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所有燈、看不清楚
舷窗用遮光罩遮住了
部分,窗外夜的部分
星光被遮住的部分
逐漸找到了我的手
我的腳,手腳所該擱放的位置
翻撥身軀探找那被大海藏起
的鑰匙……開啟歷史記事
歷史只帶頭顱…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29, 2015 at 2:47pm — No Comments
如意
生活如意而豐富─這樣一句,表達不了我之所思所願;我思願的乃是:
集中於一個目的,作種種快樂的變化。
或說:
許多種變化著的快樂都集中在一個目的上了。
迎面一陣大風,灰沙吹進了凱撒的眼皮和乞丐的眼皮。如果乞丐的眼皮裡的灰沙先溶化,或先由淚水帶出,他便清爽地看那凱撒苦惱地揉眼皮,拭淚水。
之前,之後,且不算,單算此一刻,乞丐比凱撒如意。…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28, 2015 at 10:58am — No Comments
《為神而戰》的作者凱倫.阿姆斯壯教授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在英語世界中傑出的宗教比較學者。不但是有高度文學價值,而且內容有深度及獨到之處。本書的主題是討論猶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三大宗教中最近所產生的「原教旨主義」。作者從社會背景、心理因素、宗教信仰等分析「原教旨主義」的形成、發展及暴行的動機,頗有獨到的見解及警世作用。--台灣區樞機主教 單國璽
人類最為寶貴的精神文明──真宰的仁慈──在祂的經書中不斷的呼籲著仁慈、謙讓、關懷、中庸、正義、和氣的重要。…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22, 201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21, 2015 at 4:43pm — No Comments
阿姆斯壯由佛陀的一生為基準來書寫──悉達多喬達摩(Siddhatta Gotama)走出他在喜馬拉雅山下的迦毘羅衛(Kapilavatthu)城裡舒適的家,開始他的求道旅程,他離開他的妻子與小孩及其優越的地位,去追求能啟發其性靈精神的人生。
除了悉達多放棄一切而去追尋天啟及智慧泉源的一生之外,阿姆斯壯同時將佛陀的位置擴及到神聖歷史中的人性面及對於現今社會的啟示,諸如我們如何面對信仰危機。簡言之,這是一本具有深度且混合了傳記、宗教、歷史及哲學的精采讀物,且閱讀它會使人們更加理解佛教的真意。
本書特色…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9, 2015 at 10:20pm — No Comments
自始至終,神話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
神話是什麼?它們是如何演進的?為什麼到了今天,我們還是這麼需要它們?
神話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神話就是我們的故事和信仰,它們也是我們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和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企圖心。神話將我們與我們的祖先和每個人連結起來,並且幫助我們賦予宇宙意義。阿姆斯壯帶我們從史前狩獵者神話的時代,一直到過去500年來經歷「西方大變革」,神話受到科學輕蔑的時代。
阿姆斯壯的《神話簡史》,以極為宏觀的角度,獨到的見解,流暢的文筆,為囊括全球知名作家的神話重寫系列做先鋒,這本出色的神話簡介,提供了許多引人深思的觀點,並且告訴我們為什麼拋棄神話會導致人類的危機。…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7, 2015 at 9:22pm — No Comments
旅行時帶回來的一朵雲
長大了,就住在大廈後方
夜深返家的人們
總以為掉進了霧裡
白天她總是出遊
從不告訴我,去了哪
有時也帶回相似的遊伴
說我聽不懂的話
互相從袋子裡,倒出幾粒星星
大廈因而整晚不必點燈…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7, 2015 at 12:01pm — No Comments
俳句詩寫成三行,每行各為五、七、五字,以一次停頓加以平衡,所呈現的是此刻在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個事件。無論我們可能花多少篇幅來討論俳句詩、它的歷史或它的各種派別,我們都很難超越這三個簡單的規則:形式、季節、以及當下的心境。縱使寫了一輩子的俳句詩,也無法用盡這三個規則;我們有時可能會發現,甚至在寫了二、三十年後,也很難遵守這三個規則。
幾乎沒有人記得詩人芭蕉有名的忠告,「不要去追隨過去的賢者,要去追尋他們所追尋的。」
一位訪客要千の利休說明日本茶道的秘密,千の利休回答:在夏日要暗示涼爽的氣息,在冬天要暗示一種溫暖的感覺…摘自克拉克‧史川德《由一顆樺樹的種子開始》…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1, 2015 at 5:31pm — No Comments
整個春天或初夏時節,我仿佛一直在沈悶地埋頭面對低處勞作,而只有脊背、頭顱和心靈偶爾感應到蔚藍的天空。我經常應對著生存世界裏根本無法消除又時常迎面而來的無常變化。駐留或行走,面對我熟悉或陌生的人,經常讓我陷入沈思的是那些寫滿忙碌、奔波、風塵、滄桑、困擾、憂慮、算計、沈重、勞累、傷痛、無聊、狂妄、愚癡、瘋狂、猙獰、貪婪或空虛的面容或眼神,我多願意每個人都是田野裏的播種者,內心的碧綠像五月蓬勃的麥穗。這樣,我們的眼睛和心靈多麽歡悅和幸福。我最愛看人們臉上閃耀孩子般純凈的笑容,戀人們挽手漫步,最愛看少女伸手撫摸或低頭親吻刺玫花的可愛模樣,還有迎接晨光或目送晚霞的悠閑身影。…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8, 2015 at 8:00am — 4 Comments
大象從鎮上的象舍中失蹤,我是從報紙上知道的。這天,我一如往常地被調至6點30分的鬧鍾叫醒。然後去廚房燒咖啡,烤面包片,打開超短波廣播,啃著面包片在餐桌上攤開晨報。我這人看報總是從第一版依序看下去,因此過了好半天才接觸到關于大象失蹤的報道。第一版報道的是日美貿易摩擦問題和戰略防禦構思,接下去是國內政治版,國際政治版,經濟版,讀者來信版,讀者專欄,不動產廣告版,體育版,再往下才是地方版。
大象失蹤的報道登在地方版的頭條。標題相當醒目:“——鎮大象去向不明”。緊接著是一行小標題:“鎮民人心惶惶,要求追究管理責任”。還有幾名警察驗證無象象舍的照片。沒有象的象舍總好像不大自然。空空蕩蕩,冷冷清清,儼然被掏空五髒六腑後干燥了的龐大動物。…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6, 2015 at 6:47pm — No Comments
1、現代、禪、詩。禪詩、現代禪詩。
先來確認現代禪詩的微弱脈線。至五四以來,從1919年至1949年30年間大概唯廢名一人,而後是入臺的周夢蝶。周公命運坎坷,一生悲苦,於1962年開始習禪,禪理的深思使他終日默坐街頭,猶如入定的老僧。其詩對邏輯常規給以粉碎性的打擊, 所以中國現代禪詩的發端是廢名,正傳祖師當是周夢蝶,再後就是部分的洛夫和孔孚,前者晚近思路趨於圓融,後者則傾心於通靈開悟。…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3, 2015 at 3:21pm — 3 Comments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