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點菜”,是臺北一家中餐廳推出的新鮮玩藝。這玩藝玩起來是這樣的:客人按菜譜點菜,服務生將編碼指令輸入手上的一具PDA,交換給櫃臺上的PC,再由PC將有關數據傳輸到廚房裏的印表機印出。據說,此舉不僅加快了點菜速度,且深受顧客歡迎。

數字化生存的倡導者,又得到了一個大好佐證。不過在我看來,這無非是餐飲業在日趨慘烈的競爭下,企圖以電腦化包裝來殺出一條血路的努力。與其說這是數字化生存,倒不如讀作“為求生存而數字化”。正如飛行已經將“旅行”異化為“運輸”,對於速度的追求, 代價可能是對食客獨享的一種微妙樂趣之剝奪。這樂趣就是等待,它不僅是餐館(麥當勞以及具有相似速度者除外)得以存在的關鍵理由,而且也是在家吃飯與外出吃飯的重大區別之一。

我把餐館裏的等待劃分為以下不同的階段:第一,你被領到一張餐桌前坐下,等待著茶和菜譜的到來;第二,你點好了菜,等待這些菜的到來;第三,菜和菜之間的等待;第四,咖啡或茶的等待;第五,對賬單的等待。可以發現,官能和心理上的感受,在此畫出了一條 循序漸進、跌宕起伏的優美曲線。第一階段開始醞釀,第二階段則不斷升溫,第三階段高潮湧現,然後慢慢下滑於第四階段後期,最後在第五階段降至低谷。其中又以第三階段最為美好,其美好之處就在於邊吃邊等,你的心在歌唱著:“吃吃地等,就讓我吃吃地等。”

等上菜,就像等待前來赴約的情人,而聰明的跑堂或廚師,也總會適當地讓一位有鑒賞力的客人等上一等。就欲擒故縱這一著而言,他們和我們的情人之間有著高度的共識。當然,時間上的間隔不一定會那麼準,重要的是程序上的穩定壓倒一切。亂了時間,無非就是擅 自刪除或延長了一首樂曲裏的一些關鍵性的休止符;亂了程序————比方說熱菜先於涼菜,抑或剛點完菜就遞上賬單————在這種惡劣的處境下,我就只好這樣來克製拍案而起的行動:原諒這些人吧,他們是習慣於先把屁股擦凈然後再解大便的。

點菜郵件甫送出,確認回信隨即到達:“熱切地期待您和您的全家在約定的時間裏親臨餐廳,將所點菜肴愉快地download到您們的胃裏。”

電腦點菜的惡例既開,不僅會扼殺了等待的樂趣,未來的餐飲業,更可能因電腦技術的日新月異而進入全面的Cyber化:餐館被搬到網上,菜單以及售價,被詳列於各家名字後面帶com的餐廳的網頁上。點選了你要的菜,再以電郵送出。過了兩個小時,你到達這 家餐館,剛一下車,就見到老板親自捧著你點的例湯在門口恭候。又過了兩年,風險投資基金已經把麻省理工學院發明的“香味晶片”和美國Vusion公司研製的“人工舌晶片”全面推向市場,屆時,網面上不僅有菜肴的高解析度照片,可預聞其香,先嘗其味,還可以 讓顧客按照各自的口味,在點菜之前預先對每一道菜、例如對一道紅燒肉的做出調整。若一直未能如意,餐館方面可能會熱心地建議你用Netscape8.X以上取得最佳觀賞效果。如果你認為豆腐魚頭湯的樣品照片看上去略嫌幹涸,歡迎你點擊左鍵,任意“灌水”於 此照片之中。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