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口才藝術(13)圖畫語言

在演講的時候,假如你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圖畫語言」,那麼你想不成功都很難。你可以一邊演講一邊迅速地畫出這些「圖畫語言」,以便使你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明瞭,而聽眾也會一步一步地在你的這些「圖畫語言」的引導下,最終清楚明瞭而且迅速地理解你演講的意圖。與此同時,聽眾也會在這一過程中領略到這些「圖畫文字」所特有的幽默。

以前,我曾專門僱用了一位畫家,讓他和我一起奔走於大街小巷,對於一切我們認為畫得不夠完美的圖畫,我都讓這位畫家悄悄地臨摹下來,等回去以後再把它加以完善,使之成為完美的圖畫。然後,我會在公眾面前展示這些事情的本來面目。在我聽說有了幻燈機後,我立馬就去買了一台,有了它,我就可以把「圖畫文字」投影到銀幕上了,就因為這樣我的演講會變得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有效率了。後來,動畫製作又問世了,我再一次有幸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到現在,我已經製作和收藏了許許多多的動畫片膠片和六萬多張幻燈片。

洛克菲勒先生也曾經為《系統方法》雜誌的專欄寫過一篇關於演講的文章,在這篇文章裡他向人們展現了他是怎樣利用視覺感官說明科羅拉多燃料和鋼鐵公司的財務狀況的:

科羅拉多燃料和鋼鐵公司的員工和普通民眾一樣都堅持認為我們洛克菲勒家族通過股票分紅的方式從公司攫取了巨額利潤,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與公司的合作已經有14個年頭了,在這14個年頭裡我們並沒有得到哪怕是一分錢的股票分紅。

在一次員工大會上,我特地實事求是地向員工說明了公司的財務狀況:我首先拿出一枚硬幣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接著我從這堆硬幣中拿走一部分,表示公司從總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普通員工的工資——這是公司最基本的一部分支出;然後,我從剩下的硬幣中再拿出一部分,表示公司支付給行政官員的工資;最後,為了表示還需要給各位董事支付一定的費用,我不得不把桌上所有的硬幣都拿走了。隨後,我向大家問道:「先生們,我們和其他的第三方一樣都是公司的合作者,但他們卻把所有的收入分光了,留給我們家族的就只有這個空桌面了,這難道是公平的嗎?」

由於圖畫能造成這樣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合理地利用一些特定而簡單明瞭的圖畫。因此,我們就必須事先盡可能清晰而鮮明地在我們的想像中勾勒出事物的形象,就彷彿中秋的圓月一樣鮮明、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演講都適合和需要借助「圖畫文字」,但是,恰當地使用它們,對於更好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對演講的興趣,進而使他們能夠清楚明瞭地理解演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6/潤飾語言的秘訣

一位窮困潦倒的英國無業遊民徘徊在費城的街頭,他非常希望能馬上找到一份工作。稍加猶豫之後,他就毫不遲疑地走進了費城著名商人保羅·吉朋斯先生的辦公室,請求吉朋斯先生能給他一個面試的機會。吉朋斯先生用他那極不信任的眼光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這個闖進來的陌生人。顯然,這個陌生人的打扮與吉朋斯先生的要求相差甚遠。他的衣衫雖還算完整卻沒有一處乾淨的地方。總之,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窮酸氣。不知道是出於好奇還是憐憫,吉朋斯先生給了這個陌生人一個面試的機會。

起初,吉朋斯先生只打算胡亂談上幾分鐘應付過去就可以了。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越談越投機,慢慢幾分鐘延長到了幾十分鐘,幾十分鐘又延長到了一個小時,談話依然沒有結束的跡象。當談話結束時,吉朋斯先生當即就把這位陌生人推薦給了他的朋友,費城的大金融羅蘭德·泰勒先生。羅蘭德·泰勒先生很快就邀請這位陌生人與他共赴午餐,並隨即給了他一個人人羨慕的職位。

那麼,這位時運不濟、窮困潦倒的無業遊民為什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扭轉乾坤呢?原因非常之簡單,那是因為他能說一口極標準、地道、流利的英國話,或者說,他能熟練自如地運用英語。實際上,他本來就是英國牛津人,只是來費城做生意賠了,才落到現在的下場。在費城,他既沒有錢也沒有朋友,除了能說一口標準、優雅的母語,他算是無依無靠了。但也正是他這最後的依靠——口才和語言,使他得到羅蘭德·泰勒先生的賞識,從而躋身商界名流的行列。

這位陌生人是很幸運的,他的經歷也是非同尋常的,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憑借一口流利地道的母語而一步登天。但是,它確確實實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那就是:人們通常都是根據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來判斷這個人的,因為人的言談舉止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化。聽眾可以據此大致判斷出這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修養以及處於何種社會階層。

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能通過四種途徑和外界發生聯繫。而我們評判一個人言行的標準以及劃分社會地位的依據,也是來自這四種途徑,即人們的職業、長相、言談舉止以及說話的技巧。然而,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在一團糨糊的錯誤與迷茫中終其一生的。對於這些人來說離開學校就意味著學習的終止,他們再也不會花工夫去增加自己的詞彙量;而在語言的表達與運用方面,也不會再精益求精,力求言簡意賅,他們已經習慣了在話語裡充滿大白話和廢話。因此他們的語言千篇一律缺乏創意也就不難理解了,並且常常因為表達雲裡霧裡而使旁人不知所云。同時,由於疏於學習,很多字、詞都只能「讀半邊」,因而鬧出了很多笑話,使生活中多了一些尷尬;有時他們還會犯一些低級的語法錯誤。我就經常遇到一些這樣的情況,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甚至是大學生,言談之中不時令人忍俊不禁。想想看,那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尚且可能犯錯,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苛求那些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中途輟學的人不犯一點錯誤呢?

在不久前的一個下午,當我一個人正站在羅馬大競技場發呆時,一位英國陸軍上校走過來和我搭訕。在他簡要地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以後,他就開始眉飛色舞地向我講述他在不夜城的故事。但是,很殺風景的是,話還沒有說上兩句,接二連三的低級語法錯誤就一刻也沒有停過地從他的口裡蹦出。我深深地為他感到惋惜。我仔細地打量了一眼這位英國陸軍上校,只見他西裝筆挺、皮鞋珵亮,一塵不染。顯然,他這一身是經過精心打扮的。他希望以此來建立自信,並贏得他人的尊重。但是,他花了很大工夫去修飾自己的外表,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語言比外表更需要潤飾。像他這樣的人,也許會因為同女士交談時忘記脫帽致意而感到懊悔不已,卻不會因為屢犯低級的語法錯誤或者言語混亂給聽者帶來困擾而感到歉意。更糟糕的是,之所以會發生這一切,完全是因為他下意識想這樣做。有的時候,無意識的行為要遠比有意識的行為可怕得多,前者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只能盡量把影響減少到最少,而後者是我們完全可以控制、改變的。這位值得同情的英國陸軍上校,儘管西裝革履相貌堂堂,但他粗劣的言談,使他被人們貼上了缺乏文化涵養的標籤。

擔任哈佛校長長達30多年的查爾斯·伊列特博士曾經這樣說過:「在我看來,教會學生說一口流利、精確、地道、優雅的母語是學校基本的任務,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教育的標準。」這是一位有著數十年教育經歷的資深教育界人士的肺腑之言,很值得我們深思。

林肯語言魅力的奧秘

既然語言的潤飾對於人們是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語言簡潔、優雅、順暢呢?其實,這沒有什麼秘密,也並不神秘,方法非常簡單。

亞伯拉罕·林肯就因為熟練地使用這種方法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再也沒有任何美國人能像林肯那樣,就彷彿擁有點睛之筆一樣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任何枯燥乏味的語言經過他的手之後都會變得優雅凝練,可以令聽者為之動容,聞者為之傷心,比方說他曾經說過的「惡意起紛爭,慈悲為大家」、「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等,這其中包含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何等的驚人啊。有人據此就認為林肯是語言天才,但林肯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否定了這種說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的一個木匠家庭,父母都沒有上過學。在林肯當選國會議員時,他在自己的教育背景一欄中填了一個形容詞————「有瑕疵的」。的確,林肯一生在學校中學習的時間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一年。就在這總共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遇到的那些老師幾乎都是把教學作為謀生的手段,為了養家餬口他們四處遊蕩,很難穩定下來。因而,林肯在學校能學到的東西是可以想像的,簡直少得可憐。總而言之,家庭和社會並沒有為林肯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後來,林肯通過努力成了律師。雖然林肯的工作環境有了改善,但他周圍的環境仍然不足以使他練就卓越的語言能力,這是因為他工作所及的都是一些語言平淡無奇的農夫、商人、律師界同行以及訴訟當事人。那麼,林肯到底是怎樣逆水行舟取得巨大成功的呢?

原來,林肯一點兒也沒有把精力浪費在這些市井小民身上。他把學習的對象鎖定在了當時的社會精英身上,抓住一切機會,從這些人的思想中汲取養分。這些人中不但有政界名流、歌唱家,還有偉大的詩人和作家。林肯勤奮好學記憶力驚人,他可以熟練地背誦伯恩斯、拜倫、布朗寧的詩篇和著作。但他並不滿足於這樣,為了爛熟於心並能隨時翻閱,他甚至特地買了兩套《拜倫詩集》,分別把它放在辦公室和家裡,辦公室的那套還因為翻閱得過於頻繁而散了架。後來,即使林肯成了美國總統日理萬機,甚至在為南北戰爭殫精竭慮、形神勞損時,他也總要抽出一點時間閱讀拜倫的詩集。有時候,他會在半夜一覺醒來時翻閱詩集,讀到令他興奮的詩句時,他就會穿著睡衣、穿著拖鞋,叫來他的秘書,讓秘書一遍一遍地把這些詩句念給他聽。林肯對莎士比亞的作品情有獨鍾,幾乎對莎翁的每部作品都有一些深刻而獨特的見解。對於一些由莎翁作品改編的電影、話劇,林肯也同樣喜歡,他並不像其他觀眾那樣為了看而看,在看的同時他更注意的是演員是否完全表達了莎翁作品的思想。他還曾因此給一位名叫海凱特的男演員寫過一封信,毫不客氣地批評他曲解了莎翁劇作的主旨。

散文也是林肯非常偏愛的。隨時隨地他都可能因景生情,不由自主地朗誦起優美的散文來。他不但喜歡讀別人的作品,自己也經常寫一些文章。在他姐姐結婚時,他就創作了一篇散文詩作為禮物,曾經轟動一時。當林肯步入中年打算回過頭來整理一下這些文章時,連他自己都難以相信,這些文章竟然有厚厚的一本了。林肯天性謙遜,不喜歡張揚,因而他從不輕易讓人看他的文章,即使是他的親人也不能例外。

《林肯傳》的作者羅賓遜曾經這樣寫道:「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偉人。他用高尚而純粹的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你們也許會把他稱為天才,的確他也可以說是個天才。但是更確切地說,他成功的軌跡應該用愛默生教授評論托馬斯的話來形容:『他在很小的時候就不得不離開學校,他是靠著自己孜孜不倦的勤奮與努力才取得成功的。而這種孜孜不倦的勤奮與努力正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訣。』」

一提到林肯,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這就好比提到愛因斯坦就會想起相對論一樣。「葛底斯堡演說」是林肯為了紀念葛底斯堡大捷而做的。在這次戰役中,雙方前後一共投入了17萬兵力,超過7000人在這次戰役中陣亡,受傷者不計其數,這場戰役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然而,「葛底斯堡演說」的影響卻遠遠地超過了這場戰役本身,在人類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聽了這場演說後,查理斯·薩姆納先生就曾預言說,這篇演說將萬古長青、永垂青史。很多年以後,人們可能會漸漸地忘記葛底斯堡戰役的慘烈以及它的歷史作用,卻沒有人會忘記「葛底斯堡演說」;或者是,正是因為這篇演講的存在,人們牢牢記住了葛底斯堡戰役。時間已經使預言變成了事實。

埃迪沃德·埃伍瑞特也曾經在葛底斯堡林肯發表演說的地方做了一個長達兩小時的演講,但他在這兩小時裡究竟都講了些什麼,已經沒有人記得了。而「葛底斯堡演說」卻不到兩分鐘,時間短得連攝影師都還沒有來得及架起原始的照相機,然而,就是如此短的一場演說,卻被人們千古傳誦。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葛底斯堡演說」現在已經被鐫刻在不朽的青銅製品上,永久地保存於牛津大學圖書館,供世人瞻仰緬懷。它是人類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每一個致力於公共演講的人都有必要學習、誦記它。

87年前,我們的先輩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在這塊大陸上創立了這樣一個富於自由民主的新國家。他們以人天生就是平等的為信條,並時時刻刻準備為保衛這個原則而獻身。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的戰爭是一場偉大的戰爭,是兩種道路的決戰,是對我們這個信奉自由民主的國家的一次巨大考驗。今天,我們大家在這個偉大的戰場上集會,為那些為了這個國家、為了自由民主信條而犧牲的人送行,把這塊土地作為他們的安息之地。

我們這麼做毫無疑問是完全適當而正確的,但是,從廣義上來說,我們沒有資格這樣安排這塊土地,因為我們既不可能使之神聖也不可能使之光榮,只有那些曾經在這塊土地上英勇戰鬥過的勇士們才有這樣的權力,他們不管是已經死去還是仍然活著,都早已使這塊土地神聖了、光榮了。世人也許不大會注意,可能更不會長久地記住我們今天在這裡所說的話,但是他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些長眠在這塊土地上的勇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我們這些有幸活下來的人不但要牢記這些勇士們,更要把勇士們未竟的事業向前推進直至成功。他們的犧牲會鼓舞著我們獻身於這偉大事業,為了他們的付出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完成這個偉大的事業,我們要通過艱苦奮鬥使這個受到上帝庇佑的國家獲得新生,要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遠屹立於世界。

大多數人都認為,整個演講的精髓就在於最後那句話,而且這句經典的話完全是林肯的原創。但事實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當林肯還在伊利諾伊做律師的時候,他的合夥人赫頓就曾經贈給他一套西奧多·派克的演說集。林肯視之為寶,非常仔細認真地閱讀了這套書,對書中的某些經典語句他不但能背還做了標記。其中有句話是這樣的:「什麼是民主政府?民主政府就是完全由所有人直接自治的政府。它的地位凌駕於全民之上,而又是全民共治和共享的機關。」而西奧多·派克也不是這句話的原創。他很可能是受到了丹尼爾·韋伯斯特的啟發。

因為在派克首次說出那句話的四年以前,韋伯斯特就在他寫給海涅的一封回信裡提到過和那句話意思相近的表達——「什麼是全民政府?全民政府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假如我們要繼續追根溯源的話,很容易就能發現:韋伯斯特也是受到了美國前總統吉姆斯·門羅的啟發,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在一次演說中發表過類似的觀點;再接著往上推,英國神學家、宗教改革家威克利夫在500年前翻譯《聖經》時就曾寫道:「《聖經》是一部奉獻給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的政府或國家的著作。」威克利夫也不是這句話的原創,到目前為止能找到最早說這句話的是古希臘時期雅典的政治家、宗教界領袖克里昂,他在一次演講中公開宣稱要把雅典建設成「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在克里昂之前,到底是哪位先賢創造了這句偉大的話已經久不可考了。

真正全新的事物是寥寥無幾的,由此可見一斑。即使是像林肯這樣偉大的演說家,他們的經典話語也不是憑空產生的。他們在演講或者談話時之所以能夠妙語連珠,在於他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更在於他們的勤於讀書、努力學習。

一點兒也沒有錯!多看多記就是擁有良好口才的訣竅。無論是誰,如果想使自己的詞彙量變得豐富,那麼,他除了通過讀書不斷地從人類知識與思想的寶庫中汲取養分外別無他法。約翰·布蘭特曾經感歎:「當我在圖書館裡看書時,一種悲哀經常困擾著我,那就是,人生何其短,知識何其多。有限的生命使我無法盡享眼前的知識大餐。就算是我不吃不喝,惜時如金,窮盡我的一生所知也不過是冰山之一角。」布蘭特和林肯一樣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不到15歲就被迫輟學做工,從此再也沒有上過學。但是,布蘭特卻成為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演說家之一,他尤其以英語的嫻熟運用而聞名。梅花香自苦寒來,布蘭特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是他艱苦奮鬥的結果。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時間,零敲碎打地潛心閱讀拜倫、彌爾頓以及莎士比亞、雪萊等人的著作。遇到經典的詞句或者篇章就摘錄在筆記本上,以便隨時誦記。為了豐富和擴大自己的詞彙量,布蘭特甚至每年都會重溫一遍《失樂園》。

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大凡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經歷。查理斯·吉姆斯·弗克斯為了使自己的文風更加洗練就經常朗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格萊特斯通把自己的書房稱為「和平的殿堂」,書房藏書達到15000冊。他通過閱讀聖·奧古斯汀、但丁、亞里士多德、荷馬等人的著作,獲益良多。尤其是荷馬的《伊裡亞特》和《奧德塞》這兩部著作,使他為之傾倒,為此,他曾寫過6本有關《荷馬史詩》的研究著作。

小庇特更是養成了每天閱讀幾頁希臘文或是拉丁文著作然後將其翻譯成自己母語的習慣,幾十年如一日。就這樣,「他擁有了一種無可匹敵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可以不假思索地準確而精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文章流暢、語言高雅、風格鮮活。狄摩西尼斯為了獲得像修昔底德這樣的語言能力,便致力於研究其文章,他不但背誦甚至把修昔底德的著作抄寫了幾遍。苦心人天不負,狄摩西尼斯終成一代大家。在兩千多年以後的今天,狄摩西尼斯成了現在有志之人學習和效仿的對象,比方說美國前總統伍德·威爾遜就非常崇拜他。

英國政治家、前首相阿斯奎斯也曾在媒體面前承認比夏樸·伯克利的著作是他的思想寶庫,他從中獲益匪淺;英國著名詩人但尼生堅持每天研讀《聖經》直到過世;托爾斯泰毫不厭煩地一遍一遍地閱讀《福音全書》,以至於書中很多的經典段落他都能背誦;而英國散文家、批評家、社會改革家羅斯金更是自幼便在母親的監督下背誦《聖經》。羅斯金後來回憶說:「當時母親對我要求極其嚴格,包括拗口的人名在內,都一個也不放過地讓我背誦,就這樣,從『創世記』開始,我一直背到了『啟示錄』,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歸功於我的母親讓我背誦《聖經》。」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西方文學史上最受人們愛戴的文學大家之一,關於文學家的傳記是他創作的主流。那麼,他那生動美妙、引人遐想的語言風格又是怎麼養成的呢?下面史蒂文森將親口為我們揭開這個謎團。

每當我讀到一些自己感覺格外愉悅的文章或是語句時,我就會立刻把它們記下來,然後按照它們的風格試著寫一些相似的句子,很期望自己也能夠擁有點睛之筆,化腐朽為神奇,用優雅恬靜的文風,為讀者營造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我一次次地努力,但始終無法達到那種理想的寫作境界。老天爺是不會虧待努力的人的,我的這些努力並非一無所得,我在文章的結構框架上、在各章節的內容協調上以及語句的押韻融洽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就這樣,我堅持不懈地讀完了英國著名批評家、散文家海斯利特以及華茲華斯、托馬斯·布朗寧、狄福、霍桑以及蒙田等人的著作,並對他們的寫作風格和模式分別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模仿。

不管您怎麼評價我的方法,聰明抑或是愚蠢,但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這的確是一種學習寫作的有效途徑。我就是這個方法的虔誠實踐者。英國著名浪漫派詩人約翰·濟慈的成功也可以說是這種方法的一次有效實踐。他的詩就是以文辭聲調優美而聞名的,真可謂是一時無雙。

當然,有一點是必須要事先申明的,真正的大手筆並不是平常所能模仿的。或許你也曾努力地模仿過,只是沒有成功罷了。但請你一定要記住下面這兩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水到渠成。

上面我已經列舉了許多名家是如何提高自己語言能力的例子,潤飾語言的秘訣大家也應該有所領悟了吧。林肯曾經給一位熱切渴望成為一名出色律師的年輕人寫過一封鼓勵信,他在信中寫道:「成功的秘訣無他,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就是要勤讀書、勤思考。」

馬克·吐溫幽默風格的源泉

大家都知道,馬克·吐溫的幽默舉世聞名。但是否有人知道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是怎樣養成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還是要從馬克·吐溫年青時代的最愛——長途漫遊談起。在他年輕的時候,他經常隻身乘坐馬車從密蘇里州到內華達州遊歷,因為行李過於笨重,馬車走得極慢,再加上當時交通落後,道路特別糟糕,馬車上根本就不能多放行李,這是因為如果馬車上多一份重量,那麼在行駛時就會多一份危險,所以他的旅途不可謂不艱辛。馬車的載重是有限的,除開必需的食物和水,幾乎沒有什麼空間可用來再帶其他什麼東西了,就算是這樣,馬克·吐溫仍然想盡辦法地帶上了一部《韋伯斯特大詞典》。無論是翻山越嶺,還是穿行沙漠,抑或是被土匪強盜所追,馬克·吐溫都沒有拋棄這部厚重的大詞典,因為成為一名語言大師是他的夢想。為了這個理想,不管條件多麼險惡,他都始終如一地隨時隨地學習。就這樣,他憑藉著自己非凡的勇氣和超人的毅力,一步步地朝著他渴望的夢想前進。

不僅僅是馬克·吐溫,庇特與占丹也將《韋伯斯特大詞典》從頭到尾地看了又看;布朗寧幾乎每一天都要翻翻這部詞典,認為它不僅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而且也非常有趣,他每次閱讀時都能樂在其中;林肯曾經這樣形容過他的傳記作者尼科萊:「他習慣在華燈初上時分閱讀詞典直到睡意來臨才作罷。」實際上,他們都不是孤單的特例。凡是稍有名氣的作家或演說家都和他們一樣,要是過不了苦讀詞典這一關,他們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曾擔任過美國總統的伍德·威爾遜對英語的運用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一些文章和發言,還包括他參與起草的美國對德宣戰的宣言書,都毫無疑問能在西方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那麼,工作繁忙的威爾遜又是怎樣提高自己語言能力的呢?他曾親口說:

我的父親對我們要求特別嚴格,他絕不允許任何不規範的表達從我們的嘴裡說出。一旦我們出現了口誤,他馬上就會予以糾正;每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不熟悉的詞時,父親都會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給我們解釋;為了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記住這些生詞,全面瞭解並熟悉這些生詞的用法,父親還經常鼓勵我們使用生詞造句。

在美國紐約曾經有這樣一名演說家,憑借他演講時句子結構的縝密、語言表達的簡潔優美而備受人們推崇。在他最近舉行的一次演講中,他把自己是如何擁有驚人口才的秘密公之於眾。原來,每當他與別人交談或閱讀書報時,一旦遇到不熟悉或者不知道的單詞,他就會隨手記在筆記本上。在晚上回家以後,他總會在第一時間查閱字典,認真地弄清楚這個單詞究竟是什麼意思?怎麼用?假如有一天沒有發現什麼生詞,他就會把每天晚上查字典的時間用來讀弗納德的《同義詞、反義詞和介詞》這本書,認真地理解每個單詞的每一個意思,掌握每一個用法,因而他的詞彙總能充滿新鮮感、多姿多彩、變化多端。每天掌握一個生詞就是他成功的訣竅。這就表示他每年都能比前一年多掌握365個詞彙。為了加深記憶,他只要一有空就會翻閱那個記錄著生詞的筆記本,時間久了,他就發現只要把一個單詞用上3次他就會牢牢地記住了。

通過閱讀豐富語言

每年出版的書籍數以萬計,而時間卻是有限的,我們怎樣才能解決有限的時間與數不清的書籍之間的矛盾呢?阿勞德·比耐特所著的《如何利用一天中的24小時》會為我們解開這個問題。讀完這本書,你會感覺暢快淋漓收穫頗豐,在這本書裡收錄了許許多多和這個問題有關的並且非常有趣的事情。例如,它會精確地告訴你在這一天中你白白浪費了多少時間,怎樣才能避免浪費時間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你可以利用的時間等。全書只有薄薄的103頁,每天花上10分鐘,一周的時間你就能輕鬆地把它看完。不要找借口,說什麼沒有時間,每天10分鐘的時間相對你浪費的時間來說是很少的,你還完全能夠把早上例行的20~30分鐘讀報時間壓縮成10分鐘,剩下的時間足夠讓你每天讀上20頁了。你甚至還可以把書拆了,每天帶上20頁,放在口袋裡隨身攜帶,隨時都可以拿出來閱讀。

托馬斯·傑斐遜曾在自傳裡這樣寫道:「自從我開始閱讀羅馬演說家泰西塔斯、英國科學家牛頓、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以後,我就漸漸養成了不看報紙的習慣。我發現這些著作要比報紙有趣得多。」當然,我並不是提倡大家都不去看報紙,但是,假如你能壓縮一下讀報的時間,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看別的更有意義的書,潛移默化之中,突然之間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快樂、更明智。你不妨先找一部經典名著來試試,每天撕下20頁隨身攜帶著,用不讀報紙、等電梯和公共汽車的時間來讀。當你讀完整本書以後,再用橡皮筋把書捆好。儘管書的外形已經「慘不忍睹」了,但書的內容卻已深深刻在了你的腦海中,你會發現自己和以前大不一樣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讓書保持光鮮的外表,而將其束之高閣,但你卻無法真正擁有這本書。孰好孰壞,無須多言。

讀完這本《如何利用一天中的24小時》,你可能又會對阿勞德·比耐特的另一本書產生興趣,這本書就是《人類機器》。這本書對你瞭解人性是很有幫助的,還可以培養你穩健、沉靜的性格,從而能夠更巧妙地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我之所以會為大家推薦這兩本書,不單單只是因為它們的內容極具啟發性,還因為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力求語言表達的精練雅致,這對豐富和擴展你的詞彙量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裡還要給大家推薦幾本書,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美國小說家富蘭克·諾裡斯的《章魚》和《股市風雲錄》,是榮登美國最暢銷小說榜的小說之一。《章魚》為人們講述了發生在加利福尼亞一片麥場上的騷亂和人性悲劇的故事;《股市風雲錄》描述的是芝加哥股票交易中人們之間的爾虞我詐和明爭暗鬥。英國著名小說家、詩人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這是一本有史以來最具質樸之美及天然魅力的小說之一,儘管從書的題材來看,它只是描述一個出身貧窮的女兒外出謀生,失足泥淖而遺恨千古的故事,這是一個老套的「無產階級姑娘被資產階級男人所勾引」的故事,但它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有其特點,除此之外,紐厄爾·德懷特·希爾希的《人之於社會的價值》、威廉·詹姆斯的《給教師們的忠告》、拜倫的《希爾德·海諾德遊記》以及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騎驢漫遊記》都很值得大家一讀。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是一位非常受人們愛戴的演說家,他認為人們應該以內心的自我、直覺以及大自然作為生活和現實的出發點。對於那些強調個人主義者或者不墨守成規的人,對於那些迫切需要打破古訓尋求內心真實的人來說,愛默生的演講具有特別的吸引力。下面選自愛默生的代表作之一《自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

把自己內心蟄伏的信念表達出來,它便具有了普遍的意義;因為最內在的終有一天將成為最外在的——我們最初的想法終將在末日審判的喇叭聲中得到回應。儘管來自心靈的聲音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我們依然認為摩西、柏拉圖和彌爾頓這樣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因為他們蔑視書本和傳統,他們不韜前人一言一行,而是我手寫我口,表達他們自己的思想。人們應該學會去捕捉和觀察自己內心的閃光,而不是那些詩人或者是偉人的什麼聖光。但是,人們經常做的卻和這恰恰相反,他們常常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思想拋棄,就是因為那是自己的思想。在每一部偉大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很容易找到那些我們自己早已拋棄了的思想:它們改頭換面,帶著某種陌生的尊嚴又重新回到我們這兒來。偉大的藝術作品所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誨就是,不要拋棄那些從內心自然而然產生的念頭,不但不拋棄,還要以最平和的態度執著地去追尋它的足跡。否則,有一天你會發現,有人會正在用權威的口吻高談那些我們早已拋棄的想法,而此時,我們還要重新從這些人手中接受那些原本就是我們自己的想法。

每個人在求知的過程中,終有一天會意識到:妒忌就是無知;模仿就是自殺。無論好歹,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份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雖然在這片廣袤的世界裡到處都充滿了珍饈美味,但是只有那些勤於耕耘的人,才會有所收穫。賦予他內心以力量,實質上是新生的力量。只有他自己才明白如何運用和獲得這樣的力量,而且他也只有在嘗試之後才能知道。

下面還要再給大家介紹兩位世界著名的語言大師。他們會是誰呢?其實,美國著名作家亨利·歐文很早以前就替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曾被別人問及如果讓他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作品他會怎麼選,他的回答也正是我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那就是《聖經》以及莎士比亞的作品,這兩部作品同時還是整個西方文學世界長盛不衰的源泉,因此大家有必要經常誦讀。每當夜幕降臨,結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後,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房裡,研讀莎士比亞的作品,讓它向你講述羅密歐與朱麗葉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抑或是讓它告訴你麥克佩斯的遠大理想及不懈的奮鬥,這是一種多麼美妙的藝術享受啊!

假如你真的這樣做了,日積月累不經意之間,你的語言表達就會變得優美而凝練,你的人格也會因此而變得高尚而脫俗。歌德曾經說過:「只要你告訴我你都讀過哪些書,我就會知道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上面給大家推薦的這些書,包羅萬象,要想真正把它們消化吸收,沒有堅強的毅力、縝密的思考和長期的堅持是很難做到的。為了方便大家攜帶和閱讀,大家沒有必要去買那些大部頭的著作,每次50美分買點愛默生的散文或是莎士比亞的短劇也是不錯的選擇。短小的作品更易於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在輕輕鬆鬆之間大功告成。

7/單詞的處理

詞典不但能使人們通曉詞意,還能為我們揭示單詞的淵源。一般說來,在詞典上單詞詞意的後面用括號括起來的就是這個單詞的起源和歷史。單詞並不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是枯燥乏味的音符,它們其實是非常絢爛多彩的,幾乎每一個單詞的起源都是一個羅曼蒂克的故事。假如我們不能從各種語言和文明的精華中汲取營養,我們就不可能會創造出這樣豐富多彩的詞彙,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連像「telephonethegrocerforsugar(給雜貨店打電話買些糖)」這樣最簡單、最基本的意思都無法表達出來。

「telephone(電話)」起源於兩個希臘單詞——「tele」和「phone」,「tele」是「遠」的意思,「phone」是「聲音」的意思;「grocer(雜貨店)」的原型是一個古老的法語單詞「grossier」,而這個法語單詞的原型又是拉丁文的「grossarius」,本來表示批發商或是零售商的意思;「sugar(糖)」和「grocer」一樣都源於古老的法語單詞,而這些法語單詞大多數都來源於西班牙語,要是繼續追根溯源的話,可以一直從西班牙語經阿拉伯語追溯到波斯語中的「shaker」,但這還不是源頭,「shaker」又起源於梵語中表示「糖」的意思的「carkara」,這才真正找到了「糖」的源頭。

Views: 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