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愛墾APP: 無器官身體の離散社群與情動詩性
在中國境外的離散社群,尤其是東南亞華人社會中,利用維柯、雅各布森和克里斯蒂瓦的「情動詩性」(Affective Poetics)理論展開文化創意,既面臨獨特的機會,也存在一定的挑戰。以下將詳細分析這些理論在離散社群中的應用,重點闡述其強弱點:
維柯的「詩性智慧」
強點
文化根基的深厚性:東南亞華人社會,尤其是長期離散的華人群體,通常與中國文化保持著某種歷史、語言和傳統的連接。這使得維柯的「詩性智慧」特別適合在這些群體中引發共鳴,因為它強調文化的歷史性與情感根基。維柯的理論能夠幫助這些群體通過文化認同重建與祖籍國的情感聯結,尤其是在宗族歷史、宗教儀式和傳統節慶方面,增強文化復興的力量。
文化記憶的共鳴:離散社群中,往往存在較強的集體記憶和歷史故事,這與維柯強調的「共同記憶」高度契合。通過維柯的詩性智慧,這些社區能夠更好地挖掘和表達他們獨特的文化記憶,並與現代社會的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激發更具情感價值的文化產品。
弱點
文化傳承的斷裂性:盡管東南亞華人群體與祖籍文化保持著一定的聯系,但長期的離散往往使文化傳承存在斷裂。第二代、第三代華人可能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逐漸減弱,這使得維柯的詩性智慧在這些社群中的應用面臨挑戰,特別是在如何將深厚的文化根基與現代情感體驗相結合的問題上,可能會出現情感距離。
本土化的壓力:維柯的理論強調文化的詩性源頭,但在離散社群中,華人與東南亞當地文化的長期互動已經形成了複雜的文化混合體。這可能導致在實踐維柯的理論時,必須處理華人文化與東南亞本土文化之間的張力,如何平衡華人文化復興與本土文化適應成為一個難點。
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
強點
多語言、多文化的優勢:東南亞華人社區通常生活在多語言、多文化的環境中,這為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提供了豐富的符號資源。雅各布森強調符號和語言在情感傳遞中的作用,而離散社區的雙語、甚至三語文化背景可以通過靈活運用不同語言和符號系統,創造出具有多層次情感表達的文化產品。例如,東南亞華人文化中的漢語、英語和當地語言結合,能夠形成獨特的跨文化情感表達。
跨文化溝通的橋梁:雅各布森的符號學理論可以幫助離散社區連接中西文化,通過符號的轉換和再創造,在全球文化市場中找到獨特的表達方式。比如,通過混合漢字文化與東南亞本土符號,創造出獨特的文創商品,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認同和共鳴。
弱點
符號的意義斷裂:由於長期離散,部分社區可能對華人傳統符號和語言的理解較為淺薄,符號和語言的情感功能難以完全發揮。這種符號意義的斷裂可能導致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在離散社群中無法順利實現,特別是對於年輕一代的華人,他們更容易受到當地和全球文化的影響,傳統華人符號可能失去原有的情感內涵。
文化符號的本土化難題:在東南亞華人社區中,由於長期文化混合,一些華人傳統符號可能已經與東南亞本地文化交織在一起,這種混合的符號體系可能難以回歸純粹的華人文化情感。這會限制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在這些場域中的作用,因為符號體系的不一致會影響情感傳遞的效果。
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與個體生成
強點
個體身份與集體身份的共生: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理論適用於離散社群中的個體生成過程。在東南亞華人社群中,許多人面臨著身份認同的多重性,既有作為華人的集體認同,也有與東南亞本土文化的深度交融。克里斯蒂瓦的理論能夠幫助個體在這種多重文化中找到情感的生成空間,通過探索自己的情感和身份,打破文化認同的僵化模式,使個體與集體的身份生成更具流動性和創造性。
跨文化的個體表達:離散社區往往處在文化的交匯點上,個體的情感生成更具有跨文化特點。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能夠為這些個體提供表達情感和身份的多維空間,尤其是針對Z世代和年輕一代的跨文化體驗,他們可以通過文化創意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既保留傳統,又融入現代。
弱點
個體與集體的張力:雖然克里斯蒂瓦的理論能夠幫助個體在離散社區中找到自己的情感生成路徑,但這種強調個體情感的生成過程可能與離散社群中強烈的集體認同和歸屬感產生衝突。特別是年長一代的華人,可能更注重集體文化的延續,而年輕一代通過克里斯蒂瓦的理論探索個體情感和身份時,可能會與集體認同產生脫節。
情感力場的局限性:在離散社區中,由於歷史、地理和政治的複雜性,個體情感生成過程可能被限制。例如,在東南亞某些國家,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可能不利於個體情感的自由表達,這會限制克里斯蒂瓦情感力場的發揮。此外,跨代的文化斷層也會影響個體情感生成的連續性。
三位理論家的「情動詩性」在離散社群中的強弱點
維柯的「詩性智慧」能夠在東南亞華人社群中通過集體記憶和文化根基重建文化認同,但文化傳承斷裂和本土化的衝突是其面臨的主要挑戰。
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可以通過多語言和多文化的符號體系增強情感表達的豐富性,但符號意義的斷裂和文化混合的複雜性可能會影響其情感傳遞的效果。
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能夠為個體在多重文化中的情感生成提供支持,但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張力以及外部環境的局限可能會限制其自由表達。
在中國境外的離散社群中,這些理論的運用需要仔細平衡個體與集體、傳統與現代、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的關係,以實現最大化的文化共鳴和情感表達。
愛墾APP:中國「新文創」短板
中國的「新文創」雖然在科技賦能、IP開發、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點。這些問題影響了其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影響力的提升——
原創IP的相對不足
短板:雖然中國的新文創在技術應用和IP開發方面表現強勁,但原創IP的積累和影響力與國際市場,特別是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仍有差距。許多成功的文創項目仍依賴傳統文化IP,如《西游記》《紅樓夢》等,或是借鑑國外流行的文化符號和敘事模式。
分析:這與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史和資源積累密切相關。新興的文創產業還處於積累原創內容的階段,缺乏像迪士尼、漫威、宮崎駿等能夠持續產生全球性影響的原創文化IP。
影響:缺乏強有力的原創IP使得新文創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特別是在全球化傳播方面。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創產品的認同感和接納度也因缺乏全球知名的原創IP而減弱。
文化輸出與全球化傳播的挑戰
短板:盡管中國的新文創在國內市場蓬勃發展,但在全球市場的文化輸出與傳播效果仍然有限,特別是在國際認知和影響力方面,許多文化產品難以打入主流西方市場或得到廣泛認可。
分析
文化差異: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存在顯著差異,導致一些新文創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難以直接獲得廣泛的文化共鳴。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中國的文化輸出需要更加本土化和國際化的平衡。
傳播能力不足:雖然中國的新文創企業具備先進的技術能力,但在全球品牌推廣和跨文化傳播的經驗上相對不足,缺乏系統的全球化傳播策略和跨文化的內容適應能力。
影響:全球傳播受限不僅制約了中國新文創產業的國際影響力,也可能削弱其在全球文化市場中的競爭地位,特別是在與日本動漫、好萊塢電影等文化產品的競爭中。
創新與商業化之間的平衡問題
短板:新文創雖然強調創新,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文化項目過於追求短期商業收益,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入探索和長期積累。快速商業化可能會導致產品的創意深度不足,文化層次被簡化為商業化的符號。
分析
資本壓力:文創項目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持,尤其是依賴科技手段的新文創項目,常常需要快速回本以維持商業運營。因此,部分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選擇走快餐文化的路線,忽略了文化的長期積累和品質的提升。
創意人才不足:雖然科技手段不斷進步,但在創新內容和創意表達方面,優秀的創意人才供給不足,導致許多文創產品在形式上創新,但內容上缺乏深度和獨特性。
影響:這種不平衡可能導致中國的新文創產品呈現出「形式重於內容」的現象,文化的深層次價值被犧牲,從而影響文化產品的持久力和文化影響力。
法律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短板:知識產權(IP)保護在中國的文創產業中仍然存在漏洞,特別是在新文創行業快速發展、跨領域融合的背景下,知識產權盜用、侵權現象時有發生。這使得一些原創者和創意企業的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分析:盡管中國政府近年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但在具體實施和執法層面,特別是面對復雜的數字和跨平台傳播方式,保護機制仍不夠完善。這不僅使原創者和小型創意企業面臨風險,也打擊了原創文化產品的生產積極性。
影響:知識產權問題可能導致原創者喪失信心,不願意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創新。此外,缺乏有效的IP保護也可能在國際市場上損害中國文創企業的形象,降低全球合作的機會。
跨界融合的深度不夠
短板:雖然新文創強調跨界融合,但很多時候這種融合局限於淺層次的商業合作,缺乏文化與科技、教育、旅游等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許多跨界項目依賴於簡單的品牌聯動或跨行業合作,而沒有在文化表達上進行真正的內容共創。
分析:
跨界融合的難度較高,要求不同領域的企業具備深厚的行業經驗和合作意願。而在實際操作中,許多企業的目標是短期商業利益,導致合作流於表面,缺乏深度的文化創新與融合。制度壁壘和行業之間的合作阻力也使得跨界融合難以實現真正的協同效應。
影響:這種淺層次的跨界合作會使文創項目在市場上缺乏持久性和創新力,最終難以形成具有文化深度的「IP生態」,並在市場上迅速衰退。
人才培育與創意教育的缺乏
短板:盡管中國新文創產業蓬勃發展,但在創意教育和人才培育方面,特別是對文化內容創新的人才培養力度不夠。大量人才被吸引到技術和商業管理領域,而文化創意方面的高端人才供應相對不足。
分析:中國教育體系更重視技術技能和學術知識,在文化創意、藝術創新方面的教育支持和投入相對較少,導致人才供給不足。新文創產業快速發展,需要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既懂得文化創作,也能掌握數字科技和商業管理,這種人才的缺口比較大。
影響:人才短缺使得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力受限,許多文創項目缺乏獨特的文化表達和創意深度,難以與國際競爭對手抗衡。
中國的新文創雖然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在原創IP、全球化傳播、創意人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加強文化內容創新、完善法治環境、提升創意教育和人才培育、推動跨行業深度合作等方式加以解決,才能確保新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並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大專生激增亟需結構化實習·鄉區企業也可申請配對補助
(吉隆坡訊)人才機構(TalentCorp)總執行長湯姆斯馬修呼籲中小企業及初創公司,包括在鄉區經營者,申請中小型企業工業培訓配對補助金(LiKES)。
他今日發文告說,於昨天推介的LiKES讓相關行業充分善用政府提供的獎掖, 通過工業培訓栽培本地人才減輕負擔。
「強化勞動力供需導向的主要層面關鍵在於落實結構化的行業培訓。結構化的行業培訓是栽培高素質人才的主要策略之一。
「結構化的行業培訓也發揮作用減少青年失業、解決技能不匹配和就業不足,以及提高人才技能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的行業需求。」
人力資源部長沈志強昨天為LiKES主持推介禮,這個由人才機構推出的新舉措,獲得政府3000萬令吉的撥款作為配對資金,惠及3萬名實習生。
LiKES配對補助金涵蓋最長6個月的培訓期,申請的雇主須提供至少10周的培訓,並提供最低工業培訓津貼才符合資格。
湯姆斯說,隨著大專院校學生的人數上升,每年有超過27萬7000人必須進行工業培訓,以致政府有必要檢視工業培訓,例如企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
他指出,人才機構在去年7月主辦的國家工業培訓方向工作坊也發現,基於各種原因,並非所有公司實施提供津貼的結構化工業培訓。
因此,他認為,LiKES是一項積極的干預措施栽培年輕人才,無論是大學或技職教育與培訓(TVET)的學生以滿足行業需求。
他提到,該倡議也是快速及有效的干預措施,刺激中小企業經濟、就業市場及人才渠道。
「LiKES也旨在降低實習生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在大城市如巴生谷、檳州和新山,即提供大量工業培訓的地點。」(2024年03月19日 原載:南洋商报)
創意創業團隊
《第三波》作者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 4,10,1928 – 27,6,2016)在出版了新書《革命性財富》 (Revolutionary Wealth,2006)後,接受台灣《天下雜志》(16.8.2006, 第352期,52頁)訪談時這麼表示:「農業時代人們沒有職業(Jobs),但他們工作。職業存在,始於工業時代的分工。我們踏進資訊社會,這種形態一定會改。未來更多人會工作,但職業會減少。未來需要知識統合,因此每個人會暫時擁有工作,或某種專業技能,一個團隊集合起來,完成某項成果後,團隊成員解散,轉往另一個團隊,施展另一種專業技能。
延續閱讀:
好萊塢式團隊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76 》:網路好萊塢遊擊隊
虛話閃開,讓作品替你說你是誰
陳明發·獨中董事會優勢:每間獨中的董事會都是獨立自主操作的機構。學校在2020年3月因為全球疫情而停學,董事會這份主動能力顯現了它特殊的行政優勢。根據董總當時所公佈的數字顯示,借助線上學習,全國85%的獨中做到了「停學不停課」,學生們不至於因為外在局勢變動而荒廢課業。
有關數字也顯示,百分之六十的學校早有豐富的網絡教學內容,導入新教學途徑也就相對順利。
獨中多年來強調新一代的電腦與網路能力,以面對日益人工智能化的世界。部分獨中過去努力與中國、臺灣與韓國等高等學府建立聯系,給學生開闊學習視野與謀求更大的深造機會,除了考察、游學期間的接觸,互聯網自然成了平時最便捷的方法。(參考:楊微屏〈獨中疫情影響幾裡路〉星洲日報 2020-04-19)
2020年4月:後疫情時代線上經濟的機遇與挑戰—1.中國互聯網普及率61.2%;網民規模9.54億;2.連中石化等傳統行業的巨頭也橫跨賽道加入賣菜行列;3.2003年SARS變相推動了互聯網商品與人的連接;4.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互聯網解決了禁足市民買藥、買菜與看病等大事;5.消費往網絡模式轉變, 打通娛樂、辦公、醫療、生鮮、教育等領域;6、遠程復工復學後,數億臺手機、電腦設備同時在線,1億多學生集體線上聽課,2億人線上同期辦公;7、各種App在疫情後正在想方設法鞏固中。(http://www.cinic.org.cn)
2003年的SARS而帶起了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這一輪,會把5G網絡生活提早10年,形勢所逼下,網上教育與辦公等變成新需要。有些國際組織已經預測這可能是百年一見的“新契機”(雖然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想像,西方許多大學都要宣布破產了,連800年歷史的劍橋也已經決定,在未來一年要在線上上課。真的是很多新空間。
年輕的學生們不再那麽衝動動。一開始他們認為在線授課是對教育的妥協和降級,這一認識在他們開始網課時得到改變。年輕的教授在上課或與學生視頻交流時,而無人看管的孩子卻在身邊尖叫和哭鬧。一頭是工作,一頭是生活,學生們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感動,他們察覺原來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活的界限曾經太過涇渭分明。現在,已不像是象牙塔那样的不着邊際。
每个行业都‘在綫更新’一遍,发展潜力将充分释放。也许再过10年看,会冒出一批新的行业领袖来。”
2020年4:月疫情初期的美國小鎮—1、美國康州紐黑文縣,對于紐約長島日常生活除了應遵循“居家令”,還須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離”;2、樂齡擧措: “Stop & Shop”超市,自新冠肺炎在美國暴發以來,多家超市在第一時間制定了一項特殊政策:在早晨正式對外開門營業前提供一個特殊時段,專門為60歲以上和身體羸弱的人群服務;3、在海外華人圈方面,鄰鎮華人組織了一批批捐贈給各級醫護人員手中。(https://zhuanlan.zhihu.com)
Times Higher Education: 冠毒與在線高等教育
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Sichuan University – Pittsburgh Institute)的助理教授鄭雅妍(Areum Jeong)身處祖國韓國,正為2月底在Big Blue Button會議網站上,開設的在線英語寫作和韓國電影課程進行遠程備課。她稱讃學校的管理人員「全天候不懈地工作」,為該網站的使用方法提供培訓;她也很感激在微信上分享實用技巧的同事。
鄭教授一直在練習配合視頻和不含視頻的授課方式、共享視頻片段和幻燈片。她修改教學大綱,設立課程主頁,並上傳要求閱讀的材料。為了使學生保持興趣,她還準備了課堂活動、小組討論和線上調查。她甚至更新了PPT演示文稿以使它們「更加醒目」。
她承認,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英語寫作對學生來說可能都是一個「無聊又困難的學科」,尤其對非英語母語的理科專業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會對長論文作業產生「不確定和壓力感」。她說:「與學生建立融洽關係是使他們受到鼓勵並積極參與的重要因素。」她補充說,她通常會在會面時間盡可能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如果沒有當面交流的機會,「適應性和靈活性將是關鍵」。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學習體驗無法在線上復製。鄭教授最初想舉行定期電影賞析,以及和韓國電影人的問答環節。現在,她的一位學生正在幫助尋找可以在線觀看電影的中國流媒體平臺,但她很遺憾學生們會錯過一起觀影的共同體驗。
她說:「我曾想象在課堂上,學生們會熱切地分享他們對某個場景的看法,並詢問這部電影和韓國歷史及社會的關係。」 (摘自:新型冠狀病毒會否讓在線教育從此普及?)
延續閱讀:
Schools, skills, and learn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ducation
School closures: government responses, and learning in equality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COVID-19
Comment by Emiliana Vegas on Tuesday, April14, 2020
綫上寫生:疫情期间,與文創培訓有關的寫生活動,也可以搬上網絡,全球共襄盛擧。
教育 4.0
天下雜誌:學習「現場精神」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看看遍處的幼苗,如何沈默地奮力生長。
我不和你談論社會,不和你談論那些痛徹心肺的爭奪,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探望一群一群的農人,如何沈默地揮汗耕作。」
~~ 吳晟〈我不和你談論〉
一九八○年後的國中生,都認識吳晟的詩,教育部編訂的國中國文課本有他的〈負荷〉。
彰化溪州的農夫詩人吳晟,堅持親近土地、親近現場的呼喊,此刻聽來更有深意。
近年,臺灣的千億企業大老闆,最滾燙的心頭火,除了訂單,就是學校畢業的人才,離現場、現實愈來愈遠,也愈來愈不合用。
「全球產業都需要創新,但現在的教育方法,可以教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嗎?」廣達董事長林百裏認為,臺灣孩子從小到大都在補習,但考好大學、有好分數,卻不見得是好人才。(能力劄根)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也向教育部抱怨,「學校距離社會太遠了,就像個孤島,」企業得花大功夫重新訓練。
廣告業巨擘余湘更指出,最近在媒體炒作下,社會充滿負面情緒:未來薪資凍結、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等,讓年輕人心生恐懼。
「但我覺得這些都是假議題,」她說,「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總機小妹,不只要接電話、接待客人,還要做剪報。但任何事情,我都全力以赴。之後,再也沒遞過履歷,都是工作自己找上門。」培養好的能力,才是工作荒、人才荒的正解。(出國打工是好事!)
培養好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勇於碰觸現場。
《天下》要求年輕記者到新聞現場。去年加入的記者周原,在這次以巴戰爭前,到以色列專訪,看到他們對敵人的「不客氣」,也見證他們用創新、創業,爭取在國際生存的空間。(血與火淬鍊的創新王國)
加入不到半年的記者劉光瑩,也跟總主筆何榮幸到彰化,遍訪官員、企業、人民,追蹤中科四期的調查報導。(中科四期 還有未來嗎?)
「我們到彰化採訪吳晟時,他說,土地跟動物都不會說話,我們這些能說、會寫的人,應該想辦法讓更多人知道,臺灣有些荒謬的事情,一直不斷在發生,」她說,「聽到這番話,讓我覺得更有責任把故事說出來,也希望能發揮更多影響力。」
十一月底,《天下》三月封面故事、由蕭富元、林倖妃製作的「一塊牛排背後的祕密」,奪得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這個環繞全省、追蹤一塊牛排的報導,再次證明:不誇張、不驚悚的現場報導,才能發揮實質、長遠的積極影響力。(2012/11/28,收藏自台灣 《天下雜誌》)
延續閱讀:
海絲大典
古達華小
生活周遭的資源和記憶感情
《藝頻道》電影達人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