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何帆的《變量》值得看嗎?(2)

妄想一本書就能救人於水火完全不現實。我的建議是:不要指望任何一本書能夠給你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從每一篇你讀過的文字當中,提煉出對自己有用的思想,並具體落實到某幾項行動當中。只有這樣讀書,讀到的書才會真正的屬於自己。下面也僅從我個人角度,談我自己個人的收獲。

多元化視角觀察自己所處的環境,及自己所做的事情容易盯著一個點看,是現代人比較容易犯的錯誤。便如一件事情,本有好幾個步驟,做著做著,朝著其中一個步驟的牛角尖鉆了進去,結果忽略的整個大局。哪怕那個點做的再好,就整個大局而言,還是失敗的。何帆提出,之前很多歷史描述方式是以長河模式進行,它描述了整個過程的曲折,也告訴了最終的歸宿。而他認為,大樹模式才會帶我們真正體察母體的生命力,才能觀察到新芽。選擇大樹模式,更能喚醒人的歷史感,意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其他人的命運是相互連接的,是與歷史走向息息相關的。過去,很多人“只能看到自己關心的事物”,其他自己沒關注到,仿佛就不存在一樣。但正是這些我們漠視的事物,潛移默化的在大局上牽引著我們,對周圍的環境,我們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應像鷹一般,既看到整個草原,也看到草原理藏著的食物。

微創新,是大多數人的靠譜選擇,“除了少數石破天驚的突破性技術外,大部分技術都是已有技術的混搭”。這是這本書中,我最認同的一句話,也是這個社會上關於創新最為真實的寫照。例如:福特不是最先發明汽車的,但是“流水線”技術,讓福特一舉成為行業佼佼者。

作者提出更為詳細的三個步驟:

1. 選擇,選擇正確的場景和方向,可以到原理科技中心的地方去發現,去試驗;

2. 適應,使用選擇的場景和方向,生存下來,被用戶認可;

3. 改造,創造出新的需求和生態。新技術為普通人賦能,進一步創造並重建生態。


作者舉出的兩個例子,“極飛”農業無人機,和“雲跡”服務機器人,都是跳過了競爭異常激烈的常規場景,而選擇在更為小眾的場景進行嘗試並生存下來。中國的創新,乃至世界上絕大部分創新,都是來自於整合現有技術來滿足用戶需求,以及將廉價勞動力和流水線整合的模式。這種“窮人式”創新,成本低,見效快,是企業和個人更加靠譜的選擇。

書中提到一個小的故事,海爾的研發部,為了研究不同市場的改進需求,將整個冰箱的零件全部拆散擺出來,大家一起看哪個部件在哪個市場可以改進。在我看來,這也是微創新的體現,這樣創造出了更適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社群,人真正的追求,和人性的回歸阿那亞是北戴河的一個小區,那裏的人們喜歡稱之為村,他們大多有“第一人生”,也就是自己的正常的工作,而且通常是在北京等周邊的大城市,並且相當一部分人經濟狀況不錯;在阿那亞村的生活更像是“第二人生”,作為“第一人生”的補充,許多“第一人生”中不敢做或者沒有機會做的事情,會選擇到這裏實現。(待续)

(原题:如何看待何帆的書籍《變量》?收藏自:知乎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