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茂《論旅遊美的美感經驗》(3)

3、旅遊行遊抒情詩性的審美結構——模仿結構

在行遊中,抒情詩性價值要大於認知價值。以「求知」為樂的行遊對於少數人可以沾沾自喜,但對於大眾就勉為其難了。

 

行遊以景觀為追逐的對像,而優質景觀的審美特性往往是使主體產生內模仿和移情。抒情主要是一種「釋放」,即對於「日常生活」單調困乏的一種強烈的補充,正如李白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那種輕鬆之感。但是,具體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又有所不同。

自然景觀的旅遊美美感主要是與自己家鄉的自然景觀對比而產生的不同,感嘆天大地大,是一種空間維度。人文景觀的抒情詩性主要,嘆世之常變,嘆逝水流年,嘆英雄安在,是時間維度,其抒情詩性不以景觀為根據,而受主體的生存狀態左右。內模仿和移情是主客體統一方式。我們把審美主客體的這種meeting形式界定為模仿結構。

三、旅遊居遊美感經驗的暢爽詩性

子日:遊於藝。

通俗說,居遊就是在當地租房居住下來,再四處漫遊,深入領略當地文化,徹底享受這種漫遊生活。在西方語境中可以理解為"居住在風景里",推窗即是湖光山色,散步可聞鳥語花香。

居遊的美感好像閱讀一篇散文,它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是總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那就是一種自由的生活。體驗自由精神是居遊的宗旨和魅力。

荀子:"君子居必擇鄉,遊必擇士",強調環境和交遊(友)的重要;中國的畫家八大山人更是用《居遊山水圖》詮釋了"居遊"的意境和隱逸生活的情趣。

我們把居遊實現深度體驗旅遊度假的生活情趣而創生的美感經驗稱為暢爽詩性。

1、旅遊居遊暢爽詩性的表現形式——第二空間

「我走過青草地,漫步在小河邊;讓陽光擁抱我,讓風兒吹我;這山青又青,蔚藍的天空里,眼望著流雲,想起了你。」

這首《原野牧歌》表現出來的正是居遊的暢爽詩性。我們是生活在一種浪漫的詩情畫意中,完全不同於日常生活的世界。輕鬆、自由、愜意、快樂、幸福、自豪、自信、自得、自樂,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在三毛的作品里有著傳神般的描述。三毛的成就正是描述了具有這種散文美感對於生命的意義而感動了讀者。特別是她以沙漠為背景的具有描寫,更是讓人神往。那才是生命應有的狀態:感性、鮮活、真誠、真實。

獨特迷人的景觀 ,安全和諧的環境 ,居民友好的態度,完善休閑的設施 。宜遊才能宜居。環境優美、人文相親、幸福感強才宜居宜遊,可見居遊元素的重要。

2、旅遊居遊暢爽詩性的發生機制——宜居宜遊

居遊是旅遊生活的最高也是核心的部分,它充分體現了另一種生活方式——遊戲生活方式,正是這種生活方式體現出或表現出了旅遊美的最重要的價值。基於此,我們可以理解莊子為什麼要把「遊」與「逍遙」聯在一起,創造出一種「逍遙遊」了。也就是說,人的本質要達到一種「自由」的狀態,擺脫內在與外在的約束,那麼,他就只有改變空間這種辦法了。----強化差異度:文化度,舒適度,方便度,幸福感;強化沖擊力: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潤力,快樂激蕩力。

居遊是擺脫叔本華「鐘表理論」的實踐形式,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就連東方帶薪假日也增多了,甚至有強制休假一說也。所謂人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即欲不滿足,痛苦;欲滿足了,無聊。實際上還存在一種狀態,它既不是佛教的假無欲,也不是世俗的物欲,而是一種「美欲」:欣賞而不占有之欲。在度假地,房屋、田舍、風光盡管很誘人,但人們一般不會產生占有欲望,只是非功利的欣賞,在這種狀態下,他既滿足了「欲」,也滿足了「不欲」。事實上,他用錢滿足了欲,否則他何以能遊;但他又滿足了「不欲」,能達到美的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