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商品交流(2)

中國由於自然環境的原因,茶葉產量很大,質量也頗高,加之人們素有采茶、飲茶的習慣,因此中國的茶產業異常發達。在長期的貿易往來之中,茶文化不斷滲入沿途各國,並產生了巨大影響。

中國政府在沿海很多港口設立了市舶司,對海上貿易進行管理和監督,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管理茶葉的貿易,準許外商購買茶葉,並帶回各自國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的最澄禪師在中國對佛學進行一段時間的研究後回國,同時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於近江(滋賀縣)。公元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訪滋賀縣的梵釋寺,寺中僧人便獻上了茶水。

天皇飲後甚是喜愛,於是在國內大力推廣飲茶,茶葉在日本便得到了大面積栽培。在隨後的宋朝時期,日本榮西禪師來到中國拜佛求經,返回時不僅帶回茶籽進行播種,並且根據當時寺院的一些飲茶方法,演變、製訂了自己的飲茶儀式。其晚年所著的《吃茶養生記》一書,被稱為日本第一部茶書。書中稱茶為「聖藥」「萬靈長壽劑」,這對推動日本社會飲茶習慣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元時期,中國對海外貿易的港口增加至八九處,在這個時期陶瓷和茶葉已經成為中國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是在明朝時期,政府采取積極的對外政策,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他遊遍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直達非洲東岸,加強與這些地區的經濟聯系,使茶葉輸出大量增加。在此期間,西歐各國的商人先後來到中國,從這些港口地區轉運中國茶葉,並在本國上層社會推廣飲茶,使其養成了飲茶的習慣。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海船自爪哇來中國澳門販茶轉運歐洲,這是中國茶葉直接銷往歐洲的最早紀錄。以後,茶葉成為荷蘭人最時髦的飲料。由於荷蘭人的宣傳與影響,飲茶之風迅速波及英、法等國。

清朝時期,飲茶之風逐漸在歐洲更多國家風靡開來,在茶葉最初傳到歐洲國家時,其價格昂貴,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將其視為「貢品」和奢侈品。後來,隨著輸入量的不斷增加,價格逐漸下降,茶逐漸成為民間的日常飲料。此後,英國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紅碎茶產量最大並且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這種茶的茶種就源於中國。在印度雖也有很多野生的茶樹,但是印度人不懂得種茶和飲茶,直到1780年,英國人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購買茶籽在印度種茶。

進入19世紀之後,中國茶葉的傳播已經遍及全世界,到了1886年,中國的茶葉出口量已達到268萬擔。西方各個國家的語言中「茶」這一詞,大多數源於當時中國海上貿易港口所在地福建及廣東方言中「茶」的發音。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地與中國茶葉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總之,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給世界人民創造了茶葉這一香美的飲料,這是值得我們後人引以自豪的。

2.中國陶瓷對於國外的影響

陶瓷是中國一項重要的發明,它的影響從英文「China」一詞中便可看出,這個用來代指「中國」的名詞本意就是陶瓷。中國陶瓷在國際上一直負有盛名,在多個國家的遺址和沈船等地出土的文物中都能夠發現中國的陶瓷,這也證明了陶瓷是中國與世界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愛思想 2016-02-02)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