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創想與技藝的美好時光;安靜,美好的物和美好的情,正在誕生。沉浸在創想與技藝的美好時光;安靜,美好的物和美好的情,正在誕生。說故事,聽故事,也是這樣的一種心靈狀態;可是,故事是什麼?故事,究竟又是為了什麼?

Feature Photo: ... by Shoaib www.facebook.com/mirza.m.shoaib

Shoaib: Work as a flower breeder, do bit of photography and think very widely!! Life is wonderful!...have a great life!!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3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anuary 23, 2024 at 10:51pm

Selain itu di Singapura juga dilihat turut memasukkan Kisah Pulau Kusu dalam web pelancongan mereka tentang Pulau Kusu. Cerita tentang dua orang nelayan yang diselamatkan oleh seekor kura-kura gergasi yang akhirnya mereka membina tempat ibadat di tempat tersebut sebagai tanda kesyukuran menjadikan promosi tempat tersebut bertambah menarik. Hal ini disebabkan pulau itu sekarang memang terkenal dengan tempat ibadat dan sering dikunjungi oleh orang ramai dan pelancong. Dalam konteks ini, cerita lisan secara tidak langsung menjadi salah satu sumber maklumat terhadap keadaan sesuatu tempat.

Keadaan sama turut berlaku di Pulau Langkawi, Malaysia. Promosi besar-besaran terhadap kereta
kabel (skycab) di Gunung Mat Cincang turut memuatkan cerita lisan Mat Cincang dalam beberapa web pelancongan yang berkaitan. Kisah tersebut dimasukkan secara lengkap dan boleh dibaca dengan mudah oleh khalayak apabila mengakses laman web tentang tempat tersebut. Kisah yang menceritakan tentang Gunung Mat Cincang yang pernah dihuni oleh Mat Cincang dan juga pernah berlaku pertempuran di atas sana menjadi unik kerana kereta kabel itu akan bergerak dari kaki gunung hingga ke puncak Gunung Mat Cincang. Secara tidak langsung mereka yang mengetahui cerita lisan tersebut pastinya akan terasa nostalgia kejadian silam apabila berada di puncak gunung tersebut.

Perbualan secara tidak formal dengan beberapa orang tempatan di kawasan kaki gunung Mat Cincang juga mendapati cerita tersebut cukup terkenal di kalangan masyarakat tempatan. Menurut mereka, pelancong luar yang datang ke situ danyang pernah membaca cerita berkenaan pasti akan bertanyakan kisah tersebut kepada mereka.

Informan, Mat Bin Ali (69 tahun) seorang penduduk di Pulau Tuba Langkawi juga mengakui bahawa cerita lisan Mat Cincang itu memang asli dan sudah sekian lama diketahui oleh orang Langkawi.

Malah bagi beliau, cerita lisan tersebut sebenarnya lebih besar dan hebat berbanding Cerita Mahsuri kerana berasaskan cerita Mat Cincang, ia mampu

menerangkan beberapa nama asal tempat lain seperti Ayer Hangat, Kuah, Belanga Pecah dan beberapa tempat lagi. Berikut adalah beberapa laman web pelancongan yang memuat naik kisah tersebut.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anuary 23, 2024 at 8:43pm


CERITA LISAN DALAM BENTUK REPLIKA DAN CATATAN DI KAWASAN PELANCONGAN

Makalah ini juga akan memaparkan bagaimana cerita lisan ini telah dijelmakan dalam bentuk replika besar di beberapa tempat pelancongan utama di Pulau Langkawi, Gunung Jerai di Malaysia dan juga beberapa lokasi di Singapura. Sebagai contoh di Pulau Langkawi, legenda Mahsuri itu masih dapat dihayati ceritanya apabila dibina Kota Mahsuri yang di dalamnya terkandung Makam

Mahsuri dan juga replika rumah Mahsuri yang dibina berasaskan saiz rumah sebenar. Manakala di sebelah makamnya pula dicatatkan kisah tersebut

supaya mudah dibaca oleh pelancong. Menurut Ku Ahmad Ku Sulong (67 tahun) yang turut dilantik menjadi jurucakap di Kota Mahsuri berkenaan, pelancong dan pelawat yang datang ke situ pastinya akan meminta beliau menceritakan kisah Mahsuri tersebut sambil melawat di makam dan juga rumah Mahsuri tersebut. Menurut beliau, cerita Mahsuri akan terus kekal kerana wujudnya tempat-tempat tersebut.

FOTO 1. Makam dan Replika Rumah Mahsuri;Sumber: Koleksi penulis 

Kawasan pelancongan di Gunung Jerai juga tidak ketinggalan menggunakan cerita lisan sebagai sumber pelancongan. Legenda Tok Syeikh dan Legenda Batu Kapal telah dimunculkan dalam bentuk catatan dan binaan di puncak Gunung

Jerai tersebut. Cerita-cerita lisan di Gunung Jerai, Kedah pernah dibincangkan oleh Mohamad Luthfi Abdul Rahman (2013) dan dikaitkan dengan dua kawasan di gunung tersebut. Cerita Legenda “Tok Syeikh” dikaitkan dengan satu kawasan yang baik dan selamat, manakala cerita legenda “Batu Kapal” dikaitkan dengan sumpahan dan kawasan yang terlibat itu dianggap kawasan yang bahaya.

Gambaran kehadiran Tok Syeikh, seorang alim yang dipercayai mempunyai keramat ditampilkan melalui sebuah telaga atau perigi yang dipercayai digunakan

oleh Tok Syeikh ketika berada di puncak Gunung Jerai suatu masa dahulu. Cerita lisan ini juga turut dicatat dengan jelas dalam Muzium Sejarah Gunung Jerai. Kisah Batu kapal dan Tok Syeikh antara yang dipaparkan dan menarik perhatian pengunjung selain daripada maklumat-maklumat umum Gunung Jerai.

Cerita Lisan sebagai Sumber Pelancongan

Kaedah yang sama turut dikongsi oleh negara Singapura apabila mereka turut membina replika besar yang berkaitan langsung dengan cerita-cerita lisan di sana. Kisah Merlion yang menampilkan watak singa dan berekor ikan serta kisah Pulau Kusu yang unik dengan watak kura-kura gergasi telah diabadikan dalam binaan yang sangat menarik di kawasan pelancongan Pulau Sentosa dan Pulau Kusu (lihat foto 4 dan 5).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anuary 23, 2024 at 8:41pm

Wujudnya replika tersebut seolah-olah cerita lisan itu terus ‘diceritakan’ kepada khalayak umum atau pelancong yang melawatdi kawasan berkenaan. Bentuk patung yang aneh sedemikian akan mengundang ghairah pelancong untuk mengetahui apakah cerita sebenar di sebalik replika itu. Dalam situasi sedemikian, pastinya seperti di Malaysia, cerita lisan Merlion dan Cerita Pulau Kusu di Singapura akan terus diingati ramai.

RUMUSAN

Berdasarkan tinjauan dan penelitian awal terhadap hubungan cerita lisan dan pelancongan di Malaysia dan Singapura, didapati cerita lisan masih lagi relevan dan berfungsi di era kontemporari ini.

Walaupun cerita-cerita lisan ini telah lama wujud dan ada sesetengahnya jarang didengari umum,

namun dengan penggunaannya di sektor promosi pelancongan seolah-olah ia mendapat sinar semula. Khalayak umum yang bukan peminat atau penggiat sastera juga berpeluang mengetahui cerita berkenaan secara menyeluruh kerana ia telah dipapar secara terbuka melalui web dan pembinaan replika secara besar-besaran.

Tinjauan awal ini juga mendapati bahawa Malaysia dan Singapura secara jelas masih tidak melupakan cerita-cerita lisan ini walaupun kedua[1]dua negara sama-sama bersaing dalam industri, pelabuhan, perniagaan antarabangsa dan lain-lain pendekatan komersil untuk menambah hasil negara.

Walaupun jika dipandang dari jarak jauh seakan[1]akan cerita-cerita lisan ini telah terkubur dalam kenangan generasi tua di zaman ini dan mustahil untuk diangkat bersama perkembangan pesat kedua[1]dua negara, namun hakikatnya ia masih relevan dan tetap bermanfaat sehingga ke saat ini dalam industri pelancongan.

Selain bersama-sama menjaga korpus cerita lisan ini, Malaysia dan Singapura juga dilihat berkongsi kaedah dalam menggunakan cerita-cerita lisan ini untuk industri pelancongan. Penggunaan media baru seperti web dan portal sangat menyerlah

dalam promosi kedua-dua negara. Ia memang selari apabila telah dipamerkan beberapa sebagai bukti tentang wujudnya usaha memuat naik cerita-cerita tersebut khusus terhadap pelancongan. Kaedah yang menggunakan teknologi ini seakan-akan menunjukkan cerita lisan itu telah berpindah dan menyebar ke pelosok yang lebih jauh dan tidak lagi terbatas dalam kelompok masyarakat persekitarannya sahaja.

Pembinaan replika yang berkaitan dengan watak-watak dalam cerita lisan ini juga turut membuktikan bahawa ia digunakan secara serius untuk mempromosikan sektor pelancongan sama ada di Malaysia atau Singapura. Usaha yang dilakukan di Taman Legenda Langkawi dan juga di Pulau Sentosa dan Pulau Kusu di Singapura membuktikan adanya siratan halus dan mendalam antara cerita dan pelancongan. Projek-projek yang menelan belanja yang tinggi sedemikian tidak

akan dilakukan jika ia tidak memberi pulangan yang baik melalui kedatangan pelancong. Dalam keadaan ini, dua manfaat yang paling ketara ialah yang pertama; korpus cerita lisan yang penting dan terkenal akan terpelihara serta terus kekal bersama binaan replika tersebut, yang kedua pula; dapatlah dibuktikan sesungguhnya cerita lisan masih lagi memberi manfaat kepada Malaysia dan Singapura di era kontemporari ini.

(Cerita Lisan sebagai Sumber Pelancongan: Suatu Perbandingan di Malaysia dan Singapura ; Oral Story as Source for Tourism: A Comparative betwee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by Mohamad Luthfi Abdul Rahm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Malay World and Civilisation (Iman) 3(3), 2015: 19 - 27 [http://dx.doi.org/10.17576/IMAN-2015-0303-02])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November 13, 2022 at 7:19pm


叙事是什麽?


故事與人類認知與行為都有關連,描述人類行為的目的、地點、情況與後果。


1.敘事文本的要素

米克·巴爾 (Mieke Bal) 指出敘事是敘述文本 (Narrative Text),包含:故事 (story)、素材 (fabula)、事件 (event)、行為者 (actors) 與行為 (to act)。敘事是敘述代言人用一種特定的媒介,諸如語言、形象、聲音、建築藝術,或其混合的媒介敘述 (講) 故事的文本。

故事 (story) 是特定的方式表現出來的素材。素材 (fabula) 是按邏輯和時間先後順序,串聯起來的一系列由行為者所引起或經歷的事件。事件 (event) 是從一種狀況到另一種狀況的轉變。行動者 (actors) 是履行行為動作的行為者。他們並不一定是人。行動 (to act) 在這裡被界定為引起或經歷一個事件。35


2.敘事命題與故事中的角色功能


茨維坦.托多洛夫綜合各家論述,借用語言學中的關鍵術語,對最小敘事單元、序列和文本進行了描述。他認為敘事中的最小單位是一些基本命題,可以是表示行動元 (行動者, actor) 的命題,如:「X 是國王」,也可以是表示動作的命題 (行為動作的描述),如「X 娶了 Y」36

結構語義學者格雷馬斯在行動元理論方面,提出三對六種「行動元 
(actants)」概念,做為故事中的角色功能 37

(1)與願望、探求和目標相對應的主體 (subject,實施行動的媒介) 和客體 (object 行動的對象和目的);

(2)與交流相對應的發送者 (sender,引發或促動事件) 和接收者(receiver,從事件中受益或注明事件效果);

(3)與輔助支持或阻礙相對應的幫助者 (helper,支持協助主體推進或深化事件) 和阻撓者 (opponent,通過反對主體與主體競爭去延緩或阻礙事件)。


3.林家花園的敘事文本與命題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November 13, 2022 at 7:19pm
根據格雷馬斯的「行動元」概念,林家花園故事裡的行動元是:


(1)主體和客體: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說故事,主體是掉入古代林家花園的遊戲者 (Alice);客體是園林裡各種虛擬的人 (如林老太太、書生) 與物 (如苦楝樹精、兔子老闆、消失的貓)。

(2)發送者和接收者:在電腦網路世界裡,遊戲者既是發送者、也是接收者;

(3)幫助者和阻撓者:兔子老闆和消失的貓是幫助者,林老太太、書生是阻撓者。

至於故事情節背景與脈絡,則用提問的方式提出某些開放性的問題,並以情境動畫來提供故事的情境背景。在線上學生可以直接進入開放式言說 (太陽符號),或選擇一個說故事時序 (進入現在、過去或未來)。


35 米克.巴爾 (Mieke Bal) 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 11月。

36 托多洛夫以擬語言學的方式建構的敘事圖式,將敘事文本看成放大的句法結構,敘事句法的二個基本單位為命題和序列,故事至少由一個序列構成,序列由一系列的命題構成。命題是最基本的敘事單位,由專有名詞和動詞構成。專有名詞代表人物的身份地位,動詞代表故事的發展與變化 (敘事轉化),每一動詞意味著一次行動。連續與轉化為敘事的二個基本原則。參 Selden, R. A Reader's Guide to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 Kentuck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6. 
p59

37 格雷馬斯 (A.J.Greimas) 著、吳泓渺譯《結構語義學方法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1999 年 7 月初版。他從語義學出發,將敘事分為四層:(1) 深層結構 (語義方陣);(2) 敘述結構 (基礎語法和表層語法);(3) 話語結構 (角色、主題);(4) 語言表達。參 Selden, R.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 Kentuck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6. p59-61.

(見:劉 渼·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教學(14)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November 9, 2022 at 12:27pm

王鼎鈞《講故事》

有一天,楊老師在校園裏碰見幾個學生。他留在那裏跟學生閑談了一會兒,談到國文的時候,楊老師希望他們對國文教學發表一點意見。學生說:“別的老師教國文,常常講故事給大家聽,老師您教國文,祇講是非法,您為甚麼不講故事給我們聽呢?”楊老師說:“好,下一堂我就講故事。”

當當當,上課了。學生們都知道楊老師要講故事了,一個個睜大了眼睛等著聽。楊老師走上講台,宣布這一堂要講故事,底下有人情不自禁地鼓掌;在掌聲中,楊老師發下一份講義,學生打開講義一看,裏面是一篇文章,題目是“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是論說文嘛!學生立刻覺得失望,一齊喊道:“老師講故事!老師要守信用!”楊老師微微一笑,用手指指著講義說:“當然守信用,當然講故事,你們把講義看一遍,講義裏面就有故事。”學生們從頭到尾看下去: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昏與庸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自立者也。

等學生看完這篇文章後,楊老師就開始了他的講授: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聽故事,我也喜歡聽故事,幾乎人人都喜歡聽故事。故事,它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我們,使我們註意它,喜歡它,聽完了還一直想它。故事的這種魅力是從那兒來的呢?原來故事能發生兩種作用:第一,它能給我們趣味,第二,它能啟發我們的思想。它既然能夠啟發我們的思想,那麼它的作用,跟一篇論說文的作用,在某一點上,可以聯合起來。就像本文作者彭先生,他寫一篇文章給他的子弟們看,他要告訴那些年青人求學不要怕困難,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祇要你不怕困難,專心去做,即使自己的條件差一點,也總有成功的一天。彭先生要寫的,是一篇論說文,可是,他發現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教人家聽了以後可以發生一種感想,覺得做事不應該怕困難,覺得人祇要努力去做,就是自己的條件差一點也一定能夠成功。彭先生覺得那個故事所能發生的作用,跟他要對子弟們所發的議論,可以聯合起來,他就在這篇“為學一首示子侄”裏面把這個故事用上了。他說,西蜀偏僻的地方,有兩個和尚,他們都想到南海朝聖。其中有一個和尚很有錢,有錢的人打有錢人的算盤,由四川到浙江,路是這麼遠,一路上的花費是這麼多,朝聖談何容易!另外一個和尚很窮,窮人有窮人的辦法,他用自己的兩只腳往前走,假定一天能走五十裏,十天就是五百裏,一百天就是五千裏,花上一年的功夫,來去不成問題。他也不要甚麼路費,路上餓了向人家討飯吃;和尚討飯不叫討飯,叫化緣,化緣並不是丟人的事情。結果,有錢的和尚沒能夠去,窮和尚倒朝聖回來了。這不是天下無難事嗎?這不是不問困難不困難,只問肯幹不肯幹嗎?

前面我們說過,故事不但可以啟發我們的思想,更可以給我們很多趣味,用故事來配合說理,一方面使你的道理說得更清楚,一方面也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吸引人。有一次,孟子對他的學生說,天地間的事情,都不能勉強速成。為了配合他的道理,他說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種田的人,嫌自己田裏的稻子長得太慢,就伸手去拔,拔過之後,稻苗立刻高了一些,他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就把自己田裏的每一棵稻苗都拔高了。他費了很大的力氣;可是第二天,太陽一曬,稻苗都死了。你看這不是不能勉強速成嗎?戰國時候,趙國要去攻燕國,有一個人名叫蘇代,他認為趙國不應該攻打燕國,如果燕、趙兩國自相殘殺,得好處的還不是別人嗎?他說了一個故事來配合他的理論。他說:河邊上有一個蚌曬太陽,他張開蚌殼露出他的肉,一只水鳥看見了,覺得蚌肉很好吃,伸嘴去啄,蚌就連忙把蚌殼合起來,恰巧把水鳥的嘴夾住了。蚌心裏暗暗的想:我要看著你餓死!水鳥心裏也暗暗的想,我要看著你被太陽曬死!誰知道旁邊來了一個漁翁,把他們倆個都捉了去。你看,趙國如果攻打燕國,不也正是給別人制造機會嗎?還有,像耶穌,他是一個大宗教家,他說服很多人信從他,他很會利用小故事傳教。他留下的小故事很多,舉一個例子吧,他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安份守己,小兒子鬧著要分家,父母沒辦法,只好把財產分給他。他帶了所有的錢,到外面去旅行,花天酒地,把所有的錢都花光了,最後落得了給人家放豬為生,有時候肚子餓了,就吃豬吃的東西。有一天,他徹底覺悟了!他要回到父母的身邊去,接受任何處罰。他跪在父親面前,痛哭流涕,他的父親完全原諒了他,恢覆他在家庭裏面原來的地位。這就是有名的浪子回頭的故事,耶穌說這個故事,勸人勇敢的悔改信教。

說故事本來是小說家的拿手好戲,在小說家看來,天地間充滿了小故事。不錯,天地間的故事的確不少,人人都能發現故事,小說家所能發現的比別人多。不過,小說家發現了一個故事,比較偏重那個故事的過程,而寫論文的人比較偏重那個故事所能啟發的思想。從前,孔子經過泰山附近,遇見一個寡婦在哭,孔子對那個不幸的婦人表示同情,那位太太說:“這兒有老虎,常常出來吃人,我的兒子被老虎吃掉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掉了,我的命好苦啊!”問她為什麼不早一點搬家?她說:“這裏做官的人,對待老百姓還算不太刻薄。”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們記著啊!做官的人如果壓迫老百姓,那是比老虎還要可怕呢!”還有,在戰國時候,有一個人,名叫鄒忌,他自己覺得他是個漂亮的男人,可是他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全國最漂亮的一個。他拿這個問題去問他的太太,去問他的姨太太,又問來拜訪他的客人,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說:“在咱們齊國,只有鄒先生您是最漂亮。”起初,鄒忌也相信了;可是經過他自己的觀察比較,他發現自己實在並沒有那樣漂亮,實際上別人怕他,愛他,或者是有求於他,才說他是頂漂亮的人,來討他的喜歡。他由這件事情,發生了一個感想。他認為,一個人稍稍有點地位以後,就會有很多人來欺騙他;國王是地位最高的人,他要受多少人的包圍和欺騙啊!他那兒有機會聽老實話啊!他把他的感想,告訴了齊威王,也打動了齊威王,促成了齊國的政治改革。孔聖人和鄒忌,都是理論家,不是小說家,他們用寫論文的眼光發現故事;用寫論文的頭腦處理故事;練習寫論文的人,不妨跟他們學習。昨天的報紙上有一個小故事,昨天是星期天,台北市成都路行人很多,有一位小姐,忽然被一個男人攔住了。男的說:“高跟鞋脫下來,還我的!”女的沒有辦法,只好把鞋脫下來,自己赤著腳走路,到鞋店裏去買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個男的曾經追求那個女的,送給女朋友一雙高跟鞋,後來,女的另外有了男朋友,原來那個男的很不高興,昨天在馬路上當街脫鞋,算是他的報覆。這條新聞登在報上,寫小說的人可以看見,寫論文的人也可以看見,各人有各人的用處。寫論文的人,在討論男女戀愛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小故事來吸引讀者、啟發讀者。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November 9, 2022 at 12:27pm

(續上)那篇“為學一首示子侄”,是把故事放在文章的中間。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辦法,先發一段議論,中間說一個故事,然後再發一段議論。最近若幹年來,通行另外一種辦法,把故事放在文章的開頭。這個辦法更好,它可以一開始就抓住讀者,讓讀者繼續看下去。有一個美國人,他說他有一次到非洲去旅行,在非洲坐黃包車,跟車夫談天,美國人說:“拉車很苦吧!”車夫說:“可不是啊!不過再過兩個月我就不拉車了。”美國人問:“為甚麼不拉車了呢?”車夫說:“我參加美國的一家函授學校,學分已經修完,再過兩個月,他們給我一個學位,我就是哲學博士了。”這是一篇文章的開頭,文章的題目是“美國教育的危機”,它檢討美國教育的種種缺點,包括“濫授學位”。有一個人,從小離開了他的家,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他找了二十年,走了幾千哩路,找得非常辛苦,最後,他經過一個農家,時候是在晚上,他看見農夫跟他的太太小孩,正在一塊說說笑笑,享受天倫之樂。他看了半天,好像有了覺悟,覺得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就結束了他的流浪,回到家裏去了。這是一篇文章的開頭,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不要忽視你的家庭”。在好來塢,男女電影明星常常出出進進,他們經過的時候,一般人非常高興的注視他們;等他們走過以後,又對著他們的背影指指點點的議論。有一天,一個男明星和女明星一塊兒走過去,那條街上的人從來沒看見這兩位明星在一起散步,這天看見了,就在背後議論:他們倆個甚麼時候結婚啊!後來,那倆個明星結了婚,又一塊出來散步,旁邊的人又在那兒暗中議論:他們甚麼時候離婚啊!這是一篇文章的開頭,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婚姻不可兒戲”。它先指出好來塢的婚姆,離合如同家常便飯,弊害甚大。有一個美國人,到蘇俄去參觀,有一天,參觀一座制造汽車的工廠,工廠的門口,停了很多私人的小包車。這個來參觀的美國人問這座工廠是誰的?陪著他參觀的一個共產黨員說:“這座工廠是屬於工人的。”過了一會兒,美國人又問,門口的那些私人的小包車是誰的?共產黨員說:“是幹部同志的。”在這個美國人到蘇俄去參觀的同時,也有一個俄國人,到美國參觀,他去參觀“福特汽車工廠”,工廠外面,也停了幾千輛私人汽車。這個參觀的俄國人問,汽車工廠是誰的?美國人說:“是福特先生的。”俄國人又問,工廠門口那些汽車是誰的?美國人告訴他,那是工人的。這是一篇文章的開頭,文章的題目是“美國社會和俄國社會的比較。”

我在前面說,說故事是文學家的專長,他們給我們留下很多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裏面都有很深的含意,寫論文的人常常從文學家那裏借故事來。曹雪芹創造一個故事,叫做“紅樓夢”,這個故事含義很豐富,不知幫了寫論文的人多少忙。紅樓夢是拿中國舊式的大家庭做背景的,後人討論大家庭的缺點,就常常把紅樓夢的悲劇提出來。莫利哀創造過一個故事,我們翻譯成“慳吝人”,主角是一個守財奴,他絕對不肯用他的錢,他整天懷疑有人要偷他的錢。有一次,他的疑心病實在太重了,竟然覺得他自己會偷自己。討論財富觀念的人和討論變態心理的人,都可能提到這個故事。西班牙的作家塞萬提斯創造了一個故事叫“唐吉訶德傳”,這是說一個叫吉訶德的人,看武俠小說看入了迷,自己也想到外面去做劍俠。他到了外面,到處管閑事,鬧了不少的笑話,也挨了不少的打,後來弄得怪可憐的。他看不慣人家做的事,其實,人家不一定錯,是他的眼光有問題。他一肚子正義感,其實完全因為太幼稚。我們如果討論這一類的問題,也可以把吉訶德先生擡出來。

你們這些喜歡聽故事的人,平時聽了很多的故事,讀了很多的小說,看了很多的電影、話劇,希望你們不要忘了,這都是你們寫論文的資料,你們大可以在論文開頭的時候,或者在論文的中間,安排一個故事。故事跟證據不同,證據是實際上有過那件事,故事只是一個故事。論文的證據,可以多舉幾個,故事只要一個就行。龔玫,你不是說升學考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嗎?“言曦五論”裏有個故事:有一個女孩,高中畢業以後參加大專聯考,一連兩次都沒有考取,她的精神受了很大的刺激,認為這一生都完了,她鼓起所有的勇氣來去參加第三次聯考,她說,如果再考不取,非自殺不可。到了放榜的這天晚上,女孩的全家都萬分緊張,她家住的那一條巷子裏面,所有的人家都覺得緊張。龔玫,這個故事你也許用得著。金善葆,你不是勸人早起嗎?我聽說,有一位太太,覺得人生太短了,能做的事情太少了,她希望她的壽命能夠再增加三分之一,她去找牧師,牧師說沒有辦法;她去找醫生,醫生說沒有辦法。後來有一個人對她說:“有一個辦法等於延長你的壽命,如果你肯每天早起,你的壽命等於延長了三分之一。”金善葆,這個故事你可能用得著。還有一個故事,吳強可以特別註意,他寫過一篇文章,他說,人在這一方面受了挫折,可以轉一個方向另外發展,這話說得很對。有一位小提琴家,在演奏會上拉提琴,你們都知道,提琴上一共有四根弦,其中有一根叫G弦,這位提琴家拉著拉著,G弦忽然斷了,怎麼辦呢?他沒有停下來,他立刻換了一個曲子,這個曲子從頭到尾可以不用G弦。他演奏得非常成功,聽眾給他熱烈的掌聲。這就是人生,人生也是這樣。

下面我再說幾個小故事。“飄”這部小說,很多人都看過,女主角的名字叫郝思嘉。郝思嘉的母親是一個很賢慧的太太,她對丈夫,對孩子,對家務,都沒有甚麼可批評的地方。到她臨死的時候,她叫:“菲利浦!菲利浦!”這是一個男人的名字,這個男人既不是他的丈夫,又不是她的兒子,他們全家都不知道這個男人是誰,只有當年陪嫁過來的一個黑奴知道,原來那個菲利浦是死者的第一個男朋友。她真正愛過那個男人,她出嫁以後,做太太,做母親,做主婦,做了幾十年,表面上好像沒事人一樣,其實那個菲利浦一直藏在她心裏。我看你們的作業,看到一句“人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所愛的人。”我立刻想起郝思嘉的母親來,她的故事可以配合你們的理論。還有一個故事,是法朗士寫的,他說:當初上帝造人的時候,人沒有現在那麼多,每個人背上都背了一個大包袱,人類常常向上帝抱怨,怨自己的包袱太重、別人的包袱太輕。有一天,上帝叫這些人交換包袱,大家聽到這個命令,都很高興;可是,把別人的包袱背過來以後,反而覺得更沈重,覺得不如以前輕松。我看你們的作業,看到一句“人皆對現實感覺不滿”,我立刻想起法朗士的故事來,這個故事,可以配合你們的理論。

這一堂,你們要聽故事,我講了這麼多故事,滿足了嗎?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2, 2022 at 11:18am


劉曉·四海賓服 明成祖四次為外國加封鎮山


明成祖永樂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迅速,疆土遼闊,天下大治。

所謂鎮山,指的是一個地區的主山。《尚書‧舜典》上有註解說:「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為其州之鎮。」而說到鎮山的意義,東漢學者鄭玄解釋為:「鎮,名山安地德也」,也就是鎮守一方土地的名山。

隋唐時期朝廷分封了五大鎮山,分別為東鎮沂山(山東)、西鎮吳山(陜西)、中鎮天柱山(安徽)、南鎮會稽山(浙江)、北鎮醫巫閭山(遼寧)。《周禮》中有祭祀鎮山之製,因此歷代守禮的帝王都會依時親自或遣使前往各山加封祭祀。

明成祖永樂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迅速,疆土遼闊,天下大治。不僅如此,成祖還派鄭和下西洋、陳誠去西域諸國,宣揚其「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和天朝特有的禮製體系,展示燦爛的中華文明,對於周邊的近鄰日本、朝鮮、南亞諸國,同樣采取友好的對外政策,因此四海賓服。

成祖還在四個國家使者到訪時,先後四次為外國加封鎮山,並皆禦製詩文,以炳耀海外。

滿剌加「王好善義思朝宗」

明代被稱為滿剌加的小國,位於今馬來半島的西南端,瀕臨馬六甲海峽,現為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首府所在地,可以說是處於重要的交通要道。滿剌加本來隸屬於暹羅,每年要向其繳納金四十兩。

永樂元年(1403)冬,明成祖派遣中官尹慶出使滿剌加,贈送織金文綺、銷金帳幔等禮物給滿剌加酋長拜里迷蘇剌,並「宣示威德及招徠之意」,拜里迷蘇剌非常高興,馬上遣使隨尹慶入朝,並正式向大明進貢。

永樂三年(1405),滿剌加的使者到達京師,明成祖召見了他,並封拜里迷蘇剌為滿剌加國王,賜誥印、彩幣、襲衣、黃蓋。使者說:「我國國王仰慕上國大義,願沈浮如同中國列郡,歲效職貢,希望請封其山為一國之鎮。」

明成祖同意了,下詔封其國之西山為鎮國山。成祖還下令禦製碑文,賜以銘詩曰:「西山巨海中國通,輸天灌地億載同。沐日浴月光景融,兩崖露日草木濃。金花寶鈿生青紅,有國於茲樂雍谷。王好善義思朝宗,願比內郡依華風。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裼襲禮虔恭。天書貞石表爾忠,爾國西山永鎮封。山君海伯翕扈從,皇考陟降在彼穹。後天監視久益隆,爾眾子孫萬福崇。」

詩中稱頌了滿剌加對中華文化的仰慕和效仿,並祝福其國運昌盛、子孫得福。

永樂三年(1405),滿剌加的使者到達京師,明成祖召見了他。示意圖,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其後,兩國交往關係升溫。永樂七年(1409),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特地到達滿剌加,奉明成祖之命再次對滿剌加進行正式冊封,宣讀中國皇帝詔敕,賜其國王雙臺銀印、冠帶袍服。

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在《西洋番國誌‧滿剌加國》中記載:「中國下西洋船以此為外府,立擺柵墻垣,設四門更鼓樓。內又立重城,蓋造庫藏完備。大寶船已往占城、爪哇等國,並先於暹羅等國回還船只,俱於此國海濱駐泊,一應錢糧皆入庫內存貯。」也就是說,鄭和將滿剌加作為了中轉站,在這里建立擺柵城垣,建造倉庫,儲存錢糧貨物。鄭和去各地的船只,回航時都在這里聚齊修整。

永樂九年(1411)正月,滿剌加國王拜里迷蘇剌率妻子及陪臣540餘人,隨返國的鄭和一行前來中國訪問。明成祖給予了隆重的接待和特殊的禮遇,不僅親自宴請,還賜予豐厚的禮物給他們,包括金繡龍衣二襲、麒麟衣一襲、金銀器皿等。

在兩國的交往中,璀璨的中華文化對滿剌加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主要影響包括:

一、馬六甲王朝第三任蘇丹斯里馬哈拉加參照明朝的典章朝儀,製定了本國的禮儀製度,他所重視的黃色和其樂隊之中銀質喇叭,上附有馬來人所稱為「龍」的圖形。

二、仿照明朝銅幣,將以往的「斗錫」改為圓形中間無孔的錫幣,直到葡萄牙時代才廢除。

三、因為鄭和下西洋將其作為中轉站,那里不僅有若干遺跡,還有大量隨從移民此地,與當地人通婚,成為特殊的華人群體,如今被稱為「峇峇娘惹」。

明茅元儀《武備誌》載鄭和航海圖局部(公有領域)

(下續:劉曉·四海賓服 明成祖四次為外國加封鎮山 [下]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4, 2022 at 10:24pm


趙雅麗教授:意義+故事,文創產業的「核心引擎」

文化創意產業以高附加值、高融合度、高影響力、高增速等特徵成為引領各國產業創新和升級的重要力量,已被中國列入國民經濟支柱性行業。 

由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主辦的「高管沙龍」特邀前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前臺灣中華電視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前臺灣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現任華中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趙雅麗博士,從「意義經濟」的角度,介紹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與生成脈絡,並以文化盤點的觀念闡釋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工程,同時舉述文創產業的產品創新思維。 


1
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是行銷「意義」

文創產業就是透過創意,將文化轉換為商品的產業。它是以創意為產品內容,利用符號意義創造產品價值,是一種意義經濟。

所以文創產業就等同於體驗產業、美感產業、感動產業、故事產業;其本質都是行銷「意義」。當文化從一種抽象的概念,透過實體化、產業化變成一個消費商品,其中所衍生的各種意義分享行為,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內涵。

如今,賣產品早已不單純是賣產品,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其是否擁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好意義,是否能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內心。所以「意義經濟」可作為與物質經濟具體區隔的思考點,二者存在以下差異:

首先是溝通媒介的差異,物質經濟是一種「物質交換」的溝通方式,而意義經濟是一種「意義交換」的溝通方式。其次是資源變化的差異,物質經濟是消耗性經濟,物質產品越多,物質資源越會消耗與枯竭;而意義經濟是繁衍性經濟,意義產品越多,意義資源越會繁衍與再生。

每種意義活動,背後都有一個產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生活場景,都是一種意義活動。除了生存必需品之外,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是在購買意義、體驗意義、創造意義。而每種意義活動,背後都包含一種意義產業。更廣義的說,人類所有的活動,都在創造故事、傳說、迷思與神話等,也就是「意義」 ,我們的生活就是在追求各種各樣的意義。


2
文化創業產業的核心知識與競爭力:處理意義與說故事

人們聽故事就是在追求意義、建構意義、創造意義、分享意義。故事也並不僅僅指故事,廣告文案、產品設計及介紹、節目內容、行銷企劃、活動策展等都是一則一則的故事。每個消費行為背後都有說服自己的好理由。 一個好理由,通常就是一個好故事。而文化創意產業,其實就是一個「故事產業」。


說故事包含兩大基本要素:

一是說什麼?是指文化資本的記錄、分類與管理,即文化盤點,盤點有哪些可以說的故事,這是說故事的基礎工程。

二是如何說?指的是文化資本的加值與再造,即文化行銷。

做文創產業,文化資產的重組與再創造是關鍵。在全球化下的背景下,把本身獨一無二的文化資產重新打造、包裝加值,成為產業勝出的關鍵力至關重要。要開發內容,我們可以從華人歷史文化中取材,其中的基礎工程就是文化盤點。

通過文化盤點,可以有效掌握與取得文化資本。而文化盤點的精神就是要建立文化資本的地圖,方便在創意過程中對文化資本進行搜尋判斷、思考與取用。

那什麼是文化資本呢?凡是能夠感動人心的文化素材都是文化資本。例如,獨特的哲學理念、視覺的圖騰符碼、有趣的生活美學、感人的文學故事、豐富的歷史事件以及共通的人性需求都是可供應用的文化資本。文化資本想要轉換成文化商品,其中要經歷從素材、原料、零件、產品、用品再到商品的六大過程。而文化資本只有要透過文化行銷才能轉化成文化產值。


3
產品創新的三大策略

故事應該如何說呢?可以通過以下三種產品創新策略:

一、造型材質的創新:商品設計透過造型材質創新

 雖然產品功能與舊產品相同,但透過造型、結構、材質、色彩對比、表面處理、新分類等創造趣味與意義,從而建立差異化、趣味化、風格化,例如手機變得越輕越薄。

榮獲2005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的天圓地方國宴餐具系列,由48件餐具組成,其外緣都呈圓形,中間盛物處為方型,象徵未來是圓形的美好,當下是方正的踏實。除此之外,還加上了董陽孜、林盤聳、王行恭、陳瑞憲等藝術家的經典紋飾設計,漢字作為一種符號,其本身就有美感的意義在其中。這套餐具一經推出,銷量極好,頗受消費者歡迎。

二、解決方案的創新:商品設計透過解決方案創新

榮獲韓國國際發明展首爾銀牌獎的太極禪納杯就是通過解決方案創新的產品。用其品茶,不會喝到茶葉渣,茶水與茶葉呈現一明一暗的太極陰陽圖騰,這是專為解決中國人喝茶問題而產生的方案創新。 

所以,創意通常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困境而產生的好方法和概念。創意人通常都對於生活很敏感,會進行深入而細緻的觀察。創意也並非從天而降,而是為了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創意需要從生活中找素材,體會人們的困難在哪裡。在生活中越細心,盤點的越好,創意也就越多。  


三、內容理念的創新:
生活理念是一種鮮明的生活風格、個性訴求或生命信仰。例如臺灣誠品書店的品牌定位於經營策略,其售賣的不是書而是一種高端的時尚生活氛圍。


而無印良品則代表著一種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無印良品藝術顧問山本秀夫曾說:「空就是無印良品的商品設計要訣。」另一位無印良品藝術顧問原研哉則說:「無印良品的基本理念就是省去不必要的設計,商品都是單純的。」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4, 2022 at 10:24pm

(續上)再來看一個案例,人們通常在旅行中尋找哪些意義?臺灣雖是彈丸之地,但凡是去過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因為它有一個好故事。譬如,臺灣的大甲媽祖百萬繞境進香成為了與麥加朝聖、恒河洗禮並列的三大宗教活動。

從知覺的角度,旅行提供的是吃喝玩樂的新奇感官體驗、食衣住行安全舒適。在臺灣特色小鎮,你可以摘果、抓魚、玩泥、做手作。從符號角度,旅行要有特色且有可被感知的文化符號等核心感動元素。這裡有香魚、泥土、農作物、大地、慶典……從敘事角度,旅行還要具有內涵的感人故事。這裡有真食糧心,人情味就是好滋味。從論域角度,也就是故事背後傳達的核心價值。臺灣特色小鎮傳遞的是一種永續的生態和友善大地的理念,是世代改變的力量所在。



4
綜上,不難看出,人生在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傳遞意義、再現意義、分享意義、創造意義,這也是文創產業的核心本質。而中國的文創產業應該萃取中華哲學理念與造形元素,透過西方的設計手法,形成具有現代與時尚符號的獨特華人設計風格。

文創產業的產品並不一定是可見可觸的物體,而是使我們愉悅、感動的元素,或吸引我們的任何符號意義。而消費就是購買意義、創造意義,意義的消費者永遠在找尋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所有消費活動都是在進行意義的分享。

無論科技環境如何變遷,創意與行銷的關鍵都是透過人類最基本的感動與需求出發,提供消費者另一種觀看世界、體驗世界的方式。https://sea.hkuspace.hku.hk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