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8) 梅洛 - 龐蒂認為肉是身體與世界之間的聯系或重合,而德勒茲的基本思路是,肉仍然只是經驗身體的一部分,還太過柔弱,無法在欲望機器的生產中達到有強度貫穿的無器官身體。前文已經說明,藝術中體現出來的是一種不可見的本原性的力量,本原之力是無器官身體藝術形象的根源。就拿培根《三聯畫:以受難為基礎》和《以委拉茲開茲〈教皇英諾森十世〉為根據所畫的習作》來說,畫作中身體的變形,來自這種本原性力量的作用,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觀賞並體會畫作中的變形身體及其晦暗不明的寓意,也是本原力量貫穿畫作當中的結果。德勒茲認為,正是這種宇宙性的本原力量以及與之相關的諸如引力、重力、爆發力、萌芽力、扭力、壓制力等具體力,“壓迫的力量、膨脹的力量、痙攣的力量、壓平的力量、拉長的力量”促使肉身形變,(29) 而本原力量使得我們能夠感知並觀看,使得我們在其中得以生成。因此,在德勒茲那里,正是繪畫這類藝術將原本不可見的本原力量變得可見和可以感知,也正是這種本原力量造就了作為繪畫對象的無器官身體。德勒茲認為:“感覺的存在不是肉體,而是宇宙中各種非人類力量、人的非人類生成與歧義的房屋的組合體……”(30) 因此,德勒茲的無器官身體並不是梅洛 - 龐蒂極力論證的肉,而是代表了德勒茲語境中的感性存在。
建立在無器官身體這一概念意義上的德勒茲式的身體美學構想,可能還能夠推論出更多層面的內容,只是這已經不是這篇略顯過長的文章可以進一步細致討論的了。德勒茲以“無器官身體”這個奇特而突出的概念,串聯起了哲學與藝術、政治與文化、思維方式與身體存在、當下與未來等種種聯系,在搭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圖景的基礎上,構想了一種不同以往的身體性的美學。因為德勒茲關註的身體既是人類的身體,也是世界乃至宇宙意義上的身體,因而可以說,德勒茲建立在無器官身體之上的身體美學,既是人類的,也是非人類的或者後人類的。
[ 基金項目:本文系 2017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作為中國民間美學關鍵詞的‘熱鬧’研究”(項目編號:17BZW065)的階段性成果。]
註釋:
(1) 德勒茲與加塔里合著了《反俄狄浦斯》(1977)、《千高原》(1987)、《什麽是哲學?》(1994),因此德勒茲的一部分著作是與加塔里合作完成的。德勒茲在訪談中談及著作中的合作問題時表示:“先交談一些思想觀點,然後放到一邊,實際上是有意儲存和醞釀,或者說無意地任其生成,繼而在一個大框架——如 Anti-Oedipes 或 Mille Plateaux——之下,有如兩條溪水一樣合流,也像地球造山運動一樣從兩個或三個板塊聚合而隆起,至於各部分是誰的手筆,兩位作者不去分割,讀者自己去理解。”(參見欒棟《德勒茲及其哲學創造》,《世界哲學》2006 年第 4期。)因此,本文在具體的論述過程中將德勒茲著作和德勒茲、加塔里兩人合作著作同等對待,本文提到的德勒茲思想,其中一部分是德勒茲與加塔里的共同思想的省略。
特別說明,以下不再贅述。
(2)[ 美 ] 克萊爾·科勒布魯克:《導讀德勒茲》,廖鴻飛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 127 頁。
(3)[ 法 ] 德勒茲:《批評與臨床》,劉雲虹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版,第 288 頁。
(4) 馮俊等:《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商務印書館,2003 年版,第 254 頁。
(5) 德勒茲援引阿爾托的話,原文無任何標點。其英譯文出自:Antonin Artaud,“The Body Is the Body”, trans. Roger McKeon, Semiotext(e), Anti-Oedipus, vol. 2, no. 3 (1977):59.法文原文出自:Antonin Artaud, in 84, nos. 5-6 (1948). The French text reads:“ Le corps est ! e corps / il est seul / et n’apas besoin d’organe / le corps n’est jamais un organisme /les organismes sont les ennemis du corps.”
(6)[ 美 ] 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後現代理論——批判性的質疑》,張誌斌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 128 頁。
(7)(8)(9)(10)(14)Gilles Deleuze and Félix Guattari. A Thousand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M]. trans. BrianMassumi.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p.7, p.8, p.9, p.269, p.154.
(11) 尚傑:《歸隱之路:20 世紀法國哲學的蹤跡》,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49 頁。
(12)(17)(18) Gilles Deleuze and Félix Guattari. Anti-Oedip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M]. preface by Michel Foucault. trans. Robert Hurley, and Helen R. Lan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 p.3,p.11,p.327.
(13)Constantin V. Boundas. Deleuze and Philosophy [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p.6.
(15)Gilles Deleuze & Félix Guattari. Kafka: 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M]. trans. Dana Polan. New York: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6,p.11.
(16)Eugene W. Holland. Deleuze and Guattari’s Anti-Oedipus: Introduction to Schizoanalysis[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9,p.29.
(19)Gilles Deleuze and Félix Guattari. A Thousand 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M]. trans. Brian Massumi.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p.153.
(20)Gilles Deleuze. 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M]. trans. Mark Lester with Charles Stivale. New W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p.15.
(21)(22)(23)(24)(28)(29)(30)[ 法 ] 德勒茲:《弗蘭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董強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第 58 頁,第 56 頁,第 74 頁,第 34 頁,第 62 頁,第 61 頁,第 63 頁。
(25)(26)[ 法 ] 莫里斯·梅洛 - 龐蒂:《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羅國祥譯,商務印書館,2008 年版,第 92 頁,第 193 頁。
(27)[ 法 ] 莫里斯·梅洛 - 龐蒂:《眼與心》,楊大春譯,商務印書館,2007 年版,第 121 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