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琪·杜威的教育哲學對於終身學習之啟示 (2)

參、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內涵


杜威是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深深地影響近百年來的教育思潮,其中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與教育內容等都提出了相對於傳統教育的見解,且可以看出其與終身學習的關聯性,以下將從教育本質與終身學習、教育目的與終身學習、教育方法與終身學習及教育內容與終身學習說明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本質與終身學習


於杜威所著《民主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中,提及教育的本質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與教育即經驗的重組與改造,茲說明如下。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曾提過:「教育為生活所必需」,「生活由傳遞而自新」。教育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有教育,生活顯得更有意義;因有生活,教育顯得更有價值。

林秀珍(2007)指出,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意涵為,學校教育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不能自外於社會生活而孤立自存。也就是說,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無論是家庭、學校或社會生活中皆有教育,教育於生活中,便能發揮無限的功能與價值,倘若教育與生活脫節,便喪失了其功能與價值。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曾提及,生活是一種自我更新的過程,社會透過教育來更新其文化,以求群體生命之延續,因此,教育是社會生活延續的工具,教育具有傳遞經驗與交流經驗的功能。整體而言,杜威認為人類的教育活動是與生活融合為一體,人們一面生活,一面學習,此為「教育即生活」之意涵。


(二)教育即生長


若我們從「教育」(education)的字源來看,可以發現到教育一詞含有「引導」、「生長」,與「發展」的歷程。無論是兒童或是成人,他們都是不斷地生長與發展。生長本來就是一種歷程,教育乃是一種連續化的歷程,透過這樣的歷程,使個體從未成熟狀態走向成熟狀態,同時擺脫依賴性培養自主性,並藉其可塑性,激發潛能。

杜威認為生長至成熟前的狀態稱為未成熟的狀態,但事實上,未成熟代表著積極與主動發展的意涵。未成熟有兩個特點,即依賴與可塑性。依賴係指人與人之間親密互動的社會關係;可塑性係指個體於未成熟的狀態中,具有由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從杜威對依賴與可塑性的觀點中,可以瞭解到個體是於與他人親密互動的社會關係中成長,並且個體也會從中獲得經驗成長。

另外,歐陽教更進一步指出,杜威的生長,並不是任其生長,而是要佈置一個特別環境,使個體在這理想環境中,利用環境去實行間接的教育,這就是導其生長,向好的方向生長(歐陽教,1991)。因此,教育的關鍵是提供適當的環境,引導個體往有價值的方向去發展,使個體的各種能力能不斷地生長與發展,教育是一種連續不斷,且繼續的過程,直至終生。從這個觀點中,我們可以發現到無論是兒童,或是成人而言,教育是有其必要性,也顯示出終身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促使個體由未成熟狀態趨向成熟,這過程涵蓋了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人類的經驗亦不斷在重組與改造中,而此種改變,為人類的知識增添了新的架構,使其能適應新環境(吳明烈,1997;Elias& Merriam,2005)。由於教育是終生的歷程,因此在面對複雜多變的未來時,個體應能不斷地創新與改造經驗,進而成長,以因應未來,這即「教育即生長」的本意。


(三)教育即經驗的重組與改造


杜威認為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遭遇各種問題,也藉由著直接或間接的經驗來解決,不斷地累積自身經驗,擴充知識與技能。也在這些經驗中,不斷地修正自己既有的舊經驗,使其成為一個新經驗的累積,並且在經驗不斷累積、重組與改造的過程中,賦予我們適應環境的能力,進而促進個人的生長。換言之,由於「人-境」的交互作用持續進行著,故人類的經驗亦不斷在重組與改造中,而此種改變,為人類的知識增添了新的架構,使其能適應新環境。生長可以以經驗不斷地重組與改造說明之,如杜威於《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所言:「生長的理想形成了一種概念,即教育是經驗不斷地重組與改造(Dewey, 1916)。」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重組與改造都是一種進行中的動態歷程。因此,杜威所倡導的經驗學習是一種動態歷程,強調的是學主動的探索與發現,並經由這個動態的過程當中不斷地進步。

綜觀以上,可以發現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與「教育即經驗的重組與改造」這三者的概念是息息相關的,這些都構成杜威的教育本質論之內涵。從杜威的觀點可得知,個人一生是一個經驗重組改造與不斷生長的動態歷程,尤其現今處於複雜多變的環境,個人必須要持續地終身學習,避免與生活脫節,才能不斷地進步與成長,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



二、教育目的與終身學習


杜威認為未來是充滿變數的,因而沒有一個固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應是多變的、進步的,因而杜威反對斯賓賽(Herbert Spencer, 1820-1903)所主張的「生活預備說」。斯賓賽主張的「生活預備說」認為教育的目的為具備未來生活的能力,然而,倘若教育是以未來生活為目的,容易喪失當前教育的價值,並且個體容易失去學習的動機,如同杜威所言:「預備說的要點,以為教育只為將來生活的預備;對於受教者的現實生活並無特別的價值。嚴格言之,乃為現實的教學與現實的生活全無關係(Dewey, 1916)。」因此,杜威主張「教育無目的論」,杜威所指的教育無目的並非指教育真的不需要目的,而是如他所言:「教育過程在它自身以外無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Dewey, 1916)。」教育沒有普遍的目的,教育的整個歷程就是教育目的,換言之,教育的目的在於個人能夠持續不斷地接受教育,這也發展出杜威的終身教育觀。

Views: 1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