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4

中村雄二郎[13]的哲學研究起步很早,而其思想的成熟當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這一時期出版的《共同感覺論》、《場所論》、《西田幾多郎》以及《什麽是『臨床之知』?》等集中體現了其哲學思想的基本特征,也奠定了他作為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家的地位。

正如《共同感覺論》、《場所論》的書名所示,中村的「場所哲學」與西方哲學中的「論題法」有著思想上的直接關係。在《場所論》中,中村對自古希臘以來的「論題法」從辯論術的概念發展到近代哲學的一種「方法」的演變軌跡做了梳理,並且將自亞里士多德、西塞羅、維柯所說的「論題、論點的場所」也納入到他的「場所論」中,成為其理論的組成部分。中村「場所哲學」的另一個理論來源則是西田幾多郎的所謂「場所哲學」。西田哲學是日本近代哲學發展的一個高峰,可以說,日本任何哲學思想的提出都繞不開西田哲學,都需要對西田哲學提出的問題給予回應。中村從自己的問題意識出發,對西田哲學做了批判性考察,並在構築自己的思想體系時對其思想要素有所吸收和利用,這集中體現在《西田幾多郎》[14]一書中。

中村的「場所哲學」首先對「場所」概念做了擴大的解釋,即「場所」不限於辯論術或修辭學意義上的論點、論題,而是具有普遍的哲學內涵。哲學意義的「場所論」所涉及的主題包括:(1)作為存在根據的場所;(2)作為身體性場所;(3)作為象征空間的場所;(4)作為論題、論點的場所[15]。

作為存在根據的場所包括自然、社會和人自身三個方面的背景,具體地說,即固有環境、社會共同體和人的無意識。固有環境即人的生存活動得以展開的生物學、生態學的環境世界。但這種固有環境並不單純是物質的世界,而是同時具有精神的內涵。如許多民族都有的對「土地精靈」的信仰,就說明特定的場所和土地都與人的精神聯系在一起,具有心的屬性。社會共同體即人生活於家族、工作單位、人際交往圈等顯在背景,而人的無意識則是人的思維和行動的深層背景。只有在以上三種背景下才能合理地解釋人的存在樣態,找到人的存在根據。

身體的場所,即身體作為基體為意識的自我提供空間。正因為有身體的實存,空間意義上的場所才具有意義,即物理的空間才成為人的空間。身體的空間不僅是生理學意義上的肉體,還包括社會空間中擴大的身體,即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占據的位置。

身體的空間或場所,除了與他人的身體或場所發生關聯,其內部也分為多個層次。如人除了各種世俗的欲望,還有內在的超越的欲望、追求永恒的欲望。與人的這種宗教的感情和欲望相聯系的,就是作為象征空間的場所,即宗教的、神話的場所和空間。

作為論點、論題的「場所」與傳統的修辭學的「論題法」有關聯,但其內涵又超出了傳統的修辭學的範圍。因為在西塞羅之後的很長的歷史時期,「論題法」只是作為記憶術的一種為人們所重視,維柯則將之提升為一種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新的模式,即通過與對象的互動,通過對人與對象的深層關係的探討,對複雜的事物做出或然性的結論。中村的「場所」論則進一步把主題限定於對人自身的存在根據的探討之上,所以作為論點、論題的「場所」就成為我們當下生活中的日常語言環境,如口號、常套語、流行語、共同關注的話題等。人們正是在這些語言環境中生活,其思維和行動方式受這些語言環境的製約。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