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4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October 21, 2021 at 8:23pm


許曉雲《舞蹈·旅遊產業真實性表述研究》
(續)


(三)後現代主義真實 

後現代主義真實則完全否認了旅遊客體的“真實性”概念,認為仿真比原物更加真實,已達到了一種完美的“超現實”。後現代主義真實的代表作是艾克的《超現實世界中的旅遊》,他認為真實性的參照已隨著技術的進步被打破,旅遊產品中現實與虛擬、真實與復制的界限也被打破,所以真實性已無從談起。迪士尼樂園的巨大吸引力和成功運營是此種觀點的最好例證。“麥格雷戈指出隨著遊客向後現代主義旅遊者的轉變,對旅遊客體真實性的要求將逐漸減弱。”(陳享爾,蔡建明:《旅遊客體真實性與主體真實性集合式關係探討——以文化遺產故宮為例》, 《人文地理》, 2012年第4期,第160頁)

人都是追求自由的,希望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而無需像熱氣球等外在器械的協助。20世紀中期,“風洞”技術的出現,實現了這一夢想。它通過人工產生和控制氣流,對人進行可量度氣流的控制,進而可以讓人在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前提下,飛向上空。這種技術原本是用以模擬飛行器或物體周圍氣體的流動設備,比如汽車、飛行器、導彈設計領域,現在也開始運用於旅遊產業。我們可以通過“風洞”技術,設計一些空中舞蹈的場景,像“嫦娥奔月”“化蝶”等具有故事情節的舞蹈作品,把這種仿真的空中漂移運用到傳說故事的真實再現中,把不可能的虛構現象變成真實的情節舞蹈。


(四)存在主義真實

存在主義真實是以旅遊主體作為研究載體的真實性學說,此類學者對真實性的理解是從遊客而不是從旅遊客體的角度出發,著眼於旅遊主體的本真體驗。存在主義者認為存在的真實強調的是旅遊主體(旅遊者)的真實存在狀態,即真實是遊客自身的一種感受,它與遊客真實的自我體驗相聯系。即使被旅遊的客體是完全虛假的,遊客可能還是在追求一種真實性,即一種潛在的、由旅遊活動激發的存在的真實性。“遊客在某種旅遊活動的激發下,毫不關心旅遊客體的真實,只是借助於旅遊活動或旅遊客體尋找真實的自我”。(陳享爾,蔡建明:《旅遊客體真實性與主體真實性集合式關係探討——以文化遺產故宮為例》, 《人文地理》,2012年第4期,第160頁)

“存在主義真實的實現,離不開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是多種技術的綜合,包括實時三維計算機圖形技術、廣角(寬視野)立體顯示技術、對觀察者頭、眼和手的跟蹤技術,以及觸覺和力覺反饋、立體聲、網絡傳輸、語音輸入輸出技術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結合網絡技術,可以將文化旅遊資源的展示提高到一個嶄新階段,利用虛擬技術更加全面、生動、逼真地展示文化旅遊資源,借助計算機網絡在大範圍內進行營銷推廣,將為各地文化旅遊的發展創造一個新的騰飛機會。”(高志堅:《虛擬現實技術在蘇州文化旅遊中的應用》,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年24期,第78頁)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給遊客帶來多種感官刺激的虛擬環境,遊客以自然的方式與環境交互,產生置身於相應的真實環境中的虛幻感、沈浸感、身臨其境的感覺。虛擬現實系統有桌面式、增強式、沈浸式和網絡分佈式四種。目前,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是娛樂業,我們可以將其引入旅遊業中的娛樂產業和藝術產業中,通過設計虛擬技術的舞蹈畫面,來增進舞蹈藝術表達的力度。比如,很多演繹旅遊產業,舞蹈演員一天最多可能演出十場,他們的體力和精力都會因為上一場的演出而大打折扣,我們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以一個真人在跳舞來表現多個“真人”在跳舞的畫面,並且通過畫面的切換,達到不僅生動而且真實的效果。這種技術,不僅可以運用到舞蹈演員身上,也可以運用到遊客通過肢體語言來感受到虛擬現實技術的虛幻與真實。(下續)(許曉雲《舞蹈:旅遊產業真實性表述研究》2021-04-06 見《品詩文平臺》本文作者: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山西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講師,主要研究民族舞蹈學。)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October 3, 2021 at 5:29pm


舞蹈旅遊産業

旅遊產業是人民實現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美的訴求是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舞蹈文化是審美表達的生動形式。“隨著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個體與族群需要,大眾旅遊者對文化真實性的要求不會像諸如民族學家、人類學家這樣的學者那麽嚴格與苛刻,他們更多地是在旅遊中追求美感、解脫感、自豪感、新鮮感、認同感等許多難以名狀的東西。”(邵玲:《移植性民俗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研究》,2006年,第16頁)

這就對真實性多了一份非理性的體驗與感受,進一步體現人文關懷與意義闡釋。舞蹈作為諸多藝術門類中具有動覺的藝術形式,留下了身體與文化的印記。舞蹈的形象性、承載性和娛樂性的主要特征與實現旅遊者的真實感受與體驗密不可分,在這種欣賞與感受中,旅遊引導旅遊者感受文化的真實性,而旅遊者對文化的真實性感受又反過來加深了對精神的滿足。

舞蹈的旅遊產業發展,可以促進當今旅遊業達到體驗異質化的目標,即:把靜止的變成動態的,把歷史的變成現在的,把虛擬的變成現實的,把不可能的變成可能的。
(許曉雲《舞蹈:旅遊產業真實性表述研究》2021-04-06 見《品詩文平臺》本文作者: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山西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講師,主要研究民族舞蹈學。)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September 26, 2021 at 1:52pm


疫後東盟大方向·社會企業願景

越通社消息2021416日,東盟基金會啟動了東盟社會企業發展計劃ASEAN SEDP並以線上方式舉行區域內社會企業相關問題討論會。

在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SAP集團的協助下,ASEAN SEDP的目的是支持由青年領導的社會企業牽頭為減輕新冠肺炎疫情給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作出努力。


東盟基金會
首席執行官楊博士(Yang Mee Eng)在致開幕詞時強調,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區域內人民生活、身體健康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巨大負面影響。疫情已凸顯了社會最弱勢群體-青年需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然而,一年來也充分彰顯東盟地區的力量。東盟最大的財產就是年輕人。他們通過加大數字技術應用力度,學習新技能以及創新做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措施證明其強大的適應能力。 

楊博士透露,ASEAN SEDP的宗旨是激發年輕人的熱情,從而增加區域內社會企業數量。除了幫助青年具備就業技能之外,該計劃還對青年進行經營技能培訓,讓他們對東盟共同體的社會福利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負責東盟經濟共同體副秘書長薩特溫德·辛格(Satvinder Singh)評價稱,社會企業是幫助東盟實現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效工具,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最佳途徑。 

薩特溫德·辛格透露,目前,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是區域內社會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些企業從事諸多不同的領域,並給國家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2021/04/18)

延續閱讀 》

Story Corps

社會企業的定義

The Malaysian Social Enterprise Blueprint


文創抗疫·抗疫文創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September 23, 2021 at 9:30am


社會企業與後疫情時代的復蘇

社會企業家如何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其影響力? 牛津大學及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為專家與我們分享了看法。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越大的危機往往孕育著越具顛覆性的變革。新冠疫情不僅給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顛覆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能否把握這一百年難遇的契機,重建更美好的家園?


摩根大通慈善咨詢服務中心24.3.2021圍繞“社會企業家在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的作用”這一主題舉行了一場線上互動直播會議。出席本次線上會議的嘉賓有牛津鑄造創業中心執行主任Anandana Bakshi和斯科爾社會企業中心的Peter Drobac博士、以及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兼行政總裁Ruth Shapiro博士。

本次線上會議由摩根大通私人銀行慈善咨詢服務中心亞洲區主管孫靜瑾主持。


社會企業家來自各行各業、四面八方

所有運用創新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人,都可以被稱為“社會企業家”。因此,無論是非營利組織還是營利性機構、政府部門還是公益機構,都可以成為孕育社會企業家的沃土。

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的創始人Ruth Shapiro說:“我們注意到不同部門之間的邊界正在逐漸消融。政府正在尋求公私合作;非營利組織和社會企業也在運用商業工具與政府和企業開展合作。”

斯科爾社會企業中心的Peter Drobac博士對此表示贊同。他說:“他曾經合作過的一些最優秀的社會企業家是公共部門的公務員。”


重建更美好的家園

Drobac博士說:“本次疫情暴露了我們系統中的一些缺陷:不堪一擊的公共衛生系統、缺乏韌性的經濟系統、以及多維度的社會不平等問題。”

他說:“我認為最令人振奮的是,社會企業家們如今已奮戰在第一線,將新冠疫情化危為機。”

Ruth Shapiro說:“我們需要重建更美好的家園,把握新冠危機帶來的契機實現轉變。”她指出,世界各地的欠發達國家受本次疫情的衝擊最大,未來這些國家需要最具創意的方案來幫助他們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富有創業精神的國家前途似錦

Peter Drobac博士早年曾在盧旺達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 作為傳染病醫生協助當地民眾抗擊艾滋病。這些經歷令他受益匪淺。

他說:“富有創業精神的發展模式是盧旺達的一個成功秘訣。社會企業家在這個國家無處不在,無論是政府還是一個富有遠見和創業思維的青年運動組織。”

“如今的盧旺達涅槃重生,在十年裏實現了預期壽命翻倍的偉大成就。”


機會比人才更加稀缺

Anandana Bakshi領導的牛津鑄造創業中心,旨在為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人提供所需的知識和人脈,幫助他們取得成功。

她說:“機會比人才更加稀缺。無論是社會經濟挑戰還是種族或性別障礙,都會導致機會的不平等。”她認為大學能夠在創業機會的民主化方面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大學擁有無可比擬的人脈—無論是事業有成的校友還是企業合作、行業及政府資源。此外,大學還是連接創業者與風險投資人和天使投資人的重要橋梁。”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September 23, 2021 at 9:30am

盈利是社會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

Ruth Shapiro說:“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是社會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他說:“無論是咖啡館、香港碼頭的午餐店還是達能集團,盈利是任何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

“社會企業需要維持自身的運轉。不管是小公司還是大企業,形成賴以生存的盈利模式都是一項優先要務。”


社會企業家的融資渠道有待拓展

Ruth Shapiro博士領導的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僅有25%的社會企業獲得了私人投資,其中可能包括孵化器和加速器或個人的股權投資。

Shapiro博士說:“這一比例很低,其餘資金主要來自於捐贈和政府以及自有資金(創始人)。因此,各行各業的企業和公司有機會為社會企業提供更多的資助。”


摩根大通服務

如您希望深入了解本文討論的內容或您所在社區的社會企業,請隨時聯系您的摩根大通團隊。


關於牛津鑄造

牛津鑄造於2017年由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創立,是一家面向所有牛津大學在校生和校友提供服務的創業中心。牛津鑄造的使命是扶持新一代造福社會的初創企業,培養更多將人類和地球的福祉放在首位、富有社會責任感的領導者。(24.3.2021  摩根大通平台)

延續閱讀 》愛墾社會企業專頁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August 27, 2021 at 3:35pm

無預約,不出遊—加長版“小長假”已近尾聲,不同於以往“說走就走的旅行”,“無預約,不出遊”成為今年“五一”旅遊的新亮點。在“預約制”漸成常態的趨勢下,如何讓遊客“來之能遊、遊之能樂、樂之能返”,實現旅遊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成為遊客和從業者的共同期待。


首個“預約制小長假”:遊客點贊“不一樣的風景”


51日上午8時,在閉門謝客97天後,600歲的北京故宮迎來了它恢復開放後的首批遊客。午門外,查驗健康碼、激活門票、一米線外間隔排隊、紅外測溫……在工作人員引導下,遊客魚貫而入。

51日,遊客從午門進入故宮。 當日,故宮博物院有序恢復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每日限5000人參觀。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使用第二代身份證或護照信息預約購票。 

為避免人群紮堆聚集,故宮對每天前來參觀的人數限定在5000人。“沒見過人這麼少的故宮!”首批進入故宮遊覽的遊客高興地說。


“無預約,不出遊”成為遊客眼中今年“五一”旅遊的新亮點。在北京一些熱門景區,遊客忍不住點贊景區“預約制”的實效——“山和花海代替了人山人海”“童年記憶中的北海公園回來了”。

故宮於429日晚間開放門票預約系統,在不足12小時內,51日至55日的2.5萬張門票全部售罄。

提前預約、搶到故宮門票並不容易。北京市民劉女士說:“牡丹花開了,前邊看看建築,後面賞賞花園,往各院落里走一走,平時錯過的風景今天可以一一細品,值得。”


70
公里外,八達嶺長城景區也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八達嶺長城景區制定的分段截流、循環分流、智慧控流三項控流措施,在100多名網格化管理員和420個攝像頭組成的監控系統和無人機的不間斷服務中,逐一落實。

在四川九寨溝景區,“五一”期間每日遊客限流一萬人次,須在前一天18時前預約購票。在陜西,西安城墻、大唐芙蓉園等300餘家景區,均實行了網絡實名預約制度。西安城墻景區升級了預約系統,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入園,各時段預約滿員後不再接受預約。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August 25, 2021 at 11:57pm

限流30%之下,依然有矛盾待解——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推行預約制與限流30%的要求,多地景區將流量管控的關口前移,變被動的現場分流為主動的行前計劃和引導,為景區秩序帶來新變。但“限流30%”的紅線之下,依然存在一些矛盾亟待破解。

一方面,是景區整體限流與局部景點擁擠之間的矛盾。

51日,一段在社交網絡廣為流傳的視頻顯示,為了看日出,遊客排隊等候登山時造成了泰山景區局部區域的擁擠。盡管泰山景區在51日執行了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30%(3.4萬人)的要求,依然沒能避免局部擁擠情況發生。

業內認為,景區內部景點出現的“冷熱不均”現象,與局部導流不到位、重要節點的管理存在短板有關。在此情形下,即使整體人流得到控制,仍然因人流分布不均,增加局部的擁堵風險。

另一方面,是觸發限流應急預案與遊客體驗優化之間的矛盾。



51日晚,陜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圖)遊客暴增。對此,景區及時實行人流管控,臨時取消了“不倒翁小姐姐”的演出項目。

一些網友在社交網絡表示,被臨時啟動的人流管控預案,影響了遊玩體驗。“雖然理解景區為了控制客流取消演出的做法,但希望能提前通知。專門來看演出但跑了空,很可惜。”

此外,對於“預約制”短時間內的迅速鋪開,部分受訪遊客坦言“不太習慣”。“以往說走就走,一家人臨時起意想去哪兒玩都行。現在不但要提前預約,有的人氣旺的景區還得提前兩三天搶票,真有點不適應。”西安市民黃薇薇說。


“詩和遠方”如何承載新期待?


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在限制人流、提振消費、優化體驗三者之間找到平衡點,讓遊客“來之能遊、遊之能樂、樂之能返”,這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國內旅遊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也是未來假日期間景區需要繼續面對的挑戰。

業內表示,景區客流管控,既要講究整體限流,也要重視局部導流

對於整體限流的把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認為,景區限流需統籌兼顧經濟性、安全性、體驗性三個方面。

“景區應結合國家、地方和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標準,根據自身實際,采用定量與定性、理論與經驗相結合的方法核定最大承載量。”中國旅遊研究院景區研究主管戰冬梅說。


針對景區內的局部導流,魏翔建議,在涉及人身安全的區域,通過剛性手段,防止遊客穿越、禁止人群聚集等方式進行管控。更重要的則是以柔性的管理手段,即通過合理的動線規劃設計和科學的導引操作進行動態導流

結合當前旅遊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趨勢,魏翔表示,物流網應當成為未來旅遊景區人流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通過使用視頻攝像頭、路面傳感器,跟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對接,對遊客行為進行實時實景的監測、提示和有效引導,不失為智慧旅遊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新華社記者張漫子、蔡馨逸 / 新華社北京2020年5月4日電,原題:“預約制”漸成常態,“詩和遠方”如何承載新期待?” 4.5.2020 新華社)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ly 31, 2021 at 11:37pm


聯合國: 國際旅遊業到2023年才會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路透日內瓦630日 - 聯合國周三的一項研究稱,除一些西方市場外,今年國際遊客抵達人數將停滯不前,造成高達2.4萬億美元的損失,並稱該行業預計要到2023年才會全面反彈。


COVID-19疫苗接種和接種證明是恢復對國外旅遊信心的關鍵,這為許多國家、尤其是嚴重依賴旅遊業提供就業機會的小島國帶來了生機。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 的報告,2020年國際遊客抵達人數比2019年大流行前水平下降了73%,導致旅遊業和相關行業損失估計為2.4萬億美元。


“今年的前景看起來並沒有好多少,”UNCTAD貿易分析部門的Ralf Peters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前三個月又很糟糕,沒有太多旅行發生,”他說。


“預計下半年會出現一定的復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對北美和歐洲來說是這樣,”他告訴路透,稱要歸功於疫苗接種。


該報告列出了2021年的三種情景,顯示國際遊客抵達人數預計將比大流行前水平下降63%至75%,導致損失在1.7萬億至2.4萬億美元之間。
(2021年6月30日 l路透社)

報告全文:COVID-19 AND TOURISM AN UPDATE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ly 28, 2021 at 3:58pm


莫蘭:新冠危機 :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法國當代哲學家、社會學家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近期接受 《世界報》專訪,分析新冠疫情危機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衝擊,指出疫情迫使我們質疑生活方式和真正的需求,他認為,對利潤不斷追求和不進行足夠的思考,是造成人類無數災難的原因。


年近百歲的法國社會學家莫蘭於2020419日接受《世界報》專訪,就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帶來的全球衛生危機分析,莫蘭回答,是否能夠預見該疫情迅速在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蔓延 ?是否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具有複雜文明的時候也必然發生蔓延全球的疫情? 如何看待對治療新冠傳染病引發的激烈爭論 ?如何汲取該疫情的教訓呢?


莫蘭表示認為,不受控制的經濟和技術的全球化,不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無控制的資本全球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系列災難,包括對生態和社會環境的破壞。

莫蘭說自己的觀點在法國屬於少數派,自己也沒有預見,病毒會對人類造成如此大的災難。

與此前比爾蓋茨 2012年關注非洲埃博拉疫情不同,比爾蓋茨曾經表示,公共衛生事件而不是核彈將劇烈衝擊人類社會,他呼籲各國建立相應的醫療應急措施,但是世界各國受到習慣思維方式,和不願意被干擾的舒適生活影響,包括美國在內沒有國家採取預防措施。


迅速蔓延疫情讓諸多國家措手不及


遵循自由貿易,如同法國一樣,許多國家信賴經貿交往的順通,而沒有儲備足夠的口罩等醫療器材,因此無法有力應對突發的疫情。


新冠疫情打破了不少我們曾經堅信的理念,目前不知道新冠病毒發源地,還沒應對藥品和疫苗,不知道疫情會如何發展。我們也不知道限足到什麼時候結束? 我們不知道未來社會,經濟,政治和地緣關係走向。未來情況更壞或者更好,還是喜憂參半。(編註:整個2020年全世界都在期待着疫苗)

莫蘭認為,危機有可能導致社會向兩個對立方向發展,一方面刺激想像力和創造力,讓科學家找到解決問題辦法。另外一個方面是尋找重歸過去的社會穩定,以及崇拜集權,懲罰肇事者。當然,會在這兩個極端思潮中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


如何汲取新冠疫情的教訓


不過,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新冠危機,會讓大家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生活在充滿悲劇和不確定的世界中,如果確信自由競爭和經濟增長,是給人類社會造福的靈丹妙藥的理念,只會加劇全球化的悲劇。


人類社會把自認為可以控制自然和自己的命運的想法已經推到極端,如使用人工智能等,但是我們即是玩遊戲者,也被捉弄。

莫蘭認為這場新冠危機向我們展示出,目前全球化發展模式只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與團結互助無關。


全球化運動儘管在科技、經濟領域,造就了全球統一體,但它並沒有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各國採取閉關封國的措施,如此小小的病毒首先引起公共衛生危機,隨後是經濟危機,也帶來政治危機,不僅是個人危機也牽扯到世界各地的千家萬戶,也是一場系列反應的社會危機。

這場危機促使人們反思 :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21.4.2020 https://www.rfi.fr/)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uly 17, 2021 at 4:33pm


陳明發《從空心到無器官身體》

——重讀艾略特的《空心人》


202176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3:00,吉隆坡上午11:00,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近185百萬。死亡:破400萬。悲劇遠遠還沒結束;病毒繼續再變種。

這不是修辭時刻,因爲我需要專心地悲傷。至少,要比在社媒上發個掉淚的表情符號更真誠些。我的意識于是循例想起艾略特,就像大部分人一傷心,不管甚麼情況、甚麼程度,都只說“天啊”那樣的自然。


準確地說,是艾略特在〈空心人〉一詩中的最後四行;同一句話,雖不用感歎號,但捅心捅了三次: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


潛意識裏的我,固定反應地,把“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同樣唸三回。

就快要唸全詩最後一句,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我居然分心了。有人把這一句譯成“並非轟然落幕 而是郁郁而終”,怎樣先知似地譯得這麼貼近此刻的世況?

The Hollow Men,2019,Gun Blued Steel,100 x 50 x 82 cm,Title inspired by T.S. Eliot)

whimper原含抱怨、抽噎、梗咽和哭泣等意思。這裏的中文譯成 “郁郁而終”,最能把那一份失重感的悲戚,從外在的舉動,及其以聽得見的聲音所發出來的詞,全部没收起來藏之內在感性。這是個“真理敞开”的細節,它交代了肺炎患者在將逝/剛逝之際,游絲若斷/已斷却因缺氧而發不出聲音的壓抑。極度的無助。


我求助艾略特的詩句充作個人對逝者的悼詞,念頭卻在最後一行拐了個彎,從而位移並變形。這點心理變化我得給自己說個清楚,不就只是唸四行東西嗎?怎麽閃了念、分了心?我把〈空心人〉全詩再讀一遍,發覺自己的腦波被韻控了。像含羞草,腦神經突觸叫這首詩的韻律给牽曳。

“這就是世界結束的方式”之前的23行,都是三、四個字的短句,唯有一行是五個字。其語調仿近一息將滅斯人快離去的急促呼吸,突然一口氣來個十個字,意識迴光返照似地猛然抽搐,難免發生飄移現象。


困擾我的,是這次的飄移經驗是否具有“創生性”、“有效性”?若是,它就是個人自身的詩性存在的一次交會。“分心”、“散渙”也就成了一個口訣,叫意識的莽荒迸裂的迸裂,敞開的敞開;製造必要的交叉口。

一個人歷經一首詩的步調,可能出現的岔道無可預測,但肯定不少。被前例、慣例所寵壞的讀者-創作人,也許最幸福,因爲他們的“標準答案”、“皇家大道”總是不缺補給。但來到真正的變異,誰能說得準?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