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淺談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下

由於認識到詩必須符合可然律和必然律,顯示事物的內在聯系,亞里士多德特別強調作品必須是有機整體,從這個觀點出發,他認爲無論是史詩還是悲劇,都應以動作或情節爲綱,而不應以人物性格爲綱,“因爲悲劇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動、生活、幸福;悲劇的目的不在於摹仿人的品質,而在於摹仿某個行動”。

對於這一觀點,我很是讚同的。從閱讀者的角度來看,情節是作品中最直觀也是最淺顯的部分,更是最能吸引人的部分。從冩作者的角度而言,情節是作品其他相關部分的基礎——人物的刻畫、作品內涵的傳達的基礎,悲劇藝術的六個成分中,形象、性格與思想都是通過情節表現出來的,而言詞與歌曲則更是爲推動情節服務的。情節是作品的骨架與脈絡,情節的發展與變化才使作品有了生命力,於是將藝術與真實融爲了一體。如果情節處理不當,那麼便不能引起人們的憐憫與恐懼,悲劇的情感亦無法得到宣洩和陶冶,悲劇也便不能稱之爲悲劇了。

但是,亞里士多德認爲喜劇和悲劇高於諷刺詩和史詩,也更受到重視,我認爲這一觀點有失偏頗。不論是喜劇、悲劇,還是諷刺詩、史詩,都只是一種藝術形式,雖然可以有個人偏好,但從客觀公正的立場上,並不能説哪種藝術形式高於另一種。藝術作品有優劣評判,藝術形式卻無高下之分。

況且,就古希臘文學的發展與演變歷史來看,諷刺詩和史詩可以説是喜劇與悲劇的源頭,喜劇與悲劇由此衍生出來,卻並非昇華與提煉,而是一種更加細緻的區分與隔離,以此擴充與完善古典文學形式與文藝理論。在文學與文藝的殿堂里,它們的地位應當是平等的,受重視程度取決於人們的主觀選擇而無關藝術形式的高低。

歸根結底,《詩學》是一部優秀的作品。站在它誕生的時代往過去看,它總結了希臘文藝,特別是悲劇、史詩的創作經驗;往對後世文藝的指導作用上講,它又是整個西方世界文藝思想的萬流之源,爲西方文藝理論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本書充分體現了言簡意賅這一文學作品最大的美德,雖然是一部理論類著作,語言卻並不顯得冗長和拖沓,讓人敬佩,也更適合閱讀與傳播。(原載:2014-08-16;山東觀點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