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蒙: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1)

——論《西遊記》的雙重價值兼述幾個有爭議的論點

提要《西遊記》是一部運用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創造出來的具有深刻的現實主義批判意義的巨著。它以奇詭的想象編織出超人間的神話故事,使廣大讀者為之著迷;同時,故事中隱喻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從而賦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藝術價值。其主題,主要在於它對封建社會的醜惡現實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諷。

本文比較全面地回顧了近十余年來《西遊記》研究的情況,評價了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作者在論述中對《西遊記》是不是神話小說、是不是浪漫主義藝術、是不是遊戲之作等爭議的熱點問題闡明了自己的見解。

作者提出的新論點主要是:對於《西遊記》,尤需用文學接受理論來認識其雙重價值,認為探索《西遊記》的主題,不應僅僅局限在對主人公行為的解釋上,作家設置孫悟空傳奇經歷這條線索,是為了展示封建統治階段體系的罪惡;《西遊記》的思想價值在於它對現實社會黑暗秩序的抨擊和否定,而不是理想的預示。



對於我國幾大古典小說名著,學術界研究《西遊記》要相對薄弱一些,80年代前期面世了一批《西遊記》研究新論,其數量雖少,但立論卻大相逕庭,相互間的分歧大得令人瞠目結舌。

當今學術界常見“兩部說”,如“兩部《紅樓夢》”、“兩部《水許》”等,在對幾種論點不得其解時,我想能否從接受主體的角度著眼來審視一下這部巨著,以求得新的認知。這就是筆者要試圖論證的《西遊記》“兩部說”。

《西遊記》出自吳承恩一人之手,在其整個營造工程中,並不存在兩個創作主體的構意,作品所注入的全部信息,是作者根據一種比較穩定的價值標準選取的,何來“兩部”呢?

能夠解釋這個問題的,只有文學價值的雙重性理論。《西遊記》究竟是一部浪漫主義的神話故事,還是一部反映人間社會形態的政治小說?如果運用文學接受理論的合理部分,將這部巨著置於它與接受主體的關系中去加以分析,或許不至於陷入種種迥然不同的判斷紛爭之中。當然,這種探討必須排除種種臆斷結論的影響。

每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自身都構置著一個價值系統,其審美價值皆由這個價值系統源生。但讀者對文學本體的認知,是在主客體之間流動著的關系狀態中進行的。而欣賞者由於人生經歷的差別、知識水平和文學修養的差別;思想情趣和精神狀態的差別,可能導致一種文學信息發生不同的效應。《西遊記》是一部老少歡迎、婦孺皆愛的作品,面對各種層次的欣賞者,尤能體現出其多重價值。在我國豐富的古典文學遺產中,沒有一部作品能象這部巨著這樣擁有廣泛的喜愛者,特別是受到少年兒童的歡迎。美猴王通過各種藝術載體的傳播,早已譽滿全球,風靡不衰,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膾灸人口的童話藝術形象相媲美。《西遊記》所以能有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應,不僅是因為它將故事人物作了神怪化、動物化的處理,而且是由於作者在虛擬廣闊而龐雜的藝術世界時,表現了超凡的藝術想象力。這就是一部屬於兒童的、充滿童話色彩的、也能夠吸引成年大眾的“西遊”。也就是說,從藝術表現形式和大眾在接受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興趣來看,它首先是一部神話的“西遊”。

說到它的神話特征,涉及到《西遊記》是不是神話小說的論題。何滿子先生在《〈西遊記〉研究的不協和音》① 一文中提出:我們遠離創造神話的時代已有幾千年,現在還稱《西遊記》、《封神榜》之類為“神話小說”,是昧於“神話”這一特定的藝術概念的非科學的說法。只有按照魯迅的叫法,稱之為“神魔小說”,才是唯一恰符的名稱。顯然,何先生這一判定是根據“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這種狹義的神話概念作出的。原本意義上的神話,是在社會生產力極端原始,人類不能夠科學地解釋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的變化和矛盾,而以非現實的想象來表現對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故事和傳說。遠古時代的人們通過這種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描述,來解釋世界的起源,表現對自然世界的改造和對理想的追求。遠古神話中豐富的想象和極其誇張的手法,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主要是小說)里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尤其影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

Views: 9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