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時下臺灣青少年的新生語言,稱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人為“五年級生”,稱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九年出生的人為“六年級生”。我生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算是個“一年級生”吧,正在述說“三年級”的故事。
在學校裏,二年級的學生看不懂七年級、八年級的功課,需要解說;人生往往相反,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沒見過四年級的功課,好奇,陌生,隔閡。
(網絡照片)
“天地一舞臺,人生一戲劇”,演戲的人都知道舞臺分成六個區,每個區都有名稱。“四年級”的時候,中國這個大舞臺也分成好幾個區,每個區也有名稱,那些名詞曾經天天見報,天天在生活中使用,到今天,那些新聞名詞已成為歷史名詞,許多人看了覺得迷惑。
我經歷過那些名詞,當新聞名詞變成歷史名詞的時候,我反而清醒過來。
今天述說那時的故事,那些名詞都需要註釋:
國軍:指中華民國政府統率的軍隊。
共軍:指中國共產黨統率的軍隊。
戰區: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派大軍侵入中國,引起長期戰爭,稱為八年抗戰,實際上打了八年一個月零八天。那時管正在打仗的地方叫戰區。
淪陷區:抗戰發生後,大體上是日軍從東往西攻,佔領中國大片土地,把中國從北到南割成兩片。日軍控制的區域,中國人稱之為淪陷區。
國統區:日軍全面進攻,中國土地上從南到北形成一條很長很長的戰線,長線以西、由中央政府有效治理的這一半,當時被稱為“國統區”,也叫大後方。
解放區:戰爭期間,日軍只能佔據城市,控制鐵路公路。中國共產黨在鄉村和山地組訓民眾,發展遊擊武力,建立地方政權,稱為解放區。
遊擊區:中央政府也在淪陷區發展遊擊武力、建立地方政權,稱為遊擊區。
收復區:日本戰敗投降,淪陷區由中國接收,稱為收復區。
此外還有幾個熱門名詞。
軍事衝突:對中國人來說,抗戰是突然勝利的,誰也沒料到日本斷然求降,如何把半個中國接收過來,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發生了嚴重的爭執。那些年,中共在華北各地發展很快,“解放區”的數量和實力超過中央遙控的“遊擊區”,正規的國軍都隔著千山萬水。日軍從小據點撤退,向大城市集中,準備繳械回國,共軍立即就近填補空隙,擴充地盤,把星星點點的解放區連接成大片大片。中央政府禁止中共這樣做,派出國軍接收,把共軍趕出去,共軍抵抗,再打回來,於是這裏那裏都有槍聲炮聲。依官方的解釋,這不是戰爭,兩個國家之間打仗、而且經過宣戰,才叫戰爭;這也不算內戰,國民黨和共產黨尚未以兩個交戰實體兵戎相見,雙方因爭奪接收而發生的局部戰鬥,官方稱之為軍事衝突。
流亡學生:抗戰發生後,淪陷區的愛國青年離開家鄉,逃往大後方,稱為流亡學生。政府成立學校收容他們,不收費用,還以“貸金”維持他們的生活。學校隨著戰局的變化遷徙不定,稱為流亡學校。
復員:一聲抗戰勝利,報上最常見的名詞是“復員”,正確的解釋是“國家由戰時狀態恢復到平時狀態”。但是當時盛傳“復員就是復原”,局促在偏僻地帶、降低了生活水準的黨政軍人員,一個個回到富庶地區,位居要津,追慕浮華。
從名詞的解釋,可以看出時代怎樣產生了這些名詞,名詞的背後有種種不測的風濤,人與人之間多少難罷干休的糾葛,白紙上的黑字,俱是命運的幢幢陰影。如果“詞條”增加,列入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再列入內戰、和談、土改、參軍,再列入遼沈戰役、淮海戰役,那就滄桑興亡,生死禍福,一一躍然紙上。難怪後來韓少功能用編辭典的方式寫長篇小說,書名就叫《馬橋辭典》。
四年級還有許多名詞,最後一個名詞是“遷臺”,國民黨主控的政權完全退出中國大陸,遷到臺灣。
五十年後,我參加一個座談會,一群熱心的讀友在討論我的作品。有位細心的女士說,許多文選都收了我的《一方陽光》,我在《一方陽光》裏用心描寫老家的一隻貓,貓在呼吸的時候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家鄉父老相傳,貓反復地說“許送、不送,許送、不送”。
我解釋,依家鄉傳說,世上本來沒有貓,只有老鼠,老鼠太多,人類無法安居。齊天大聖孫悟空動了惻隱之心,他把玉皇大帝座下的禦貓帶到下界“度假”,丟下不管,禦貓找不到歸路,只好留在人間克制老鼠,子孫後代永遠記得孫悟空沒有實踐諾言。有人問:這段情節可有什麽象征意義?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寫《一方陽光》的時候,正患著嚴重的懷鄉病,我想起當中央政府“遷臺”的時候,那個最有權勢的人說過,我把你們帶出來,一定再把你們帶回去。可是終其一生,他沒有做到。
說到這裏,居然有一位讀者發問:這個“最有權勢的人”是誰?我為之愕然。
連“最有權勢的人”竟然也有人不知道他是誰,那個時代是遠去了! 但是,“每個時代都是獨特的時代”,都會留下獨特的東西,“四年級”也有一些獨特的迷離,獨特的激動,獨特的覺悟,應該留在人間。
那時,我“主修”過幾門功課,得到許多紀念品。我收藏、諦視、摩挲,最後,我要公開。珍珠不該是蚌的私財。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