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新現實主義繼承人們的演變

弗萊特裏科·費裏尼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是從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學徒出來的。他們在新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時期都曾分別做過羅西裏尼、維斯康蒂和德·西卡的助手,並獨立的編寫過劇本或影片的制作。但是,在他們以後的創作和發展中卻形成了與新現實主義所不同的自己的風格,甚至以新現實主義作為反命題而進行創作。新現實主義電影是可以同社會性劃等號的,是以一種特有的外部環境來界定其人物的。而在費裏尼和安東尼奧尼的作品中,卻相反地往往是以個人的感情來界定外部環境。他們對待現實的表現,不是作為現實問題的寫照,而是作為人物心理的反射。在他們的發展中,費裏尼放棄了新現實主義而追求浪漫主義,安東尼奧尼則是模糊現實,強調主人公的主觀感知,而脫離新現實主義。 

費裏尼拍攝的《道路》(1954年)的成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這部影片和以後的《卡比利亞之夜》(1957年),雖然,還具有一些新現實主義的視像感覺,然而,實際上正如巴讚所分析的,《卡比利亞之夜》已經表明了新現實主義的終結。盡管《道路》和《卡比利亞之夜》也表現了貧困的一面,但是費裏尼不是去表現所謂的社會安全感的問題,而是去表現人物的某種追求,即對於幸福、愛情、意義等方面的追求。成熟的費裏尼實際上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的作品不是去表現窮人和貧民窟,而是對浪漫奇異的場所,比如,馬戲團、雜技劇場、夜總會等更感興趣。他的具有個性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八部半》(1963年)。

這是一部令人驚嘆的作品,它在戲劇力量、個人視象和電影語言的掌握上都是非常成熟的一部傑作。《八部半》誘使許多電影評論家對其大作文章,也使許多電影制作者對它產生極濃厚的興趣和極為深入的研究。這部影片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作者用最質樸的方式談論自己:孩提時代所萌發的性意識,導演自己與妻子、情人們之間的矛盾,等等。費裏尼曾說道“我拍的一切都是自傳式的,即使是描繪一個漁夫的生活,也是自傳式的”。他在作品中將內心的矛盾和朦朧的意識,以一種隨意、靈活的方式表現出來。《八部半》在剪輯上的時空跳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即被人們稱作“意識流”的風格。這部現代派的經典之作,是費裏尼創作的高峰和轉折點。費裏尼從不重覆自己,他的每一部作品對於自己都是一次創新和一次突破。 

安東尼奧尼影片的主題基本上是反映現代生活的煩惱,而他對於人的根本的研究,則是人同煩惱的妥協方式。他對“人際關系的破裂、人與人之間和人與周圍世界的突然異化”更感興趣。現代生活構成了他的影片的背景,而在這個背景前生活著的人,是一種孤獨的、精神空虛的人。他註重人物的探索,並認為世界使它的人物獲得色彩,而不是人物從世界中獲得色彩。這便是他同新現實主義影片創造的根本區別。他對於人物的孤獨的表現,以影片拒絕使用很多對白和語言的處理方式來加以體現。他認為講的越多越清楚,也就越沒有意味。他的影片對於孤獨所生存的環境的設計,在視覺處理上也是不同尋常。他喜愛現代建築的光滑和堅硬,而那種冷冰冰的異化的表面,便構成人物在戲劇性時刻所感到的那種空虛的隱喻。 

安東尼奧尼有許多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如《奇遇》(1960年)、《紅色沙漠》(1964年)、《放大》(1966年)等。其中《紅色沙漠》在世界電影史上是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影片,他描寫一位因車禍受刺激而失去心理平衡的人所意識到的社會。這個社會的自然色彩是人物的主觀感受,它隨人物的心理變化而變化,有著非現實、超現實的色彩。安東尼奧尼對於色彩的大膽、反現實的使用,令電影評論界讚嘆不已,馬賽爾,馬爾丹則稱《紅色沙漠》是“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片。”

Views: 8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