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紋身的梁山好漢 下

6) 龔旺(花項虎) — 浑身虎斑、脖項吞虎頭

原文(節錄):「一個喚做‘花項虎’龔旺,浑身上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Wikisource)

白話:龔旺幾乎把自己刺成了「活虎」,體表虎斑、頸部刻虎頭。

註解:把整身刺成猛獸皮紋是極端的「擬獸化」策略,直觀強化其野性與凶猛。
(Wikisource)

7) 楊雄(病關索) —「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

原文(節錄):「…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那人姓楊,名雄…」(出場描寫)。
(Wikisource)

白話:楊雄身上亦有花繡狀的紋飾,作者寫成「藍靛般的一身花繡」。

註解:書中描述把花繡式紋身不僅給好漢,也給了一些市井或差役出身的人物(例如行刑者),顯示紋身在社會階層上的分佈不只限於某一群。
(Wikisource)

「古代敘事中還有哪些著名的紋身好漢?」(中國古代敘事/筆記裡的其他例子)

唐代筆記中有典型例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有男子把白居易詩句刺滿全身(常被引用為刺詩的例證)。(可參見唐代文獻與近年研究討論)(Zhihu)

史料與筆記還舉出:韋少卿(胸上刺樹與鳥,關涉詩意)、趙高(背上刻毗沙門天王像以圖護身/避杖)等例子——這些都出現在《酉陽雜俎》或類似筆記裡。這類材料展示:文身在古代既可作詩意裝飾、也可帶宗教護符功能。(IHP)

文化意義

《水滸傳》把紋身作為人物塑造的視覺符碼:綽號(如九紋龍、花和尚、花項虎)往往與身體上的紋飾直接連結,紋身成為「社會標識+性格暗示」的便捷工具。(Wikisource)

古代敘事與筆記告訴我們:紋身在不同時期可承載美學(花繡)/武勇(猛獸)/宗教護符(天王)等多重意義,並非單一的污名化符號。(IHP)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