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塞繆爾·早川、艾倫·早川 著;柳之元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07月)

20年前冩評論的時候,我沒有讀過任何一本教我怎麼冩評論的書,完全是憑常識感和言説本能冩作。讀了這本《語言學的邀請》後意識到,如果早讀到這本書,自己的評論能上很大一個台階,所以後來每屆學生我都會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不是像維特根斯坦那樣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話語,而是從思想層面。如何在抽象的階梯上遊刃有餘地駕馭語言,“冩着冩着就沒話可説”的問題出在哪裡,什麼叫“轉圈子式思想”,屁話何以成爲屁話,作者給出了非常精妙的闡釋。

我的讀書筆記上冩了很多本書的妙語,如:判斷下得太早,往往會使我們看不清近在眼前的事物(説的是避免形成一種自我閉合的邏輯,避免讓過早的結論封閉了多元的可能)。

附錄:早川《語言與人生》摘語

"編冩字典的人是曆史學家,不是立法者。"(引自第54頁)

這些儀式語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它們的好處就是“再度確定了社會團結”:基督徒覺得和其他基督徒更加密切,美國人覺得更像美國人,法國人覺得更像法國人,這些都是這些儀式的影響。社會就是有這些對言辭的共同反應而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引自第75頁)

因此儀式性的語言,不管它們所使用的是在別的場合卻有象徵意義的文句也好、外文也好、古文也好、或僅是一連串毫無意義的聲音也好,都可以看做是先象徵語的大幅應用:也就是一組組傳統形式的聲音,雖然不能傳遞任何消息知識,但是卻能傳播感情(通常是團體感情)。這類的話對不屬於這個團體的人來説,似乎沒有任何意義。當語言變成儀式性的,也就是説,它的效果在相當程度以內,就不再依靠這些字原有的意義了。(引自第75頁) 

[編者註: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對話的確切內容也是無關緊要的,都可以算是儀式性的語言。隻要確保你表達出了你對對方的態度與情感,是友善還是敵意,就可以了。]

“試着在一天之內,不用任何象徵性語言,只説任何可以增加對方知識的事實。—— 這個練習只適合愛好科學勝於愛好朋友者。”(引自第75頁)


(S. I. 早川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Fifth Edition;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14/05/01 

延續閱讀:《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