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72)

葉靈鳳·野百合花

百合花在西方被認為是聖潔堅貞的象徵。所羅門的《雅歌》上說,「他的戀人像山谷的百合花,潔白無瑕。」這種被歐洲人所尊重的百合花,乃是從中國移植過去的。尤其是英國人花園中的百合花,被稱為「布隆氏的百合花」的一種,乃是在一百多年前中英通商初期,東印度公司派在廣州的英國商人,在廣州花地看見這種百合花開得可愛,便將它的球根托商船帶回給倫敦的友人。這位友人姓布隆氏,是由他首先將中國的百合在英國種植起來的,因此,後來就稱這種百合花為「布隆氏的百合花」。

這種百合花,就是我們在香港常見的那種白色的百合花(百合花也有紫紅色的,法國小說家法郎士就有一部小說題作《紅百合》,但這種花是以白色為貴重)。有盆栽的,也有野生的,香港的野百合花是受著保護花木法令保護的。這條法令是在一九二五年公佈施行,對於十一種香港野花加以保護,禁止採摘或販賣,第五種便是「布隆氏百合花」。…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7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再談杜鵑鳥

對於杜鵑鳥產卵在別種鳥巢中寄養的怪習慣,我們的大詩人杜甫也早已提到過了。杜甫是四川人,四川又是杜鵑最多和杜鵑傳說發源的地方,難怪詩人觀察得特別真切。他在有名的五古《杜鵑》詩裡說: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其子,禮若奉至尊……

 …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6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杜鵑鳥的疑案

杜鵑可說是我國一種有名的鳥,有許多關於它有趣的和動人的傳說。僅是它的啼聲已經提供了古今詩人無數歌詠的資料。據說猩紅色的杜鵑花,就是由於杜鵑鳥苦啼不休、嘴裡滴出來的血染紅變成的。

許多書上都描寫杜鵑在春天所發出的哀怨啼聲。望帝、杜字、子規,都是它的別名,向來傳說這種鳥是古代一位皇帝的精靈所化,啼聲淒惻,差不多成為中國文藝作品中寄托哀怨鄉恩閨怨一類情緒的象徵。而在實際上,真正聽過杜鵑啼聲的人已經不多,至於親眼見過杜鵑和知道它生活習慣的人則更少。

杜鵑雖是一隻有名的鳥,但是什麼鳥才算是「杜鵑」,不要說一般人,就是許多鳥類學家也不很弄得清楚。…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5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南方的李

從前外江人初來香港,抱怨在香港吃不到好的桃子,如上海龍華的水蜜桃,松江的黃桃,以及南京的蟠桃。現在當然不會再有這種情形了。因為過去香港市上每年所能見到的只是一種尖嘴的小桃,本地人稱為鷹嘴桃,其實不過是俗說的毛桃,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如說到李子,嶺南的李,就決不輸過江南以及北方出產的,且不說著名的南華李,就是上市較早的青竹李,味道就已經不惡了。…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4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可炒可拆的香港蟹

形模雖入婦人笑,風味可解壯士顏;

寒蒲束縛十六輩,己覺酒興生江山。

 

這是黃山谷《謝何十三送蟹》絕句兩首之一。我不知「形模雖人婦人笑」的出典何在,但望文生義,覺得頗與本地人「炒蝦拆蟹」一語的用意非常巧合。至於「寒蒲束縛十六輩」,那乾脆就是「扮蟹」了。「扮蟹」最為本地人所忌,尤其是撈家。因為「扮蟹」者,用繩子縛起來捉將官裡去之謂也。…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3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魚豬與豬魚

前面我曾提到本地人稱箭豬為魚豬,不明白它的原因,昨天翻閱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才知道廣東相信箭豬是由一種魚變的,所以稱為魚豬。《新語》卷二十一《獸語》云:

 

箭豬,即封豕也,封者大也。封豕初本泡魚。泡魚大如鬥,身有棘刺,故化為豪豬。豪在項脊間,尺許如著,白本星端,人逐之則激豪以射人。婦女以金銀鑲之為簪,能止頭癢,除白屑。其豪如蒿然,亦曰蒿豬。

 

《廣東新語》是一部可讀的談論嶺南風土的著作,雖亦不免有荒唐不經和怪誕的記載,但格物說理,總在努力接近人情和自然。即如說箭豬是泡魚變化的,雖不可信,但海裡有一種魚頗似箭豬,則是事實。…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3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蛇王林看殺蛇

人類多數是怕蛇的。民俗學家說這是一種生物的遺傳,因為在原始時代,蛇是人類最難對付的敵人之一。可是外國的宗教家卻說,人類怕蛇,是因為蛇引誘了人的始祖亞當夏娃犯罪,上帝便詛咒它,使人類終身與蛇為敵。我以為不論是生物學的原因也好,宗教學的原因也好,廣東人對於人類怕蛇的心理,總算作了最有力的祛除。他們不僅不怕蛇,而且毫不客氣的將它吃進肚子裡去。就在香港也是這樣,只要天氣一冷,街上就可以見到「秋風起矣,三蛇肥矣」的廣告。因此,我奉勸怕蛇的外江佬,不妨乘這機會,到上環蘇杭街的蛇王林一行(就在中央戲院斜對面的那條橫街上),看看店裡夥計們殺蛇取膽的那種熟練手法,簡直比撲蒼蠅還要容易,大可以給怕蛇的人出一口烏氣。…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2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夏天的毒蛇

夏天是蛇類活動的季節,尤其是在夜晚。因此一到夏季,報上就時常有居民在睡夢中被蛇咬傷的新聞。這是因為多數的蛇都是怕光在白晝不活動的,可是一到黑夜,它們就四出覓食。蛇的主要食料是老鼠和青蛙,它們為了追捕老鼠,時常從外面爬人人家,人在睡夢中給蛇驚醒了,不免慌張起來;蛇為了自衛起見,就在這樣紛擾之中咬一口逃走,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時常會在夏夜給蛇咬傷的原因。

夏季走入人家的蛇,多數是飯鏟頭。這是港產的毒蛇之一,是屬於眼鏡蛇科的,它們受了刺激或是興奮起來,就表現眼鏡蛇的特徵,將兩腮鼓出,那樣子就像一隻盛飯的大湯匙,所以俗稱為飯鏟頭。它全身是黑色,烏油油的發光,所以又稱為烏肉蛇。這種蛇在香港很多,所幸它非經十分挑撥,輕易不肯咬人,同時也不很長大,最長的不過四尺。…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0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毒蛇的鑒別

香港境內出產的蛇,已經著錄者,共有二十九種。其中有六種是毒蛇。這裡面包括三種水蛇,都是無毒的淡水蛇,它們的形狀與陸地的蛇並沒有什麼分別。另外海裡有兩種鹹水蛇,則是有毒的,被稱為海蛇。海蛇的特徵是尾部扁平,略作鰭狀,它們的毒,可以比得上眼鏡蛇。但是非經十二分的挑撥,它們是不咬人的。

二十九種陸地蛇類之中,竟有六種是有毒的,這等於在香港所出產或所遇到的蛇之中,每五條即有一條是毒蛇了。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香港所出產的蛇,最常見的共有三種,它們都是沒有毒的,其中如過樹榕和水律,它們以老鼠為主要食料,消滅老鼠的效能比貓還要高,可說對於人類是有益的。…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40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朝生暮死的蜉蝣

初夏的傍晚,從敞開的窗口時常會飛進一種小蜻蜓似的飛蟲,它的身體翅膀頭角幾乎完全同蜻蜓一樣,全身褐黃色,所不同者只是尾尖拖著三根長長的細須、這種被外國人稱為「五月之蠅」的小生物,就是我們古人著作中一再提到的蜉蝣。

《詩經·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採衣服。」《淮南子》:「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蜉蝣不食不飲,三日而死。」又說:「鶴壽千歲,以極其遊,蜉蝣朝生而暮死,盡其樂,蓋其旦暮為期,遠不過三日爾。」…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39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香港的蝴蝶

蝴蝶是香港的名產之一。香港的蝴蝶在世界自然科學史上所佔的地位,也許比香港商業在世界商業史上所佔的地位更為重要。

據有名的寇沙氏的《香港與東南中國的蝴蝶》(英文本)一書的目錄所載,香港出產的蝴蝶,已經著錄的已有一百四十二種之多。為了使讀者明獠這個數字在蝴蝶種類上所佔的比數的龐大,我們不妨將英倫三島所出產的蝴蝶數字來對比一下。據說,英倫三島所出產的蝴蝶,全部僅有六十八種,其中還有十一種是由歐洲大陸飛往別地暫時過境停留的。以香港面積之小,卻有一百四十二種,這確是可以值得誇耀的。…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38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琵琶魚——魔鬼魚

琵琶魚,因了它的雙鰭特別發達,看起來好像一隻展開雙翅的大鷹,因此古稱鷂魚。漁人則稱它們為(魚甫)魚,俗稱琵琶魚。又因了它的大小和身上的特點不同,本地漁人對它又有許多古怪的俗稱,如花點、黃(魚甫)、長鷹、黑肉長鷹和紅嘴鷹等等。

這是熱帶海中出產的一種怪魚。小的僅有一兩尺闊,但大的卻可以闊至四五丈。西印度群島海中出產一種大琵琶魚,西人稱為「魔鬼魚」。每一條可以重至四噸,它們能挺直了雙鰭,憑空跳出水面,然後再「拍」的一聲落下來,用它們那幾噸重幾丈闊扁成一片的身體打著海面,發出大炮一樣的砰然巨響,使人聽了驚心動魄。難怪從前的漁人見了它便害怕,稱它們為魔鬼魚。…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ne 3, 2017 at 9:37pm — No Comments

葛劍雄:“一帶一路”不是鄭和下西洋對外撒錢,關鍵在互利共贏(下)

(四)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做過主動向外傳播文化的事

主持人:很多人認為,絲綢之路是中國以前用來拓展對外貿易的一條路,但您說過,實際並非如此。這讓人好奇,既然有這麽好的交通條件和經驗,我們當年為什麽不趁勢而上?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葛劍雄:我們從小的教科書,就專門強調中國地大物博,什麽都有。

用以前的話說,就是天朝無所不有,無須仰賴外人。一方面,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國這片土地的確足夠生產滿足自己人口需要的糧食和基本的物資。另一方面,儒家的觀念裏,長期堅持以農為本,連手工業都是末業,商業更是賤業。所以歷史上,中國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的。…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une 3, 2017 at 9:04pm — No Comments

王三義:文化交流中的“理解”問題

不同文化的跨界交流,“互通有無”並不難,難的是對外來文化的“理解”。



若不從“價值”、“意義”著眼,而從具體細節著眼,明清時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能引起人興趣的地方太多。比如,利瑪竇在廣東學的漢語,到北京後是如何交流的?傳教士介紹中國,為何急於“全景展示”,名為《中華帝國志》、《中華帝國史》《中華帝國縱覽》、《中華帝國全志》的書就有那麽多?明朝或清朝的同一個事件,在傳教士筆下竟有五花八門的解釋。當中國人得知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經濟學家魁奈、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推崇中國文化時,一定會感到驚喜。可是,把那些贊美之詞放在一起,就會吃驚地發現:他們不僅說過頭了,而且,他們理解的中國與真實的中國差距不小。再讀徐光啟和李之藻的書,原來他們對西方的認識和理解,也與實際有很大出入。…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une 3, 2017 at 8:55pm — No Comments

何懷宏:“失敗者”也寫史的新時代已來臨(上)

我們這里所談的“歷史”自然不是人們實際活動的第一手歷史,而是被書寫成文的第二手歷史。

有一句名言“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甚至於“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這在以前的時代的確常常如此,但我現在想質疑這句話在今天的有效性,即我們觀察到的社會、觀念的改變,以及書寫、發表、傳播技術的巨變,或已使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新的時代:歷史已不再可能僅僅是按照勝利者的意志和褒貶來書寫,甚至也不會僅僅是由哪怕是比較客觀公允或具有超越精神的勝利者來書寫。

這不僅是指勝利者的觀點和態度將有所調整,而是說不僅旁觀者、失敗者也將可以大量地自己書寫自己的歷史。這樣,歷史就將不會是僅僅一部簡單的“成王敗寇史”。

 …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une 3, 2017 at 8:17pm — No Comments

何懷宏:在一個功利滔滔的世界上如何生活得有意義?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1946-)是一個不需要多作介紹的學者,作為一個“動物解放”的首倡者和動物權利運動的積極推動者,他的影響早已超越了學界。其《動物的解放》(Animal Liberation)(1975)一書,被視作是動物權利保護運動的開創性經典。其《實用倫理學》(Practical Ethics)(1979)一書,也常被用作應用倫理學的教材。他在澳洲與美國等地的大學輾轉任教,1999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的講座教授。

《生命,如何作答?--利己年代的倫理》(How are We to live?-Ehics in an Age of…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une 3, 2017 at 8:11pm — No Comments

何懷宏:在回憶中生活與創造

20世紀是暴風驟雨的年代。這先是發生在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主要是歐洲的戰爭,而法國又首當其沖,每次都要絞殺英、法、德幾十萬年輕人的幾次大戰役都是發生在法國。

時局是緊張動蕩的,但也有一個法國人似乎與之完全無關,他因為嚴重的哮喘只能生活在自家的密室里。他的生活習慣和一般人也是顛倒的。他每天晚上開始寫作,每天清晨來臨的時候開始入眠,並總擔心在下一個晚上到來之前自己就可能死去,但他還是寫完了,前後費時十多年,最終完成了一部多卷本的、總共近三百萬字的巨著。…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une 3, 2017 at 8:09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 費春放:《女仆》、《紅樓夢》與人生的真與假(下)

《女仆》中的兩姐妹完全沒有用革命取代主人的想法--這對她們是不可能的,她們仿佛是被囚禁在女主人的家里,沒有任何外在組織的聯系,甚至到了明知災難就要降臨時也不會想到出逃;但她們又不像所有主人的"理想奴仆"湯姆大叔那樣安於終日為仆,所以想出了一個輪流扮演女主人的遊戲來給自己暫時的滿足。用扮演遊戲來短暫地實現生活中不能真正永久實現的願望,是日奈五個劇本一以貫之的母題;《女仆》是其中較早、規模較小的一個,完全沒有接觸到後來的《陽臺》和《黑人》里觸及的"革命"和"復仇"的宏大主題,場景全部限定在巴黎的一個公寓里,人物只有一主二仆--剛好與《朱麗小姐》巧合,情節極為集中。事實上這三個女性角色的戲里還有著相當微妙的同性戀母題,但我們的視角聚焦於劇中最為突出的主仆關系。…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 費春放:《女仆》、《紅樓夢》與人生的真與假(上)

古往今來,戲劇家幾乎都把把"真實"視為戲劇最重要的優點甚或是標準,從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說到莎士比亞的"鏡子"說,再到易卜生、契訶夫、斯坦尼拉夫斯基的現實主義理念,甚至還包括反現實主義的阿爾托和格洛托夫斯基的"聖潔演員"說,莫不如此;不同之處只在於,有的強調外部世界的真實,有的注重內心世界的真實。中外戲劇史上的經典劇作,從《俄狄浦斯王》到《哈姆雷特》,從《玩偶之家》到《推銷員之死》,從《竇娥冤》、《十五貫》到《蝴蝶君》,最常見的一個母題就是戳穿假象、揭露真相--至於商業戲劇中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機》之類層出不窮的懸疑劇就更不用說了。只有布萊希特尖銳地指出,舞臺上的故事其實並不真實,而且,他理想中最好的戲劇就不應該讓人以為是真的;但是,他提倡敘事體戲劇的目的還是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加真實地認識人生,並進而改變人生。…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7:59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猶太母題遮蔽下的同性之愛——《威尼斯商人》的文化沖突(下)

全劇一開場,觀眾就看到一個郁郁寡歡的安東尼奧:“真的,我不知道我為什麽這樣悶悶不樂。……我怎樣會讓憂愁沾上身,這種憂愁究竟是怎麽一種東西,它是從什麽地方產生的,我卻全不知道;憂愁已經使我變成了一個傻子,我簡直有點自己不了解自己了。”(第一幕,第一場)當他的朋友猜測他是在擔心船上的貨物時,他斷然否認說,貨物並不能使他發愁,因為他的財產到處都是。朋友馬上說:“啊,那麽你是在戀愛了。”他的回答:“呸!哪兒的話!”雖然干脆,但未始不是為了掩蓋隱私而搪塞用的,因為其實他知道自己為什麽而憂愁——巴散尼奧要去離開他去追一個女子了。巴散尼奧來到以後,原來在跟安東尼奧說話的兩個朋友立刻知趣地抽身而去,理由是:“現在您有了更好的同伴,我們可以少陪啦。”…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7:5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