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簡言之,智性的幻覺讓我們把生活經驗呈現給我們的混淆事態,當成事物的本來面貌;如此一來,我們只會看到事物的空間化輪廓。而在空間中,所有的差異或多樣性(multiplicity),都只能以程度多寡或規模大小等,建立在同質性之上的尺度來衡量,這些尺度與單位都可以無限劃分,然而所得到都只會是同質性的樣態,差別只在於有無、多少與大小等程度上的差別,甚至連時間也被空間化為一系列並置(juxtapose)然而不連續(discontinuous)的頃刻(instants) 或 切片 (sections) , 一 再地 進行 同 一性 的 重複 (repeated identically)。在空間中,差異只能是程度差異(differences of degree),多樣性也只能是數量多樣性(numerical multiplicity)(31-8;51)。
這種同質性空間及事物,在其中的輪廓和配置關係實屬幻覺。卻無可避免,德勒茲引述柏格森的說法指出,原因除了智性本即喜好空間化之外,基於需求、基於行動所需的判斷或基於社會的法則,我們也本有只留意事物符合我們興趣或利益的一般的傾向,於是我們總太快以概括性的(general)觀點遮掩真正的性質差異(33)。15
綜上所述,要避免局限於經驗的混淆事態,並進而發現真正的性質差異的第一步,便是認知到事物的空間化輪廓,事實上遮蓋的比顯現的多;而對只能看見空間的智性幻覺的抑制,顯然會跟超越我們的興趣與利益有關,此亦即德勒茲與柏格森所謂的,應該要超越的經驗狀態轉折點,因為正是在這裡,經驗開始偏斜向確保對我們有實用利益(utility)的方向,並因而變成「不折不扣的人類經驗」(“properly human experience”)(27),筆者認為,啟蒙精神與工具理性,或可說是這種人類經驗的一種極致展現。
如果智性必然導致空間化的幻覺,直覺則能帶領我們超越綜合自身的興趣與利益等的人類狀態(the human condition),而值得注意的是,直覺預設了以綿延來思考(28;31)。如前所述,事物除了空間化輪廓外,更重要的是其綿延的韻律。例如一塊糖,在空間化的認知中,有其可測量的輪廓,然而其溶化的過程,卻彰顯了其在時間中的存在,糖在溶解過程中產生的變異,除了透露出與他物間的性質差異之外, 更重要的是其與自身的性質差異,事物真正的狀態便是其在時間中的連續多樣性(continuous multiplicity),亦即此事物的綿延(32;40)。
在綿延中,我們才能脫離空間化的同質性尺度,去真正思考物與物之間,以及物自身的性質差異,柏格森著名的「我必須等糖溶化」的例子,即說明了我等待時的不耐如何標示出我的綿延,即我在時間中與自身的性質差異,並且顯示出其他與我性質相異的綿延,即糖的溶化 (32)。
綜上所述,唯有透過綿延我們才能看見真正的性質差異,而直覺則能帶領我們浮出自身的綿延,直接確認上於或下於我們的綿延之存在。16 如此我們方能超越前述,使經驗變得太過人類的轉折點,脫離智性搭建的人類狀態,避免工具理性的過度宰制,朝向次人(the inhuman,意指下於我們的綿延)及超人 the superhuman,指上於我們的綿延)開放(28)。17
16 「上於或下於我們」譯自英譯本中的“above or below us”,必須注意的是不同的綿延之間並沒有階級之分(33)。
17 英譯本定義次人及超人為 durations which are inferior or superior to our own,但德勒茲特別在其他段落載明,inferior 及 superior 指的純粹是性質差異,而非優劣之分(33)。筆者先比照註十七譯作下於及上於。此外,這裏要感謝審查人提出的補充意見,亦即尌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書第一百零二頁至一百零三頁提及,若以有沒有發展到取得自我意識的標準來看,分化確實有完不完整的區別;且德勒茲也確實在第一百零六頁引用柏格森的話指出,由綿延在人這條生物線上取得自我意識這一點來看,人是「整個演化過程的目的」(這也是後文提及,德勒茲-柏格森對人的創造性情感相關討論的出發點)。然而筆者認為,德勒茲在此特地強調性質差異而非優劣之分,主要應是基於第一個轉折點所欲突顯的,正是眾多非人綿延的存在,而這些綿延並無法以空間化的程度差異來評比。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