一個體、每一物種所體現的生命進化運動而言,都是一種無法預期、不斷變化、不斷創造的運動。同時,柏格森認爲,生命現象及生命各物種的形態,可以視作宇宙中的兩種根本運動互相作用的結果,即朝向精神的運動和朝向物質的運動,可以視作精神或者生命既接受物質界的限製又努力突破物質界的束縛從而頑強地將自身表現出來的結果。

因此,我們認爲柏格森哲學是一種精神論(spiritualisme)。本文試圖説明,柏格森哲學是一種“關於生命的哲學”,但並不是一種“基於生命的哲學”,而是一種“精神哲學”,或者説一種基於“精神”的生命哲學,從而可以視之爲一種新的“精神論”。

一、生命的雙重意義

討論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當然應該重點考察《創造的進化》。不過,在進入這部作品之前,有必要解讀柏格森在1901年的一個重要文本。1901年5月2日,柏格森在“法國哲學學會”(Société française de philosophie)作了一場學術報告,並與多位學者展開討論,此次討論的筆錄經過整理後,被命名爲“心理物理平行論和實証形而上學”(Le parallélisme psycho - physique et la métaphysique positive) ,出版於該年的《法國哲學學會學報》,後來收入1972年出版的《雜著集》(Mélanges)。柏格森指出,心理物理平行論並非一個嚴格的科學命題,而是一個來自形而上學中的命題,因此,有必要通過實証的經驗研究,來確定這種平行論在何種程度和何種範圍內有效、在何種意義上僭越了經驗。他在文本中如是説道:

“如果經驗研究是可行的,它將更好地衡量思維和思維自身開展活動之際所憑藉的物理條件之間的關係。換言之,經驗研究將更好地揭示出作爲思維的存在的人(l’homme,être pen- sant) 和作爲生命存在的人 (l’ homme,être vi- vant) 之間的關係,並因此揭示出生命的意義(la signification de la vie) ”。

在另一處,他説道:“由此,在我看來,以經驗方式循序漸進地規定我所説的‘生命的意義’是可能的,也就是説靈魂與身體的區分的真正含義和二者之間融爲一體並相互協作的理由”。由此可見,在柏格森這裡,生命的意義揭示的就是身心關係,即身體與靈魂、精神與物質的關係。

我們還注意到,柏格森在文章中作了一個重要的區分,即生理生命(vie physiologique)和精神生命(vie spirituelle) 之區分。而在“生命的意義”這一表述中,所説的生命正是前者,生理生命。所謂生理生命,指的是人作爲一個生命體的各種生理過程,這些過程一方面不同於用來構成生命體的各種物質和組織的物理化學過程。(本文作者:作者鄧剛;工作單位: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來自2016年《現代哲學》)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