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T.S.艾略特的〈傳統與個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1917)一文,向來被視為英美現代主義詩學重要宣言之一。從「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角度來評議,可發現其意義不僅在於詩學觀點,也涉及現代感知論、主體性與文化生成觀的深刻辯證。
一、從「情動轉折」視角的切入點~~情動轉折的核心問題是:「主體如何感受?感受如何成形?感受是否就是知識的原材料?」而艾略特提出的這種「詩歌的非個人性」、「自我犧牲」、「如鉑金絲般中性」,正可被視為早期對於「感知與情感如何轉化為文化作品」這問題前驅思考。
二、情動理論三個關鍵觀點對照
1.詩人作為感知“中性媒介” ≈ 情動之流「導體」~~“詩人的思維就是這樣一條鉑金絲” 艾略特認為,詩人不應強調個人的情感投射,而應如催化劑般讓情緒與感官經驗在其內部轉化、結合,生成詩歌。這與Brian Massumi(情動轉折重要人物)所說的「感知流」(affective flow)觀點相通。主體非中心,而是情動流通的接收站與轉化場。評議:艾略特的詩學觀超越了浪漫主義「情感自我抒發」的理念,更接近現代「非主體中心的情動過程」。詩人是「通道(conduit)」,而非「源頭(origin)」。
2.情緒與感覺的組合 ≈ 情動場中的複合構形(composition)~~“那些接觸催化劑而改變的元素有兩種:情緒和感覺” 這一段落正揭示「affect」(未分化的情動能量)如何轉化為具體的「emotion」(已命名的情緒)與「sensation」(感官知覺)的複合交織。與Sara Ahmed所言「情動是物與人之間作用的痕跡」相呼應。詩歌就是這種「感受之痕」的美學結晶。同時也呼應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觀點:詩語言就是將「前符號性」的情感衝動轉化為語言形構的空間。
評議:艾略特並未否定情緒,而是主張將「情緒」升華成「複合情動組構」(affective composition),這正是文學創作的精髓。
「消解自我」 ≈ 主體的去中心與再生~~“藝術家的成長之旅,就是一段持續地犧牲自我,持續地消解自己個性的旅途”。情動轉折理論強調,主體性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在情動的流中形成和變動的。艾略特對「個性的消解」的強調,並非完全否定主體性,而是將其視為生成性的過程——這與德勒茲的生成主體(becoming-subject)觀十分接近。「消解」不是毀滅,而是「卸下」個人化遮蔽,以進入更深層的共感結構。評議:這不是古典意義的自我否定,而是「自我-非自我之間的詩性游移」,正是當代情動理論關注的「主體生成中的裂縫與感知變異」。
三、從“情藝興喚”的角度補充解釋
若從陳明發博士的「情-藝-興-喚」系統來看,艾略特的詩學觀恰可被重新理解為:
概念 |
艾略特詩學中的對應 |
情(Affect) |
詩人感知世界的情緒與感官素材 |
藝(Art) |
詩人的中性思維(鉑金絲)將素材進行再組合 |
興(Emergence) |
多重感受在詩語言中生成獨特詩意 |
喚(Evocation) |
詩歌喚起讀者的共感與再感知,進入詩歌的“非個人性靈光”場域 |
四、結語:艾略特的詩學,是情動轉折的“現代前奏”
艾略特所主張的「非個人詩學」、「詩人作為催化劑」、「情感與感覺的轉化」,雖然語言仍屬現代主義風格,但核心已隱含了「情動-感知-詩意生成」的非中心化、網絡式的哲學精神。他為情動理論鋪路,尤其在這些面向:
感知的非主體性
語言中的情動組構
經驗的轉化而非投射
詩作為感官與情感的生成場
這些觀點與後來情動轉折的關鍵思潮可形成跨世代的呼應與對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