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陳明發《發表率》
當詩摸進社群媒體,發表率無疑是提高了很多
閱讀率是否提高我不確定,但我很確定
絕大部分作品讀不下去的頻率卻偏高
從前投稿前要修稿;修稿前要沉澱反思
以提高見諸報刊的機率
以免浪費了郵費和稿紙錢,還有編輯的時間
現在,反正在手機寫個幾行按個鍵就出去了
好不好,讀不讀,都有一些禮貌的人會按讚
說一些不知所云的留言,賞幾個可愛的小圖
就像小販中心越來越多
好吃的東西却越來越少
做詩人和做小販都變成鬆散異常的行當
胡適:夢與詩
都是平常經驗
都是平常影像
偶然湧到夢中來
變換出多少新奇花樣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語言
偶然碰著個詩人
變換出多少新奇詩句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陳明發札記
讀了胡適,更相信玩文創的人要多讀詩 ———
都是平常經驗,都是平常影像
偶然湧到夢中來,變換出多少新奇花樣
偶然碰著個詩人,變換出多少新奇詩句
胡適說得太對了;不讀詩怎麼有創意玩文創?
都是平常經驗,都是平常影像
偶然湧到夢中來,變換出多少新奇花樣
偶然碰著個詩人,變換出多少新奇詩句
最近在看一本日本作者寫關於體驗分享的翻譯書籍,他提到日本新一代有個隱憂,因為上一代太有了解心、關愛心,孩子發個什麼聲音,他們馬上就有所行動,滿足孩子要求。孩子說一句“洗手間”,老師就懂得他們的意思了;久了,孩子變成沒有需要再說完整的句子,更談不上怎樣好好表達、好好說故事了。(参考大前研一著作)
倒回來說,很多新一代以為爆粗、問候人家父母,世界就應該有義務、有責任知道他要什麼了。這算哪門子體驗?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
原來是胡適的詩句。
(2016年5月19日)
(Photo Affection: Untitled by Alexandra Bochkareva, http://www.facebook.com/alexandra.bochkaryova)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6 回鍋油
甲:你的油條是用回鍋油炸的嗎?
乙:不是;我的油一直都在鍋裏。
(10.3.2021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6)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2 西遊後記
因爲疫情,唐三藏決定就地取經,網路來去;下崗後的孫悟空搞直播,當健身網紅帶貨水果;豬八戒也搞直播帶貨農具。沙僧與白龍馬最糟糕,大家就地過年,他們的西遊主題樂園沒遊客。(16.2.2021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2)
陳明發《“閱讀”年代》
活在一個視覺系的“閱讀”年代,人們原有的“形而上”、“抽象化”思維,在逐漸往“具體上”、“圖像化”靠攏。
已經有許多人,沒張圖恐怕就無法想像與書寫,甚至閱讀。在另一方面,不想向攝影、繪畫甚至錄像臣服的“文字工作者”,對於具體經驗、實際境況,有辦法與之對話、互動嗎?
我年輕時在新聞界服務,采訪線下,也特約受邀寫過一些特寫。那1970年代尾、1980年代頭時節的文字(精神/錢財)禮遇,要比今天的馬來西亞媒體環境好得太多,記得古龍、柏楊和倪匡等名家,都曾在我服務的出版社刊物發表東西。
而我所賺到的最大財富是,是如何從“具體”單一或一系列事件,逐步往抽象化、原則化的方向寫過去。
例如不只是采訪飈車少年的半夜活動的具體實錄,而是探討那行為的心態面、形而上面。
這點行世小技,對我現在每天的早課修煉,還是幫助很大。對這社會是微不足道,但對能領悟進而發揮在個人事業上的友好,他們能體會其能量。
對電視,我是樂觀的,特別是網絡電視。這幾年尤是如此,特別是有了Netflix以後,為很多內容工作者(特别是新一代)提供了很好的出路。看過他們的一些紀錄片,逆主流而走,批判性很強。能很好地發揮媒體的建設面、探討面。
大概是20年以前,馬來西亞高喊要建立“知識型社會”,政府還發表了《知識經濟大藍圖》。職務所在,我曾受多個單位邀請參與探討和推動有關工作。
我在國立南澳大學研究的是“組織創造力”,是“知識型社會”的一個核心要素,所以對於人的知識創造過程做過一些探討。我所認識到的“知識”,不是傳統觀念中的“儲藏”(你記得你所讀,考試時有本事反芻式地答得準);它也不是“常言道”所謂的最可貴的“利器”(知識就是力量)。
我把它分成四個層次:數據、資訊、知識與洞見。“洞見”才是“知識型”、“學習型”社會所要追求的創造維度。怎樣把握這個“創造”維度,各師各法,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途徑。釋夢敘事,是我個人的Methodology之一。
有時間的話,請參考我的一些來時路~~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56》: 我的一九九七
我在管理人培訓課程中,常分享這個對知識\洞見的認識~~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0》: 灼見孫中山
重點推薦 》
愛墾雲端藝廊: 小時代趣味主題館
愛墾雲端藝廊: 中藥故事館
愛墾雲端藝廊: 藝·攝影館
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情詩館
愛墾雲端藝廊: 族群和解主題館
愛懇雲端藝廊:設計故事館
愛墾雲端藝廊:花卉攝影館
愛墾雲端藝廊:美食主題館
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文物館
愛墾雲端藝廊: 藝·攝影館
(Feature Photo: Woman's Reborn by Valentina Eleonora Costa, www.facebook.com/pages/Valentina-Eleonora-Costa-Photography/1442858...)
陳之藩說故事:愛新覺羅與腳踏車
在陳之藩的散文《王子的寂寞》中,記錄了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愛新覺羅)騎腳踏車的趣事,是個很逗的故事~~
“我們中國大清皇帝最後一任叫做宣統。民國成立以後,這位皇帝還在紫禁城裏坐了十多年。他是三歲登基的,到十幾歲才不做了。他十來歲的時候,要學騎自行車。
“可是,皇帝怎麼能學自行車呢?一來呢,我們中國的宮殿多是門限,門限也者,像小墻似的橫在門前,自行車當然不能過。二來呢,學自行車一定要跌倒幾次才學得會的。讓皇帝跌倒怎麼可以呢?”
彼得越聽越有興趣。 “這兩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我說:把每個門限都鋸一缺口,是為皇帝練車,這當然不難辦到。”
“而我們中國皇帝學車時,也同樣受妳們牛頓地心吸力而跌倒,卻不易找出防止的辦法。最後是由好幾十個太監出動,站在路旁排成了兩道人墻,皇帝跌不到地上。於是皇帝學會了騎車。 誰願意在兩道人墻中間騎車呢?
“但,他很討厭這些太監,所以就快騎,人墻不夠用了,所以兩排太監跟著跑。皇帝看著兩排太監跟著跑更生氣,所以他就突然急轉彎,突然停住,弄得太監前仆後繼, 傾右倒左,無所適從。”
直到最近終於才看見了那張歷史照片,更逗。
陳楨·馬雲:金螞蟻與白螞蟻
螞蟻的故事
馬雲,還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神。以為他是中國版的比爾蓋茨或史蒂夫·賈伯斯,甚至更偉大,因爲後二者不會演戲、不會打太極、不會唱歌、不會和明星壹起演戲、更不會“杠桿遊戲”。
可是,因爲“螞蟻金服”上市計劃11月初被煞車事件,他應該是出事了。我早在2017年就對馬雲有點看法了(見下帖)。在那時間點是很犯忌的事;去到中國書店,各種有關他個人成功史、殺手鐧、光榮記錄的書籍,都擺在最令人矚目的地方,馬來西亞書店也不例外。
我則有所保留——你何方神聖,居然有不同意見?噢,我的一點點觀察,靠的是文化敘事角度的。
陳明發《臺上》
看馬雲在臺上,看不見中國形象;
只看見美國矽谷那一套,模擬版的Steve Jobs。
看習近平在臺上,看不到西方的形象;
只看見中國本身的特色+古籍經典重新發聲
因此,中國資訊工藝雖說強大了
也不見歐美新一代興奮來觀摩考察
反觀西方領導人及其子民、子孫
開始在學習唐詩宋詞之類的事物
阿里巴巴有一天會消失,但中國特色
會在持續增值,但同時也請留意
歐美的工藝發展並沒停下來
(工業4.0可是德國人的東西不是中國人先搞的)
哪裡颳大風就往哪裡注目的年輕國人
東方西方,要向誰學什麼,現在心底應該有個譜吧。
#慎防消費者培訓機械
註 1:偏西廢東或廢西偏東都不行,馬來西亞其實有這個東西逢源的優勢,我們要有這方面的覺知才行。
註 2:很多人以前一窩蜂嚮往西方,一方面又擔憂“文化侵蝕”;現在又事事中國優先,幸而不擔憂中國“文化侵蝕”。主要是因為很多人以為,中國人和我們一樣啊。沒錯,很多地方的確一樣,但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因為我們百年來還有別的文化因素影響,形成自己的特色。絲路特色不僅僅是中國特色,也是我們也可以參與形成、打造的特色。
註 3:如何學到工藝與人文兩方面的平衡,是很大的功課。
註 4:網友留言:在看中國的很多綜藝節目,發現它遠比臺灣、香港的好。它包含了教育、科學、傳統文化的精神,從這層面來看,的確是下了不少功夫。只不過西方的民主浪潮已經成了青少年追求的現象,反不知東方的傳統文化才是國家的瑰寶。國家的體制有時是需要管制的,就因有管制,中國的節目都很有教育性,一旦開放過度就會引來泛濫,就像現在看臺灣的不管哪台波道,都覺得社會亂糟糟。
目前中國的綜藝節目,不僅只是娛樂,還加了很多如科學,文字,詩歌與傳統文化,如:“最強大腦”、“嚮往的生活”、“令人心動的offer”等節目,在思考的過程中加上真實的考驗能力,在偶像的帶動下,往往事半功倍。
在大馬,尤其是華裔,沒有背後的這些有益的娛樂來帶動他們,在西方潮流的思維衝擊下,常常忽略了東方傳統之美,有能力的追求的是學術上的光芒,在學術上一般的追求就只是功利而已。(原載:2017年12月4日臉書)
“白螞蟻”?
(原載:原載2020年11月7日臉書 )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