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二〇二〇“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26日在京揭曉。10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分別是: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昆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京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朱世慧;
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彜族手工刺繡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喬進雙梅;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
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創辦者楊先讓;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水族馬尾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宋水仙;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伯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潮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姚璇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木版水印技藝國家級代表傳承人魏立中等20人被推選為2020“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文化強國”光明日報協同推廣平臺承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
活動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經過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的嚴格評議,綜合網友投票,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從100位候選人中確定了30位提名候選人.
涵蓋非遺傳承人,策展人、企業家、藝術家,管理者,研究者、媒體人、傳播者、教育者四大類別,並最終產生十位能代表當前我國非遺保護發展成績的標誌性人物。
2020年,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史詩中,非遺人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在驚心動魄的抗疫鬥爭中,非遺的丹劑方藥貢獻了傑出的東方力量。在總書記謀劃的區域發展戰略中,基層一線的非遺人以文化人、培根鑄魂;在總書記牽掛的戲曲傳承中,舞臺上的非遺人口傳心授、代代相傳。
一年來的大戰大考,非遺人從來不曾缺席,始終發揮獨特的作用,展現出文化深沈HTML Editor而持久的力量。活動現場,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獲得者一一揭曉,引發熱烈掌聲。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在講話中指出,四年來,以“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活動為契機,光明日報逐漸形成了一個從報紙版面,到全媒體產品,再到社會活動和對外合作的全方位、全過程、全手段參與的傳播平臺,讓默默無聞的傳承者得到更立體的傳播,引發社會更廣泛的關註,樹立更堅實的文化自信。
未來,光明日報將秉持幾代光明人的使命與擔當,將繼續深入挖掘非遺人物故事,總結非遺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弘揚非遺保護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激發全社會對非遺傳承發展的參與熱情。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在致辭中指出,舉辦“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有利於發揮非遺年度人物的典型示範和引領作用,對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非遺領域倡導“忠誠、執著、樸實”的意志品格,弘揚“擇一業、終一生”的匠人精神和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奮鬥、奉獻的精神,激發社會公眾對非遺的關注和熱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活動正值元宵佳節,北京剪紙、折扇手工制作技藝、宮燈制作技藝、面人湯、北京泥彩塑、京派內畫技藝等現場非遺文化展演更添濃濃的節日氣氛。
揭曉活動現場,由朱世慧和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徐孟珂帶來的京劇表演《報燈名》,陳正雷和兒子陳斌、女兒陳娟帶來的陳氏太極拳表演將氣氛推向高潮,讓與會嘉賓和觀眾近距離欣賞了一場非遺盛宴。《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27日 10版 / 記者劉夢、通訊員張楠、光明網記者靳鈴涵)
王婉容《再現與重塑地方感》
在全球商品化、虛擬化、都會化的當代社會中,“地方感”的失落、追尋和重構,是全球在地居民可以重新安身立命,找回現象學上生命存有價值的重要基礎。而地方感的再現與重塑,透過全球各地古蹟保存、都市再造、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具體的規劃、建設和推行,或是想像與記憶交織的藝術和文學再現,形成如同文化地理學家哈維(David Harvey)所說的:“想像的地方,烏托邦思想,以及無數人民的慾望,都在激活政治上扮演了要角。”(Harvey 1996:306 / 見王婉容,2013,再現與重塑地方感的老人回憶劇場展演―以香港、新加坡及台灣為例,《戲劇學刊》第十七期,頁7- 36(民國一○二年),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TAIPEI THEATRE JOURNAL 17(2013): 7 - 36)
對啦,疫後要旅遊,就講究生活
西班牙以前傳播國家形象的口號是:陽光下的一切。
在2017年,推出新的口號:“Spain is part of you / 西班牙將成為你的一部分”。這個標語的主旨在於:西班牙不僅僅是個旅遊目的地,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上圖:西班牙阿爾瓦拉辛小鎮 Albarracín)
生活?怎樣個玩法?
首先,從被動狀態中晃醒
德·梅伊斯特試圖將我們從被動狀態中晃醒。在他關於屋內的旅行的第二部作品《環繞我的臥室的夜間遠征》中,他走到了窗前,望向夜晚的天空。天空的美麗讓他感到沮喪,因為如此普通的景致沒有得到更加廣泛的欣賞: “現在正在從這片宏偉的景色中感到快樂的人真是太少了!天空對於困倦的人們來說毫無意義地呈現!對於那些出來散步或是擠出劇場人群的人們來說,擡頭望一會兒,讃嘆在他們頭頂閃爍的星群,會花費他們什麽呢?”他們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前從未這樣做過。他們已經陷入了認為他們的宇宙是令人厭煩的習慣中——於是這種消極的想法也就正當且自然而然地與他們對各事物的期待是相一致的。(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习惯(3)))
蕭蕭散文:泥土的眷戀
本雅明·單行道
溫淑君:吉隆坡之經濟核心價值
城市悖論:擁有越多,感覺越無助
戴望舒:過舊居
馬来西亞柔佛邊佳蘭傳统馬来鄉村 (Agnes Chong 攝影/修圖)
周憲《都市人“盲流”卻反向流動》
晚近,自然風光旅遊蔚然成風。當農村人口的“盲流”湧向城市時,都市人的“盲流”卻反向流動,湧向自然和鄉野。對此,經濟學家也許從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來解釋,社會學家也許從閑暇時間的增多來解釋,我以為,都市居民鍾情於對自然風光甚至原始風景,這裏恐怕有某種更加深層的心理根源。那就是對城市文化、媒介文化和消費文化形象重壓和暴政的逃避。(見周憲《反抗人為的視覺暴力——關於一個視覺文化悖論的思考》)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61 Promotions
Added by 譚志國 0 Comments 90 Promotions
Added by Morioka 1 Comment 87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0 Comments 13 Promotions
Posted by Covid-19 Narrative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22 Comments 3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4 Comments 4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10 Comments 2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0 Comments 1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1 Comment 4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4 Comments 44 Promotions
Posted by moooi on August 20, 2013 at 6:00pm 45 Comments 57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September 16, 2010 at 9:30pm 13 Comments 50 Promotions
Post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pril 10, 2015 at 4:30pm 99 Comments 47 Promotions
© 2021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