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26)

近幾十年來,在整理這類論說方面,沒人比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勞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更具有創造性或者更有分量了。在她影響最大的一項研究中,她和她的團隊追蹤了近200個人數年間的情感經歷。研究對象的背景和年齡範圍很廣(加入研究的時候,他們的年齡範圍從18歲到94歲)。研究一開始,研究人員會給研究對象一個呼機,一周之內,這些研究對象必須每天24小時隨身帶著。在那一周,他們會被隨機呼叫35次,要求他們從一張列表中選擇出在那一個特定的時刻他們體驗到的情緒。這項調查每隔5年會重復一次。

如果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是正確的,那麼,縮小生活範圍與人們追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實現就是背道而馳的,你會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快樂程度會降低。但是,卡斯滕森的研究發現,結果剛好相反。人們根本沒有變得不開心,而是隨著年歲增長,快樂程度提高。他們比年輕時更少焦慮、壓抑和憤怒。的確,他們會經歷困難,也常常體會到辛酸悲苦——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經常交織在一起。但是,總體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覺得在情緒方面,生活體驗變得更令人滿意、更加穩定了,即便年老縮小了他們的生活範圍。

研究結果提出了更深一層的問題。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從在意實現、擁有和得到,轉而懂得欣賞日常生活的愉快和親密關係,如果我們發現這更具滿足感,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等這麼久才去做?為什麼我們要等到老了才去做?生活是一種技能。老年的平靜和智慧是在時間歷程中實現的。

卡斯滕森被一種不同的解釋所吸引。如果需求和欲望的改變與年齡本身無關呢?假設這只是與視角有關——你個人對於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時間長短的感覺發生了變化。科學圈覺得這個觀點有些奇異。但是,認為一個人的個人視角可能是最重要的,卡斯滕森有自己的理由——那是一次極大地改變了她對自己生活的理解的瀕死體驗。

那是1974年,她21歲,家里有一個嬰兒,而婚姻已進入離婚程序。她只有高中學歷,沒有人,尤其是她自己,會料到有一天她會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有一天晚上,她把孩子交給父母,和朋友一起出去聚會,觀看Hot Tuna樂隊的音樂會。看完表演回家的時候,他們擠進了一輛大眾面包車。 在紐約羅切斯特郊外的高速公路上,醉醺醺的駕駛員把車開翻了,車滾到了路基下面。

卡斯滕森勉強撿回了一條命。她頭部受了重傷、內出血、斷了幾根骨頭, 在醫院住了幾個月。“那情景很卡通,我躺在床上,腿懸吊在空中,”她告訴我,“最初的三個星期左右,情況真的很危急,我時而清醒,時而昏迷,之後, 我有時間開始思考。”

“當我逐漸恢復,開始能夠認識到我離死神有多近之後,我對什麼事情更重要有了非常不同的看法。重要的是存在於我生活中的其他人。我才21歲, 以前我的每一個念頭都是:下一步做什麼?如何才能成功?我能找到完美的靈魂伴侶嗎?很多這樣的問題——我想這都是21歲的人會思考的典型問題。

“突如其來地,我仿佛被堵死在路途中。當我思考什麼事情重要時,我覺得重要的事情已同過去大相徑庭。”

她並沒有馬上認識到她的新觀念和老年人通常的觀念多麼相同。但是,病房里的其他4位病友都是老年婦女,髖骨骨折後,她們的腿懸掛在空中。卡斯滕森發覺自己與她們有共同點。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