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邱吉爾:與命運同行》, 文 / 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 譯 / 胡訢諄,整理 / 聯經出版編輯部)
《邱吉爾:與命運同行》溫斯頓.邱吉爾,以善辯聞名的政治人物,英國二戰時期的首相。有他所在的議會、演講場合絕對不會無趣。人們甚至把他的演說當成娛樂,爭相前往觀賞。直至晚年他體力無法再應付之前,他的演講稿都由他親自構思,再用口述的方式讓祕書打出來。邱吉爾鋒利的文筆和演說的技巧,都是由年輕時的經驗學習累積,經過不斷磨練而成。關於演說的方式,他自有一套技巧與方法。〔本文摘自《邱吉爾:與命運同行》一書。〕
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歲的邱吉爾寫了一篇文章,題為〈修辭的鷹架〉(The Scaffolding of Rhetoric)。
所有賦予人類的才華中,沒有如同演說的天賦如此珍貴。享受這個天賦的人擁有比偉大國王更長久的威力,他是世上獨立的力量。儘管被政黨拋棄、被朋友背叛、被剝奪職位,任何控制這股力量的人依然令人生畏……槁木死灰的公民,即使受到單調生活中的犬儒主義保護,亦無法抵抗其強大的影響。從毫無反應的沉默,他們逐漸表達肯定,接著完全同意演說者。歡呼愈來愈大聲、愈來愈頻繁;熱忱瞬間增加;直到他們受到情緒拉扯而無法自已,受到熱情撼動而順從指示……看來所有優秀的英語演說都有共同特徵……修辭的威力不完全來自贈與,也不完全來自學習,而是來自培養。演說者特異的性情與才華必須與生俱來,藉由練習推進他們成長。演說者是真實的。修辭部分是人造的……演說者是大量熱情的化身……在他能感動他人的淚水前,必須先流下自己的。為了說服他們,他自己必須相信。他可能時常矛盾。他永遠不會刻意虛偽。
「有時候,稍微但不至於反感的結巴或停頓,可以幫助集中聽眾的注意力。」邱吉爾在文章這麼寫,「但通常淸楚響亮的聲音能夠表達思想。」從小他就把「s」發成「sh」。他曾接受皇室醫師菲利斯・瑟蒙爵士(Sir Felix Semon)治療。瑟蒙告訴他,他的嘴巴或舌頭並無器官上的缺失,因此唯有努力練習才能痊癒,因此他不斷重複「我看(see)不見西班牙(Spanish)的船(ships),因為他們不在視線(sight)內」。一九〇五年,他要瑟蒙剪掉一條他認為無用的舌頭韌帶,幸好醫生拒絕。之後多年,他發出「s」時的齒擦音相當明顯; 晚至一九一三年,一位國會大廳記者寫道:「光是那個發音的問題就會拖累多數人,但是邱吉爾的心智與舉止散發強大能量,讓你忘記那件事。」如同他的文章表示,邱吉爾知道那個問題,但不認為那會阻礙政治生涯。
邱吉爾相信偉大的演說有五項「要素」。首先是「準確評估單詞」,即「連續使用最佳的可能單詞」。……第二項要素是聲音。他寫道,「聲音對人類大腦的影響眾所皆知。」「當演說者訴諸技巧時,他的語句就會拉長、高低起伏、鏗鏘洪亮。片語特殊的平衡產生一種節奏,反而比較像無韻詩,而非散文。」……第三項要素是逐漸堆砌論證。「連續代入數起事實,全都指向一個共同方向……觀眾預期結論,而最後幾個單詞就會落在如雷般的贊同聲中。」第四項是使用類比,可以「將確立的眞理翻譯成簡單語言」。……(如他的)父親曾在致詞時說,「我們在印度的治理,可以說是一張攤開的油紙,將風雨阻絕在深遠的仁慈之海之外。」邱吉爾在演說中不斷使用類比,看似自然,但卻如同他的文章所示,全部都是深思熟慮的藝術技巧。(下續)
延續閱讀: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中略)放眼他的政治生涯,邱吉爾常被批評演講用詞極端誇大。幾乎無人知道這完全是刻意,是他演說技巧的重要部分。這些「鋪張」──他用的術語──的設計,用意在於為他贏得名聲與關注,並讓他持續處在辯論的焦點,但這也導致他惹上爭議,招來懷疑。等到二戰逼近,希特勒完全崛起時,他採用的誇大方式終獲證實有用,但數十年來,他都用在不同、次要的議題。
我們應該心存喜悅,命運以這樣的責任榮耀我們;我們應該心懷驕傲,在國家存亡之際,我們守護她的生命。
編按:邱吉爾的演說,在二戰時期大大鼓勵了英國人民,搭配著廣播的播送,邱吉爾的聲音和他言語傳達到英國各地,聚集了英國人的向心力。廣播音檔流傳至今,依然蘊含著強大的力量,同時也多了一份歷史的重量。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星期四,邱吉爾發表人生最有力的演說之一,論納粹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威脅。《凡爾賽和約》把三百五十萬種族上的德國人歸在新建的捷克斯洛伐克邊界內,他們多數在蘇臺德地區(Sudetenland),此時希特勒要求他們併入第三帝國。這將使得捷克斯洛伐克在戰略上毫無防禦。張伯倫曾警告,如果德國與捷克斯洛伐克之間爆發戰爭,「相當難說戰爭會在哪裡結束,而政府會介入多少。」
在那次辯論,邱吉爾呼籲成立軍需與防禦的部會:
我已經將這個議題在議院實實在在地呈現。幾乎所有的講者都說,如果我們現在不勇敢抵抗獨裁者,就只能準備著有那麼一天,必須在更險峻的局勢中抵抗。兩年前是安全、三年前是容易,而四年前可能只需稍微調度即可糾正局勢。但從此開始一年後,我們會是如何?我們在一九四〇年又會是如何?
他的想像力生動,他的遣詞悉心:「我曾見過這座知名島嶼有氣無力地步下通往暗黑海灣的階梯。那道階梯起初寬廣優美,但是過沒多久就走到地毯的盡頭,再往前一點只有石板,又再往前一點,石板就在你的腳下破碎。」……
邱吉爾繼續說:
回頭看這過去五年,也就是從德國認真重整軍備,並且公開尋求報復開始的五年。如果我們研讀羅馬與迦太基的歷史,就能理解事情發生的緣由。從三次布匿戰爭得出明智的見解並不困難; 但是如果致命的災難突然降臨英國與大英帝國,即使過了一千年,歷史學家對我們的遭遇仍會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勝利的國家,手中應有盡有,怎會任憑自己遭人踐踏,丟棄所有巨大犧牲與絕對勝利獲得的一切?──隨風而逝!現在勝利的一方變成被征服的一方,而那些在戰場上棄械投降、請求停戰的人,正大步邁向征服世界。局勢就是如此──這就是一點一點發生的可怕轉變......
此刻正是喚醒整個國家的時候。也許這也是最後一次這個國家能被喚醒、擁有預防戰爭的機會,或者如果我們預防戰爭的努力失敗,便是擁有勝利的機會。我們應該將所有阻礙放置一旁,團結人民所有力量與精神,盡心竭力,再次高舉偉大的不列顛民族,站在全世界面前; 因為這樣一個民族,挾帶自古以來的活力崛起,在這個時刻,甚至可以拯救文明。
編按:下方為一九四○年五月十三日,邱吉爾的首相初演說。
如同我對這個政府的同仁所言,我想對議院說:「除了鮮血、苦幹、眼淚、汗水,我無可奉獻。」橫在我們面前的,是最嚴峻可怕的磨難。我們將面對持續漫長時間的奮鬥與痛苦。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我會說:從海上、陸上、空中作戰,窮盡所有上帝賦予我們的潛能與力量; 發動戰爭,對抗那黑暗、可悲、繁多的人類罪行中,有如猛獸的暴政。那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我用一個詞回答:勝利。不計代價的勝利,不畏恐怖的勝利,無論這條道路多麼漫長艱辛; 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存活。認清吧,沒有勝利,大英帝國就無法存活,大英帝國代表的一切也無法存活,世紀以來人類邁向目標的動力與衝勁就無法存活。但我以振奮的精神與希望承擔起我的任務。我確信我們的事業不會挫敗,不會令人失望。在這個時刻,我有資格要求全體協助,所以我說:「來吧,讓我們團結力量、共同前進。」
(續上)編按:下方為一九四○年六月四日,二戰著名的演說。
我們將持續到底,我們將在法國奮戰,我們將在海洋奮戰,我們將以不斷滋長的信心與力量在空中奮戰。我們將保衛我們的島嶼,不計一切代價。我們將在海灘奮戰,我們將在機場奮戰,我們將在原野與大街奮戰,我們將在山丘奮戰。我們永不投降。而且即使──雖然我完全不相信──這座島嶼或其大部分都被征服或挨餓,那麼我們海外的帝國,由英國艦隊武裝保衛的帝國,將會繼續對抗,直到──由上帝決定──新世界,帶著新的權力與威力,站出來解救並解放舊世界。
命定之人並不靜候差遣,而是應運而生。他們不尋求認同,是以自身存在印證命運之必然。
編按:雖然邱吉爾一直以來都善於為自己所辯護,但唯一一次,沉默更勝於言語。當張伯倫政府無法繼續,保守黨必須選出新的繼任者,張伯倫本人更傾向於哈利法克斯,但同時不能撇開邱吉爾這個競爭者。一九四○年五月九日,張伯倫、哈利法克斯、馬傑森和邱吉爾,四人會議討論繼任者。
國會席次相對少數的工黨,並無權力選擇哪一個保守黨人接任首相,艾德禮、摩里森、道耳吞在前一天晚上表示支持哈利法克斯,但支持邱吉爾的人也一樣多。(儘管哈利法克斯是在城堡出生的世襲子爵,但他曾支持印度自治領,而且跟工黨領袖私交甚篤。)艾德禮與格林伍德離開後,張伯倫立刻找來馬傑森,和邱吉爾與哈利法克斯討論,如果工黨拒絕加入他領導的政府,應該讓誰擔任首相。五月九日下午四點三十分,這四個男人在這個無紀錄的會議說了什麼,必須從數個來源不同與可信程度不同的資料拼湊。最可信的敘述可能是亞歷山大・賈德幹的日記。
會議結束後,哈利法克斯立刻去找他。「首相、溫斯頓和我討論了可能性。」哈利法克斯告訴他,「首相說我是最可接受的人選。我說那會是個無能的職位,如果我不主責戰爭(作戰),而且如果我不領導議院,應該就沒有價值。我認為溫斯頓是較佳的選擇。溫斯頓並不反對。他非常和善且客氣,但卻表現出他認為這是正確解答。大黨鞭和其他人認為議院的氣氛已經轉向他。如果張伯倫繼續留在內閣──他準備這麼做──他的建議和判斷可以鞏固溫斯頓。」哈利法克斯曾任印度總督,並且是兩任首相的心腹。和平時期,他大可留著邱吉爾,目的就和勞合喬治、鮑德溫當時一樣,但是如同他前一天向巴特勒坦承,知道戰爭時期,他很快就會被丟進影子裡。因此,哈利法克斯自行放棄,實為正確判斷。
邱吉爾對那次會議的敘述寫在八年後,會議的日期和時間都寫錯了,而且連馬傑森在場的事也省略。「我的政治生涯經歷許多重要會議,」他寫道,「而這次必定是最重要的。通常開會我的話都很多,但這次我保持沉默。」邱吉爾表示,「漫長的中斷」後,似乎比停戰紀念日(Armistice Day)兩分鐘的默哀還久,哈利法克斯才幾乎尷尬地脫口而出,由於他的貴族爵位,沒有資格擔任首相,此時邱吉爾才說:「顯然責任將會落在我身上──事實上已經落在我身上。」在這個版本裡,為了當上首相,邱吉爾除了保持沉默,什麼也沒做。戰爭結束很久後,馬傑森幫朋友校對一本關於一九四〇年的書,並未修改裡面的一句話:「根據馬傑森所言,那段沉默其實短暫,幾乎立刻就被哈利法克斯極力主張邱吉爾更適合戰時領導給打破。」……一九五〇年代,邱吉爾告訴大黨鞭:「就這一次,我甚至不用幫自己的立場辯論。」一九六三年,湯米・湯普森的戰爭往事出版,表示會議之後邱吉爾立刻告訴他:「那是我人生唯一一次閉上嘴巴。」
(《邱吉爾:與命運同行》, 文 / 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 譯 / 胡訢諄
整理 / 聯經出版編輯部)
《High Plains Drifter》(1973)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執導並主演的一部西部片,是他早期導演生涯中的關鍵作品之一。這部電影在美國電影史和西部片類型中具有重要地位,原因如下:
電影簡介
導演與主演:Clint Eastwood
上映年份:1973年
類型:西部片、懸疑、復仇
劇情概要:一名神秘的陌生人(伊斯特伍德飾)騎馬來到一個西部小鎮,揭開小鎮過去一段殘酷的秘密,並對那些背叛正義的人展開報復。
電影的地位與影響
1.風格大膽,突破傳統西部片框架:《High Plains Drifter》比傳統美國西部片更黑暗,風格更接近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特別是東木在賽爾喬·李昂尼的三部曲中的角色風格。它引入了神秘主義與超自然暗示(陌生人是否是幽靈?)這在當時的西部片中極為罕見。
2.道德灰色與反英雄形象: 主角是「反英雄」的典範:暴力、冷酷、不道德,但又帶有正義的動機。這部作品延續並深化了伊斯特伍德銀幕形象的「孤獨復仇者」,並影響了後來許多西部片與現代反英雄類型。
3.導演風格初見雛形: 這是伊斯特伍德第二部導演作品(第一部是《Play Misty for Me》),但也是他第一次導演西部片,展現出他日後電影中的一些重要主題:孤獨、正義、暴力的代價、制度的腐敗與冷漠。他在視覺風格上深受李昂尼與唐·席格的影響,形成他日後導演作品中的視覺與敘事風格。
4.政治與社會隱喻: 有觀點認為電影是對美國社會(特別是越戰與水門事件)中的道德虛偽與社會責任缺失的暗喻,批判群體對暴力的縱容與逃避。
評價與文化影響: 當時評價褒貶不一,但隨時間推移,該片越來越被視為經典,並常被提及為1970年代「後經典西部片」的重要作品。被影評人和電影學者認為是伊斯特伍德導演風格成熟的起點。影響後來如《Pale Rider》(1985)和《Unforgiven》(1992)的主題與敘事結構,後者最終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High Plains Drifter》不僅是一部風格鮮明、題材大膽的西部片,也是Clint Eastwood作為導演與影人轉型期的重要里程碑。它挑戰了傳統西部片的道德觀與類型邊界,預示了後現代西部片的發展方向,至今仍在電影史與類型電影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們只能仰望,不能低頭。一低頭,就看見脚下的泥濘在生蛆。
鼻孔朝地,惡臭更散涣人心。
最重要的是,某項堵死地下深泉的秘密計劃,據聞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太常低頭的話,若不巧發現了其蛛絲馬跡,對誰都是非常不利。
有一年,總統杯葛遠東燻肉,理由是「其燻肉的空氣素質带有獸性,對靈魂平静造成不平衡」。
全國“慣習孵育所”立即停課一星期,為“靈魂平静週”辦講座、防恐演习、文娛表演與面具工坊。
你没聽錯。這裏没有學校,只有“慣習孵育所”。一代一代的孩童到来,訓練他們頸項的韌性,以便参加一年一度的仰望考試。
科目不多,就是看天,看雲,看太陽,看月亮,看星星。
每年考試前,那些補習中心的生意特别好。導師都是前考官或現任改卷人,每一年都能百分百猜中考試的具體内容。
例如,怎樣看天方能看見祖父的慈爱?為何說雲是總統的嘉言懿行?太陽像徵什麽,總統夫人的大愛,總統千金的網红魅力,和/或總統寵物狗的討喜?
得高分的秘訣,在回答像“太陽像徵什麽”時,要不厭其煩地寫“總統夫人”、“總統千金”、“總統寵物狗”,不能省略成“總統夫人、千金和寵物狗”。
這不僅是錯誤的語法,而且觸犯了“三昧法令”:心中没領袖;没(和領袖有關的)太陽;没(和領袖有關的)格調。
照例,“慣習孵育所”所長每年在考試前夕,會在國家電視台發表獻詞。
那一年要是有同盟國領袖逝世,在獻詞前必須先来個哀悼三分鐘。在那三分鐘,任何人要是不放下手頭做着的事,满臉肅穆站起来,悲愴度少於三顆星星,也可以在“三昧法令”下被提控。
“慣習孵育所”考試獻詞,多年来嚴格遵照現任總統的規定,先肯定一輪第一任總統曼董·拉特的立國願景,公平對待各族群、各信仰;但他的善意被貪婪的外来者、異教徒濫用了。
更悲哀的是,後来的歷届總統,都不看天,看雲,看太陽,看月亮,看星星,或看得不够虔誠、到位,使到這個國家日益走向衰弱、腐敗,讓人民失去了尊嚴;靈魂失去依靠。
幸而,在最需要改革的時刻,現任的總統出現了。
出身草根鬥争的現任總統,感谢多數選民终於看出了善與惡、敵與我、急與緩、輕與重、蠻幹與智取的區别,更看出了總統在這些大是大非前的位置。歷史位置。
怎樣“看”,不僅僅是頸項定向的挑戰,更多的是怎樣看的智慧。
同學們,你們是國家未来的主人翁,這個國家的未来,就看你們這一次怎麽看了……。
劉釗:數字人文拓展諸多新概念
說到AI,先要提到數字人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人文社科研究,可以追溯到1949年。當時,意大利耶穌會神父羅伯特·布薩率團隊用IBM計算機花費了30年左右,到1980年編成了56卷百科全書式的托馬斯著作索引。20世紀末,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開始使用數字人文,到2024年《數字人文指南》一書誕生,這個名稱正式確定。
目前,國際上的數字人文機構已有200多家,中國有70多家數字人文專門研究機構,另有30多家高校機構也積極開展數字人文交叉研究。
從研究角度看,近年來,數字人文拓展出很多新概念,如數字文化、數字史學、數字考古學、計算哲學等,此外還包括計算語言學和自然語言處理。計算語言學和自然語言處理萌芽於1940至1950年代,核心問題是語言的自動理解和生成。基礎研究包括算法框架、知識圖譜;應用研究也涵蓋很多種類,其中就包含有古文字信息處理。
谷歌公司2017年推出的Transformer深度學習架構是算法框架上的突破;2018年推出的預訓練語言模型BERT,在語言理解指標上超越人類。另一AI巨頭OpenAI則從2018年起推出GPT系列模型。
在這樣的影響下,中文語言大模型也層出不窮,例如通義千問、文心一言、智譜清言、百川等。同時,在垂類領域,還出現了很多古漢語語言模型、民族語言模型及古籍智能平台。
技術影響下的傳統文科
談到數字人文,也不得不說說AI與人文社科的關係。
其實,文學對AI的衝擊更為敏感,文學家在AI面前越來越顯得無奈。中文逍遙大模型基於創作者的想法靈感,能夠一鍵生成萬字、一張圖寫出一部小說,它能大幅提升創作者的效率,也具備一次讀懂100萬字小說的功能。雖然對文學創作來說,作者的個性思維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但是AI寫作的《機憶之地》已在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賽評選中獲得二等獎——這是人類作家用3個小時,與AI平台前後對話66次、形成4萬多字的稿件後,從中複製5900多字形成的作品。
再以哲學為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2023年在《人工智能看哲學》一文中提出:「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沒有哪門學科比人工智能更需要和哲學打交道。」2024年,日本名古屋大學團隊利用生成式AI開發了一款可以與古希臘哲學家們進行對話的系統。
在歷史學研究中,AI也有廣泛應用。比如,通過綜合運用數據挖掘、指標評價、可視化分析等技術,研究人員可基於歷代《食貨志》文本研究古代中國農作物的空間分佈與集聚性特征;此外,通過AI制作復原的數字人,諸多歷史人物得以「復活」,從教材中走出來,穿越到現實之中。
考古學對科技進展最為敏感,有兩個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地質學家朱利安·湯普森團隊2016年在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的《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發為中國傳說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據》。他通過建立黃河流域數字高程模型,在鄭州至開封段發現寬達30公里的古河道遺跡,證明在公元前1920年的前後20年間存在一場持續20年以上的超級洪災,這正是大禹治水的現實背景。它不僅印證了《尚書》中「湯湯洪水方割」的記載,更意外觸發了關於大禹治水技術體系的全球大辯論。
(續上)另一個案例是2024年2月,谷歌旗下的DeepMind發佈了一個根據互聯網視頻訓練的基礎世界模型——Genie(精靈),可從合成圖像、照片、草圖生成多種動作可控的環境。2024年底推出的新一代世界模型Genie2,則可根據一張圖生成可供人類或AI智能體游玩的無限3D世界。這在考古發掘、歷史場景復原方面,有極為可觀的應用前景。
此外,AI在繪畫、音樂、詩歌、電影、舞蹈、雕塑等藝術領域也展現出強大能力。2018年,首件AI生成作品《埃德蒙·貝拉米肖像》就被佳士得以43.25萬美元拍出。
AI賦能古文字研究
再看筆者所熟悉的古文字研究領域,雖然我們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人文學科,但近年來同樣可以看到明顯的AI賦能的進展。
近幾年,國外在古典文字AI破譯方面有很多新的突破。比如,DeepMind與威尼斯大學人文系、哈佛大學希臘研究中心、牛津大學古典學院和雅典經濟與商業大學信息學系合作,共同推出名為「伊薩卡(Ithaca)」的深度學習模型,並將其用於修復古希臘受損的石碑銘文。另一個轟動學界的案例是,美國21歲的年輕科學家盧克·法裡托將AI與超過陽光亮度數億倍的X射線結合,由此成功解讀出意大利赫庫蘭尼姆古城中被火山灰掩埋燒焦的莎草紙卷軸中的第一個完整單詞「ΟΡΦΥΡΑ□」(意為「紫色」)。隨後,盧克還與其他人合作分析出超過兩千個字符,並認為這些內容與伊壁鳩魯哲學有關。
這些案例都給古文字研究者帶來啟示。1973年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八角廊40號西漢墓中出土的竹簡,由於墓葬被燒,導致竹簡嚴重碳化、變形。以往,研究者采取的是通過紅外照相和物理拉直的辦法來整理資料並辨別竹簡上的文字。現在,我們完全可以借用上述案例中辨別莎草紙的方式來提高整理質量。
據筆者所知,目前全國范圍內,已有十個院校團隊在從事古文字AI研究與開發工作,除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學校外,還包括三家河南的高校,因為河南是甲骨文的故鄉。
目前已知現存的甲骨片的總數大約是有16萬片,這16萬片當中有很多都是殘片、碎片。那麼,如何把這些碎片拼合到原來牛骨和龜甲上?必須借助於AI。
清華大學的李霜潔研發了人工智能文物拼綴系統「知微綴」,其與復旦大學教授蔣玉斌、博士生楊熠等人合作,以AI引導人類直覺的交互方式,帶動研究者高效發現甲骨新綴,目前已發現超過50組甲骨新綴成果。蔣玉斌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機協同的甲骨分類綴合研究」,目前甲骨綴合成果已超7000組,其中蔣玉斌綴合了500多組,楊熠綴合了400多組,兩人綴合加起來共900多組,佔學術界綴合總數的近七分之一。
古文字與AI的結合還包括圖像校重、古文字單字識別、古文字圖像文字識別、知識圖譜、多模態數據集等。
當然,AI與人文學科的融合,目前尚處於初步階段,AI生成內容在可信度、規范性上距離高質量的人文研究、教育和推廣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由於人文學科專業領域知識庫尚未形成規模,數據標准不統一,共享、整合的難度較大。加之跨學科人才培養,更是涉及招生、教學、就業以及評價機制各方面問題,這也帶來人文研究「AI鴻溝」的凸顯和加劇。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期待更多人文學者與AI雙向奔赴,共同迎接AI賦能的人文學科研究的騰飛。
(作者劉釗為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原題:AI賦能千行百業,傳統文科怎麼變?原見:2025-03-22上海上觀新聞)
丹納《藝術哲學》輪廓與色調~~在尼德蘭(编註:荷蘭),地面上無甚稀奇,物體的輪廓都在朦朧彌漫的水氣中顯得軟綿綿、模糊不清,因此,物體的表面成了主要的對象。一頭在吃草的牛、田野中間的屋頂、倚著欄桿的人,都像其他顏色中的一個色調而已。
物體的顯現,不是脫穎而出的,不是從周圍的景物中一下子跳將出來的,引起注意的是它顯像的過程,也就是說,從暗到明的構成,顏色由淡至濃的層次變化。
這兩樣因素把物體的總的色調變成一個凸出來的形象,使視覺感到物體的厚度(註:伯格著的《荷蘭的博物館》第206頁:「北方的美給你留下的印象在於造型而不在線條。在北方,形狀不是以線條而是以凸出的面浮現出來。可以這樣講,自然界表現自己不是靠素描。你在意大利城市里散步一小時,凖會遇見一個輪廓清晰的女子,整個體形令你想起希臘的雕像,側影像希臘的寶石浮雕,但你在安特衛普住上一年也不會遇到一個人的身體使你想到用輪廓來表現。那邊的人給你的印象只是一個凸出的形體,唯有顏色才能表達……每樣東西都不讓你看到輪廓,只給你一個整體」)。你一定要在當地住上幾日,方可體會這種線條從屬於面的現象。
畫家對這些細微之處極為敏銳,不會把色階中的極端放到一起,而只選取變化的開始部分;他奏出的音律總體上婉轉低徊,只偶爾會有明快的節拍;他所展現的是一種新的和諧,明暗之間的和諧,濃淡之間的和諧,情緒上的和諧,表現力很廣,也很深入;他常用髒兮兮的黃色、酒糟色、攙和的灰色、模糊的黑色,抹在這里或那里以突出形象,而這種塗抹卻呢個達到觸動人心的效果。這是繪畫史上最後的偉大發明,繪畫最能迎合現代人心靈的在於這一點,倫勃朗在荷蘭的天色中領會到的也是這一種色彩。
成功的生活之道在於耐得住性子、受得了苦差;壞了再造,從頭開始;堅持下去,不要讓一陣陣的怒火把你日常的努力毀掉,也不要隨著漫無邊際的畫像改變了努力的方向。 對於形象感不強烈的日耳曼人,鎮定、好思索便成了他的風格;對快感的要求不高,使他能夠不厭其煩地去做並不愜意的事情;由於感覺比較遲鈍,他更喜歡深度鑽研,不太在乎形式,重實質,輕外表;他不容易衝動,也就很少失去耐性,很少瘋狂發作;做事有條理性,使他能夠持之以恆去完成曠日持久的事業。總之,在他身上,外部的誘惑較少,內部的暴躁也見少,所以清醒的認識掌握著一切,理智更好地控制者內心的反抗與外在的沖擊。
丹納《藝術哲學》藝術家生性~~藝術家必須是個生性孤獨、好深思、愛正義的人,是個慷慨豪放、容易激動的人。流落在萎靡與腐化的群眾之間,周圍盡是欺詐與壓迫、專制與不義,自由與鄉土都受到摧殘,連自己的生命也受著威脅,覺得活著不過是苟延殘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個兒逃避在藝術中間;但在備受奴役的緘默之下,他的偉大的心靈和悲痛的情緒還是在藝術上盡情傾訴。
自然界有它的氣候,氣候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植物的出現;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氣候,它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藝術的出現。
倘若同一植物的幾顆種子,播在氣候不同,土壤各別的地方,讓它們各自去抽芽、長大、結果、繁殖;它們會適應各自的地域,生出好幾個變種;氣候的差別越大,種類的變化越顯著。
精神氣候仿佛在各種才干中做著「選擇」,只允許某幾類才幹發展而多多少少排斥別的。由於這個作用,你們才看到某些時代某些國家的藝術宗派,忽而發展理想的精神,忽而發展寫實的精神,有時以素描為主,有時以色彩為主。時代的趨向始終佔著統治地位。企圖向別方面發展的才幹會發覺此路不通;群眾思想和社會風氣的壓力,給藝術家定下一條發展的路,不是壓制藝術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轍。(第一章 永久原因)
比如考察意大利派,以其中最大的藝術家米開朗琪羅為例:為了有個明確的觀念,你們不妨回想一下他的傑作,放在佛羅倫薩梅提契墓上的四個雲石雕像。你們之中沒有見過原作的人,至少熟悉複製品。在兩個男人身上,尤其在一個睡著,一個正在醒來的女人身上,各個部分的比例毫無問題與真人的比例不同。便是在意大利也找不到 那樣的人物。你可以看見衣著華麗,年輕貌美的女子,眼晴發亮,蠻氣十足的鄉下人,肌肉結實,舉止大方的畫院中的模特兒;可是不論在鄉村中,在慶祝會上,在畫室里,不論在意大利還是在旁的地方,不論是現在還是十六世紀,沒有一個真正的男人女人,和米開朗琪羅陳列在梅提契廟堂中的憤激的英雄,心情悲痛的巨人式的處女相像。米開朗琪羅的典型是在他自己心中,在他自己的性格中找到的。
要在心中找到這樣的典型,藝術家必須是個生性孤獨,好深思,愛正義的人,是個慷慨豪放,容易激動的人,流落在萎靡與腐化的群眾之間,周圍盡是欺詐與壓迫,專制與不義,自由與鄉土都受到摧殘,連自已的生命也受著威脅,覺得活著不過是苟延殘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個兒逃避在藝術中間;但在備受奴役的緘默之下,他的偉大的心靈和悲痛的情緒還是在藝術上盡情傾訴。米開朗琪羅在那個睡著的雕像的座子上寫著:「只要世上還有苦難和羞辱,睡眠是甜蜜的,要能成為頑石,那就更好。一無所見,一無所感,便是我的福氣;因此別驚醒我。啊!說話輕些吧!」他受著這樣的情緒鼓動,才會創造那些形體;為了表現這情緒,他才改變正常的比例,把軀幹與四肢加長,把上半身彎向前面,眼眶特別凹陷,額上的皺痕像攢眉怒目的獅子,肩膀上堆著重重疊疊的肌肉,背上的筋和脊骨扭做一團,像一條拉得太緊,快要折斷的鐵索一般緊張。(第一章)
希臘人認為肉體自有肉體的莊嚴,不像現代人只想把肉體隸屬於頭腦。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軀幹、幫助身體飛縱的結實的腿彎:他們都感到興趣;他們不像我們特別注意沉思默想的寬廣的腦門、心情不快的緊蹙的眉毛、含譏帶諷的嘴唇的皺痕。(第四章 次要形勢)
丹納·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到了這個階段,人類才開始一種高級的生活,靜觀默想的生活,關心人所依賴的永久與基本的原因,關心那些控制萬物,連最小的地方都留有痕跡的,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徵。要達到這個目的,共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科學,靠著科學找出基本原因和基本規律,用正確的公式和抽象的字句表達出來;第二條路是藝術,人在藝術上表現基本原因與基本規律的時候;不用大眾無法了解而只有專家懂得的枯燥的定義,而是用易於感受的方式,不但訴之於理智,而且訴之於最普通的人的感官與感情。藝術就有這一個特點,藝術是「又高級又通俗」的東西,把最高級的內容傳達給大眾。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不管在複雜的還是簡單的情形之下,總是環境,就是風俗習慣與時代精神,決定藝術品的種類;環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種而淘汰其餘的品種;環境用重重障礙和不斷的攻擊,阻止別的品種發展。
奧林匹克運動會為四年一屆,敬奧林潑斯山上的宙斯神;半提運動會亦四年一屆,敬特爾斐城邦的阿波羅神;奈美運動會兩年一屆,敬奈美山谷中的宙斯神。以上三個運動會,再加兩年一屆的伊斯特米亞運動會,為古代最著名的「四大運動會」。
厭世的心理,幻想的傾向,經常的絕望,對溫情的飢渴,自然而然使人相信一種以世界為苦海,以生活為考驗,以醉心上帝為無上幸福,以皈依上帝為首要義務的宗教。
你們踏上前途的時候,大可對你們的時代和你們自己抱著希望;因為以上的研究已經證明,要創作優秀的作品,唯一的條件就是偉大的歌德早已指出過的,「不論你們的頭腦和心靈多麼廣闊,都應當裝滿你們的時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將來自然會產生的。
由此可見,藝術應當力求形似的是對象的某些東西而非全部。我們要辨別出這個需要模仿的部分;我可以預先回答,那是「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與相互依賴」。
原諒我用這個抽象的定義,你們聽了下文就會明白。 比如你面前有一個活的模型,或是男子,或是女人,你用來臨摹的工具只有一支鉛筆,一張比手掌大兩倍的紙;當然不能要求你把四肢的大小照樣複製,你的紙太小了;也不能要你畫出四肢的色調,你手頭只有黑白兩色。 所要求你的只是把對象的「關係」,首先是比例,就是大小的關係,複製出來。頭有多少長,身體的長度就應該若干倍於頭,手臂與腿的長度也應該以頭為標准,其餘的部分都是這樣。
其次,你還得把姿勢的形式或關係複製出來:對象身上的某種曲線,某種橢圓形,某種三角形,某種曲折,都要用性質相同的線條描畫。 總而言之,需要複製的不是別的,而是連接各個部分的關係;需要表達的不是肉體的單純的外表,而是肉體的邏輯。
那兒,人人識字,尤其在北部;年輕人都在大學里待上五六年,不但有錢的或境況優裕的,而且差不多全部中等階級,甚至下等階級中也有少數人熬著長期的清苦和飢寒進大學。 社會上極重學問,有時竟造成一種做作的風氣,流於迂腐。許多青年目力很好,也戴著眼鏡,裝出更有學問的神氣。(見:丹納著《藝術哲學》—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