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頻道》獻給所有為找尋、傳播、深耕生涯技藝的年輕人,和他們的師長與父母。資訊爆炸,腦子超載,但是我們的心和雙手需要知道怎麼做,才能給自己開創平安喜悅的一生。

Rating:
  • Currently 4/5 stars.

Views: 202

Albums: 藝頻道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iPLOP on Monday

十位中國院士談如何選專業

2024年高考成績出爐後,志願填報即將開始。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怎麼選擇專業?這些專業有何前景?做決定時該考慮哪些因素?本報特邀請十位院士,回答考生及家長關心的相關問題。

小學科、大視野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段寶岩:

電子機械工程是個小學科,但是小學科、大視野。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看似小眾的電子機械工程領域,實則蘊藏著無限的潛力和廣闊的視野。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設備在高頻、高增益、高集成度以及快速響應等方面的需求急劇上升,而電子機械工程正是推動這些性能指標實現質的飛躍的核心力量。

電子機械工程並非傳統機械工程的簡單延伸,其知識體系更為廣泛和深入。它融合了力學、機械原理、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學以及微波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近年來,這一領域更是從簡單的學科混合向深度融合轉變,通過系統的學科群和課程群構建,實現了知識體系的深度整合。

電子機械工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這個專業的學生既能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又能獲得廣闊的實踐視野,畢業後是做總工程師的「料子」。

數學是一把鑰匙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鄭志明:

如果你還在為選擇什麼專業而迷茫,不妨考慮下數學。數學有著獨特的轉移性,它像是一把鑰匙,能為你打開多個領域的大門。如果你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對其他領域產生了興趣,數學的背景能讓你輕鬆轉型,實現多元發展。

數學,不僅是學科內部的發展,更在於它與其他領域的交互與融合。這種交叉不僅能推動數學本身的進步,更能為其他領域注入新的活力。當然,真正的交叉研究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技術層面和工程層面的知識,實現從理想到現實的跨越。

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和試錯。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但正是這樣的過程,才能推動科學的進步。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投身於這樣的研究中,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挑戰,共同推動科學的發展。


打好基礎是關鍵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

學生們常問我該學什麼,我總是說,先把基礎打好,尤其是數學和物理。在工作中持續學習,才能在科研「馬拉松」中穩步前行。

原創的科研想法,都基於對基礎科學的深刻理解。我學物理出身,但物理只是我科研生涯的起點。在博士後階段,我接觸了材料科學,隨後又在機械、電子、醫療和化學等多個領域學習。這種跨學科的學習經歷,讓我能夠創造出新的科研天地。

年輕學子無需恐慌,人工智能雖然強大,但它無法替代人類原創思想和科學探索。只有我們打好基礎,保持開闊思路,才能在科研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在科研的道路上,我們會面臨許多選擇和挑戰,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對科學的熱愛和好奇,堅定方向,敢闖敢幹。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國家所需,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造福廣大老百姓。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面臨多次選擇,只要我們堅定方向,就能夠一步步走向自己期待的目標。沒有什麼是最好的選擇,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贏得成功。

通信專業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光纖傳送網與寬帶信息網專家鄔賀銓:

在通信領域,我們正見證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通信專業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從單純的通信連接,到如今的通感融合(下圖)、通算融合,乃至天地融合,通信的內涵與外延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這一變革的背後,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通信行業正迎來新的增長點,也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面對這一變革,青年學子應積極擁抱新技術,不斷學習新知識。在選擇專業時,關注那些具有前瞻性和交叉性的學科領域。同時,我們也需要培育更多的創新思維。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可以執行我們的指令,但創意卻源自人類。青年學子應發揮想像力,提出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推動行業持續創新。

此外,我鼓勵青年學子不要局限於專業學習,更要拓寬視野,涉獵多領域。人工智能正應用於各行各業,了解不同行業的需求和痛點,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運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原題:十位院士談如何選專業;本文得到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科學報國正當時」項目支持;2024-06-16 来源:光明日報;記者陳鵬光明網記者宋雅娟、蔡琳、武玥彤、戰釗、肖春芳、涂子怡、李欣哲、張夢凡)(下續)

Comment by iPLOP on Sunday

醫路漫漫,雖苦猶甜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傑:

大家常常笑稱,醫學生太苦了。但回過頭來再看那些辛苦的時刻,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加油站」。

在與醫學打交道的幾十年裡,我更加明白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個人的成長,更在於能夠為社會和他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在於探索生命的奧秘。

回首往昔,我也曾有過畏難的時候。醫學的知識浩如煙海,需要背誦和記憶的內容數不勝數。但漸漸地,我發現正是這些知識的積累,讓我在醫學的道路上面對科學難題時更加從容。

學習醫學相關專業大有可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擁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等多個學院。北大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也剛剛成立不久,它涵蓋了醫學的各個領域。各個附屬醫院也在多個學科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上都走在國際前列。無論你是喜歡做科學研究,還是喜歡管理,又或是想成為一名醫生,為每一位病人服務,都有廣闊的未來和前景。

對於年輕學子,我想說,醫路漫漫,選擇醫學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決定。希望學子們能夠把對醫學的熱愛融入國家發展的大環境中,產生更多的價值。

古生物學,很「熱」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系教授舒德干:

從小我就對大自然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喜歡探尋生命的奧秘,對於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十分著迷。也正因如此,我決定選擇古生物學作為我的未來研究方向。

有人說,古生物學是「冷板凳」,但我相信,任何對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探索都是熾熱的。恐龍為何會滅絕?人類又是如何演化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推動著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古生物學不僅揭示了地球生命的過去,更為我們理解現在、預測未來提供了寶貴的基礎。

獻身科學需要好奇心、勇氣和毅力。如今,人們對生命起源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古生物學正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希望學子們可以點亮古生物學前路的星星之火。

地學天地廣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方小敏:

我時常會回想起自己與地質學的奇妙緣分。初入大學時,我原本懷揣著學醫的夢想,卻誤打誤撞地踏入了地質學的世界。那時的我,對地質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抵觸,因為地質工作的艱辛和不確定性讓我心生畏懼。

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我逐漸感受到了地學的魅力。研究生階段,我選擇在母校蘭州大學攻讀自然地理學專業,我發現地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地學相關的研究成果影響著人類的現在和未來。

能源、農業、科技等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均與地學密切相關。比如,它可以為新能源選址做好科技支撐,為農業提質增效。同時,地學也是在和過去對話,它可以從地球滄桑巨變留下的歷史痕跡裡,找尋一絲又一絲線索,從而搭建模型預測未來,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

從事地學研究並不需要具備哪些特殊素質,只要你熱愛大自然,熱愛腳下這片土地,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你就會產生對地學的興趣,而當你把興趣與國家的需求有效結合,人生也將會非常幸福。希望有志青年可以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尋求技術背後之「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

物理和數學作為現代技術的「源代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們相互關聯,為科技發展奠定基礎。物理學在探索自然世界的過程中,揭示了許多規律和現象。然而,僅發現這些規律和現象並不夠,我們更要將這些發現定量化。定量化的關鍵在於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數學為我們提供了理解、表達和應用物理定律的精確工具。

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人機共進成為趨勢,但我們應尋求技術背後的「道」,掌握其深層次原理。因此,要鼓勵學子築牢基礎並培養創新能力,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在選擇專業時,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傾向來選擇方向,兼顧個人興趣和社會需求,興趣可以引領我們投入熱情,而社會需求則像帆一樣,為職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方向。

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郝躍:

微電子學是信息領域的重要基礎學科,微電子技術就是利用微細加工方法實現電子信息系統的微型化。集成電路芯片就是微電子技術的直接產物,對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於青年學子的成長,我始終強調興趣的重要性。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最好的例證。年少時,我便對無線電充滿熱情,自己動手裝配收音機、電視機,這種強烈的興趣引領我走進了半導體物理器件的研究領域。所以,青年學子們不要在題海中迷失方向,而是要發掘並培養自己的興趣,找到真正熱愛的細分領域。

此外,青年學子還應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敢於創新的勇氣和勇於實踐的精神。在面對科研或產業挑戰時,不妨問自己四個問題:研究的重要性在哪裡?難點是什麼?有何解決辦法?解決難題後會產生怎樣的效益?這四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定位研究方向,找到突破口。

每個人的發展都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希望青年學子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

(原題:十位院士談如何選專業;本文得到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科學報國正當時」項目支持;2024-06-16 来源:光明日報;記者陳鵬光明網記者宋雅娟、蔡琳、武玥彤、戰釗、肖春芳、涂子怡、李欣哲、張夢凡)

Comment by iPLOP on Sunday

楊柳·讓青年與城市互相成就~~簡約乾淨、出行便利、免費入住……天津中醫藥大學應屆畢業生田夢前往江蘇求職,一到蘇州姑蘇區平江文創人才街區的青年驛站,就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魅力。

為滿足外地高校應屆畢業生在當地求職期間的住宿需求,蘇州將部分酒店、公寓改造為100餘處「青年人才驛站」,學生只需在小程序上申請,即可獲得最多14天免費住宿。幫助學生減輕求職期間的開銷,彰顯城市的發展溫度,有助於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深圳天安雲谷青年活動陣地「54號」移動艙。[光明網資料圖片]

城市是青年集中、發展活躍的區域。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1.1%,高於整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個百分點。一批又一批青年來到城市、揮灑汗水,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助力城市發展。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創新之城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32.5歲。「來了就是深圳人」,開放包容的理念吸引大批青年來到這裡,共同創造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奇跡。雙向奔赴、互相成就,也詮釋了城市和青年之間最好的關係。

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2022年,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明確了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理念內涵,倡導青年優先發展。兩年多以來,各地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著力優化青年發展環境,更好滿足了青年的多元化、多層次發展需求。

青年處於成長的關鍵階段,面臨一些困難和壓力,需要更多關心關愛。河北邯鄲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讓青年家長「送得放心、托得安心」;山東在全省實施「青年優居計劃」,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年住房、租房、購房等不同階段的現實需求;貴州貴陽打造「青年卡」綜合服務平台,為全市青年提供線上與線下融合、政府與市場結合的一體化綜合服務……當前,越來越多城市的青年發展政策更加體系化、更具普惠性,為廣大青年創造了更安心、更舒適的奮斗環境。

也要看到,城市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各方面條件不斷改善,站在更高起點上的新一代青年,也有新的期望。更好激發青年的奮斗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要將促進青年工作高質量發展融入城市發展戰略,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用心用情用力幫助青年解決畢業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對城市而言,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也就是塑造未來。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並不是給青年建「溫室」,而是要為努力奔跑、勇敢追夢的青年設置「加油站」,讓他們以更好的狀態去破難題、促發展、建功業,在貢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奮斗路上走得更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當代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深入了解青年群體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搭好施展才華的舞台,定能讓青年與城市的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蕩,為高質量發展匯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2024-06-2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楊 柳)

Comment by iPLOP on June 22, 2024 at 11:39am

大專生激增亟需結構化實習·鄉區企業也可申請配對補助

(吉隆坡19日訊)人才機構(TalentCorp)總執行長湯姆斯馬修呼籲中小企業及初創公司,包括在鄉區經營者,申請中小型企業工業培訓配對補助金(LiKES)

他今日發文告說,於昨天推介的LiKES讓相關行業充分善用政府提供的獎掖, 通過工業培訓栽培本地人才減輕負擔。

「強化勞動力供需導向的主要層面關鍵在於落實結構化的行業培訓。結構化的行業培訓是栽培高素質人才的主要策略之一。

「結構化的行業培訓也發揮作用減少青年失業、解決技能不匹配和就業不足,以及提高人才技能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的行業需求。」

人力資源部長沈志強昨天為LiKES主持推介禮,這個由人才機構推出的新舉措,獲得政府3000萬令吉的撥款作為配對資金,惠及3萬名實習生。

LiKES配對補助金涵蓋最長6個月的培訓期,申請的雇主須提供至少10周的培訓,並提供最低工業培訓津貼才符合資格。

湯姆斯說,隨著大專院校學生的人數上升,每年有超過27萬7000人必須進行工業培訓,以致政府有必要檢視工業培訓,例如企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

他指出,人才機構在去年7月主辦的國家工業培訓方向工作坊也發現,基於各種原因,並非所有公司實施提供津貼的結構化工業培訓。

因此,他認為,LiKES是一項積極的干預措施栽培年輕人才,無論是大學或技職教育與培訓(TVET)的學生以滿足行業需求。

他提到,該倡議也是快速及有效的干預措施,刺激中小企業經濟、就業市場及人才渠道。

「LiKES也旨在降低實習生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在大城市如巴生谷、檳州和新山,即提供大量工業培訓的地點。」(2024年03月19日 原載:南洋商报

Comment by iPLOP on June 16, 2024 at 2:29pm

Revitalizing Our Economy through Creative & Cultural Programs
by Dr. Tan Beng Huat, Founder, www.iconada.tv

Embracing cultural creativity can transform our local economy, with initiatives like cultural tourism and homestay programs leading the charge. A key highlight of these programs is the food, which doesn't just satisfy hunger but also brings joy and a sense of warmth.

Despite our area's rich natural and cultural assets, we've faced economic hurdles due to a lack of imaginative solutions. However, dedicated community leaders are working hard to change this. With their successful track records in community projects, they've crafted detailed plans to showcase our area's charm as a top destination.

To uplift the local economy,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these plans include small-scale programs designed to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One exciting initiative is the homestay program, which taps into the curiosity of global tourists. Food, a pivotal element in the success of homestays, requires locals to master the culinary arts. While perfecting traditional dishes is essential, hosts should also learn to prepare a variety of local foods with international appeal to cater to diverse guests.

In today’s digital age, social media offers a convenient way to acquire new skills. Countless video tutorials can teach you how to cook various cuisines without leaving your home, making learning accessible and easy.

Additionally, the Enterprise Learning for Place (ELP) initiative, supported by local institutions, enhances this learning with physical facilities and community backing.

As loc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become more common, individuals have ample opportunities to test their skills and even build fulfilling careers.

Comment by iPLOP on January 10, 2024 at 4:36am


50年翻轉·中國管理教育

馬中1974年正式建交,1978年改革開放。在管理教育方面,最早是怎樣的情况?台灣徐木蘭教授在她的名著《見樹又見林—經营的藝術》(1983年,台北天下雜誌出版)一書中,有一篇〈管理之風吹向中國大陸〉(34—39頁),做了極好的分析。

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對比今天崛起後的中國,是多麽的“謙卑”?

反觀50年前馬中建交初期,我們在各方面又有多少領先的地方?

如果看了中國當年在方方面面的管理技術有多可笑,我們還是省省吧。

不如看看我們今天怎麽落後了,在趁50週年紀念之際,趕上去吧。

(舊文檔陳明發學習〉有更多關係中國MBA的材料

Comment by iPLOP on October 23, 2023 at 2:13pm


高質量“一帶一路”教育方案

金秋十月,稻菽千重。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以中國方案求解全球發展難題,推動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康莊大道。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沈甸甸的成就,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在語言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培訓合作、人文交流研究等方面精心謀劃、精準發力。一條滿載著語言、文化、技術的智力絲綢之路,跨越時空界限、語言阻隔,成為連接世界各國的多彩紐帶。

語言互通,夯實民心根基

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互聯的前提、民心相通的橋梁。

不久前,第2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落下帷幕,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學生李一帆獲得全球總冠軍。臭豆腐、螺螄粉、烤串……說起中國的地道小吃,李一帆如數家珍。

「中文啟發了我的過去,影響著我的當下,也將塑造我的未來。」參加「漢語橋」夏令營的青年學生大多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他們說中文、寫中文、唱中文,熟稔詩詞、茶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這些得益於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開展的國際中文教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密集出臺,「語言互通」成為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南非、埃及、新加坡、老撾、塞爾維亞、古巴……從西亞到東歐,從非洲到拉美,國際中文教育受眾規模不斷擴大。「漢語橋」夏令營項目累計邀請100餘個國家近5萬名青少年來華訪學,支持143個國家10萬名中文愛好者線上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

2022年,100多位來自沙特的青年中文學習者和愛好者給習近平主席寫信,分享學習中文的收獲和感悟。不久後,他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鼓勵沙特青年學好中文,為增進中沙、中阿友誼作出新的貢獻。

國際中文教育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千家萬戶。截至目前,沙特9所大學建立中文相關專業,累計培訓300多名本土教師,支持1000多名大學生參加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在線研修班;埃及簽署《關於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建成23個中文系、3所孔子學院和4所孔子課堂,在孔子學院學習人數達到5萬人……

埃及資深國際事務學者、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桑·拉傑布說,十年來,國際中文教育在埃及蓬勃發展,中文教學形式多樣,通過講故事、詩朗誦、辦比賽等活動,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語言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也為中埃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搭建了橋梁。

「語言橋」的根基還在不斷夯實。十年來,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的設立,助力培養出一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土中文教師;「外國人講中國故事」「故事裏的中國」等系列文化叢書的打造與《冬奧中文100句》《大運中文100句》等中文學習讀本的推出,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文學習者的熱烈歡迎。

人才共育,加強交流對話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一個個優質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生根,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急需一大批能夠讀懂彼此、深入對話的人才。

10月2日,雅萬高鐵正式啟用,這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正在中國電建印尼代表處擔任市場開發經理的黃朝欽,通過電視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作為一名留學生,真希望印尼發展能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曾在中國留過學的他情不自禁回憶起在中國乘坐「復興號」高鐵的經歷。

黃朝欽曾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留學4年,畢業時,通過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的「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入職中國電建印尼分部,現在主要負責對接當地政府和企業。「留學中國的經歷給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篤定地說。

像黃朝欽這樣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留學生還有很多,他們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話的使者。

Comment by iPLOP on October 23, 2023 at 2:12pm

今年7月,習近平主席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指出:「希望你們與中國同行加強交流、互學互鑒,通過審計這個窗口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為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積極貢獻力量。」

截至2023年6月,設立於2016年的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已累計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審計機關培養了數百名專業人才。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共育規模不斷擴大。來華留學生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生人數過半,「留學中國」品牌越來越響亮。與此同時,前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增加,2017年,我國有6萬多人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且人數不斷增加。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中國教育部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通過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3種模式培養共建國家人才。支持具有學科優勢和國際合作基礎的高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要求與發展戰略,開展高新技術、基礎能源、現代服務、政策與金融等四大行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與廣西、雲南、福建等19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支持其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創新培養模式;與4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在23個共建國家開展境外辦學,與共建國家建立了17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中國政府原子能獎學金項目已為26個共建國家培養了近200名和平利用核能相關專業的碩博士研究生。共建國家還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示範帶動作用,深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合作。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以來,已成為中國—東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間教育合作平臺;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累計吸引新加坡、俄羅斯、匈牙利等56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所院校參展;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啟動「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深化中國—中東歐教育交流合作,區域教育交流合作網越織越密。

技術共享,增進民生福祉

中歐班列宛如鋼鐵巨龍翻山越嶺,中老、匈塞、蒙內、雅萬等鐵路仿若動脈拓展延伸……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內,一片四五米高的菌草林蓊郁蔥蘢。一批菌草鹿角靈芝正在菌草林的遮蔽下,快速生長。來自盧旺達的艾瑪布爾正在福建農林大學讀博,從2018年入校起,他就開始深入學習關於菌草的各類知識。對於菌草種植技術的研究,一方面源於科研興趣,更多是因為學成回國後,他想將中國的菌草技術帶給盧旺達當地的農民。

在盧旺達、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民眾親切地將菌草稱為「中國草」「幸福草」「太陽草」,菌草技術為當地許多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帶來了希望,也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了新的食品和營養來源。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關鍵技術共享成為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引擎。

2018年,中國教育部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印發《高校科技創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行動計劃》,支持高校發揮高鐵技術、先進核能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製造技術、生物育種等方面技術優勢,共享相關領域關鍵技術,推動高校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重大工程提供技術援助。

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中亞之行,「魯班工坊」是高頻詞之一。「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魯班工坊」成為中國境外辦學的「新名片」,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共同發展。

「魯班工坊」由中國教育部指導,經天津市原創並率先主導推動實施。工坊采取「學歷教育+技術培訓」方式,用中國標準培訓當地教師,再由當地教師教授學生,在認同的基礎上,將中國職業教育優秀成果與其他國家分享。

以「魯班工坊」為媒,中國職業教育揚帆「出海」。自2016年全球第一家「魯班工坊」——泰國「魯班工坊」建成運行以來,天津、浙江、陜西、四川等省市相關院校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圍繞中非、上合、金磚、中阿等多邊機制,參與建設「魯班工坊」。「魯班工坊」落地泰國、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等20多個國家。

在巴基斯坦「魯班工坊」農機培訓海外實訓基地,「魯班工坊」的學生操作著農機培訓實訓設備「中國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熟練掌握現代農業技能,玉米摘穗、苞葉脫皮、提升排雜、稭稈還田;在葡萄牙「魯班工坊」,塞圖巴爾理工學院學生亞歷山大·熱拉爾多不僅學會了使用各種機器人、視覺設備等,還開發了一個工業通信研究項目;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泰國教師黃可瑩與中國教師孫健鵬因「魯班工坊」結緣,攜手培養異國現代「魯班」……

截至目前,「魯班工坊」開設有自動化、雲計算、電子信息、動車組檢修、工業機器人、城市熱能應用等70多個專業,累計招收學歷生6100餘人,非學歷生31000餘人次,培訓外方專業教師4000餘人次。中外院校合作開發教材220余本,多個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納入合作國國民教育體系,與數家中國企業、海外企業開展深入合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古話,如今正伴隨著「魯班工坊」以及工匠精神,在新絲路上熠熠生輝,成為鋪就「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幸福路」的不竭動力。

教育關乎未來,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篇章,更是「一帶一路」上增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的橋梁。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回望來時路,展望未來途,我們更將攜手同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更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發展繁榮。((原題: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寫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2023-10-17;來源:《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萍)

Comment by iPLOP on July 27, 2023 at 12:00am


愛墾採訪報導:鄉產學教育數字經濟産業學院
 

實際行動包括:調研業內+數字化和數字化轉型企業實體,了解企業用人需求、梳理數字人才崗位能力模型;并且舉辦若干場次的以行業專家(如人力資源經理)、高校、職校學科帶頭人、重點本科學者爲主的焦點會議 / 研討會;分析近年就業崗位需求;走訪中高院校,進行對比分析數字經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然後,積極與國內高等院校達成合作意向,落地共建數字經濟産業學院,形成了以“鄉產學”的聯動人才培養模式,未來三年將落地超過若干所所數字經濟産業學院,培養的數字經濟人才超過3萬人。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November 30, 2022 at 9:17pm

各行各業的祖師爺

行業祖師崇拜是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分支,過去各行業都很重視,視其為本行業的保護神。民間有「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的說法。祖師爺們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間接地開創、扶持過本行業。有些人成為祖師爺純屬偶然,有的是後人強行安上去的,有的幾個行業共用一個祖師爺,像典當業、算命業、香燭業、蠶業、絲織業、糕點業都是拿關羽作為祖師爺。有的則是一個行業有好幾個祖師爺,像鹽業就有管仲、蚩尤、張飛、炎帝、魯班等。中國各地各行業千古流傳,均有供奉「祖師爺」的習俗,較常見有:

農業:奉祀土神和谷神。周代的始祖名棄,又名后稷,在堯、舜時期被封做農官,教民耕種稷麥,故後世農業尊其為祖師,並與社神合一,稱為土地神。村野之間,每隔三五里的田頭路邊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廟,皖西南一帶稱之為「社祀廟」,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後,各土地廟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復。

黃帝

裁縫業:尊奉軒轅氏(黃帝)。《史記》稱黃帝:「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後世尊其為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因傳言黃帝曾教民眾用骨針穿麻線縫樹葉和獸皮做衣,故被縫紉業尊為祖師。

蠶絲業:尊奉嫘祖(又作累祖)。傳說她是黃帝的妻子,曾教民養蠶治絲,北周以後被視為蠶神。

織布業:尊黃道婆為祖師。黃道婆為松江烏泥涇(今屬上海市)人,少年時流落至崖州(今海南崖縣),從黎族人學習了紡織技術。後回鄉改革、推廣軋花、紡車和織機技術,影響深遠。

杜康

堪輿五術業: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詡(亦有稱禪),春秋時代河南琪縣人,居雲夢山,精通堪輿數術命相、醫術、授徒孫臏,得道後受後人尊崇為祖師。

印刷業:倉頡。倉頡,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他造字以供後人沿擊記錄及溝通。「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木匠:魯班。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魯國公族之後。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因是魯國(都城為今山東曲阜)人(一說曲阜人,另說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傘、鋸子、刨子、鑽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魯班

竹木泥瓦匠:同尊魯班為祖師。歷史上確有其人,氏公輸,名般(取同音字為「班」),春秋時魯國人,故稱魯班,生平創造過雲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製飛烏等,為當時傑出的發明家。

鐵匠、銅匠、銀匠與冶鑄業均尊太上老君為祖師。《老子內傳》稱:「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傳說老子曾鑄造八卦爐(後人稱為「老君爐」)煉製丹藥以求長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