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商品交流(3)

在日本,陶瓷是日本統治階級一直強烈要求出現在中日貿易清單當中的。瓷器被天皇命為國寶,是給有功之臣的無上嘉獎。同時,日本派駐大量人員專門來中國學習制瓷的相關技術,從而仿制陶瓷制品。

此外,朝鮮半島、菲律賓、印度、印尼、泰國、緬甸等東亞和南亞諸國都與中國陶瓷的文化藝術傳播有密切關係,在這些國家都曾出土過大量的中國瓷器。伊朗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關卡,對於陶瓷,伊朗人十分鐘愛。在伊朗境內很多城市的博物館中都有中國的瓷器。而且伊朗的制陶工匠對於中國的陶瓷很有研究,從陶瓷的原料、工藝到外觀藝術,不斷地分析研究,模仿出了中國的陶瓷,並且成功地用氧化銅模仿出中國的釉下紅。

清初時期,中國與歐洲各國的文化交流比較頻繁。當時歐洲人對中國的陶瓷十分喜愛,不亞於其他任何奇珍異寶。幾乎整個歐洲國家的帝王、皇后都開始搜集、收藏中國陶瓷精品,並且作為王室的財產。同一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對中國陶瓷的銷售幾乎遍佈整個歐洲,荷蘭皇宮早在明代萬曆十二年就通過葡萄牙、西班牙兩國向中國訂購96000件陶瓷制品。荷蘭的陶瓷匠師們還通過東印度公司直接從中國采購白色釉料和青花顏料,仿制中國青花瓷,並獲得了成功。德爾費特窯在清時期就以專門生產模仿中國青花瓷的白釉藍彩陶器而聞名,產品行銷全歐洲,受到熱烈歡迎。

國外自身的陶瓷工藝是在受中國古代陶瓷文化藝術的強烈影響和啟迪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並與當地傳統的、富有特色的工藝美術融合發展出來的,分別都獨具各自國家的特征。由此可見,中國古代陶瓷工藝對世界各國陶瓷工藝的發展以及增進國際貿易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3.中國紡織品對於國外的影響

紡織品是一種以麻、絲、毛、棉的纖維為生產原料經過加工成紗線,編織和機織而成的布帛,紡織品在人類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是衡量人類的進步與文明發達程度的標尺之一。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紡織技術,並在隨後的發展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在中國歷史當中,紡織品文化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中國漢朝時期,紡織品的生產就十分發達,當時的人們利用簡陋的生產工具織出了許多精美的花紋圖案,如云氣紋、動物紋、花卉紋、幾何紋和吉祥文字等。東漢的錦紋樣具有概括而寫實的特點,人物與禽獸奔逐於動蕩的云氣山嶽之中,充滿著動感與力度,加上吉祥文字點綴其中,蘊涵著吉祥如意的氣息。

到了唐代,中國經濟得到高度發展,絲織品的生產也遍及全國各地,其中最出色的為唐錦,因其以緯線起花,遂又稱緯錦。唐錦的花紋設計以聯珠紋最有代表性,還包括團紋、散花等多種紋飾。強盛的唐朝是中國古代最為開放的一個時代,它不僅接納外來的服飾樣式,同時唐朝的不少服飾樣式也影響著海外,如日本的飛鳥,就是在奈良時代直接從中國的隋唐兩代引入服制和服裝設計的。

宋朝的紡織業進一步發展,已遍及全國的43個州,重心逐漸南移至江浙。絲織品中尤以花羅和綺綾最具有代表性。羅紋組織結構包括兩經絞、三經絞、四經絞的素羅,起平紋、浮紋、斜紋、變化斜紋等組織的各種花卉紋花羅,還有粗細緯相間隔的落花流水提花羅等。與此同時,宋朝時期發明了腳踏紡車和水轉大紡車,大大提高了紡織的工作效率,這兩種紡織機械的發明比歐洲人的同類發明早四百年左右。

元代紡織品品種眾多,其中以織金錦(納石失)最負盛名。在新疆鹽湖出土的金織金錦,經絲直徑為0.15毫米,緯絲直徑為0.5毫米,經緯密度為52根/厘米和48根/厘米;拈金織金錦的經緯密度為65根/厘米和40根/厘米,可見中國元代的紡織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愛思想 2016-02-02)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