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十 黨國主義的精英教育
納粹政府為了培養未來的政治官員和政治立場堅定的專業技術幹部,還設立了兩種特殊的納粹精英學校,一種叫“國家政治教育學院“(Napolas),任務是培養高級的政府和軍隊幹部,另一種叫“阿道夫·希特勒學校”,任務是培養未來的政治領導人。
國家政治教育學院繼承的是普魯士士官學校的傳統,優先接受軍官子弟,與國防軍(Wehrmacht)保持全面聯系,但並不是純粹的軍校。1933年開始建立,起初由教育部主管,1936年後接受黨衛軍(SS)管理,進行的是全面納粹化的教育。軍隊是一切極權統治的支柱,軍隊成為實質上的黨軍,納粹化不過是德國軍校高度意識形態教育的一個德國極權版本。
國家政治教育學院的課程基本上參照普通高中,但用政治教育代替了普通中學教育中的宗教課程,並且十分強調與體能和軍事有關的體育教育。學生一般由家長提出申請,再由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從中選拔,名義上學校收取每學期1200馬克學費,學生往往能通過不同途徑得到減免。學生在學期間以軍隊式的“排”為單位,學校生活是兵營式的,穿著兵營制服,聽起床號起床,集體生活,早飯前出操。學生每天要學習納粹黨報《人民觀察家報》社論和文章,軍事體育課上主要內容是拳擊、滑翔、射擊、駕駛摩托車和摩托艇,還舉行模擬軍事演習。學生在第6學期要下鄉6到8周,第7學期開始下工礦企業6到8周,畢業前到國內外旅行。1942年全國40所國家政治教育學院全部改名為德意志技術學校,還負責接納陣亡將士的子女以及出外執行任務的官員和科學家子女。[liv]
國家政治教育學院的入學條件是希特勒青年團團員,體格健壯,體育成績優秀,純雅利安血統,並由黨的地區領導推薦。學生的家長也必須經過面談,確保政治可靠。在軍事化的生活環境中,學生的知識成績,連黨衛軍領導人海斯麥爾(August Heissmeyer)也承認,“是低於,而不是超過德國一般中學”。這些學生連課本都不用,只是閱讀由教師聯盟出版的納粹月刊雜志《幫助》(Hilf Mit)。學校教育特別強調的是學生的體能訓練,每次戰鬥演習都持續兩天,在140公裏直徑的範圍內進行。為了提高學生的戰鬥能力,訓練包括學生與狂怒的艾歐沙亞犬(Alsatian,德國牧羊犬)搏鬥的內容,是一種斯巴達式的訓練。[lv]
“阿道夫·希特勒學校”比國家政治教育學院更特殊,國家政治教育學院雖然由黨衛隊主管,但學校畢竟還是下屬於教育部,但希特勒學校則完全自成體系。這種學校於1937年由勞工協會和希特勒青年團建立,六年制,每個行政區建一所,各招收600名12至18歲的男孩,入學的學生被認為是傑出的年輕人。報考的學生不像國家政治教育學院那樣由父母報名,而是由學校推薦並代為報名,家長只有表示同意的權利。這種挑選學生的機制切斷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最後聯系,變得更加與斯巴達教育相似。而且,它也更符合納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因為學生必須經歷持續的適者生存挑選才能得到入學資格。
這些學生在加入少年隊後第二年就開始初選,經過初選,再經過血統審查,然後送到青年營地二個星期,接受終選,挑選的一個主要標準是身體長相,因為他們將是德國未來的領導人。希特勒學校對一般學校的分數制考試、操守紀錄、留級制度,甚至成績報告單都不予采用,稱呼老師用平等的“Du”(你),而不是敬語的“Sie”(先生)。這些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尊心和優越感。學生編成軍隊式的“班”,班長是從優秀的高班生中選出來擔任的,他們必須英武挺拔,有極好的整潔和衛生習慣。學生的考核以班為單位進行,是集體成績。[lvi]
學校的課程開始是每天5節體育課,1.5節文化課,這還包括每天的報紙學習。1939年,海斯麥爾批評學校文化課程度太差之後,改為每周22節文化課,15節體育課。到1941年,雖然有一半的學生不能通過大學普通入學考試,但學校有權給年滿18歲的畢業生頒發文憑,讓他們直接進入大學。大學並非希特勒學校畢業生的最佳出路,最優等的學生進入“騎士團城堡學校”深造,成為未來的領袖人物。騎士團城堡學校有四處,分別是Sonthofen,Crossinsee, Vogelsang和Marienburg,全都設在非常偏遠、風景浪漫的地方。每個城堡學校有1000名學生,稱“騎士”(容克Junkers),有500名教師、行政人員和仆役(他們身穿制服為騎士服務)。課程中的主課是騎術,騎術有特殊教育作用,用這些學校的總領導、納粹全國勞工組織領袖羅伯特·萊伊的話來說,“是因為騎術可以讓騎士有一種完全駕馭其他生命動物的感受”。騎士團城堡學校的學生都已經二十多歲,他們從12歲至18歲在希特勒學校學習,又經過2年半的勞動和在國防軍裏的鍛煉,再經過4年的專門訓練,已經成為全職的黨國軍官。他們的普遍學業水平都不高,據估計,Vogelsang學校的學生參加大學入學考的只有大約十分之一,而能夠大學畢業的只有百分之一,有一次學校舉行英德關系講座,聽不懂的學生竟然高達百分之九十。[lvii] 和古代斯巴達的戰士教育一樣,納粹所進行的也是一種塑造戰爭機器的教育,這種教育把戰爭當作人類最高的成就表現。但是與斯巴達教育不同的是,這是一種現代的黨化教育,它所培養的戰士,他們的忠誠對象不僅是國家,而且是黨的國家,他們必須自覺地信奉納粹的黨國意識形態,崇拜它的領袖,並心甘情願為之獻出自己的一切。
納粹德國實行的是一種徹底的以國家主義為旗號的黨化教育,這種教育從兒童開始,在課程、教學、教材、師生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貫徹納粹的極權統治原則。這種教育並不是局限在學校和課堂裏,而是擴大到整個社會,尤其是青年,形成一種黨國教育特有的“青年運動”,為兒童和少年提供了羨慕、崇拜、模仿的榜樣,這就像“文革“時的兒童和紅小兵模仿“紅衛兵”一樣。這種羨慕、崇拜和模仿是機械而且盲目的,而青年運動本身則也是激情沖動和缺乏理性的。許多青年人本來就缺乏理智,思想不成熟,並且有青春期的心理和性格弱點,青年人的這些特點未必一定是黨化教育的結果,但卻使得他們很容易被利用,成為聽憑極權統治操縱的工具和武器。納粹上台的時候所利用的正是那些雖非由他們直接培養,但卻很容易被他們利用和操縱的“熱血青年”。
20、30年代投身到納粹運動中去的德國青年,他們受納粹的“教育”是在超出學校範圍的社會運動和動員中發生的。就學校教育而言,納粹的教育一共只實行了12年,從一個兒童6歲進學校算起,也不過維持到他18歲的時候,無論納粹將它的黨國教育設計和執行得如何徹底,畢竟時間不算太長。然而,就是這12年的教育也已經足以培養出千千萬萬完全不能思想、毫無道德判斷,但卻在極權政體中具有高度作惡能力的一代“新人”。如果納粹的統治不止12年,如果這種教育延續幾十年,它的惡果會更加嚴重到什麼程度,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二次大戰結束後,一名年輕的德國上尉因為犯下屠殺無辜的罪行,在法庭上受審,他說:“1943年8月初,我收到了80個囚犯,要我用希爾特給我的毒氣把她們殺死……在幾個黨衛隊人員的協助下,我把那些女人的衣服剝光,並把她們推進毒氣室。門一關上,她們就開始尖聲號叫起來。我通過一條管子把一定數量的毒鹽送入室中……從一個窺視孔看室內發生的情況。這些女人只呼吸了大約半分鐘便栽倒在地上。我開了通風機以後,把門打開。我發現那些女人都已死在地上,渾身都是糞便。” 當檢察官問他當時的感覺時,他的回答是:“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毫無感覺,因為我是奉命用我已告訴過你的辦法殺死這80個人的。而且,我正是按照這種方式訓練出來的” 。
這位德國上尉接受反人道罪行審判的事,是一位曾經在“文革”時當過“紅衛兵”的中國人在反思自己的過去時敘述的。這位中國人想知道,納粹德國的那一代年輕人是怎麼被教育出來的,就像他想知道自己這一代人是怎麼被教育出來的一樣。他說,“作為這一代中的一員,我不喜歡聽受害者對當時青少年們的‘革命行動’一味地控訴,不喜歡聽諸如‘紅衛英雄’之類的鄙稱,我總是下意識地維護著少年時代的‘聖潔的情感’。但有一次,當我又讀到一位老人在回憶錄中作這種控訴的時候,有一聲長嘆卻觸動了我——‘這些壞人是怎麼教育出來的啊’。我驀地想起那些眼熟的軍用皮帶,那些塗在老師臉上的墨汁,還有,一個出身很好的中學生,把同學綁在木樁上做稻草人,用軍體課上學來的很標準的甚至很優秀的刺殺動作,向同學前胸不斷突刺……快三十年了,我幾乎不再想起這些,這無疑是一種回避。而在讀到別人的歷史和別人對自身的剖析之後,我想我們有必要明白我們這塊土地曾發生的事情,我們有必要回答那個總是被回避著的問題—— 這些壞人究竟是怎麼教育出來的?” [lviii] 這些壞人究竟是怎麼教育出來的?——這正是我們在回顧納粹德國教育的時候也不能不對自己提出的問題。
[liv] Richard Grunberger, The 12-Year Reich, p. 297.
[lv] Richard Grunberger, The 12-Year Reich, pp. 296-297; 297.
[lvi] Richard Grunberger, The 12-Year Reich, p. 298.
[lvii] Richard Grunberger, The 12-Year Reich, p. 300.
[lviii] 轉引自筱敏:《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4412_1.html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