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因為他不承認任何基礎的超越。”參見維尼《福柯》,同前,《導言》,9-11頁。從追求明確、清楚的真實而首先持懷疑立場這點看,福柯的懷疑與笛卡兒的懷疑既相關又相異。福柯的懷疑主義是雙重意義上的懷疑:一是批判,康德意義上的批判,即知識批判;二是作為經驗論者的福柯的歷史批判,這種歷史批判同樣關涉人、公民以及政治。許多評論認為福柯在經驗人類學上面的獨特創造性,就在於他的歷史批判。他要驗證人在西方思想中的地位,關註人的出現和消失。也就是不一定以認識論形態出現的知識的規律性問題,從而質疑自稱無所不能的野心勃勃的知性和理性的權威。維尼用觀看魚缸中的魚為例,說明懷疑論者是雙面的存在:當懷疑論者思維時,他身處魚缸之外,註視那些在其中漫遊的魚。而因為要有體驗,他重返魚缸,似乎成為魚,為的是決定在選擇“投票”給哪條魚。因此,懷疑論者是引起他懷疑的魚缸之外的觀察者,同時也是魚缸內轉圈的那些金魚中的一條。福柯就是這樣一位懷疑論者,他觀畫的立場也就是這種懷疑論者的雙重立場參見維尼:《福柯》,同前,10-11頁……
現象學的“看”
德國現象學對法國20世紀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啟迪和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現象學改變了20世紀法國哲學、思想界的命運。實際上在20世紀,特別是在中後期,西方現象學研究主要是在法國,一大批優秀的現象學家開創了生氣勃勃的法國現象學運動的獨特風貌,特別是諸如梅洛龐蒂、勒維納斯、福柯、德裏達、德勒茲等思想家突破了現象學在法國曾經的“存在論”轉向,開拓了胡塞爾和海德格爾那裏沒有言明或尚未指出的東西:倫理、面孔、解釋學、書寫、不在場、不可見、匿名、身體、肉身等等。法國現象學運動給歐洲現象學註入了活力。
20世紀法國重要哲學家、思想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受現象學啟迪,在繪畫研究中可以明顯看到現象學有關現象陳述的印記。首先,在他們看來,從“看”的角度,現象學首先是因為陳述所看到的顯現的東西——即顯現出來的東西所給出的——才可能聲稱“回到事物本身”。現象學的意向性理論中,意識總是指向某物,實際上指向的是“在場”或者說是“顯現”,而繪畫的特有的可見性變成了現象的特殊個案,“回到事物本身”在“看畫”中似乎變成了“回到畫面本身”。
所以,現象學顯然實現了讓畫面說話,即畫成什麽樣(顯現成什麽樣)就是什麽樣(本質),畫面(顯現出來的東西)背後什麽也沒有。其次,福柯的“實物-畫”是對現象學反思的結果,正如布朗迪娜·格裏熱在《藝術與能說的目光》參見布朗迪娜·格裏熱:《藝術與能說的目光》,載《馬奈的繪畫》中文版,144-152頁。中指出的,福柯的哲學思路是以現象為基礎的,畫變成了“實物-畫”,從眼睛走向了世界,從瞳孔走向諸物,這種新繪畫的哲學就是現象學。
胡塞爾現象學對法國幾代現象學者的啟迪和影響毋庸置疑,但胡塞爾對法國學者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使他們能夠對現象進行更深入的反思。而這種反思和海德格爾對法國現象學運動的“親密”關系有關。福柯等“懷疑的一代”和前一代存在主義(比如薩特)有所不同在此,福柯確實和薩特為代表的法國存在主義取向不同。薩特等是對海德格爾作存在主義的解讀,而福柯卻與蒙田接近,針對他的時代的各種真理和現實,從內部進行更新。和海德格爾相反,他贊成蒙田的觀點:“我們與存在沒有任何聯系……如果你決意要探究人性的存在,這無異於用手抓水,水的本性是到處流動的,你的手抓得愈緊,愈是抓不住要抓的東西。”而福柯的思想更靠近蒙田的存在懷疑論,因為他們都認為“人不能超越自己,超越普遍的人性,只能用自己的眼睛觀看,用自己的手抓取……”(參見《蒙田隨筆全集Ⅱ,第十二章》,馬振騁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262-264頁)。,福柯等從胡塞爾的先驗還原,從先驗主觀性中得到的意義終極根源的現象學中走出來,接受了海德格爾對先驗唯心論的批判立場,而又與海德格爾的“基礎本體論”保持距離。首先,福柯把觀看繪畫視作他研究“現象描述”的最有效的實踐。如何陳述之所見,是福柯從現象學出發反思的主要內容,也是他的繪畫理論分析的中心論題之一。關鍵不是解釋,而是“看”,是“陳述”的話語,他要通過馬奈繪畫把觀者吸引到繪畫上來是為著“觀看”那“為其所是”的畫面。其次,在福柯的現象學反思中,始終貫穿著對不可見性(不在場)的思考,他要證明“不可見性是可見的”,用“可見的繪畫,替代可讀的繪畫”。參見福柯:《馬奈的繪畫》引言,同前版本。我們視線看見的畫面是“現象”,但還存在著不呈現於視線的“現象”,也需要我們“看到”。
這是福柯對現象學的思考之後提出的重要問題。最後,福柯在現象學的思考過程中,看到現象學是主張讓畫面說話,這是非常重要的,但卻很不夠,因為,這並沒有能夠指出理解繪畫陳述話語的可能性。參見福柯:《夢幻與存在》,載《言與文》第1卷,伽利瑪,73、79頁。福柯尋找一種繪畫話語,這種話語針對的是作為文獻的畫面,不僅僅是可見的畫面,更應是不可見的畫面,把陳述從可見性的圈套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說,要確立一種避免單純用感覺經驗又避免單純用畫面本身的感覺品質進行解釋的話語,介於可見物及其可能性條件之間,可以說,福柯力圖在繪畫理論領域中讓他的考古學和現象學站在一起參見維尼:《福柯》,同前,56頁……
作為獨特文化現象的法國認識論
在20世紀的法國思想界,因為二次大戰前後在法國風行的存在主義思潮的“統治”,一個重要的思想傾向或潮流往往被忽視:那就是法國認識論我們這裏應該確定“法國認識論”的名稱。因為,pistmologie這個詞是從英文來的,而法國人予之以不同的意義。一般認為,這個詞的發明者是英國學者JamesFrederickFerrier(1808-1864)教授(《認識與存在的理論》,1854),他以這個概念把認識理論(theoryofknowing)與存在論(ontology)和不可知論(Agniology)相對立。他拒絕把存在和物質分離開來。在英國哲學傳統中,這個詞具有雙重意義:康德意義上的認識的根據和認識的限度,這個詞被理解為活動的認識理論。而法語中的這個詞卻有著自己特殊的含義。正如法國著名哲學史家拉朗德(AndreLalande,1867-1963)在《哲學技術和批評詞匯字典》(1926)中所說:“英語epistemology經常用於指示我們稱作‘知識理論’或‘認知論’的東西……在法語中,正確的說法只應是指科學哲學和科學(復數)哲學史”(Vocabulairetechniqueetcritiquedelaphilosophie,PUF,1980,第13版,293頁)。這裏,拉朗德對這個詞的解釋和英語用法完全相反:pistmologie只是科學(復數)的哲學,應該與知識理論區分開來。所以,法國認識論並非單純的認識理論,而是一種科學哲學的態度,一種從科學觀點出發的對世界、對人進行分析(陳述)的立場。福柯與他的很多同代人,應該屬於這法國認識論的傳統。這是在討論福柯的繪畫陳述時應該特別註意的問題。
本文只是想在討論福柯相關“看畫”理論的背景而涉及法國認識論的問題……而這裏特別提請註意這個背景,不僅因為在法國的以科學哲學為基礎的認識論發展在20世紀西方哲學史中占據特殊地位,在不同學科產生深刻影響,福柯本人的哲學思想深受這個思想陣營中的許多重要思想家的支持或影響這個潮流應是20世紀初期法國實證主義傳統影響下由一批優秀的有自然科學背景的哲學家推動發展的,比如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杜恒(Duhem,1861-1916);數學家,科學哲學家彭加勒(Poincar,1854-1912);化學家、科學哲學家梅耶松(Meyerson,1859-1933)以及稍稍晚近的、對福柯有著極其重大影響的前面提到的巴什拉;物理學家、科學史、科學哲學家康基萊姆(Canguilhem,1905-1995)、數學家、科學哲學家卡瓦耶斯(Cavalls,1903-1944),俄裔法籍科學哲學家柯葉雷(A.Koyr,1892-1964)等等,都應為這股潮流的重要代表。限於主題和篇幅,本文不能展開法國認識論的全面討論,只是就與福柯思想有密切關聯的巴什拉的“斷裂”的認識論思想做簡單陳述。有關法國認識論的問題,可以參見《法國認識論》(sousdir.)(MichelBitbleetJeanGayon,L’pistmologiefran*揳ise,PUF,2006。),還因為福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思想發展,特別是他有關藝術(繪畫、音樂)的思考,都得益於法國認識論,得益於這豐富而又深刻理論的嚴格科學的分析立場。這裏,我們不能全面地討論法國認識論,只是在討論福柯思想背景的時候,提請註意法國認識論在20世紀法國哲學思想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法國認識論的一個很值得註意的傾向是與純粹科學主義和純粹經驗主義既關系密切又拉開距離,也就是說法國認識論傳統雖然總體上講否定經驗主義,但卻對科學實驗的細節,特別是科學測量手段予以高度重視。這集中體現在法國認識論大多不推崇“普遍”認識論,因為從普遍角度思考事實、假說、定律或理論,不能適應現代科學的復雜、精確和縝密,所以,理性主義應該是被實施和應用的。其次,特別應該註意,作為科學哲學的法國認識論把科學視作一種獨特的文化,認為泛泛地說什麽科學價值是沒有意義的,絕不應該僅僅將科學等同於技術應用、經濟發展服務的工具,而是要賦予它真正的文化價值。
應該說這樣對待科學的態度極大影響了福柯對諸多人文社會和文化藝術學科進行分析研究的認識立場。最後,還應該指出,福柯從法國認識論(特別是巴什拉的思想)獲得了一種“歷史化的認識論”的視點:即法國人的“地地道道的科學哲學”,歷史成為了為哲學進行陳述的工具。科學史——其他學科的歷史也同樣——並非依靠歷史專業,而是根據哲學觀點重新剪輯、解釋的科學歷史關於法國認識論,本文受益於法國裏昂第三大學哲學系教授、認識論學者、美學家DanielParrochia2010年五月在北京大學所作講座《是否存在法國認識論或法國科學哲學?》……
總之,有必要關註以上法國認識論對福柯思想的浸染,也是這樣的科學哲學立場,決定了福柯繪畫理論的一個基點,那就是並不把畫面作為單純顏色和線條的“成作”,而視作一種需要用科學觀點“看”的、必須賦予它文化價值的“實物-畫”,我們從《馬奈的繪畫》一書的評論和解說中,清楚地看到了這種特殊的科學立場的作用。
我們還要簡要重復一下法國20世紀認識論的傑出代表巴什拉對福柯的重要影響和啟迪——主要涉及的是認識論的斷裂的思想對於福柯的“看”、即目光考古學形成所產生的關鍵影響。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法國普遍存在著並非樂觀的氣氛,一種與人類過去“斷裂”的觀念逐漸明確、發展起來,有人稱之為“斷裂的意識形態”。參見Jacquesd’Hondt:《福柯,一種斷裂的思想》(Foucault,unepensedelarupture,inLecturedeFoucaultII,pp.13-22,EnsEditions,2003).是巴什拉把“認識論的斷裂”的概念引入了科學史。他的思想不但對當代科學哲學產生重要影響,而且深刻地啟迪了他在其中做出巨大貢獻的詩學、美學和形而上學等諸多領域。巴什拉的出發點是科學,它觀察所有事物都是依據嚴格的科學立場,所以,他主張排除任何連續性,突出個性,尤其在認識活動中,決不能隱藏真實的斷裂和突發的變異:“即便在一個個別問題的歷史演變中,都不能掩蓋真實的斷裂,突然的變化,這些都足以摧毀認識論連續性的觀點。”參見巴什拉:《論相似的知識》(Essaissurlaconnnaissanceapproche,Vrin,1928)。
福柯在巴什拉的“認識論的斷裂”中獲得極大啟發,他在巴什拉那裏發現了任何具體領域中都包含著理性的次序,但這種次序不是編年史的日歷時間的排序,而更應該被視作一種類似拓撲學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幾何圖形在連續改變形狀時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特性,值得註意的是,拓撲學不考慮物體間的距離和大小,而只關心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
而他又結合自己對結構主義、對尼采、布朗肖、巴塔耶等人思想以及有關歷史、權力的思考,更關註問題之間,或毋寧說是爭論之間的斷裂。歸根結底,他關註的是一種如何看世界——無論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的觀點問題:“……我看到一片新天地——最初的天地消失了,消失在海上……哭泣、吶喊、痛苦,一切都不復存在,因為,舊世界已經走了。”1969年福柯訪談錄,轉引自《福柯,一種斷裂的思想》,同前,16頁。福柯著名的“知識型”的理論其實就是要奠基、重新思考這種斷裂的思想。福柯的知識型是他的認識論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他的有關歷史、權力、社會以及現實與過去、學科、人際等之間關系思考的基點。他接受了他在巴黎高師的老師、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結構主義大師阿爾都塞(1918-1990)的思想,阿爾都塞有一名言:“沒有關系”:如果人們用與其中一種不同的認識型進行思考和陳述的話,黑格爾和馬克思之間沒有關系。福柯則發展了這個看法,福柯認為,時間本身、語言斷續,還有過去都絕對取決於“斷裂”。他說:“在理性連續不斷的編年史的位置上——人們總是一成不變地追溯其難以進入的根源,去最初的開始——有時轉瞬即逝、互相不同的層次出現了,這些層次反對唯一不變的法則,而承載著一種各自固有的歷史類型,而且不可還原為現成、進化和回憶的意識的普遍模式”(福柯,《知識考古學》(L’Archeologiedusavoir),法文版,伽利瑪出版社,1969,16頁。在福柯的“看”和“陳述”的理論中,我們都能看到斷裂思想的影子:已成畫作的畫面與觀者“看畫”的陳述之間、畫家之“看”與觀者之“看”之間、畫家之位置與觀者之位置之間……都存在著斷裂或者說根本的改變。
二看畫,目光考古學
海德格爾的大問題是要知道什麽是真理的基質;維特根斯坦的大問題是要知道相關真實事情說的是什麽;而我,我的問題是,真實的真理如此稀少究竟是為什麽。參見維尼:《福柯》,同前,63頁——
福柯對繪畫現代性的關注
福柯為什麽會在1966年《詞與物——一種人文科學考古學》一書大獲成功之後,選擇在突尼斯講馬奈的繪畫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這個問題值得深思。福柯在《馬奈的繪畫》前言中明確指出了他在講座中展示的三組馬奈畫作的三個分析角度參見福柯:《馬奈的繪畫》,法文版,24頁(中文版第16頁)。:一是馬奈處理油畫空間的方式,即運用現代手法發揮油畫的物質特性和空間特性;二是馬奈在繪畫中的“光照”問題,也就是馬奈的畫作如何表現出一種現代的使用外界實光,而不是使用來自畫內的表象之光;三是福柯要說明在馬奈處理畫面之外的“看者”與畫面的位置關系的方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