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有報道說,淮安柴米河最近幾年河水越來越臟,發綠的河水常年散發著陣陣怪味。2014年4月25日,省市政風熱線聯動直播走進淮安。住在河邊的陳女士帶著一瓶河水走進了直播現場,當著在場的環保局局長面下跪,請求盡快治理柴米河汙染。有一篇以《“跪求治汙”一定管用嗎?》為題的評論,對這麼做是否“管用”提出了疑問,題目中“一定”二字其實是多余的,因為文章的實際結論不是“不一定有用”,而是“肯定沒用”。
這大概也是絕大多數人看了“跪求治汙”報道後的真實想法。他們會覺得這位陳女士很傻,跪求治汙除了自取羞辱之外,肯定不會有任何結果。確實,陳女士的“跪求”本身就是其他形式的“要求”或“請求”都無效、都沒用的結果,她不會一開始就跪求,必定是試過了其他方法。正如評論所說,“如果不是問題解決無門,誰會當眾下跪呢?”
柴米河邊的民眾深受汙染之害,如果為了解決與他們健康和生命息息相關的汙染問題,必須非下跪不可的話,如果他們還相信跪就能解決問題的話,那麼,去跪的也許不會只是陳女士一人。他們為什麼都沒有這麼做呢?是因為這麼做太沒有公民的尊嚴,太沒有做人的體面?還是另有別的原因呢?
人們從自己以往的經驗發現,再怎麼求也不會起作用,所以天大的事也只好忍受,不再有所要求或希望。在心理學裏,這叫“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陳女士的跪求之所以成為新聞,是因為她很“傻”,做了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做的事。嘲笑她傻的人們,其實是受了習得性無助的支配。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偶然發現的,後來為此設計了專門的實驗。研究人員把狗關在籠子裏,在響起蜂音器時,給狗做非常痛苦的電擊。籠子裏的狗逃避不了電擊,一遭點擊,開始會在籠子裏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但不再狂奔。後來實驗者在電擊前, 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並不逃跑,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地呻吟和顫抖。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但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這樣的實驗當然不能在人身上進行,但是,心理學家們在對人類的觀察實驗中,也有與狗習得性無助類似的發現。正如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徹底無望。典型的例子是,學習成績經常不好的學生會怪自己“天生就笨”,所以不再努力;經常失戀的人會責備自己“天生令人討厭”,所以幹脆放棄找對象的打算。他們都是因為有屢屢受挫的經驗,所以陷入了無為無助的絕望之中。
在過去幾十年裏,許多心理學家對塞利格曼的習得性無助理論進行了修正和補充,提出了一些“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其中有一條是更多地考慮了當事人的個性、素質條件對行為的影響。在同樣的逆境裏,有的人比別的人更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而有的人則不那麼容易。那位因“跪求治汙”而看上去很傻的陳女士,她顯然比其他鄉親們更不願意輕易放棄。就算是用跪的,她也要試一試到底有沒有用。就憑這一點,她就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麼“傻”。
“歸因理論”還區分了“普遍”與“特殊”,“穩態”與“非穩態”環境對人們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影響。如果人們覺得某種情況到處都一樣,一直都是如此,那他們就更容易放棄希望,並陷入絕望。可以設想,如果許多別的地方有汙染,民眾要求改善後,就有了積極的效果和解決,而淮安柴米河民眾的屢求無效只是個別、特殊的情況,那麼,他們也許還不會那麼普遍地受到習得性無助的影響。同樣,如果連陳女士這麼執著的哀求都不能對治汙發生效用,那麼,她的失敗就一定會對其他地方的民眾產生習得性無助影響,使他們對官員為民辦事誠意的懷疑變得更深,不相信也變得更嚴重。
法國作家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中說,“失去了希望,而且知道自己無望的人,在未來中是沒有位置的。”不管我們如何非議陳女士的“哀民求告”方式,她畢竟是一個還沒有放棄自己和子孫後代在未來中位置的人,就此而言,不管有用沒用,求與不求,尤其是要求與不要求,還是有區別的。
(徐賁(Xu Ben),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畢業於復旦大學,獲麻薩諸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外文系,現任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提倡民主、法制、公民教育等普世價值。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2008)、《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等。)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