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2堂:找出自己的受限點,你的解答就藏在你的問題裏
【設定夢想前,要先問自己最根本的問題:
“我到底想要什麽?我到底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
我在北京這三年半的時間裏,接受過無數次媒體的采訪,也在各種場合回答了聽眾、讀者、學生的各式各樣問題。但總結來說,所有的問題絕大部分都跟“身不由己,懷才不遇,沒有足夠的錢與時間,所以無法自由地伸展自己的夢想”有關,這讓我意識到,原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心如所願地過自己想要的日子,也可以說能隨心所欲的人非常少。
第2堂找出自己的受限點,你的解答就藏在你的問題裏另一部分的問題,則是呈現在那些別人看起來“已經有所成就”的人身上,他們有豪宅、司機、管家、用不完的財富,但很奇怪的是,等到他們炫耀完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之後,再跟他們多聊半小時,他們就會說出自己的空虛、不快樂、憂郁、沮喪、孤獨、失落、無力、身心不適、失眠、厭世等問題,他們的問題比一般平凡人還多很多,比他們所擁有的財富還沈重,而且這已成了普遍現象,幾乎是越有錢的人,身心問題越嚴重。這兩個層次人的問題一對照起來,就清楚知道夢想完成後並不代表一定會快樂,而是:你所努力追求的,是否真的是你要的夢想,你的心態是否夠自由,你是否有想像力。i米i花i在i線i書i庫i bOok.mIhUa.Net
所以,關鍵就在起始點上,也就是設定夢想前必須要問自己最根本的問題:“我到底想要什麽?我到底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為什麽那麽多看起來什麽都有的人卻不快樂?因為他們一開始以為,只要有了豪宅、名車、財富、身份、權力、地位、體面的愛人、可愛的小孩、環遊世界之後就表示成功了,因為他們以為有了這些,身邊的人就會開始尊敬他們、討好他們、羨慕他們、奉迎他們,他們才會有無比的尊榮與自信,但等到他們到了這個不真實的假山高點,就發現自己居然是站在一堆由廣告價值、別人羨慕目光所堆出來的虛浮雲端上。等到所有稱贊他的人走了,當他關起豪宅的門之後獨處,他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內心是空的,腳底下也是空的,若再加上身體健康、伴侶或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再多金錢也買不到健康、快樂、幸福時,最終會感嘆人生一場,所為何事?《無量之網》提到:“人們逐漸忘記自己是誰,開始感覺與大地、與彼此分離……處在分離感中的人,認為自己必須奮鬥,才能在世界中存活,必須抵抗和諧與信任,才能捍衛自己,不久他們就把能量全拿來對抗周遭世界、保護自己,而不是用來尋求內心的平靜。”
如同《鉆石途徑: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Diamond Heart Book)I》提到:“當你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時,你的內心會有一種空空洞洞的感覺,你會感到匱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價值來填滿這個洞,你會利用別人對你的肯定和贊賞來達到這個目的,你會以虛假的價值來填補這個洞。我們帶著一身的坑洞四處奔忙,卻往往無法察覺到它們。我們通常只能意識到自己的欲望:我想要贊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這個人的愛、我想要這種或那種經驗。欲望與需求一出現,便暗示著坑洞已經冒出來了……當你和某人建立起深刻的關系時,你就會用那個人來填補你的洞,一旦那個人死亡或是關系結束了,你不會感覺失去了那個人,你感受到的是填補坑洞的東西不見了,感覺喪失了自己的一部分,因為以前被他填滿的洞現在又曝露出來了,這就是你會那麽痛苦的原因。”所以建議在設下夢想之前,一定要把《鉆石途徑Ⅰ、Ⅱ、Ⅲ、Ⅳ》四本書全看完,先把自己拉到生命的主軸,找到自己生命的本體,如此未來才不致於失速偏向。
趁我們還來得及轉回生命主軸,現在就問自己:“這一生,如果要寫一段總結的墓誌銘,我們想為這一趟人生寫下什麽來批註自己?”以我為例:過去我總以為,我自認為我人生精彩,是因為我寫了三十多本書、看了上千部電影、走過了四十多個國家、有上百萬的粉絲,但現在突然發現那些都不能代表我真正的生命歷程,因為都是外在的。於是我反問自己,如果我的生命要剪接成一部5分鐘的短片,而這短片在我死前只有我自己會看到,那麽短片裏應該是這些:“我突然懂得感謝感恩的那一片刻、我突然會主動真心地關心別人的那一片刻、我突然會不假思索地去扶人一把的那一片刻、自己的一句話或一堂課意外地讓人頓悟的那一片刻、我無來由地感到莫名快樂與滿足的那一片刻……至於我到生命盡頭時,究竟已經去了幾個國家、寫了幾本書、存了多少錢、有幾棟房子、有多少粉絲就一點都不重要了,因為我會帶一個跟出生時截然不同的自己返程,只有我最清楚,自己的生命因這一趟旅程,粹煉出多少獨一無二的精純與光澤。
【找出自己的受限點,你的癥結就曝露在你的問題裏】
回到剛剛一開始所說,大部分人的問題都跟“身不由己、懷才不遇、沒有足夠的錢與時間,所以無法自由地開展自己的夢想”有關,但這些問題看在我眼裏,再清楚也不過了,因為提問者的癥結,都曝露在他所提出的問題裏。
舉例來說,有學生問我:“我只是個學生,我該怎麽出國旅行?”我就會問他:“你為什麽會認為學生就不能出國旅行?”他回答:“因為學生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啊!”然後我會再追問:“你怎麽會認為學生就是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呢?你怎麽會認為旅行一定得花錢呢?難道沒有一邊旅行一邊賺錢的例子嗎?你的想像力似乎還不夠,你到網絡上搜一下,只要這個世界上有任何一位學生以自己能力出國旅行,你就沒有借口了。”這就是愛因斯坦說的:想像力就是一切,它是未來生命的預覽。
就我所知,有位臺灣學生把傑出的3M動畫作品放到網絡上,於是獲得企業贊助他到國外去展演所以學生可以免費出國,甚至還可以賺代言費,只要讓自己優秀的創意作品被看見,或是有機會到國外參加比賽,免費出國旅行的機會就蜂擁而至,除了寒暑假,學校也會給公假讓你出國為校爭光,但前提是你必須要有獨特的、令人驚艷的作品被看到,這就是你可以努力的部分。
所以回過頭來檢視剛剛那位學生提的問題:“我只是個學生,我該怎麽出國旅行?”問題癥結點就在他以為:學生=沒錢,旅行=花錢,光這兩個設定就局限住他的可能性。所以當我們在向別人提出問題前,自己再重新看一遍,你的問題裏,曝露了哪些自我捆綁,曝露了哪些問題癥結?也就是說,這問題的解藥是:旅行不一定要花錢,誰說學生不能賺錢?去看一下電影《The Social Network》,看一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學校裏創辦Fcaebook的過程,然後再多去網絡上找出這兩帖解藥的實例,你就會幫自己輕松解掉——綁住你多年,讓你失去其他可能性的繩索。
同理可證的問題還包括:“我現在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該如何去旅行?”“我有一個兩歲的孩子,我該怎麽去旅行?”“我歌唱的很好,但我長得不好看,怎麽當歌手?(那PAULPOTTS、Susan Boyle呢?)”“我喜歡音樂,但音樂沒法養活自己,我該不該去找個正常工作?(奇怪了,那周傑倫是靠什麽活的?)”……請自己發揮反轉的想像力,去為自己的命運脫困吧!
還有一個讀者曾問:“我該怎樣擺脫我的痛苦?”如果你會了剛剛上述教的方法,你就可以這麽回答她:“你是怎麽讓自己開始受苦的?你就怎麽讓自己擺脫痛苦!”這就是《個人實相的本質(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書中所說的:“障礙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這些障礙是你自己造成的,那麽就只有你才能決定是否要將它們辨認出來,並找出它們之所以存在其背後的理由與情況”。此外,NickVujicic傳授過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與其執著於內在的痛苦,不如走出去,想辦法減輕別人的痛苦,把註意力放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例如去收容所當誌工,幫孤兒募款,為地震災民發起義賣……你要站出來,走出去,如果你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去解決別人的吧。”這也就是利用旁觀者清的原理:你幫別人看清問題、解決問題時,你也會同時獲得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
【一再追問,打破沙鍋問到底,找出你真正要什麽】
再繼續深究前面這個例子,讓我們來虛擬問答一下當這個學生問我:“我只是個學生,我該怎麽出國旅行?”
我會繼續問他:“你為何想要出國去旅行?”
“因為環遊世界是我的夢想!”
“你為何想要環遊世界?”
“因為我想增廣見聞!”
“難道只有出國旅行才能增廣見聞嗎?”
通常問到這裏,真正的問題就顯現了,表示他又陷入了另一個思想陷阱裏:出國旅行=增廣見聞=完成個人成就,於是解藥就很簡單,舉例來說,想一下“增廣見聞”的方法有哪些:看書、聽演講、看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單車短程旅行、火車之旅、徒步登山旅行等等;另外,完成個人成就也不是只有增廣見聞這一項,還有很多方法,這些都要靠你自己發揮想像力,幫自己開展出更多可能的途徑出來,否則依過去的舊思考,是永遠到不了你想要去的點上。
可能會有人問,單車短程旅行不及出國旅行收獲多吧這又是一個錯誤的命題,一個人閱歷是否豐富,跟他去了幾個國家並沒有直接關系,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去過很多國家,但他的思維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因為他總是帶著舊思考去新地方,老愛把意大利面拿來跟北京炸醬面比較哪個好吃,根本沒有以全新的感官去體驗截然不同的國家,這樣的人就算把全世界都走完了,他只是擁有很多“到此一遊”的照片,他的本質什麽也沒改變。但一個有著開放心胸的人,即使是到住家附近走走觀察,他就會發現今天跟昨天截然不同,梭羅的《瓦爾登湖》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曾經有個學生問我:“你能否推薦希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我反問他:“你能推薦你家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嗎?”
他居然說:“我家附近很無聊,沒什麽好玩的。”
於是我回答他:“那你遠赴希臘也會覺得沒什麽好玩的,因為如果連你家附近有什麽好玩的,你都沒有去用心探索,那麽你的麻木感官,也無法幫你探索希臘有什麽好玩的。”
埃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說的最到位:“我們走遍世界去尋找美,但我們必須把美帶在身上,否則就無從尋找。”
波特萊爾的詩《旅程》提到:“我們看到了星辰、海浪,我們也看到了沙;盡管有許多震撼和突如其來的災難,還是百般無聊,跟在這裏一樣(引自《旅行的藝術》,阿蘭-德波頓著)”。
阿蘭-德波頓亦說過:“王爾德說,倫敦是沒有霧的,因為惠斯勒(Whistler)把這霧畫了出來,倫敦才有了霧;就像梵谷(Vincent van Gogh)之後,普羅旺斯才有絲柏……尼采在讀了德梅斯特的作品後贊嘆:有些人就是知道如何利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經驗,讓自己成為沃土,結實累累,一年可采收三次,化腐朽為神奇”,所以旅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敏銳的觀察,而非旅行地遠近與否,如果你看不到你家鄉的獨特之美,你就算到了南極北極也一樣覺得無聊。
“利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經驗,讓自己成為沃土”。另一個經典的例子在《哲學家教你學會過一天(Breakfast with Socrates:The Philosophy of Everyday Life)》書中的一段描述:“烹飪就是哲學,因為當你在幫瓢瓜刮皮時,你會利用那段時間進行反省;準備食材時的分析特質,會進一步被帶入到烹調過程,這過程就像哲學一樣,是將半直覺的東西轉變成構思周全的東西,一件經過徹底研究並讓別人得以消化吸收的東西,在變成一道佳肴的過程中,你的食材被賦予了意義。”
阿蘭-德波頓(Alainde Botton)則在《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提到1709年,27歲法國青年德梅斯特(Xavierde Maistre)曾以自己的房間為旅遊地,寫了《鬥室之旅(Voyageau tour demachambre)》、《鬥室夜遊(Expdition nocturneau tour demachambre)》:“他先把門鎖上,換上一套粉紅與粉藍相間的睡衣,在沒有行李的負擔下,他先來到沙發,也就是客廳裏最大的一件家具,這趟旅程使他拋開平常的倦怠,以新奇的雙眼註視這沙發,發現了前所未見的特質,他贊嘆沙發椅腳的優雅,回憶起自己在椅墊上蜷曲的時光,夢想愛情和前程;接下來他的目光由沙發轉移到床,以旅人之眼欣賞這件復雜的家具,為了曾在此度過多個睡得香甜的夜晚心生感激……他說,如果我們能把遊山玩水的那種心境帶入自己的居住地,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家和高山步道,或是洪博在南美洲看到的蝴蝶漫天的叢林一樣有趣。”
也就是說,旅行是一種心境的新鮮與好奇,而不是你身體去了多遠的國家,如果沒先“一再追問,打破沙鍋問到底,找出你真正要什麽”,那麽就算你環遊世界回來了,還是一無所獲。
我很喜歡蘭迪-鮑許(RandyPausch)說的一句話:“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麽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麽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舊思考永遠到不了新的點,這就是為何很多人無法完成夢想的真正原因】
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所創造出來的,如果你不滿意現在的你,你必須先清空過去捆綁著你思維的手銬腳鐐,因為你戴著舊思考的手銬腳鐐走舊的路,是永遠飛躍不進新的未來,你只能在原地打轉。
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不喜歡你自己現在的命運處境,就立即改變性格與個性,你必須知道,你是自己命運中,唯一且最有力的決定者。我很喜歡藍慕莎說過的這一段話:“你要習慣你是命運的主宰,將那些限制拋開;這個時間點你在這裏,那個時間點你瞬間到了那,這在腦中就可以發生了。”
讓我們來看看力克(NickVujicic)的例子吧。他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癥,天生沒有四肢,三次嘗試自殺,曾經一天被十多個人嘲笑,但因為最後有一位同學給了他正面的問候,讓他反轉想去死的念頭,決定快樂的活下去。
我們來假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手、沒有腳,我們能像力克一樣,可以自己刷牙、踢球、遊泳、玩鼓、潛水、選上學生會主席、取得會計與財務雙學位、擁有自己的公司、出版DVD、寫書、超過25國家共舉辦1500多場演講嗎?他在書中引用丘吉爾的名言:“成功是從失敗到失敗之間不減其熱情。”我們可以想像,他一天所必須經驗的挫折比一般人多上數百萬倍,但他仍有比一般人更旺盛的生命熱情,而且他說,失敗帶來的好處,就是讓人懂得對成功心懷感激。失敗對於我而言,就算我沒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但這失敗的經驗是我能提供未來的自己、以及後面的人最珍貴的資產。
去網絡上找力克的演講影片《Life Without Limbs》,並去看他的傳記《人生不設限: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臺灣方智出版),他把“無手無腳=殘障=每件事都得麻煩別人、生活無法自理=不能做任何事、什麽夢想都無法完成”的舊設定,反轉重設成新的自我定義程序:“無手無腳=可以輕松獲得全場人的關註=上帝的現量特制品=向世人證明沒有四肢還是可以毫不設限”,他就能瞬間活出大自由的夢想命運。
另外一個可以做為解除自己設限點的範例,就是蘭迪-鮑許(RandyPausch)在網絡上被點閱千萬次的影片《全力實現兒時夢想》、與他的書《最後的演講》,看他怎麽描述自小至臨終前完成夢想的過程,看看他不設限爆炸型的創意思維與態度,與一般人有著怎樣的不同。他的名言包括:“我父母總是對我說:你如果有問題,就去把答案找出來”、“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只能決定自己要怎麽因應。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麽打這手牌”、“阻礙我們前進的磚墻,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磚墻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麽想要一件東西”。當我們清楚了悟生命是有終點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浪費寶貴時間在無謂的限制上面,會想盡辦法跳躍、飛翔,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最大的無限。
【撥開受限點,找到你熱情無止盡的天命】
有些人的問題是:“我現在的工作不是我喜歡的事,但是卻能給我高薪,我該怎麽辦?”我只想問的是,你打算在這個無法激起你生命熱情的工作上,浪費多少時間?況且很多問題根源並不在工作本身,而是在態度上,這點我會在第三堂課繼續舉例給大家。
《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開宗明義說:“‘天命’,是指‘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互相結合的境界,所以你必須及早發現可以被你視為玩樂的工作……很多成功的人找到了自己生來就應該做的事,並傾註龐大心力,即使明天世界就顛倒過來,他們會設法調整自己的能力,以因應世界的變遷,同時繼續與自己的天命結合,因為他們已經具有內化的理解力,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天賦融入新的環境中。許多人把熱情拋在一邊,從事不十分熱衷的工作,只是為了獲取物質的安全感,事實上,你為了維持生計而接受的工作,很可能在未來被發包到海外去了,如果你從未學習創意思考,並探索自己真正的才能,到時候你該做什麽呢?”,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做你不喜歡的事,沒多久,只要這產業萎縮,或是進行激烈淘汰,你就很難贏得過那些熱愛這產業的人。所以建議大家可以把這本書找出來,仔細研究書中幾個實現天命的例子,你就會知道什麽是“行行出狀元”的真正意義。
對我而言,天命就是找到自己願意為它付出一輩子生命旅程的事,並從不懷疑它,就算是成功了也不會停下來,這就是我常說我當作家的理由是:非寫不可、不寫會死。
【你怎麽看自己,也百分百地決定你會成為怎樣的人】
量子物理學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觀察者決定觀察的結果,即使是觀察電子般微小的物體,也必須進入裏面,我們得把過時的“觀察者”改為“參與者”這部分可以去看影片《我們懂個x(what bleepdowe know)》12集,裏面提到“光究竟是波動還是粒子”的一項實驗,因觀察者不同,其結果也不同。想深究量子物理學、弦理論(融合巨觀的“牛頓廣義相對論”與微觀的“量子物理學”之間鴻溝的理論)者,可以繼續研讀《優雅的宇宙(The Elegant Universe)》書與影片、以及《無量之網》、《平行生命期量子場的波動》等書。,惠勒稱之為“觀察者起源論(Genesis by observership)”,從二十世紀末的一項實驗得知,光是觀看某個東西,就足以改變它,觀察就是一種創造,而意識執行了創造的行為,即是他所說的:“從量子世界學到一件事,我們的現實存在,是由我們自己所做的觀察而造成的。”引自《平行宇宙》p262,加來道雄著,重慶出版社。也就是說,我們怎麽看自己,也百分百地決定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但往往我們總因為別人怎麽看我們,我們就怎麽看自己,所以蘭迪-鮑許(Randy Pausch)說:“如果大家都不浪費時間去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那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與工作中的效率,就可以提升33%!”這部分已經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2:第一層:刪光所有人,只留下自己》講述過了,可以再回頭去找書來復習一下。
Gary Kowalski說:“宇宙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贊美它自己,為了揭示它自己的美”引自《平行宇宙》p262,加來道雄著,重慶出版社……我很喜歡電影《超異能部隊》裏的一句話:“Beallyoucanbe”的意義,就是讓自己的小宇宙演化出無限可能的美,你就是創世的源頭,沒有人能擋得了你爆炸式的生命煙火。
第二堂課後參考書單、電影:
【書BOOKS】-
《鉆石途徑: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Diamond Heart Book)
作者:A-H-阿瑪斯譯者:胡因夢
阿瑪斯認為,我們人類的心靈就像一顆閃亮珍貴的鉆石,具有堅實的密度,並擁有許多切面,可折射出不同的光彩。但傳統的心理學和靈修方法,都只在琢磨這顆鉆石的某些切面,而沒有看到更全觀多面的本體。“鉆石途徑”運用廣泛的方法,整合了情緒治療、認知治療、直覺式的揭露、呼吸技巧、靜坐冥想、及精微能量的探討,以探索心靈的深度和廣度-
《個人實相的本質》(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作者:Jane Roberts
我們並不是任由潛意識擺布,也不是全憑我們無法了解的力量控制。透過思想和感覺的具現來創造經驗,本來就是我們天生擁有的能力,沒有一個人是例外。本書提出一種方法,來認識自己的實相本質,並且透過我們看待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的種種有意識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意思改變處境、實現願望、創造想要的人生-
《瓦爾登湖》(Walden)作者:梭羅
《瓦爾登湖》毫無虛飾的直逼生活事實的核心。這位自然寫作的先驅以引導的方式,讓讀者不自覺地和他一起放眼其視線所能及的一切。自然、無壓、幽默。以最貼近原始的日記,捕捉他在瓦爾登湖畔有形和無形的視覺。是自然寫作中寫實又不失趣味的一部經典-
《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作者:阿蘭-德波頓
透過這些旅程,狄波頓揭露了旅行中隱藏的欲望和錯綜復雜的面相,挑起無法抵擋的神秘幻想,並且指點我們如何提升旅行的快樂指數,遠離煩悶的日常生活,進入一個奇異世界。
- 《哲學家教你學會過一天》(Breakfast with Socrates:The Philosophy of Everyday Life)作者:Robert Rowland Smith
本書告訴你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們,對於我們所做的每件事背後的意義都說過些什麽。在書中,你會看到盧克萊修向你解釋為什麽不要預作準備是比較好的,會聽到埃默森建議你該怎麽安排假期,從榮格那裏得到解夢的洞見,從彌爾那裏明了蹺班的念頭。這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迷人探索-
《在自己房間裏的旅行》(Voyageau tour demachambre)作者:德梅斯特
軍令、屋墻固然可以禁錮身體的移動,卻無法禁止一顆活躍心靈上天入地,穿梭古今,讓想象力獲得最大的釋放,帶領他自由翺翔,何況還有善良忠仆、惹人疼愛的小狗羅西娜陪侍在旁,讓原本郁悶不堪的禁足,脫胎成一趟熱鬧活潑,多彩輕盈又富哲學探索的房間旅行-
《人生不設限-我那好的不像話的生命體驗》作者:力克-胡哲/NICKVUJICIC
小巨人力克以生命見證,撼動千萬人心。沒手沒腳,沒有限制。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要告訴你,什麽叫“一無所缺”的精神!“我是上帝的限量特制品。”他分享的苦與樂,讓6億人獲得珍貴啟發和動力-
《最後的演講》(TheLastLecture)
作者:[美]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癥胰臟癌。來年8月(2007年),醫生說他的癌癥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在網絡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作者:[美]肯-羅賓遜盧-阿羅尼卡
四個關鍵問題,決定你是否活出自己
天資,什麽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
熱情,哪件事讓你永遠充滿活力?
態度,你讓際遇左右生命,還是用態度創造運氣?
機會,如何為你的熱情找到實踐的管道?-
《無量之網》(The Divine Matrix: Bridging Time, Space, Miracles, and Belief)作者:格雷格-布雷登(Gregg Braden)
無量之網具有以下四種特質:1.連結萬物的能量場的存在;2.此能量場扮演容器、橋梁和反映我們內在信念的鏡子等角色;3.此能量場並非定域性,而是全像式。它的每一部分都與其餘的整體相連,每一部分皆能以較小規模反映出整體;4.我們透過情緒語言與此能量場溝通。
【電影MOVIE】-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作為全球排名第二、訪問量僅次於google的網站,facebook擁有超過5億的用戶和上百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而這個網站的創始人,卻是一位從大學輟學的80後。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如何把握那麽巨大的財富,他在這條成功的大路上,如何化銼折為力量。
以多選取代單選
開展放射型的平行人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