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33)

絕望療養院里的瘋狂計劃

在此之前,托馬斯在附近一所醫院的急診科(同療養院完全不同的地方)當醫生。到急診科的人有著各種類型的、可以修復的問題,如腿骨折,或者鼻子被馬蜂蜇了。如果病人有更嚴重的、潛在的問題,例如,如果腿部骨折是由老年癡呆症引起的,他不需要管這些問題,只需要把病人送到另外的地方(如療養院)就可以了。在他看來,這份醫療主任的新工作使他有機會做與過去不一樣的事情。

大通的員工並沒覺得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成問題之處,但是,作為初來乍到者,托馬斯在每間屋子里都看到了絕望。療養院讓他覺得壓抑,他想解決這個問題。起初,他試圖用他作為醫生最了解的方式去解決。看著這里的居民如此缺少精神和活力,他懷疑某種未被認識到的情況或者不適當的藥品折磨著他們。於是,他著手給他們體檢,讓他們做掃描、檢測、改換藥物。但是,經過幾周的調查和改變,除了推高了藥費和讓護理人員氣惱以外,他沒取得什麼成績。護理主任找他談話,要求他止步。


他告訴我:“我把護理和治療混為一談了。”


不過,他並沒有放棄。他逐漸認識到,這家療養院缺失的元素乃是生活本身,他決定試著注入一些活力。他的想法既瘋狂天真,又足夠精彩。他能夠促成療養院的居民和員工一起施行他的想法,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但是,要理解他的想法,包括他怎麼產生的這個想法,以及怎麼推動它,必須得先了解比爾·托馬斯曾經的作為。在托馬斯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曾贏得學校舉行的每一場銷售比賽。學校派孩子們為童子軍或者某個體育隊挨家挨戶去賣蠟燭、雜誌或者巧克力,他總能把銷售冠軍獎帶回家。高中的時候,他在學生會主席競選中勝出,並當選田徑隊隊長。只要他願意,他幾乎可以把任何東西(包括他自己)兜售出去。


但他卻是個很糟糕的學生。他的成績很差,經常因為不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跟老師發生衝突。不是因為他不會做作業(他是一個如饑似渴的閱讀者和自學者,是那種可以自學幾何、自己造船的孩子,而且他的確造了一艘),他只是無意做老師要他做的作業,而且他會毫不猶豫地直言相告。放在今天,我們會說他患了對立違抗性障礙。但在20世紀70年代,老師們只是覺得他很麻煩。

兩種形象——銷售天才和倔犟反抗老師的人,似乎有著同樣的根源。我問托馬斯他小時候有什麼特別的銷售技巧。他說沒有,只不過“我願意被拒絕,這就使得你成為優秀的銷售員。你必須得願意被拒絕” 。這一特性使得他學會避免他不想要的結果,懂得堅持,直到達成意願。

然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他生長在新柏林毗鄰的一個縣,位於尼可拉斯鎮郊外的一個山谷。他的父親是一名工人,母親是一名電話接線員,都沒上過大學,也沒人期待比爾·托馬斯上大學。高中畢業的時候,他本來要參加一個聯合培訓計劃。但是,朋友的哥哥從大學回家度假,同他聊起了啤酒、姑娘以及大學的愉快時光。這次偶然的交談促使他重新規劃未來。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