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1)

明朝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後,建文帝繼位,搞了一次“削藩”,不料卻惹惱了朱元璋之四子燕王朱棣。朱棣以人京“掃碑”“清君側”為名,從河北、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地,一路燒殺搶掠,殺向南京。攻克南京之後,朱棣當了皇帝,遷都北京。一次“靖難之役”,整整打了4年。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燕王掃碑”。這一掃又掃得河北、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地雪上加霜。“民非殺即逃”,千里中原,白骨累累,瘡痍滿目,雞犬之聲罕然。於是,朱棣又效仿朱元璋搞了第二次大規模移民,即“永樂大移民”。前後兩次大移民,歷時整整50年。

移民境況明朝初期的兩次中國歷史上歷時最久、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大移民為何選在山西,又為何選在洪洞縣這棵古老的大槐樹下呢?

太行山位於山西之東側,呂梁山居於山西之西邊,汾河中流橫貫。山西兩山夾一水的地形,鐵桶一般堅固。雖然處於黃土高坡,天災不斷,但旱澇無虞。特別是蒙古貴族察罕帖木耳、擴廓帖木耳父子利用這里的有利地形,割據一方,戰火卻極少波及。所以,正當中原地區遭遇兵荒馬亂和瘟疫之時,山西卻得天獨厚,呈現出一番風調雨順、物阜年豐、人丁興旺的升平景象。加之相鄰各省的難民源源不斷地落荒山西,山西則成為明初人口最稠密之地。《明實錄》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為189萬余人,河北人口為189.3萬人,而山西人口卻達到403.454萬人。而山西人口稠密又首推晉南汾河平原,僅平陽(臨汾)一府就有165萬多人。晉南則以地處交通要道的洪洞縣為最。洪洞大槐樹植於漢代,《洪洞縣誌》記載,明時大槐樹“樹身數圍,蔭遮數畝”,汾河灘上的老鴰在樹上築滿了巢穴,成為方圓百里獨一無二的奇特現象,世人稱作“奇樹”。大槐樹之西是殿宇巍峨、僧侶濟濟、香客絡繹的廣濟寺。大槐樹下是陽關古道,通達四方。明初大將徐達的行轅兵站設在洪洞,移民是由軍隊強制遣送的,因而行轅兵站兼辦移民事務,既方便又節省費用。洪洞又正合“洪武”統一天下之簡稱諧音,所以明朝中央政府便將洪洞縣定為移民集散的首選之地。

俗話說故土難離,移民工作也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為遷徙順利,明朝中央政府便設置騙局,在當時有移民任務的汾州府、遼州府、沁州府、潞州府和平陽府等州府縣衙廣貼告示,曉諭鄉民:凡不願移民者,限三日之內到洪洞縣的大槐樹下領取免遷證;願移民者可在家等候。於是,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披星戴月、晝夜兼程,猶如百川歸海,從四面八方紛紛趕到大槐樹下,八日之內,就云集了十幾萬人。老實的莊稼人還未等喘過氣來,便被官兵團團圍住,這才知上了官家的大當,願移得移,不願移也得移了。為此,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立了移民機構,委派官員駐守,集中扣押移民,發放“憑照川資”,整編遣送。他們被官兵綁起來,連成長隊,像犯人一樣,分別向全國100多個府縣解押。

文化映象“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麽?槐樹之下老鴰窩。”這首民謠在中衛地區世代相傳,已有五六百年之久,曾讓對於移居塞北中衛的後世子孫流下了思鄉的淚水。

 

相傳,當時在移民途中,人們仍幻想著能重返故土,為日後便於確認,便把小腳趾甲剪為兩瓣。也有說是當時官兵怕移民在途中逃跑而做的記號。時至今日,當下人們的小腳趾上凡屬兩瓣者,認為都是大槐樹移民的後裔,現存有“脫履認親”之說。中衛方言中有“解手”一詞,還有中衛人走路時背手的習慣性動作,據說也源於此。傳說,由於移民在押解途中手被連綁著,要大小便就得向押解官稟報老爺,我要撒尿拉屎,請解手!”次數多了,就簡化為:“老爺,我要解手!”於是,“解手”就成為當地人大小便的代名詞了。

根據《明實錄》以及大量家譜、碑文記載,明朝初年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陜西、甘肅、寧夏地區。據《宣德寧夏志》記載,明朝洪武初年,住在寧夏的居民,“有仕宦者、征戍者,有謫戍者,齊、楚、吳、越、秦、晉之人皆有之。”《萬歷朔方新志》亦云,洪武年間,朝廷遷“齊、晉、燕、趙、周、楚”之民到寧夏屯駐。晉,就是山西。從山西移民到寧夏的時間,當在洪武九年(1376年)及其以後。

寧夏各市縣都有山西移民。據調查考證,中寧縣寧安鄉殷莊村農民郭鳳召家原有家譜,有祠堂。家譜在清朝同治年間因兵禍遺失。聽祖輩代代相傳和家譜記載,祖籍山西省汾陽府洪洞縣北社里村,於明洪武九年由官府強制遷移至此。同時,從社里村遷來的郭姓有十八戶,每戶先來一人,發給耕牛一頭、犁一張,因此人稱郭姓住地為“十八犁”。當時遷來戶與原洪洞縣未遷的郭姓各執銅牌半個,以備日後探親尋祖時為證。有牌證者,老家的人可招待食宿並供給路費。後來回鄉探親者往往長住不走甚至還多要路費,惹氣了祖籍的人們,於是銅牌索性被收回,從此與祖籍洪洞斷絕來往。現在,郭姓在中寧縣是大戶,人丁興旺,住地分散在多處。

悠悠五百多年滄桑歲月,移民的後代不論走到哪里,都知道“山西大槐樹是故鄉”,他們喜歡栽種槐樹,借以寄托自己對家鄉的懷念。在中衛沙坡頭區,過去一些有家譜的人家大多認定山西洪洞大槐樹為祖籍,常樂鎮棗林村的大槐樹已有數百年歷史,被當作文物加以保護,市區至今還有以槐樹命名的巷道,叫作“槐樹巷”。這些,都是為寄托思鄉之情而留下的憑證。

作為歷史的遺跡和見證,古老大槐樹昭示著世事的滄桑,也蔭庇了無數的生靈。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新巡撫張錫鑾率三鎮兵盧永祥部進攻山西革命軍。盧軍所到之處肆意搶劫,當浩浩蕩蕩的隊伍開來,準備血洗洪洞縣城時,部隊臨近縣城外的古大槐樹,奇跡發生了,冀魯豫籍的官兵們紛紛丟盔棄械奔於大槐樹下,折槐枝為香,下跪參拜,說是回到大槐樹老家了。部隊首長無論怎麽發號施令,也無法使隊伍集合起來。由此,洪洞縣城數十萬百姓免於一場血洗之災。後來,為感激大槐樹的功德,便在旁邊建起一座牌坊,題刻“蔭庇九州”四個大字。後來又在原大槐樹下修建了碑亭。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石碑一座,正面篆刻“古大槐樹處”五個隸書大字,背面刻有敘述移民事略的碑文。

迄今500多年過去了。昔日僧侶濟濟的廣濟寺早已風流云散,當年那棵古大槐樹也已經干枯,但枝干仍挺立,且生生不息,陸續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樹。洪洞縣在古大槐樹處建設了一個占地22公頃的綜合性公園——大槐樹公園,立有“遷民遺址”門坊,並在每年的4月1曰至10日舉行尋根祭祖節,每年有許多尋根問祖的古槐移民後裔前往參加,這其中包括不少中衛人。

Views: 6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