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正绿's Blog (557)

冰心《再寄小讀者》通訊三

親愛的小朋友:

三月八日那一天,我到十三陵水庫工地上,參加了幾個小時的勞動,覺得有說不盡的興奮和愉快。

十三陵在京郊昌平縣的東北邊,是明朝京都北遷以後的十三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南面有溫榆河穿過,三面是山,風景優美。但是每到夏雨時節,山洪就順著這個大山環裏的幾條山溝,奔騰下泄,勢如巨濤。溫榆河兩岸的人家和田地,常常被大水淹沒。從前的統治王朝,只顧給自己在半山坳裏,蓋起高大的陵墓祭殿,也只在這些陵墓祭殿的四圍,種起蔥蘢的樹木,對於山下人家,蒙受水患的疾苦,是漠不關心的!…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February 10, 2018 at 4:30am — No Comments

馮牧·瀾滄江邊的蝴蝶會

我在西雙版納的美妙如畫的土地上,幸運地遇到了一次真正的蝴蝶會。

很多人都聽說過雲南大理的蝴蝶泉和蝴蝶會的故事,也讀到過不少關於蝴蝶會的奇妙景象的文字記載。從明朝萬歷年間的《大理誌》到近年來報刊上刊載的報道,我們都讀到過關於這個反映了美麗的雲南邊疆的獨特自己風光的具體描述。關於蝴蝶會的文字記載,由來已久。據我所知道的,第一個細致而準確地描繪了蝴蝶會的奇景的,恐怕要算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了,在三百多年前,這位卓越的旅行家就不但為我們真實地描寫了蝴蝶群集的奇特景象,並且還詳盡地描寫了蝴蝶周圍的自然環境。他這樣寫著:…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8, 2018 at 4:22pm — No Comments

馮牧·沿著瀾滄江的激流

我們決定坐船到橄欖壩去。從允景洪到橄欖壩雖然並不遠,水路旱路都只有八九十裏路,但我們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從水路走。這不僅僅是因為順流而下可以到得更快些,而且,我覺得,能夠沿著瀾滄江的激流和兩岸奇峰連雲、綠陰映波的熱帶景色,做一次賞心悅目的航行,這本身對人便是一個最大的魅惑。…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8, 2018 at 4:21pm — No Comments

高爾基·海燕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裏——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在呻吟著,——它們這些海鴨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戰鬥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8, 2018 at 4:20pm — No Comments

葛翠琳·野葡萄(下)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8, 2018 at 4:18pm — No Comments

葛翠琳·野葡萄(上)

你喜歡葡萄嗎?你聽過野葡萄的故事嗎?

秋天裏的葡萄,水靈靈的特別甜。尤其是那些紫葡萄,一顆顆亮晶晶的,又大又圓,薄薄的皮裏,包著蜜一樣的汁,遠遠的望著,像成串的紫水晶球兒。所以,鄉村裏的人們,誇女孩的眼睛好看的時候,都說:像葡萄珠兒一樣。

人們傳說著:荒山裏還生長著一種野葡萄,顏色是深紅的,一串串就像那紅色的珍珠。這樣的葡萄,可不比一般啊!瞎眼的人吃了它,就會好起來。從前有一個小姑娘,瞎了眼睛,就是吃了這種葡萄又重新看見光明的。…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8, 2018 at 4:00pm — No Comments

周有光:紀念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是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開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後來成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端、初”同義,“午、五”相通,“端午”就是“初五”。

民俗學者認為,端午節來源於古越人的圖騰祭祀,插艾蒲,飲雄黃,掛香囊,禳災異,辟邪驅惡,都是公共衛生的原始防疫。

但是我國代代相傳,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自盡的受難日。龍舟是到水中去找尋屈原,粽子是給屈原的靈魂祭奠,屈原則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受難象征,正像耶穌是以色列人的受難。…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5, 2017 at 10:14pm — No Comments

許之遠:二零零九多倫多端午 致屈原

汩羅的江水向東流,

你的英魂隨波出海;

熟悉的龍舟鼓響,

來自極目的彼岸太平洋。

詩人啊!你流播海外的子孫,

已擂起招魂鼓聲:

咚咚鏘!咚咚鏘!

龍舟競渡終於開槳,

紀念你這個偉大的國殤!…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3, 2017 at 1:02am — No Comments

孫惠柱:端午的拯救與傳統的發明

記得三十多年前在江西山里插隊時,端午節是人人盼望的一大節日——插秧忙完了,生產隊放假,大家都歡天喜地來看殺豬,可以吃上兩頓肉,還有鹽水白米粽。回到上海以後,這種過節的企盼就越來越淡漠,如今是連過大年都不稀罕了,誰還去記掛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乃是因為韓國人用他們的“端午祭”向聯合國申報了文化遺產,這才引起國人反躬自問,為什麽我們那麽容易就丟掉了自己的傳統?…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3, 2017 at 1:00am — No Comments

何新:端午考(下)

 

火把節至今仍是東南一帶民俗大節。據遊國恩說:

“滇中以舊歷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夏至日)為火把節。”

明人李元陽《雲南通志》雲:“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農。”李元陽是明嘉靖中人,當時已有火把節之記載,則其俗由來之久可知。明人楊慎《滇南月節詞》雲:“六月滇南波漾渚,水雲犯里無煩暑。”又雲:“松炬熒熒農作午,星回令節傳今古。”(摘錄《升庵全集》卷三十九)…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3, 2017 at 12:59am — No Comments

何新:端午考(上)

端午又至。近年韓國妄稱端午祭祀本源於韓國古俗,而與中國過去所謂紀念屈原水殉之事無關。

韓國人近年多有文化不明本源之妄論,但其妄論實與百年以來中夏學界之數典忘祖,致使文化根脈迷失有關。例如兩韓人種族中,自古本有華夏之血脈。漢武帝以後,兩韓之地數度乃為中國之行省。而韓國祖神朱蒙,實即華夏先祖之一的朱明、祝融。“高麗”一詞是“高勾麗”轉語,而從漢語語源看則與上古華夏東夷之東方神“句芒”有關(韓人會有異說,但余對此有詳細考證)。早在《山海經》中即有“朝鮮”之名稱。

華夏文明為祖源,而朝韓文化風俗則為別脈,其與中華歷史種族文化之密切,更甚於與古華夏文明關系也頗密切之日本、安南。至今日本舊俗仍多存唐以前華夏古俗之遺跡,而韓國舊俗則多存宋明文化之遺風。所以,韓國多種風俗文化本非其民族之原創,而是華夏古文明風俗之抄襲復制也。…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3, 2017 at 12:58am — No Comments

張靜·詩賞《決戰之巔》

《發聲》張靜

總結我這十年來最常說的

應該是一聲「嗯」

溫順的迴響在空氣中,不置

可否的意味,沒有逃避

表示一點讚同或

不讚同,證明我存在

不打算解釋或說明,甚至

不想多吐出一個字

第二名常用語則是「好」

比「是」有尊嚴,但

不代表可以說「不」,雖然

抓狂的時候也可能一連串不不不... ...…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20, 2017 at 10:13pm — No Comments

趙傑: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文化產業體制改革的社會效應分為三方面:機制創新上的示範效應,資源利用上的整合效應,資金補充上的反哺效應。

中國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根本指針,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編註:2017年以後,加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個“主心骨”,不能偏離通過生產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產品,來營造有益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思想文化環境這個根本方向。…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November 13, 2016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米羅山營地:二戰馬來亞戰場華人抗日的真實歷史記錄(18)

第五章·向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貸款

為了全面了解日本人占據馬來亞時期對華僑的政策,有必要做一些查證資料的功課。在這本書裏我盡量避免學術式的討論,但適當地帶讀者研究一下歷史檔案還是必要的。

1942年1月15日,日本軍隊開進了新加坡,橫掃了馬來亞半島,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結束。馬來人和印度人雖然受到驚嚇,但卻表現出了某種驚喜。因為那時馬來亞只是英國的殖民地,不是一個國家,英國人走了日本人來了對於他們沒什麽變化。而且日本是亞洲國家,相對來說對他們更加親近一點。…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21, 2016 at 11:38am — No Comments

米羅山營地:二戰馬來亞戰場華人抗日的真實歷史記錄(17)

吳在新帶著日軍警備隊人馬,在昔加裏山區裏一片距離戴維斯營地相當遠的叢林裏進行搜索。吳在新事先知道這裏是山林保護區,有一些海南人在這裏偷伐過木頭,會留下一些痕跡。這些伐木人的痕跡被日軍警備隊搜查到了,知道原來這裏活動的只是一些非法伐木的毛賊,於是就收隊回去。這一次的事件讓營地裏的成員非常緊張。因為昔加裏是靠近海灘的一片矮山叢林,平時沒有人跡,如果這次由日軍警備隊任意采取梳子戰術四處搜尋,一旦看到人的腳印,就可能會導引到突擊隊員的營地來,後果則不堪設想了。因此,營地裏的人都企盼著陳平,希望他快點到來,帶他們遷徙到安全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14, 2016 at 7:28pm — No Comments

米羅山營地:二戰馬來亞戰場華人抗日的真實歷史記錄(16)

一位戴黑框眼鏡的中年男人起身迎接吳在新,他自我介紹名叫李淑葉,是《星洲日報》的編輯,也是“閱報社”的負責人之一。吳在新也把自己本是昭南(新加坡)的富戶,為逃避抽選兵補而流亡到昔加裏,眼下正在山下種稻子的故事講述了一遍。李淑葉聽了吳在新的敘述,覺得他的談吐不凡,且有殷實的身價,正是“閱報社”的發展對象。於是李淑葉詳細向他介紹了“閱報社”的情況。他說“閱報社”是日本當局正在試行推廣的一個華人社團組織,其形式是模仿孫中山1905年在馬來亞檳榔嶼設立的“閱書報社”。

日本人設立“閱報社”的目的是想通過它和華人社會建立起情況互通的關系,接受華僑的申訴,放寬對華僑的經商限制,爭取華人的合作。這個計劃是日本東京商學院一群學者提出的,最初在檳榔嶼試點。他們在華人中經推選選出十三名華僑傑出青年,並委派十二個顧問組成了“閱報社”委員會。據李淑葉介紹,日本人還準備通過“閱報社”從泰國運載大米到馬來亞,以“閱報社”的名義來抑制物價。吳在新對這個情況十分感興趣。那以後,他時常會到這裏喝茶談天,和李淑葉很是氣味相投。…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7, 2016 at 5:33pm — No Comments

米羅山營地:二戰馬來亞戰場華人抗日的真實歷史記錄(15)

突擊2號的人員在黃君帶領下很快和戴維斯梁元明會合。戴維斯從新到的軍火中調撥了2挺機槍、5支湯姆沖鋒槍、10支步槍、10支手槍還有大量的子彈手榴彈給馬共遊擊隊。黃君顯然很滿意,而且他親自登上了潛艇,看到一切都是真的。他答應盡快去向遊擊隊領導人陳平匯報,安排他到這邊來和戴維斯見面。戴維斯急於見到陳平,問什麽時候陳平才能到達這裏?黃君說至少要一個月。現在遊擊隊傳達信息全是靠交通員人工傳遞,雖然怡保和這裏距離才一百多公裏,但是路上日本人的崗哨檢查點很密集,遊擊隊的人得繞很多的路。而且陳平總是在各個遊擊隊營地之間穿梭,很難聯系得上。戴維斯雖然有點失望,但也只得等下去。

突擊2號的隊員來了,所有的人都住進了營地,因此又搭了一座亞答屋。…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12am — No Comments

米羅山營地:二戰馬來亞戰場華人抗日的真實歷史記錄(14)

吳在新找到了馬共遊擊隊代表黃君,李漢光和蔡群英結成海上夥伴,是突擊隊最初取得的重大突破。戴維斯指示李漢光在下次約定時間出海接潛水艇時,帶上遊擊隊代表黃君出海,讓他親眼看到潛艇,這樣才能讓遊擊隊信服136部隊背後的盟軍力量。

於是在七月份第二個星期的一天,李漢光、龍朝英以及馬共代表黃君一起來到了邦咯島,登上了蔡群英的五十擔載重量的帆船。這條帆船上有兩個船工,都是海南人,分別叫陳崇月和陳昌蕃。這條帆船雖然不很大,卻是蔡群英的心愛之物,平時是用來運送魚翅、海參、鮑魚等高檔海產幹貨的。這兩個船工跟隨他多年,算得上是自己人,所以蔡群英知道即使帆船去做些黑市的生意也不必過於擔心。…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30, 2016 at 1:51pm — No Comments

米羅山營地:二戰馬來亞戰場華人抗日的真實歷史記錄(13)

然後吳在新、龍朝英兩人繼續向前走,現在他們要前往海邊的港口紅土坎鎮。這是個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地方,而且風景十分漂亮。從這裏他們看到了潛艇上浮送他們登陸的那一片海域,現在有不少的船只在航行,有好幾個大小不等的島嶼點綴其間,其中一個就是他們在地圖上早已熟悉並默記於心的邦咯島。他們紮營的昔加裏山在這裏也看得到,馬鞍狀地坐落在海岸上。吳在新、龍朝英兩人在鎮上轉了一圈兒之後,在漁人碼頭附近的食肆裏坐了下來。這裏很是熱鬧,擺食肆的有馬來人、印度人和華人,食物品種很多,米飯、雞粥、芽菜雞、烤肉都有,當然最多的還是魚蝦螃蟹之類的海產。吳在新龍朝英在潛艇上悶了半個月,登陸後吃的又全是罐頭食品,所以見到這麽豐盛的飯菜便坐下飽餐了一頓。他們一邊吃飯,一邊在觀察碼頭上的情況。…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6, 2016 at 11:24am — No Comments

陳河·米羅山營地:二戰馬來亞戰場華人抗日的真實歷史記錄(12)

第四章·局面初開

登陸成功,第一步是要生存下去,建立立足的地盤。戴維斯對於這一帶的地形熟悉,而且他有森林生活的經驗,準備將隊伍帶進叢林裏面。他們向著昔加裏的六條石小鎮前進,這一段路都是未開辟的山路,每走一步都要用砍刀砍出小徑,還得利用地圖和指南針找對方向。傍晚時,他們到了一個山窪,暫時紮營落腳了。營地用竹木做架,用亞答樹葉編成亞答席做屋頂避雨。這種山林裏就地取材建成的草屋就叫“亞答屋”。營地旁有一小溪,挖一小凹坑儲水,就可以取水煮東西和洗澡了。…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2, 2016 at 9:19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