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日期:2014年7月,這一年,是馬來西亞旅遊年;馬來西亞成立第51年;馬來西亞與中國建交40年,中國答應借兩隻熊貓給馬來西亞,不過比原定日期延後;隨著中國和越南因為南海領土糾紛而在南中國海互射水炮,越南民眾開始鬧排華,來自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華商工廠、公司,都被當著是中資企業掠奪。殃及日韓企業。

地點:馬來西亞沙巴。

環境:馬航MH370失踪的謎底仍未解開,菲律賓南部海盜入侵沙巴東海岸虜人勒索贖金的事件仍時有所聞;實際上,還有兩位中國人質,一位遊客,一位華資在沙公司的經理,仍在海盜手中沒下文。中國集體遊客數目大減,不過,許多自由客還是抵抗不住沙巴的大藍天、大藍海、大綠山、大綠地,湧現在西海岸的亞庇。市中心的加雅街仍然燃燒著他們的熱情。

故事,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位北京男是來療傷的,心傷;還好,他在加雅街痊癒了,而且變成了另一個人;因為他遇上了杜順公主。

  • photo
  • photo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July 12, 2014 at 10:39am

馬希迪:沙巴旅遊業將度過低潮期

旅遊、文化及環境部長拿督馬希迪今日強調,旅遊業經常會有大起大落的現象,他堅信本州的旅遊業很快就會渡過目前的低潮期間。

他說,由本屆的沙巴MATTA旅遊展參展商數日比往年增加廿巴仙,足見大家對沙巴的旅遊業依然有信心,加上本州最近也到吉蘭丹促進旅遊業,相信喜歡在國內旅遊的國民繼續會到本州旅遊。

部長是在曙光廣場為大馬旅遊同業協會舉辦的沙巴MATTA旅遊展主持開幕禮時,如是表示。 他表示,大馬旅遊同業協會在上屆常年大會成功在沙巴分會的爭取下在沙巴舉行,使本州的旅遊業獲得進一步的曝光,在現階段裡,該會需要很好好地領導同業如何渡過目前的難關。

他說,在風光時要節檢,在低靡時則要慬慎,他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計劃如何在目前的困難中衝關,目前本州雖受短暫性的影響及打擊,但他還是樂觀看待本州的旅遊業。

他說, 本州之前所設定目標是在今年的旅遊年可吸引三百五十二萬遊客來沙巴旅遊,所帶來的外匯為六十六億三千五百萬令吉。種種因赤打擊下中國旅行團雖減 少一半, 但自遊行的遊客還是很多。

在今年的首季裡, 本州的遊客人數較去年同期裡增加了十六點二巴仙,來自韓國、日本、中國及南亞一帶的外國遊客,有四十八巴仙,歐洲的遊客也增加十七點二巴仙, 國內旅遊增加十四點三巴仙,至於來自中國、南韓、日本的包括機也較去年的八十八趟增加至一百四十五趟。

據沙巴MATTA旅遊展籌委會主席羅拔張披露,該旅遊展是為顧客服務的最大型活動,公眾可購得便宜的機票外,也可以到各旅遊攤位尋找旅遊配套和想去的景點資料,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贏取豐富的幸運抽獎。

他披露,今年共有九十個攤位,攤位雖比去年少了十巴仙,但是參展者則多了廿巴仙,說明大家都對此旅遊展有信心, 並有助於推動州的旅遊業。(收藏自 2014年 07月 05日《華僑日報》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ly 10, 2014 at 11:49pm

7月7日 

下午,和劉富威、張文傑討論對沙巴文創產品潛能的看法。夜裡在海滂街新記吃潮州式肉骨茶、滷肉,熱烘烘一間店坐到店外,全是遊客,多是來自中國、香港的自由行家庭。

7月8日 

一早下雨。同學們和陳明發博士拜會打里卜公民華小,訪問張貝蒂校長、張少綸老師,了解土族上華小學習華語、中文的情況;中午於擔波羅里吃午餐,享受到聞名已久的擔波羅里雞蛋、叉燒炒麵。餐後,微雨中持傘與劉富威、張文傑墾友參觀Larry & Vince Farmstay,了解自由客體驗在地生活的情況。

下午3.30,重返公民華小了解張少綸老師教導書法班的情形。謝謝張老師的深意,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他特別選了一個“朋”字要同學們練習,開始前還特別放了周華健的《朋友》MV。張文傑墾友隨行,拍了許多精彩照片,這裡分享一張。


7月9日 

中午訪問拿督王平忠,聆聽他講述45年來,領導培正獨中的勇敢事蹟。下午,聆聽沙巴進步教育基金諮詢主席拿督黃一鳴暢談丹南華教與當年台灣老師的貢獻。

7月10日 

中午訪問林綏翔(翔仔)暢談沙巴旅遊市場與小商品的故事。傍晚訪問沙巴前首席部長,以了解他當年怎樣制定了“1997年文化遺產維護法令”的背後哲學。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ly 7, 2014 at 1:46am

7月6日 

同學們一早六時許就出發,終於看到了嘉雅街的週日斗磨(市集);同時也逛了附近的澳洲街、阿京森鐘樓、民眾會堂以及海邊的菲律賓市場。劉富威和張文傑兩位墾友全程陪同,還義務當攝影師。

夜裡到客家大樓出席沙巴廣東同鄉會館聯合會五週年紀念慶典,經楊德利先生介紹,同學們見到了拿督張志剛、丹斯里顏少華、丹斯里劉瑞發、拿督斯里吳添泉、拿督黃小娟和拿督楊菊明等沙巴州政府、商會和文教界的領導人,機會難逢。同學們把所設計的《我的嘉雅街杜順公主》明信片贈與諸位社會賢達。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ly 7, 2014 at 1:45am

7月3日 

林坤宜老師下午5.40乘馬航回返台北。早上11點和同學們在沙巴進步黨總部拜會了拿督斯里邦里瑪楊德利,然後在東貢岸和兵南邦市議會前副主席張碧華先生共進午餐,出席者包括亞庇前國會議員拿督楊秋立。

飯後,在劉富威墾友陪同下逛東貢岸農集。大家對東革阿里草藥樹根感到好奇,聽賣草藥的老爺爺介紹他的產品。

                                                                                                    (劉富威攝影)

最神奇的,是老爺爺說他那幾些長相古怪的無名樹根富有法力,掛在家中可以防盜;就算大膽毛賊上門幹案也無法逃掉。

同學們夜裡在達邁泰鳥餐廳用泰國餐;飯後在Lintas商業區喝涼茶時巧逢媒體的朋友,針對沙巴異族孩子學習中文的現象交流意見,他們大力推薦打里卜公民小學,特別是穆斯林孩子參與全沙巴中文書法比賽年年拿冠軍的故事。

7月4日 

陳明發博士因為舅舅過世,趕回西馬奔喪。同學們早上再次逛嘉雅街並在哪兒作現場書寫。

傍晚到亞洲城附近街道逛穆斯林齋戒月小食市集。

                                                                                                               (鄧芷芸 攝影)
7月5日 

同學們到嘉達山-杜順文化中心參觀。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ly 5, 2014 at 11:55pm

師大同學實地了解《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背景·首2日記錄

6月30日

林坤宜老師、趙衍宇、張芳瑜和鄧芷芸三人乘馬航MH69,上午11.30抵步亞庇國際機場,受到“愛墾網”老編陳明發博士、鄧福恒和楊政源三人迎接。 分乘二部車子進入市區。

入住雲華酒店後,於二樓中餐廳和酒店東主,也是沙洲前首席部長拿督斯里邦里瑪楊德利等酒店管理層共進午餐。

飯後往Central Point辦本地手機號碼,順道略為了解本地旅遊紀念品情況。

傍晚,在丹絨亞路海邊欣賞落日,見大陸、韓國與香港到來自由行的家庭。

然後在Lintas家鄉生肉麵吃晚餐。沙巴藝術學院院長拿督楊忠勇、劉富威和張文傑三位墾友到來見面。

(丹絨亞路海邊,趙衍宇攝)


7月1日

早餐後逛加雅街和塗鴉柱,張文傑墾友隨行。

中午,沙巴進步教育基金設歡迎宴招待林坤宜老師和三位同學到訪沙巴。

傍晚赴斗亞蘭清真寺,出席拿督楊偉光亡兄的追思會,並在誦經儀式後與各族參與穆斯林同胞的開齋晚宴。

返回市區時,在升旗山瞭望台看亞庇夜景,後到加雅街福源咖啡店喝茶。

(斗亞蘭清真寺開齋晚餐·鄧芷芸攝影)

(師範大學~愛墾網文創研究團隊攝於亞庇塗鴉柱·張文杰攝)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ly 5, 2014 at 8:27pm

台師大—‘愛墾網’研究團隊抵步沙巴,研究《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熱議話題

台灣師範大學—馬來西亞《愛墾網》研究團隊蒞訪沙巴,受到沙巴進步教育基金設宴歡迎,並應允大力支援此項旨於了解沙巴族群和諧與文創契機的探索計劃。


根據此項研究計劃的馬方導師,也是《愛墾網》社長的陳明發院士透露,師大應用科技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設計與科技組的林坤宜副教授,親自帶領三位最後一年的學生趙衍宇、鄧芷芸和張芳瑜到來沙巴,是針對《愛墾網》(www.iconada.tv)所連載的一篇小說《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所引起的系列有趣話題展開實地了解。

他指出,有關話題包括北婆羅洲、神山大地的景觀、民俗與人情之美;異族戀愛與通婚;外族學習中文與華校辦學故事;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創意與旅遊產業價值;本土民間故事傳說可能發展出來的文化創意產品等。

陳博士稱,其研究隊伍將在亞庇、丹南、古達與昆達山四地展開為時一個月的探索工作。有的地方將和《愛墾網》的沙巴網友會面與共同工作,同時為當地學校/社團做分享。

出席宴會迎接研究團隊的領導有:沙巴前首席部長兼沙巴進步教育基金發起人拿督斯里邦里瑪楊德利律師、沙巴獨中董總秘書長錢久思、沙巴進步教育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拿督黃一鳴和古達培正獨中董事長拿督王平忠。(3.7.2014 刊於沙巴各中文報章)

照片說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實習生張芳瑜、趙衍宇、沙巴前首席部長兼沙巴進步教育基金發起人拿督斯里邦里瑪楊德利律師、古達培正獨中董事長拿督王平忠、《愛墾網》社長陳明發博士、沙巴獨中董總秘書長錢久思、沙巴進步教育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拿督黃一鳴、師大應用科技與人力資源發展系副教授林坤宜、師大實習生鄧芷芸。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ne 24, 2014 at 9:08am

李桑‧活化農村經濟 年輕人行

在台灣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到了茫茫的十字路口;理想前途與現實生活的對比照,我該往哪個方向前去?

縱然製造業、加工業、電子代工業是國家經濟的大支柱,可是城裡的成功之路太狹窄太擁擠了!結果,得不到又憤怒的青年變得更迷失方向了!還是U轉,回鄉看看吧?

有這種想法的台灣青年,他們當中有不少的是碩士與博士以及專業人士。甚至乎還有留學海外而正在台灣跨國企業上班的青年才俊們!是台灣職場生病了嗎?是台灣農牧業的錦上添花吧!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在鄉下的阿公阿嬤爸媽見到城裡的孩子們自願回來幫忙,他們可是樂得笑得見牙不見眼!

(Feature photo: Wuling Farm 武陵農場 by Kelvin Lee,www.facebook.com/kelvinsylee

然而,二代回鄉又如何能激活農村生活、搞好農村經濟呢?這個答案,就連日本農民們也想知道;因為台灣農牧業本來就是以日本為學習榜樣,可是日本卻無法突破瓶頸。反而是台灣農牧業成了國際農業國們的楷模!這是台灣青年回鄉活化了農村經濟的特效,也創造了15倍的農牧業產值!

宜蘭三富休閒農場的二代徐麗禎分別站在檳城和亞庇的講堂上,對著千多位的觀眾們時,她以非常自信與堅定且誠懇的語調分享了未曾與爸爸說過的這一番話“我雖是德國回來的工業設計師,爸媽的這塊土地才是我們的精神所在;爸,我與夫婿願意與您攜手打造這片綠色產業、活化我們的農村土地!”很感人的一席話!

關鍵是他們已經踏在經營的道路上,動手把這片農業土壤給休閒化!而且,非常奇妙的也吸引了眾多大學青年加入了他們的工作團隊;他們從綠化環境開始著手,漸入以生態生活身心為基礎的目標大步前進著!

像徐麗禎這樣的高材生回鄉的,還包括了吳明哲博士回到了飛牛牧場天天擠牛奶。張平碩士投身了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建起了新農莊木屋。吳侃薔當完兵後馬上加入爸媽的荔枝園擔起管理擁有50間度假屋的仙湖休閒農場並提昇了服務品質規格。

26歲的廚理師蔡佳儒配合大姐與小妹組成了“傳奇的蔡家三姐妹”掌管了馳名的台南大坑休閒農場!25歲的塗喬弦,大學畢業後就回到山上,與家人一起以姜田為伴,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田媽媽姜料理”廣受歡迎!卓志成碩士更厲害,去年接待了5千名來自新加坡的小學生在頭城休閒農場上戶外生態課程!在1千920米高的雪霸休閒農場,二代林靜慧與夫婿每天都與雲海為樂,除了管理90個房間的高原旅館外,還栽培著台灣唯一的藍莓園,也製作藍莓果醬,超有水準!

“這些專業的年輕二代,目前有超過百位,他們自願回鄉幫忙耕耘祖業,打造適合居住、適合飲食、適合休閒的農產業”!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游文宏博士心存感動的與詩巫的觀眾朋友們分享他的心得!而且,台灣青年農民們為了更可以彼此勉勵、彼此學習如何打造出21世紀的休閒農牧產業,因此他們成立了“超閒會”,目的也是強化農牧業確實是台灣人的精神事業!

在創意十足的專業青年農夫的苦心經營下,苦悶的台灣農牧業被添加了繽紛色彩,同時也創造了無限夢想成真的感人故事;台灣農牧業給與年輕人一個勇於發呆發夢的平台,結果意外成了台灣人最具優越感與驕傲的新興產業。去年超過了兩千萬人次的遊客造訪了鄉村農業,並且在農場消費了32億令吉!了不起吧?

台灣青年是挺有志氣的;他們決定回鄉打拼,完全是因為看到了上一代及爸媽對土地的執著與積極力,也看到了爸媽的辛苦!當然,再加上,有政府農委會的鼓勵與獎勵,以及許許多多的農牧專業學者的支持,鄉鎮的農產業經過了近20年的轉型與土地變耕下,明顯呈現出了明日的希望以及多彩的農村生活;轉型的農牧業,成功活化了農村經濟,吸引了無數回鄉與爸媽一起耕田栽種水果、一起養魚養蝦養鴨養蜆的溫馨景象!
“台灣農場休閒化:第二代的夢想與奮起之路”的四場大馬分享會,吸引了三千多名各職業層的大馬觀眾朋友踴躍到場聆聽交流!非常感動的是見到了幾代同來的農牧業者。沒錯,大馬青年也來出席這罕有的講座會了!其中,欣然一遇詩巫“一馬村”的二代應長龍,他是畢業於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的留台生,他已經回詩巫鄉打造綠夢了,加油呵!(收藏自2014-06-22星洲日報/蘋果看世界‧作者:李桑‧蘋果集團董事經理)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May 21, 2014 at 5:24pm

本雅明·鄉間道路的力量

背起包包去到一個陌生地方,找了一家經濟旅棧住下來,然後一天過一天的漫遊。這和坐豪華客車、住星級酒店,一個星期走馬星泰三國的旅行團,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用雙腳和心去結識一個鄉鎮或城市,就像本雅明在《單行道》一書中提到的,在感受鄉間道路那種特別的力量~~

“鄉間道路的力量是一種特別的力量,不管一個人在路上行走還是坐飛機從它上空飛過。一個文本也有這樣特別的力量,不管一個人閱讀它還是抄寫它。坐飛機的人只看見道路怎樣穿過原野,以為它向前延伸就像周圍地區那樣是根據相同的法則。只有在路上行走的人才會體驗到它的統治力和它怎樣對遠景、宮殿、林中空地、廣告牌及其每一個轉彎像司令官在前線呼喚自己的士兵那樣發號施令,而對從空中飛行的人,那一地區只是一片展開的原野。抄寫的文本也是這樣單獨地指揮著抄寫者的靈魂,而與此同時,純粹的讀者決不會了解文本內部的新觀點以及文本怎樣穿過越來越稠密的內部原始森林開辟出那條道路:因為讀者聽從自我在自由夢幻的空間裏運動,而抄寫者卻讓它發號施令。因此,中國人的書籍謄抄工作成了文化經典的無與倫比的保證,而抄本編成了解開中國之謎的鑰匙。” (摘自本雅明·中國工藝品,見《單行道》)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May 20, 2014 at 12:34pm

陳老頭:源遠流長·海外看中華文化

二十幾年前,到中國自助行走過一個月。在承德時參與一個導覽團,和團裡一位來自上海的男士“聊”了好一陣子。沒談三句,我就發現他有一種需要統御全局的強烈性格。

例如,他問你:“噢,你馬來西亞來的,馬來西亞人吃蘋果嗎?”我還沒來得及答他,他就緊接下去說:“我們上海現在的入口蘋果,越賣越貴了;上海人的嘴巴吃刁了,沒最好的都不吃!”初聽還以為他在批上海人奢侈,聽多了,才了解那是在炫呢!

後來,他問我:“你們馬來西亞人有沒有..........?” 我一概笑笑,不答;要答也趕不上他接下去作“我們上海人不得了”的口頭報告。就算我有本事搶在他的話前答他,他也不會有興趣聽的。搞不好,還讓他酸一回。

有一位別的省份來的團員聽聞我來自馬來西亞,就插了一句:“那個香格里拉大酒店是你們馬來西亞人開的不是?”

上海大亨馬上就說了:“香格里拉?馬馬虎虎;我們上海那些外國人開的大酒店才氣派呢...........!”

我心頭當時在想,這“海派”果然夠氣派!後來讀書看戲,每回接觸到這詞,想到的就是這老兄。

時光移轉,中國的改革開放又挺深了二十幾年,我慢慢發現,現在的中國人不管是不是上海人,幾乎都那麼海派了。

回過頭來想,氣派等不等於影響力呢?

非常有錢的中國,是不是在國際間贏得更多的友誼與尊敬?

中國曾是國際“萬眾歸心”的“天朝大國”,那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年代。

根據白垚先生在《縷雲起於綠草》一書對華南、南洋民間傳說的整理,以及根據這些材料寫成的歌劇史詩《漢麗寶》、《龍舟三十六拍》和《中國寡婦山》,說明了海內人們對那民族輝煌紀元的肯定。

這海內人們的認知,讓我想到四個字:源遠流長。

當人們看見中國富起來以後,處處表現出其軍事、經濟硬實力,當然也有人在談“中華軟實力”。

有趣的是,大家在談中華軟實力時,想的是:源遠;很多大陸人於是就想,“根”在我們中國這裡啊,你們來祭祖、朝聖吧。很多時候,大家看見的那可只是遺跡、源頭的影子而已。

舉個例子,在寺廟旅遊區表演功夫者,究竟只是文工團的雜技演員,還是真正有修為、有道行的出家人?

文化既然講究“源遠流長”,那不能不看海外的“流長”,那長流有多長?多有活力?

上溯而去,它可能始於某個源頭;追踪流向,卻會發現它也吸取了別的源流,成了一方特色風景。

這種融和,更能印證中華文化真正不死的、自然的影響力。裡頭有我們和世界的共通性、普世價值。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不只是一個青春年少的愛情故事;異國戀觸及了文化的差異與互相尊重的問題。

中國眼下與南海諸國起風波,這看在南海姑娘,也就是明代渤泥國的杜順公主眼裡,會是怎麼一回事?

我在中國論壇說過:經濟只是幫中國站起來;要贏得世界的認同與敬重,還得靠文化。看中華文化在海外、在長流外,怎樣兼容並蓄,共榮共尊。

紀向先生在FB中回應說:在這時間內各區域的個體文化...自珍自惜,文化的地球村,卻需要存在的不同個體文化.....不否認中華文化..但是更珍惜現實存在活生生的地域個體文化...文化有大小沒有好壞......更不是概括接收的文化態度....。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May 17, 2014 at 6:27pm

加雅街·札記 10

真有趣的鏡頭;我們一直以為,原住民遇上他們的傳統佳節,他們就變成遊客、媒體、攝影師和拉雜人拍照的對象。其實,百分百的傳統部落已不存在,大家在某種程度上,都成了共同工藝與現代生活的產品。遊客、媒體、攝影師和拉雜人,掉回來,也一樣可能成為原住民的拍攝對象。原住民不再燃放煙火做通信訊號;他們和你我一樣用iPad和FB。

(攝影:劉富威,http://iconada.tv/profile/LiewFooWui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