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人心靈素質(6)福柯 + 德里達

想進視覺傳達這一行?聽聽頻頻贏得國際設計大獎的臺灣設計師陳永基的體驗:“我認為風格不是重點,重點是要以國際性水準來檢視自己的設計,用國際觀和地球村的格局要求自己。” (Close by Dongyup Shim)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50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Host Workshop on February 2, 2021 at 4:33pm


只有“否決”才是確信的

什麼事情來了我就信?絕對沒這種事!只有“否決”一途,才是確定的。

一般人只懂得說:“哎呀別擔心,事情總會越來越好”。這不叫樂觀。

樂觀是:你看出事物的偶然性,最重要的是,從那偶然性中,看出它可被扭轉、改變的脆弱。因為它更多的只是接近人們本身的意願,雖然看上來複雜,但它大多數時候只是暫時的歷史偶然,而非不可避免的人類學的必然。


柯透露四種觀察與轉變事物的途徑:


第一,首先是權力的派生運動。可以從《古典時期瘋癲史》到《求知之志》。


第二,福柯的社會活動運動。福柯的形象從一個思想家到一個戰士的運動。


第三,關於人的問題的一個過程。主要指主體的問題,也就是在主體問題上的流動的認識過程。從《詞與物》,一直到《快感的享用》、到《自我呵護》。


第四,邊緣生活到權力關係的中心位置的運動。就是從邊緣這樣的一個生活的體驗,一直到對於權力關係。從這個位置出發,對於權力的思考,實際上把權力放在一個非常中心的,且和傳統的觀念不一樣的位置來思考。
(杜小真:真正的自由是尊重個體差異 / 2016-03-22 鳳凰網文化)

Comment by Host Workshop on January 23, 2021 at 4:35pm


傅柯·疊置缺席的交互鏡像

于是,文學成為述說且不斷述說、展演自身的在己存有 (être en soi),然而其所憑藉的語言(其用以說之物與其所說之物),卻弔詭地早一步成為雙重缺席的存有

傅柯的文學布置似乎是一種多重空無的加乘,或是疊置缺席的交互鏡像。如果透過反式考古學的操作,越界書寫意圖對既定歷史與典範「去摺曲」(déplier),這個操作本身則僅為了「再摺曲」(replier) 成一種文學存有。

或者反之,當文學總是意圖摺曲於自身時,越界書寫卻不斷將摺曲本身迫往「去作品狀態」(désœuvrement)。傅柯的文學布置是一個去摺曲的摺曲,或不斷褶曲的去作品。

當吾人欲在此開展、爬梳文學的意義時,卻愕然發現文學的意義,僅存在於當它蜷縮或回捲於空無的自身時。在越界的前題下,文學成為一種在自身、對自身或根據自身的重複,且僅在此重複中,文學成立。

然而,這個在空洞中不斷重複自身之物,究竟是什麼?是文學。但文學是什麼?是文學的重複。文學最終引發一個套套邏輯,一個惡性循環,一個沒有出口的定義迷宮,一個多重轉移的語言癌症(見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74頁,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十五期,2011 年 1 月,頁 69-100)

          Se laisser aller à être soi-même(Let go to be yourself,oil painting)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