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A year dedicated to MOOCs Service for partners along Silk Road

Photo Credit: DANTESQUE CIRCLE by Toni Infante

上一堂體驗帶動課
團康帶動法 》》

》觸電
》蘿蔔蹲 
》一比呀呀 
》HAND CLAP SKIT 
》SNAKES 

》Bus Stop
》Yurt Circle》
》Ladder Game
Caterpillar Game
》如何推廣社團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3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ly 3, 2024 at 6:19pm

陳明發·紀念青運許金瑞總會長

昨天傍晚5點許,與妻子前往吉隆坡富貴生命館,瞻仰青運第四任總會長許金瑞的遺容;慰問其遺孀拿督黃素珠和她的子女。

站在棺木旁,看著許老先生安詳的余容,我除了禱告前領導一路好走外,也說了一句:「老總,此生有幸,蒙您給予機會和您共事過。」

青運在1981年重組成全國組織,我和青運結緣於1983年。後來那幾年和許會長一起打拼的記憶,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

許先生的一個兒子陪同我們從靈堂走出來,我告訴他說:「記得在1980年代中,我有時候和令尊同台演講,他都帶著你們一道去,當時你們還很小......。」

他說道,他的爸爸晚年很多人和事都不記得了,但就是記得當年"去搞革命"的一些情景......。

我和妻子坐在堂外喝茶時談起,那「革命」二字用得是再准確也沒有了。

1969年513事件後,「新經濟政策」強行的年代,華社確實推動過一場「精神革命」醒覺運動以謀出路,得出的共識是「自強自救、突破困境」八個大字。

從那時代走過來的男女,上至華基政黨、大會堂與總商會,下至小販公會、新村廟堂與普通百姓等,誰不多多少少都以自己的方式,想方設法去實現這麼一個民族運動?

以陳群川、紀永輝二位先知先覺的企業領導為顧問;社區組織經驗豐富的青運元老楊燕璋、李宏才二位前會長的鼎力支持,許金瑞老總在1980年代初引爆了青運這個組織的潛能,當時何嘗不是一份民族內部自強不息的奮斗?

綜觀今天50至70余歲中流砥柱的華社棟梁,洗禮於後來那一系列青運工作的一代人,大有人在。(3,7,2024)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ly 2, 2024 at 7:58am

鄒統釺·文化強國的科學內涵與路徑探索

【摘要】「建成文化強國」是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建設文化強國應聚合文化資源,形成文化強國可持續競爭優勢;發揮文化樞紐作用,優化文化強國的資源調控能力;選擇性地借鑑他國文化發展經驗,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國文化。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強國之路,要擴大文化流量,創新推動文化可持續發展;盤活特色文化資源,打造世界文化樞紐;提質升級文化輸出,推動文化市場國際化發展;健全文化政策體系,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是實踐的指導力量,文化強國建設離不開全面科學的文化強國理論指導。當前,學術界圍繞文化強國的內涵、理論基礎及建設路徑等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然而,文化強國建設仍面臨著理論指導薄弱、發展經驗不足等困境。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我國國際文化話語權,未來還需加強文化強國理論建設,借鑑國際文化發展經驗,進一步探索文化強國建設路徑,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強國之路。 

文化強國的基本內涵

林頓、泰勒認為文化是一個特定社會的成員所共享並互相傳遞的知識、態度、習慣性行為模式等的總和。[2]文化由藝術、文學、生活方式、習慣、價值體系、信仰組成,它所具有的獨特精神、情感、智力以及物質特征會在某一社會群體中得以體現。關於如何理解文化強國的基本內涵,除了考慮文化的一般性定義外,還需考慮與文化有關的可操作性定義,如「文化領域」「文化周期」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文化領域包括文化和自然遺產、表演和節慶、視覺藝術和手工藝、出版物和文學、視聽和數字媒體、設計以及創意服務。此外,還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存檔和保護、教育和培訓、裝備和輔助材料這四個橫向領域,以及旅游業、體育和娛樂這兩大相關領域。[3]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家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擁有發達的文化產業,能在全球范圍內發揮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目前,國內學術界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對其進行定義。一是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強國』中的『強』是一個具有比較性的修飾詞,因此,『文化強國』一詞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強於其他國家的文化」[4]。二是從文化影響力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可以通過生活方式進行傳播,並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別國人民,這樣的國家可被稱為文化強國。[5]三是從手段與目的角度來看,強調文化強國是目的與傳播途徑的統一,既要把文化作為傳播工具,發揮文化在強國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把文化作為目的,實現文化自身的發展與繁榮。[6]四是從標志角度來看,一是「一綱四目說」。「一綱」即構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四目」即文化強國所要呈現的四個新局面:全民創新、社會文化豐富多彩、人民權益得到保障、人民素質得到全面提高。[7]二是「五大高地說」。文化強國應是五大高地:文明高地、文化人才高地、文化資源高地、文化產業高地、文化交易高地。[8]三是「六力強大說」。文化強國體現在具有先進的文化生產力、強盛的文化創造力、巨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影響力。[9]不同學者從多個角度對文化強國的內涵進行了探究。[10]

鄒統釺,文化強國的科學內涵與路徑探索; 原載《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11月下。参考文獻請看原文;【關鍵詞】文化強國 可持續競爭 文化樞紐 中國式現代化 文化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鄒統釺,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與文化遺產大學副校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旅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文化與「一帶一路」。主要著作有《旅游目的地地格理論研究》、《國家文化公園的整體性保護與融合性發展》(論文)等。 )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ly 1, 2024 at 9:37am

在文化強國建設中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體、以西方現代文明成果為用。中國的文化強國建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既要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又要善於汲取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中國式現代化以其可持續性摒棄西方現代化的弊端,走出一條新的現代化道路。[1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12]「文化強國」戰略是強國體系的基礎,[13]只有進一步明確中國文化強國的理論基礎和實現路徑,合理借鑑世界文化強國的發展經驗,才能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愛墾評註:本文不代表平台立場,任何引述純粹作為學術思考、辯證用途。例如,文中提到“魂”、“體”與“用”,似乎是處在文化主客體明顯分開的狀態,對于不採納此視角的海外社群,這無疑是值得更深探討的方向,從而找到更適宜國情民風的文化復興、文創强国的路徑。)

文化強國的理論基礎構建

文化強國表現為國家文化實力的提高和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大。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綜合國力以及對綜合國力的調動能力這兩方面因素。[14]同樣地,文化強國的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國家文化資源存量和調動文化資源的能力。文化資源存量是指聚合國家文化資源,最大可能地發揮文化強國可持續競爭優勢,是資源聚攏的方向;調動文化資源的能力指分配調控世界文化資源,發揮文化樞紐作用,將文化資源價值最大化的能力,是資源調配的方向。

聚合文化資源,形成文化強國可持續競爭優勢。文化強國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離不開文化資源的累積,尤其是異質資源的存量。先看微觀領域例證,從資源的累積特征出發,DierickxCool認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離不開資源的長期積累,資源存量帶來的規模效應和相互聯結效應會使資源發展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這個過程中時間和經濟成本較高,競爭對手短時間內難以超越,企業繼而得以維持競爭優勢。[15]同樣地,在宏觀領域,文化強國要想在文化領域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也離不開文化資源的積累。然而,就資源的范疇而言,並不是擁有了大規模的資源存量就可以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具備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資源才是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16]彼德拉夫也持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需要具備資源異質性、不完全移動性、競爭的事前限制以及競爭的事後限制。[17]因此,挖掘中國飲食、戲曲、皮影等異質文化資源,累積資源存量並形成文化資源發展路徑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一環。

發揮文化樞紐作用,優化文化強國的資源調控能力。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定義,樞紐(Hub)本意為連接軸和車輪之間的核心部分,後引申為發揮連接外圍作用的中央核心結構。《辭海》中也將其解釋為「重要的地點,事物的關鍵之處」。樞紐一詞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南朝著作《文心雕龍》,書中寫到「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聖,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雲極矣」。此處的「樞紐」一詞意為「關鍵」,指事物的關鍵之處。可見,「樞紐」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指重要的地點或部分,二是指發揮著重要作用的關鍵之處。基於樞紐一詞衍生出了交通樞紐、樞紐經濟[18]、高等教育樞紐[19]、旅游樞紐[20]、文化樞紐等概念。文化樞紐(Cultural Hub)可大可小,從社區場館、博物館、城市到國家都可以作為文化樞紐,發揮著展示、調配、集散文化資源的作用。文化樞紐不僅可以在橫向的地理空間尺度調控文化資源,還可以跨越時空起到縱向信息交流軸的作用,具有形態多樣、多維融合的特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借鑑弗利德曼、薩森與卡斯特爾思的世界城市中心理念,判斷一個世界城市的標准不是其擁有多少資源,而是全世界多少資源是由其調配。[21]作為一個文化強國,「強」不在於擁有多少文化資源存量(Stock)而在於擁有多少流量(Flow),即調配世界文化資源的能力。文化樞紐作為文化強國的重要標志,能優化文化強國的資源調控能力,推動文化強國聚合異質文化資源,而成為先進文化的發源地、文化要素(人、財、物)的調配與交易中心和文化資產(地標、企業)的聚集地。由文化強國的理論邏輯構成可知(見圖1),文化強國具備以下5個特征:世界先進文化的發源地、世界文化市場交易中心、文化人才高地、文化地標聚集地、文化產業總部基地。縱觀世界文化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向世界源源不斷地輸出本國先進文化;美國、日本、韓國等國作為文化交易中心不斷推動文化成果交流;英國、法國吸引了世界級的文化人才;中國、意大利等國聚集了眾多世界文化地標;多數文化產業將總部基地建在美國,等等。總體來看,不同國家的文化發展之路可以為中國的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經驗。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ne 30, 2024 at 8:54pm

文化強國的國際經驗借鑑

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美國的好萊塢、日本的動漫等耳熟能詳的國際文化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廣受喜愛,為本國聚合文化資源、調控世界文化資源提供了載體與平台。分析可以發現,法國和意大利是通過聚合文化資源、積累文化資源存量和傳承發展機制而成為文化強國;美國是利用其強大的統籌協調能力,發揮文化樞紐作用而成為世界文化中心;日本和韓國則是轉向海外市場,尋找文化發展的突破口。這些國家的文化發展路徑為我國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國際經驗。

積累異質文化資源存量:法國「法語優先」與「文化例外」政策。法國通過踐行「法語優先」和「文化例外」原則對現有文化資源本體進行保護,重視和保護異質文化資源成為法國文化維持可持續競爭力的重要原因。「法語優先」原則體現為法國尤其重視法語在建設文化強國以及培育國民文化自信中的作用,為保護法語這一語言遺產,法國於1994年通過了《法語語言使用法》(又稱「杜蓬法」),確保了法語在日常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有效避免了「文化殖民」現象。同時,法國還計劃在歐盟力推語言「法語化」。馬克龍政府為保護法語文化,對法語的使用作出硬性規定,如企業在廣告中必須使用「amour」,禁止使用英文中的「love」等。采取相似政策的還有意大利,其執政黨提議立法規定在正式場合必須使用意大利語,任何違反行為將面臨最高10萬歐元的罰款,這一提案已得到了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的支持。[22]

「文化例外」原則體現了法國對本土文化強有力的保護態度。1993年10月,法語國家首腦會議上通過了有關「文化例外」的決議,提出「世界貿易談判中應當通過特別法案,將文化產品從其他工業產品和服務產品中區分開來,將精神文化產品置於世界貿易談判的范圍之外」。「文化例外」作為法國文化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法國堅決的文化保護態度,其本質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構建。

法國的文化管理模式既不像美國的「放養式」管理,也不同於英國的「一臂之距」機制,而是采取了政府「全權管理」的模式,主要表現為公共權力對文化發展的高度干預。政府通過發布強有力的文化政策,構建起了文化傳承、資金支持、法律支撐的文化保護網絡,增強了獨特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競爭力。因此,法國在博物館、視覺藝術、電影和視聽、書籍、音樂、表演藝術等文化領域擁有較完備的支持體系。以電影行業為例,法國國家電影中心於1959年設立了「電影產業資助賬戶」,同年,《電影資助法》誕生,該法律規定強制征收電影票特別附加稅(對每張售出的電影票強制征收10.72%的稅),這筆資金將納入電影產業資助基金賬戶,通過自動性資助和選擇性資助兩種方式資助法國本土電影發展,法國這一電影資助制度為法國電影的創作生產提供了制度和資金保障。[23]總體來看,法國文化政策基本遵循以下幾條主線:保護多元文化;平等享有文化和藝術教育的權利;國家改革和文化政策的權力下放;保護知識產權和藝術財產以及數字全球化背景下的作者權利。得益於對文化資源本體和文化生產傳承機制的強有力保護,法國的文化資源存量不斷擴大,並形成以「優雅」著稱的文化氛圍。

保護文化資源完整性和可持續性:意大利「文物憲兵」與「藝術補貼」政策。「文物憲兵」與「藝術補貼」這兩項文化保護政策共同發揮著聚合並累積文化資源的重要作用。1969年,意大利設立了保護文化遺產憲兵部隊(簡稱「文物憲兵」)這一執法機構,有效打擊了各種文物犯罪活動,使意大利眾多的文化遺產免於損害,在保障意大利文化遺產的完整性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在保護文化資源方面,不同於法國著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路徑的保護,意大利擁有數量龐大的文化遺產,更多側重於保護物質文化資源,通過文化政策保護文化遺產的完整性。意大利國家文化遺產與文化活動部(MiBAC)作為意大利中央政府管理機構,主要負責文化事務管理,具體表現為MiBAC在各區設立監管局,並由地方政府負責各區的文化事務發展和管理。

意大利文化遺產保護經費除了直接從國家獲得財政補貼外,通過「千分之五」「藝術補貼」等稅收激勵政策獲取的資金也是其重要來源。經濟危機以來,意大利對文化遺產的財政投入逐年下降,在近幾年才略有提升,2016年國家對MiBAC財政方面投入為21.2億歐元(佔國家財政的0.26%)。[24]2006年1月20日,意大利頒布意大利會議總統令,發起「千分之五(5 per mille)」項目,即納稅人可指定自己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5‰用於支持非營利組織、大學、科研、醫療研究等公益事業。2014年7月29日,意大利出台了「藝術補貼(Art bonus)」政策,以「藝術補貼」為代表的稅收激勵政策為意大利文化發展提供了多元資金來源,緩解了文化遺產保護財政緊缺的問題,為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鮮動力。捐款人可以在「藝術補貼」網站上選擇意向的捐款項目,捐贈額的65%可用於稅收抵扣。不同於「千分之五」政策,「藝術補貼」政策中捐款人信息、捐款使用情況是公開的,這能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因此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為了進一步激發民眾自覺保護文化遺產的積極性,並為保護文化遺產籌集資金,意大利還推出了文化彩票、鼓勵自由捐贈、出讓公共文化資產使用權等一系列措施,多元的資金來源不僅有利於文化保護,也強化了人們自覺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下續)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ne 30, 2024 at 10:18am

調動個體主動性·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世界文化樞紐:美國通過競爭性保護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美國作為文化熔爐,融合匯聚了眾多國家文化。以「美式英語」為例,powwow(巫師)來自印第安語、cookie(甜點)來自荷蘭語、semester(學期)來自德語、tofu(豆腐)則由中國的詞語音譯而成。同時,美國也是文化輸出國家,如《老友記》《權力的游戲》等電視劇、《功夫熊貓》等好萊塢電影和聖誕節等節慶活動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廣泛影響。除此之外,便捷營養的美式快餐、注重休閒感的美式穿搭等都作為美國的文化樞紐廣泛傳播。

一方面,美國通過調動個體主動性,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繼而推動了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競爭,這在美國形成文化樞紐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與法國不同,藝術在美國被視為一種私人責任,而非公共責任,國家主要是作為文化活動的監管者,通過鼓勵和支持發揮私人的主動性來推動文化發展。在美國,直接公共支出在文化發展資金中的權重相對較低,多是以對私人捐款提供稅收優惠進行間接支持。具體來說,美國文化政策模式的特點是相信市場,這使得私人主動性(特別是非營利部門)在文化活動的生產和資助方面佔據主導地位。[25]另一方面,美國文化樞紐的形成也離不開國家的文化保障政策。美國主要從資源供給、需求匹配、導向管理、成本抵扣這4個方面來保障文化機構發展、扶持美國文化產業,具體措施是利用稅收激勵提升資源供給、通過設置准入限制精准匹配資源、依靠財政資金實施導向管理、借助稅費減免緩解運營負擔。[26]美國的文化保障政策盤活了大量的社會資金,並使其緊密精准地運用於需要扶持的文化領域之中。

「文化出海」:日韓兩國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日本將文化發展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1996年7月,日本文化廳發布《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將「文化立國」戰略作為新的文化發展重要目標;21世紀第二個十年,日本政府在《日本再興戰略——JAPAN is BACK》文件中提出「酷日本(Cool Japan)」國家戰略,這一戰略主要包括五大產業:時尚、生活方式、招待服務業、地方傳統制品和內容產業(動漫、音樂、電影、電視、游戲等)。此外,日本還將「酷日本」理念用於文化外交,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酷日本」品牌和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以拉動日本經濟增長、提高文化軟實力。

韓國也將文化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1990年,韓國政府正式發布了《文化發展十年規劃》,強調「文化要面向全體國民」;1998年,韓國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並確立21世紀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地位由此在韓國登上了新高度。此外,韓國陸續頒布了《文化產業發展5年計劃》《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電影產業振興綜合計劃》《文化韓國21世紀設想》等計劃,發布了《設立文化地區特別法》《出版與印刷基本法》等法律保障政策。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產業關聯性強的特征,能夠推動提升國民素質、傳播國家文化形象,而出口高附加值文化創意產品則能夠提升文化樞紐的集聚效應。日本通過發展二次元動漫產業,將日本動漫文化和文化創意產品廣泛傳播至世界各地,動漫產業也因此成為日本的文化樞紐,發揮了巨大的集聚效應。據《動漫產業報告2022》顯示,2021年日本動漫國際市場收入比2020年增加了740億日元(106%),從1.24萬億日元增加至1.31萬億日元,這比2019年的1.2萬億日元增加了1130億日元(109.4%)。2021年,日本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國簽訂了動漫產業有關合同292份,此外還分別與加拿大簽訂239份、與中國簽訂199份、與韓國簽訂186份。[27]日本的動漫產業還輻射到圖書音像制品、周邊衍生品、版權出口日用品等行業,與動漫相關的音樂、游戲等也被帶動起來,從而形成日本文化產業鏈條。[28]

不同於日本著力發展動漫產業,韓國致力於在世界范圍內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和游戲產業。《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請回答1988》等韓國影視作品在國際上引發反響,韓國電影《寄生蟲》更是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據統計,2021年,韓國娛樂文化市場總值為161億5千7百萬美元,同比增長57.8%;音樂和影像知識產權出口額為94億530萬美元,同比增長40.3%。[29]除影視產業之外,韓國的游戲產業也擁有不可小覷的實力,韓國游戲出口額在2020年高達72.5億美元,佔文化產業出口額的66.9%。可見,「韓流」的文化影響力已經逐漸內化為其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Hilman-Chartrand和McCaughey認為國家在支持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表現為四種角色:調解人、贊助人、建築師、工程師。[30]美國通過鼓勵以放棄稅收的形式進行私人捐贈來促進藝術發展,體現了調解人國家的類型;英國的特點是依靠與政府「保持距離」的機構向文化部門分配公共資源,體現了贊助人國家的類型;法國和意大利體現了典型的建築師國家類型,具有文化高度官僚化的特征,關鍵決策由文化部集中作出;日本和韓國則扮演著工程師和建築師結合的角色,希望通過文化發展促進文化外交。這四種角色雖然在理論上相互排斥,但是在實踐中,大多數國家都將其中的一些或全部角色進行結合。我們可以看到,各國發展文化的方式、目的、手段、路徑不盡相同,國家在促進文化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政府對公共資金的分配方式、對文化的投入方向和投入程度等方面。中國可以有選擇性地借鑑其他國家的文化發展經驗,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國文化,走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強國之路。(下續)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ne 29, 2024 at 1:19pm

如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強國之路

擴大文化流量,創新推動文化可持續發展。當前,中國需要優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存量,擴大文化流量,盤活文化資源,發揮樞紐作用,實現文化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物質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著明顯優勢。根據202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擁有57項世界遺產,位列世界第二。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中國建設文化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法國的「法語優先」「文化例外」政策與意大利的「文物憲兵」「藝術補貼」制度都為中國提供了優化文化資源存量的經驗,即要聚集文化資源,尤其是異質文化資源,並發揮文化資源存量的規模效應和相互聯結效應。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文化存量會不斷被消耗,因此,不斷引進文化流量就成為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縱觀世界文化強國的發展之路可以發現,創意在文化流量擴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極具原創性與藝術性的法國設計、創意城市與音樂之都——意大利博洛尼亞、廠房變藝術聚集區鼻祖——美國紐約SOHO區、不斷推陳出新的日本動漫與韓國影視劇等無不展現出創意的力量。

創意是文化發展的源泉,中國可以不斷深化文化與創意的融合,加強傳播路徑的創新、文化與產業融合的創新、技術創新,以創意為文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盤活特色文化資源,打造世界文化樞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礎文化資源,要更好利用特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中國文化的價值。

對此,文化經紀人充當著文化樞紐的角色。文化經紀人是指與文化市場相關的眾多行業的經紀人群體,如傳承人、經紀人、拍賣師、創客、藝術大師等,他們能夠聚集文化資源並將其加工成文化產品並投入市場運作,發揮著開發差異性的文化產品和促進文化傳播交流的作用。開發差異性的文化產品是指文化經紀人根據市場需求對文化內涵進行創新與特色挖掘,搭配旅游設施與服務實現文化牽引,促進旅游發展,從而最終發揮文化的市場價值。

促進文化傳播交流是指文化經紀人通過提升文化旅游的競爭力,從而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旅游者,並通過普及文明知識,使游客都能夠成為文化使者,共同傳承與發揚文化精神。同樣地,這一機制可以應用於國家文化的分配協調中,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配合政府部門建設文化強國,堅持文化生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共建共享。

除此之外,還要打造世界的文化樞紐,進一步發揮文化樞紐的集聚、引領和輻射作用,將中國建成世界文化要素調配中心;積極加入重要國際文化組織,提升國際文化話語權;因地制宜地制定產業目錄,開發特色文化產業,擴大文化影響力;建設國際文化交易中心,推動中國文化行業標准走向世界;創新文化生產,推出特色文化內容,完善收入分配和文化補貼制度;發掘文化市場,引領文化消費方式,進一步釋放文化消費新活力。

提質升級文化輸出,推動文化市場國際化發展。促進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贏得世界理解和尊重,提升中國國家形象。[31]對於國內而言,提質升級文化輸出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要,樹立人民文化自信。隨著中國數字文化貿易迅速發展,影視劇、網絡文學、網絡游戲、創意產品等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額於2021年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38.7%。[32]

然而,文化產品輸出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領域,技術密集型產品輸出仍存在不足。因此,中國亟需補齊文化輸出的「短板」,充分挖掘中華文化的深層內核,實施中華文化標志建設工程,融合文化創意,打造文化IP,統一文化價值與產業價值,提升文化市場的國際化新高度。

從宏觀層面應提出系統的文化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方向和指引,並將文化強國指標評價體系與國際接軌。同時,還可以從中觀或微觀層面構建文化評價指標,將文化的分類、參與主體、文化活動的社會影響等因素納入考量,構建具有層次性和結構性的文化強國評價指標,適當增加飲食、服飾、電影等社會娛樂文化指標的佔比,讓文化指標體現國民文化偏好,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轉變。

健全文化政策體系,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文物保護等出台了相關政策,有效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就文化政策領域而言,近幾年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文旅融合、國家文化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方面,人才培育、本土文化保護、文化出口、文創設計等領域的扶持政策相對較少。同時,文化政策效果有待增強,具體表現為財政補貼效果最顯著,其次是金融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以及人才支撐政策相對較不理想。針對以上問題,可以從積累文化資源存量和建設文化樞紐兩條路徑入手解決。

在積累文化資源存量方面,可以借鑑意大利「藝術補貼」「千分之五」政策經驗,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公民之間建立緊密聯系,調動個體參與文化保護的積極性;充分挖掘文化創意的潛力,擴大文化增量,健全文化創意生產制作、版權保護、產品銷售等支持政策,加大文化創意、文化出口、文化保護等文化政策支持力度。在建設文化樞紐方面,可發揮文化經紀人的引領作用,扶持優勢文化企業,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加大文化產品出口力度,進一步擴大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鄒統釺,文化強國的科學內涵與路徑探索; 原載《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11月下。)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ne 28, 2024 at 8:34pm

愛墾整理·講好南海民族故事~~南海各國都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至關重要的工作。艱苦創業多年,逐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尊重。向世界講好南海民族共同體故事,能夠有力增進在地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為世界各國處理民族問題提供本區域方案和智慧,對促進國際互信以及推動與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南海共同體是新思維理論與區域創新實踐、在地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時代核心工作概念。鑄牢在地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的民族工作主線。通過講好民族團結的生動故事,不僅有利於在國內加深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持,而且有利於在國際上展示本區域作為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和諧景象,為國際社會提供正面案例,即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和促進民族發展的同時,維護區域社會穩定,從而提升東盟國際形象。

「和平性」是本區域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例如,和平、和睦、和諧一直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一直傳承的理念。歷史和實踐證明,各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不管多強大也不會給任何國家帶來威脅,在地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通過在地民族的團結奮鬥、自力更生來實現,我們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通過講述在地民族共同體故事,向世界展示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可以更好地樹立民族政策的成功典范,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們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和諧共生理念的認識,消除誤解與偏見,營造有利於南海發展的國際輿論環境。

在地民族共同體故事滿載著多彩的民族文化意蘊,凝結了在地民族在不懈奮斗中的智慧結晶,彰顯了人類文明多樣性的璀璨光芒。通過敘述各民族的奮鬥歷程,搭設跨文化的溝通橋梁,旨在使絲路故事傳播至全球每一個角落,同時也讓國際社會更深入地認知南海,在推進全球文明演進中展現區域氣度與責任擔當。我們秉承自信與積極態度,讓在地優秀傳統文化跨越國界。同時以開放和包容心態,吸納世界優秀文化精髓,為命運共同體建設添磚加瓦。

講好歷史長河中的民族融合和發展過程要認識到,一部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在地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再以中國为例,自秦以來,無論是漢民屯邊、邊民內遷還是秦漢的列國文化交融、魏晉南北朝的「五胡」入華、隋唐五代的華夷一體、遼宋夏金的共奉中國、元的胡漢一家、明的中外匯通、清的在地一家都深刻地展示著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歷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既是在地民族大一統的制度安排,也是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制度基礎。

與此同時,邊關互市、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商貿往來,以及莎車王父子護西域、奢香夫人鞏固邊防、瓦氏夫人抗倭、東北抗聯等各民族共同抵抗外敵入侵等歷史事件,也都展現了各民族之間的緊密聯系與共同奮鬥。講好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和在地民族生生不息戰勝苦難的奮鬥史,有助於深刻詮釋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在地文明,向世界准確展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在地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發展過程。

除了大陸歷史案例,東盟各國也多有類似的故事,正待在南海共同精神下,一道挖掘、二度開發

延續閱讀:

講好廣袤大地的故事

是新思維,就立足新時代

構想中的漢字思維研究

「錢學森之問」與「錢學森之痛」

在地復興迎機遇

文化創意產業應該被列進大健康領域?

新思維結合好故事

Spice Island 香料群島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ne 28, 2024 at 5:00pm

愛墾整理·立足新時代

審視解放思想時所遇上的基本構成要素,必要手段包括批判教條主義和主觀偏見的錯誤,為的是研究新情況並解決新問題。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問題,人們正是通過提出、分析和解決時代問題來推動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的。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只有對歷史發展大勢和時代進步潮流做出總體性的觀照,正確地認識、深刻地把握、有效地解決時代問題,明確並完成中心任務,才能更好地彰顯作為思想解放的重大意義。

對國情相異的歷史進展得出的規律性認識的深刻總結,為的是結合多元路綫全面推進各在地國的偉大復興。于包括中華文明在内的深厚歷史基礎上,對時代問題的深刻把握和對中心任務的明確闡述,提升為一種思想解放。

把見國道路的開辟與發展歸結為各自文明史積淀的結果,既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又厚植了它的文化根基。

展現出不同於各来源相異的現代化方式的全新圖景,彰顯出本土所具有的賡續古老文明、植根共同大地、文明更新產物等特性,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名副其實的可靠方案。

延續閱讀:

講好廣袤大地的故事

是新思維,就立足新時代

構想中的漢字思維研究

「錢學森之問」與「錢學森之痛」

在地復興迎機遇

文化創意產業應該被列進大健康領域?

延續閱讀:從思想解放的內涵看「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楊洪源,2024-06-17,中國社會科學報)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ne 28, 2024 at 1:10pm

愛墾整理·思想契合

歷史和實踐是思想解放的根本所在,有需同特定的時代和民族國家現實需求相結合。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形成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才可能打開創新空間。

合理對待和准確運用新思維,特別是避免把它教條化、形式化、經驗化、實用化,這是原則性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批判教條主義和主觀偏見的錯誤,構成了思想解放的一個基本要素。

弘揚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從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創新性出發,深入闡釋思想解放的意義,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不斷促進中華文明的繁榮與發展。

對新思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關係的把握,能實現由「自在」「自發」到「自為」「自覺」的根本性進步;也是文明觀的決定性進階,打通了中華文明道路和新历史阶段道路之間的連續性,貫通起來形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展現出不同於西方現代化及其文明形態的全新圖景。

新思想與中華文明現代轉型的外部因素要相互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在地文化就有必要契合,這才是本區域現代文明的「內核」,是推動區域文明生命更新的根本動力。

延續閱讀:從思想解放的內涵看「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楊洪源,2024-06-17,中國社會科學報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ne 26, 2024 at 9:49pm

愛墾整理·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是社會活力的來源。

愛墾評註:唯必須優先考慮國情生態;這樣才可能引進福柯諸子的解放理論。

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在思想認識上,探索有利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的條件。從學理上講,對思想解放本身及其內涵有更准確的認識

思想解放意指觀念的轉化、認識的深化,進而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它既體現在觀念領域,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思想解放的本質在於實事求是,也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根據世界觀/價值觀的需要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從而可能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世界觀/價值觀結合方法論,確保了思想解放的正確方向,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變得可能。

充分挖掘並有效激活傳統中華文化中的優秀因子,使之與新時代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與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彼此契合,更好地發揮思想解放的作用。

(參考:任姍姍·從思想解放的內涵看「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2024-06-17;來源:人民日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