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2)

二、文化圖式和社會行動 

圖式(schema,schemas,schemata)②,是一種高級的概念結構或框架,人們用於組織過去的經驗並幫助解釋新情境(Gureckis&Goldstone,2010)。它是一種心理結構,人們用來組織他們關於社會世界某個主題域的知識; 這種心理結構會影響人們所注意、思考和識記的信息(Aronsonetal.,2015:54)。認知人類學家引進認知心理學的圖式概念並改造為適宜結構性地表征文化知識的方式,即文化圖式(Shore,1996:45)。 

作為認知科學的重要概念,圖式理論被納入到文化認知相關諸學科領域,用作思考人們認知和行為的基本工具。其中,社會心理學已經對圖式在社會認知領域的基本工作原理做出了許多研究,並日益關注圖式的文化特性(Aronsonetal.,2015:70-71); 而認知人類學則立足於文化整體性經驗,思考圖式的文化建構及其與行為的關係,並且發展出了較為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本文將通過對圖式、文化圖式和基於圖式的社會行動等概念的理論分析,闡述憑借文化圖式的層級連接和傳遞來解釋群體跨文化互動的路徑。

 

(一)從圖式到文化圖式

 

圖式最早由康德(Immanuel Kant)作為人類所具有的一種“純形式”的認識能力而提出。現代心理學對認知功能的實證研究證實了圖式這一心智結構的存在(Bartlett,1932,1958; Piaget,1952)。上世紀80年代,認知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使得圖式及其工作機制的相關理論得以完備化。認知心理學家雷梅哈特(David Everett Rumelhart)(1980)詳細闡釋了圖式及其機理,並把圖式稱作“認知的建築模塊”(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根據雷梅哈特的定義,圖式是“記憶中儲存的表征一般概念的數據結構”,其本質是知識的單元結構,可以表征不同抽象等級的知識。圖式之間以“圖式-子圖式”嵌套的等級結構共存,並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可分成高級和相對低層級的圖式; 相應地,圖式的基本工作機制包括自上而下的概念驅動和自下而上的數據驅動兩種傳導方式。20世紀90年代以來,認知心理學家們進一步證實,人們大腦中知識的存儲是領域依賴的,圖式按不同經驗領域儲存在長時記憶中,並在自身限定的知識域里與環境信息相互作用(Hirschfeld & Gelman,1994)。圖式十分頻繁地被人們用在日常信息的處理中,人們對新信息的解釋編碼、對舊信息的記憶,以及在信息缺失情景下的推理,都無時不受到圖式的影響(Fiske & Taylor,1991:121)。換言之,圖式是人們日常大多數情況下無意識自動化思維所使用的工具。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