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十三章·新儒家:宇宙發生論者
公元589年,中國經過數世紀的分裂之後,又由隋朝(590一617年)統一起來。可是不久隋朝又被唐朝(618—906年)取代,唐朝是一個強大的高度集中的皇朝。唐代在文化上、政治上都是中國的黃金時代,媲美漢代,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漢代。
儒家經典占支配地位的選拔官員的考試制度,於622年重建起來。62S年,唐太宗(6 27—649年在位)命令在太學內建孔廟;630年,他又命令學者們準備出儒家經典的官方版。這項工作的一部分,是從前代浩繁的註釋中選出標準的註釋,再為標準註釋作疏。然後皇帝以命令頒布這些經典正文及其官方註疏,在太學裏講授。以這種方式,儒家又被重新確立為國家的官方教義。
這時候,儒家表現在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著作中的活力早已喪失。經典原文具在,註疏甚至更多,可是都不能滿足時代的精神興趣和需要。道家覆興和佛教傳入之後,人們變得對於形上學問題,以及我所說的超道德價值,或當時稱為性命之學的問題,比較有興趣。我們於第四、第七、第十五等章看到,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在儒家經典如《論語》、《孟子》、《中庸》特別是《易經》中,已經不少。可是,這些經典都需要真正是新的解釋和發揮,才能解決新時代的問題。當時盡管有皇家學者們的努力,仍然缺乏這樣的解釋和發揮。
韓愈和李翺
直到唐代的後半葉,才出了兩個人,韓愈(768—824年)與李翺(約844年卒),他們作出了真正的努力,為了回答他們當代的問題而重新解釋《大學》、《中庸》。韓愈在其論文《原道》裏寫道:“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祥。”(《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一)
李翺在《覆性書》中寫的也很相似:“昔者聖人以之傳於顏子。……子思,仲尼之孫,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傳於孟軻。……嗚呼!性命之書雖存,學者莫能明,是放皆人於莊、列、老、釋。不知者謂夫子之徒不足以窮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問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傳焉,……而缺絕廢棄不揚之道幾可以傳於時。”( 《李文公集》卷二)
這種“道統說”,孟子早已說了一個大概(見《孟子·盡心下》),韓愈、李翺所說的顯然又是受到禪宗傳述的宗系的重新啟發。禪宗的說法是,佛的心傳,經過歷代佛祖,一脈相傳,傳到弘忍和慧能。後來新儒家的程子,也就毫不含糊地說《中庸》“乃孔門傳授心法”(朱熹《中庸章句》前言引)。人們普遍地相信,這個道統傳到孟子,就失傳了。可是李翺,顯然感到他自己對道統頗有了解,通過他的傳授,他也就儼然成為孟子的繼承者。要做到這一點,成了在李翺以後的一切新儒家的抱負。他們都接受了韓愈的道統說,並且堅持說他們自己是上承道統。他們這樣說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新儒家的確是先秦儒家理想派的繼續,特別是孟子的神秘傾向的繼續,這在以下幾章就可以看出來。正因為這個原故,這些人被稱為“道學家”,他們的哲學被稱為“道學”。“新儒家”這個名詞,是一個新造的西洋名詞,與“道學”完全相等。
新儒家的主要來源可以追溯到三條思想路線。第一,當然是儒家本身。第二,是佛家,包括以禪宗為中介的道家,因為在佛家各宗之中,禪宗在新儒家形成時期是最有影響的。在新儒家看來,禪與佛是同義語;前一章已經講過,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新儒家是禪宗的合乎邏輯的發展。最後,第三是道教,道教有一個重要成分是陰陽家的宇宙發生論。新儒家的宇宙發生論主要是與這條思想路線聯系著。
這三條思想路線是異質的,在許多方面甚至是矛盾的。所以、哲學家要把它們統一起來,這種統一並不是簡單的折中,而是形成一個同質的整體的真正系統,這當然就需要時間。因此,新儒家的開端雖然可以上溯到韓愈、李翺,可是它的思想系統直到十一世紀才明確地形成。這已經是宋代(960一1279年)最繁榮的年代了。宋朝是唐朝亡後經過了一段混亂分裂時期而重新統一中國的。最早的新儒家,主要興趣在於宇宙發生論。
周敦頤的宇宙發生論
第一個講宇宙發生論的新儒家哲學家是周敦頤,號濂溪先生(1017一1073年)。他是道州(在今湖南省)人。晚年住在廬山,就是第二十一章說過的慧遠、道生講佛經的地方。在他以前很久,有些道教的人畫了許多神秘的圖,以圖式描繪秘傳的道,他們相信得此秘傳的人便可成仙。據說周敦頤得到了一張這樣的圖,他予以重新解釋。並修改成自己設計的圖,以表示宇宙演化過程。這倒不如說、是他研究和發揮了“易傳”中的觀念,再用道教的圖表示出來。他畫的圖名為《太極圖》,他作的解釋名為《太極圖說》。《太極圖說》不必與《太極圖》對照,讀起來也很好懂。
《太極圖說》雲:“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覆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自註:無欲故靜)。立人極焉。……”(《周濂溪集》卷一)
“易傳”的《系辭傳·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圖說》就是這個觀念的發展。它雖然很短,卻是朱熹(1130一1200年)的宇宙發生論的基本提綱。朱熹如果不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學家,也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學家之一。在第二十五章將要比較詳細地講他。
精神修養的方法
佛家的最終目的是教人怎樣成佛。怎樣成佛,是那個時代的人最關心的問題。新儒家的最終目的是教人怎樣成為儒家的聖人。佛家的佛與儒家的聖人,區別在於,佛必須在社會和人世間之外提高精神修養,聖人則必須在社會關系之內提高精神修養。中國佛學的最重要的發展,是企圖降低佛教固有的出世性質。禪宗說:“擔水砍柴,無非妙道。” 說這個話,就是這個企圖接近成功了。但是,如我在前一章所說的,他們沒有把這個話推到邏輯的結論,就是“事父事君,亦是妙道”。當然,原因也很明顯,如果他們真地這樣說,他們的教義就不是佛家的教義了,他們就不用出家了。
怎樣成為聖人,是新儒家的主要問題之一,周敦頤的回答是“主靜”,他又進一步說“主靜”就是“無欲”的狀態。他的第二篇主要著作是《通書》,在《通書》中可以看出,他說的“無欲”,與道家和禪宗說的“無為”和“無心”,是基本一樣的,可是,他用“無欲”,不用“無為”、“無心”,這表明他企圖撇開佛家的出世性質。若就這些名詞來說,“無欲”的“無”,並不如“無心”的“無”那樣地概括一切。
《通書》中說:“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周濂溪集》卷五)。
新儒家的“欲”字常指私欲,或徑指自私。有時候在“欲”字前面加上“私”宇,是為了使意義更明白些。周敦頤這段話的意思,可以以《孟子》的一段話為例來說明,這個例子是新儒家常常引用的。《孟子》這段話是:“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休惕測隱之心,非所以納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孟子·公孫醜上》)
照新儒家的說法.孟子在這裏所描述的是,任何人在這種場合的自然自發的反應。人在本性上根本是善的。因此,他固有的狀態,是心中沒有私欲的狀態,或如周敦頤說的“靜虛”狀態。應用到行動上。它會引起立即要救孺子的沖動,這類直覺的行動就是周敦頤所說的“動直”。可是.如果這個人不按照他的“第一沖動”而行動,而是停下來想一想,他可能想到,這個孺子是他的仇人之子,不該救他;或者這個孺子是他的友人之子,應該救他。不論是哪一種情況,他都是受“第二私念”即轉念所驅使,因而喪失了固有的靜虛狀態以及隨之而有的動直狀態。
照新儒家的說法,心無欲,則如明鏡,總是能夠立即客觀地反映面前的任何對象。鏡的明,好比心的“明”;鏡的立即反映,好比心的“通”。心無欲,則對於外來刺戟的自然反應,落實在行動上都是直的。由於直,所以“公”;由於公,所以一視同仁,也就是“溥”。
這就是周敦頤提出的怎樣成為聖人的方法,也就是像禪僧的方法一樣:自然而生,自然而行。
邵雍的宇宙發生論
另一個講宇宙發生論的新儒家哲學家,要在本章提到的,是邵雍,號康節先生(101 1一1077年)。他是今河南省人。他的宇宙發生論,雖與周敦頤的略有不同,也是由《易經》發展而來,也是利用圖解說明他的理論。
在第十八章已經講過,漢代出現許多緯書,據說是補充原有的六經。在《易緯》中,有所謂“卦氣”說,認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在一年中各有一段時間“用事”。按照卦氣說,十二月的每一月,各在幾個卦的管轄之下,其中有一卦是“主卦”,又名“天子卦”。這些主卦是:覆三,臨三,泰三,大壯三,央(無此字:ocr)三,乾三,(女後)三,遁三,否三,觀三,剝三,坤三。它們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它們的圖象表示出了陰陽消長之道。
在第十二章已經講過,在這些卦中,連線代表陽,與熱聯系;斷線代表陰,與寒聯系。覆三卦五條斷線在上,一條連線在下、表示陰極陽生,是中國舊歷十一月的主卦,冬至在此月。乾三卦是六條連線,是舊歷四月的主卦,陽達到極盛。(女後)三卦五條連線在上,一條斷線在下,表示陽極陰生,是舊歷五月的主卦,夏至在此月。坤三卦是六條斷線,是舊歷十月的主卦,陰達到極盛,下個月就冬至陽生。其余的卦表示陰陽消長的中間階段。
這十二卦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循環。陰達到極盛,下一卦的第一天便出現陽。陽逐步上升,一月一月地、一卦一卦地越來越盛。一直達到極盛。於是下一卦的第一爻又出現陰,逐步上升而達到極盛。接著又輪到陽生,一年內的循環,各卦的循環,又重新開始。這樣的循環是不可避免的自然進程。
要註意的是,邵雍關於宇宙的理論,進一步闡明了關於十二主卦的理論。周敦頤是從《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辭傳·上》)這些話,演繹出他的系統。為了說明這個過程,邵雍畫出如下的圖:
太柔 太剛 少柔 少剛 少陰 少陽 太陰 太陽
柔
剛
陰
陽
靜
動
圖的第一層或最下層,表示兩儀。在邵雍的系統中,兩儀不是陰陽,而是動靜。第二層,與第一層連著看,表示四象。例如,將第二層陽下的連線,與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得四象中的陽。這就是說,在邵雍的系統中,陽不是以一條連線“─”表示,而是以兩條一連結“=”表示。同樣地,將第二層陰下的斷線,與第一層動下的連結連著看、即得四象中的陰。這就是說,四象中的陰不是“──”、而是“==”。
同樣地,第三層或最上層,與第二層、第一層連著看,表示八卦。例如,將第三層太陽下的連線,與第二層陽下的連線以及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得由三條連線組成的乾三卦。同樣地,將第三層太陰下的斷線,與第二層陽下的連線以及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行兌三卦。將第三層少陽下的連線。與第二層陽下的斷線以及第一層動下的連線連著看,即得離三卦。用同樣的程序可得全部八卦,其順序為:乾三,兌三,離三,震三.巽三,坎三、艮三,坤三。八卦各代表一定的原則或勢力。
這些原則,實體化為天、地及宇宙萬物。邵雍說;“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剛一柔交而地之用盡之矣。”(《皇極經世·觀物內篇》)像其他術語一樣,“剛”、“柔”也是邵雍從《易傳》中借用的,其中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說卦傳》)
邵雍進一步寫道:“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同上)
這就是邵雍的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這是從他的圖嚴格地演繹出來的。在這個圖中,太極本身沒有實際畫出來,但是可以這樣理解:第一層下面的空白就象征著太極。邵雍寫道:“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皇極經世 ·觀物外篇》)這些數和象都在圖中得到了說明。
事物的演化規律
若在上圖上方增加第四、第五、第六層,並用同樣的組合程序,可得六十四卦全圖。再將此圖分為相等的兩半,每半彎成半圓,再將這兩個半圓合為一圓,即得邵雍的另一張圖,名叫《六十四卦圓圖方位圖》。
考察這張圖(為了簡明,將六十四卦減為十二“主卦”),可以看出十二“主卦”在圖中固定的順序如下(由中看起,順時針方向):
這個序列可用所謂“加一倍法”自動地達成,因為圖中每層符號的數目總是比下一層符號數目加一倍,所以最上層即第六層的符號數目是六十四,六層組成六十四卦。這個簡單的級數,使這張圖顯得很自然,同時又很神秘。因此,它作為邵雍的一項最偉大的發現而受到絕大多數新儒家的人的歡呼,據說在這項發現內可以找到萬物演化的規律和宇宙秘密的鑰匙。
這個規律不僅適用於一年四季的交替,而且適用於每二十四小時的晝夜交替。照邵雍與其他新儒家的說法,陰可以解釋為只是陽的否定。所以,陽若是宇宙的成的力量,陰就是宇宙的毀的力量。用這個意義解釋陰陽,則此圖表示的規律是說宇宙萬物都經過成和毀的階段。所以,覆三卦的初受表示成的階段的開始,乾三卦則表示成的階段的完成。(女後)三卦的初爻表示毀的階段的開始,坤三卦則表示毀的階段的完成。此圖用這樣的方式,形象地說明了宇宙規律是凡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這個原理正是老子和 “易傳”所強調的。
世界作為一個整體,決不是這個宇宙規律的例外。所以邵雍認為,在覆卦初爻,世界就開始存在了。到了泰卦,世界上的個體事物就開始產生了。這時候人出現了,到了乾卦就達到文明的黃金時代。接著就是不斷的毀壞過程,到了剝卦,一切個體事物都毀滅了;到了坤卦,整個世界都不在了。然後又在覆卦初爻再現時開始了另一個世界,又重覆以上的全過程。每個世界的成毀各經歷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邵雍的主要著作是《皇極經世》,這部書裏有我們現存世界的詳細年譜。照這部年譜所說,我們這個世界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了。那是在堯的時代,即公元前二十四世紀。我們現在是相當於剝卦的時代,是萬物開始毀滅的時代。第十四章已經講到,中國哲學家大都認為,歷史是不斷退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現在的一切都不如理想的過去。邵雍的理論給予這種觀點以形上學的根據。
關於凡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的理論。聽起來好像黑格爾的理論,不過照黑格爾的說法,一個事物被否定了,一個新事物在更高水平上開始了。但是照老子和“易傳”的說法,一個事物被否定了。新事物只是重覆舊事物。這是具有農業民族特征的哲學,我在第二章已經指出了這一點。
張載的宇宙發生論
本章要提到的第三個講宇宙發生論的新儒家哲學家是張載,號橫渠先生(1020一107 7年)。他是今陜西省人。他也是在“易傳”基礎上提出宇宙發生論,不過是從另一個觀點提出的。在他的宇宙發生論裏,特別強調“氣”的觀念,它在後來新儒家的宇宙發生論和形上學的理論中,越來越重要。“氣”這個宇,字面的意義是gas(氣體)或ether(以太)。在新儒家的哲學中,“氣”宇的意義有時候很抽象,有時候很具體,隨著具體的哲學家們的不同系統而不同。當它的意義很抽象的時候,它接近“質料”的概念,“質料” 的概念見於柏拉圖和亞力士多德的哲學,與柏拉圖的“理念”和亞力士多德的“形式” 相對立。它這個意義是指原始的渾沌的質料,一切個體事物都由它形成。然而當它的意義很具體的時候,它是指物理的物質,一切存在的個體的物,都是用它造成的。張載說的“氣”,是這種具體的意義。
張載,同前人一樣,以“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句話為其宇宙發生論的基礎。可是在他看來,太極不是別的,就是氣。他的主要著作《正蒙》中寫道:“太和所謂道(指太極。——引者註),中涵浮沈、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氤氳、相蕩、勝負、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張子全書》卷二)
太和是氣的全體之名,又被形容為“遊氣”(同上)。浮、升、動之性都是陽性;沈、降、靜之性都是陰性。氣受到陽性的影響,就浮、升;受到陰性的影響,就沈、降。這就使得氣永遠在聚散。氣聚,就形成具體的萬物;氣散,就造成萬物的消亡。
《正蒙》中又寫道:“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謂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謂之無!”(同上)於是張載盡力排除佛老的無。他說:“知太虛即氣,即無無。”(同上)太虛實際上不是絕對真空;它只是氣處於散的狀態,再也看不見而已。
《正蒙》有一段特別有名,叫做《西銘》,因為曾將它單獨地貼在張載書齋的西墻上,作為座右銘。在這一段文字中,張載以為,由於宇宙萬物都是一氣,所以人與其他的物都是同一個偉大身軀的一部分。我們應當事乾(天)如父,事坤(地)如母。把一切人當作自己的兄弟。我們應當推廣孝道,通過事奉宇宙的父母(即乾坤父母)而實行孝道。事奉宇宙的父母也不需要做不同於平常的事。每一個道德行為,只要對它有覺解,就是一個事奉宇宙的父母的行為。例如,如果一個人愛別人,僅只因為別人與自己都是同一個社會的成員,那麼他就是盡他的社會義務,事奉社會。但是如果他愛別人,不僅是因為他們都是同一個社會的成員,而且是因為他們都是宇宙的父母的孩子,那麼他愛別人就不僅是事奉社會,而且同時是事奉整個宇宙的父母了。這一段的結語說:“生,吾順事;沒,吾寧也。”“生,吾順事”是說:活著的時候,我就順從和事奉宇宙的父母。
對於《西銘》,後來新儒家的人極為稱讚,因為它將儒家對人生的態度,與佛家、道家、道教對人生的態度,清楚地區別開來。張載在另外的地方寫道:“太虛(即太和,道——引者註)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正蒙太和篇》,《張子全書》卷二)聖人就是充分覺解這個過程的人。因此,他既不求在此過程以外,如佛家那樣追求破除因果,結束生命;又不求長生不老,如道教那樣追求修煉身體,盡可能地長留人世。聖人由於覺解宇宙之性,因而知道“生無所得”。死無所喪”(《正蒙誠明篇》,《張子全書》卷三)。所以他只求過正常的生活。他活著,就做作為社會一員和作為宇宙一員的義務需要他做的事;一旦死去,他就安息了。
他做每個人應該做的事,但是由於他的覺解,他做的事獲得了新的意義。新儒家建立了一個觀點,從這個觀點看來,原先儒家評定為道德的行為,都獲得更高的價值,即超道德的價值。它們本身全都有禪宗稱為“妙道”的性質。在這個意義上,新儒家確實是禪宗進一步的發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