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哥和妹1.4: 故事是文創人的貨幣

文创人掏出书、画、设计、电影、音乐、戏剧、动漫、建筑、游戏、概念、梦想……与市场打交道,所采用的词汇或货币是:故事。

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1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June 16, 2024 at 3:02pm

【魚缸裡的魚】

他們遠離他時說的話,與他想像可以聽到的話,也就是說當他在場時聽到的那些議論的回光返照,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怎麼不令人驚訝?唯有他在場時聽到的那些話,才用綿綿情意的題詞裝點著理想的小樓閣,德·夏呂斯先生不時來此仙閣獨溫美夢……但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這種樓閣是對稱的,我們以為是獨一無二的那幢樓閣的對面,還有另一幢,我們一般都看不見,但卻是實在的,與我們認識的那幢適成對稱,但卻截然不同,其裝飾與我們預想要看到的大相徑庭,仿佛是居心叵測的敵意與令人髮指的像徵所構成,令我們驚恐不已。德·夏呂斯先生恐怕要嚇破膽的,假若他由著某種閒言的縱容,進入反向的一幢樓閣,那閒言猶如侍從僕役上下的樓梯,只見樓梯上,房門上,被那些心懷不滿的送貨人和被解雇的僕人亂塗著一些猥褻的字畫!……就這樣,德·夏呂斯先生在受騙上當中生活,就像魚缸裡的魚,它以為它游的水一直延伸到魚缸玻璃的外面去,於是,魚缸給它造成了水的映像,與此同時,它卻沒有看見在它身邊,在暗處,游人正興致勃勃地看它盡情嬉戲,也看不見擁有無限權力的養魚人,在意外的倒霉的時刻,將毫不留情地把它從從它喜歡生活的地方拽出來,又把它扔到另一個地方去。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May 23, 2024 at 9:31am

表面

雖然我曾經見過德·夏呂斯先生身著黑色西服,留一頭平髮,不苟言笑,而那些年輕人卻塗脂抹粉,綴滿首飾,但那種純粹的心理做作告訴我們,他們之間只是表面不同而已。正如一個是煩躁型的人,說話時急迫不安,不停搖晃;另一個是精神病人,說話慢條斯理,始終平平靜靜,但在醫生看來,前一位同樣患了精神衰弱症。醫生知道,這兩個人都在憂心忡忡,內心都備受痛苦的煎熬。


性格缺陷

人們簡直難以想像,德·夏呂斯先生,在其性格缺陷充分表演的各種場合裡,就其常理而論,會是這麼叫人難以忍受,這麼吹毛求疵,甚至,他本來是那麼精明,如今竟會如此愚蠢。人們可以說,的確,他的性格缺陷好像是一種斷斷續續的精神病。誰沒有見過有些女人甚至有些男人這樣的情況,他們個個天賦聰穎,但卻受盡神經質的折磨。當他們高興、冷靜、對周圍感到滿意時,他們的天資麗質便脫穎而出;這才是不折不扣地,真理通過他們的嘴在講話。但只要頭一疼,自尊心稍受刺激,就可以使一切都變樣。突然的、抽風的、狹隘的聰明才智只表現出一個惱怒的、懷疑的、打情罵俏的自我,所作所為無不令人討厭。


反作用

有什麼樣的瘋病醫生經常接觸瘋子而自己卻不會發瘋呢?他如能肯定促使他照料瘋子的兵不是他先天的和潛在的瘋病,那倒是幸運的事。精神病醫生的研究對象經常反作用於他。但是這此之前,促使他選擇這個對象的又是哪種模糊不清的癖好,哪種令人懾服的恐懼呢?

——大量心理有問題或者經受過心理疾病折磨的人,在自己“愈合”之後加入心理疾病治療者的行列,其目的之一,即是通過治療別人的疾病,進一步自我治療:也就是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反過來,醫院系統裡的醫生,則一副教條主義、麻木不仁的樣子,但是後者更值得信任,因為他們的教條主義、麻木不仁,恰恰是治療抑郁症、精神分裂患者那永遠變幻無窮的自我折磨的欲念的最好良藥。反過來,那些對病人能夠感同身受(其實他永遠也不能做到這一點)的治療者,他們自己身上那天生的神經質傾向,只會火上澆油,而不是釜底抽薪。最後,你甚至不知道,一個郁郁寡歡的抑郁症患者,變成了一個狂熱的治療師,他本人的病情是康復了,還是徹底惡化了;他頭腦裡的幻象,是消除了,還是擴大了。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April 14, 2021 at 11:18pm


自尊受挫的心理準備

偉大的心理醫師湯瑪斯·薩茲  (Thomas Szasz) 博士在其著作《精神病的神話》 (The Myth of Mental Illness) 中說:  “每一個有意識的學習行為,都要有自尊受挫的心理準備,這正說明為何孩子們在明白自我的重要性以前,學習起來總是比較容易;而年紀較長的人,尤其是越自負或具知名度的人,就很難放下身段讓自己歸零學習。” Steve Chanler 《故事背後的故事》  (臺北代表作國際圖書出版, 2008年,9頁)


所有人都重要。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重要的貢獻,但只有冒險特立獨行,才有可能成功。 (Carol Pearson, 2000,見邱于芸著 《故事與故鄉~創意城鄉的十二個原型》 (臺灣遠流出版社,2012年12月)

我的靈感常常始於一些朦朧不清的印象:   例如某人隨便說的一句話, 或是兩人短短交談。~~張庭庭著《人文品牌心法:  讓顧客用荷包為你喝彩》 (2013年,臺灣大塊文化)


                                                                                         (Portrait — Sakai Takahiro)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