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格晴等:生命何以特殊?生命性對記憶的影響及認知機制 7

4.不足與展望

4.1.生命性概念的界定


相比其他理論,對編碼豐富性理論進行考察具有方法學上的優勢,因為要求被試報告其看到單詞時
產生的聯想,是一種直接的行為測量方式。編碼豐富性理論值得被進一步研究確認,不過更全面的研究設計應當考慮其與注意捕獲機制之間的傳遞關系。比如,由於生命性信息吸引了更多注意,進而激活了更豐富的關聯信息,或者產生豐富關聯信息的過程消耗了更多的注意資源(Meinhardt et al., 2020)

現有研究多將生命性界定為將生物與非生物區分開來的特質,或是生物所具有的非生物所不具備的
特征。該定義盡管簡明易懂,但並不精確,由此導致了在微觀層面上對生命性的定義仍存留的兩個重要問題。其一,生命性是二分變量還是連續變量?有研究者認為它是二分的,即只存在生命和非生命兩種狀態(Yamamoto, 2006),而來自神經科學的證據顯示,被試在看到不同的生命和非生命詞時,大腦腹側視皮層的激活呈現出梯度的特征,而非簡單的二分狀態(Sha et al., 2015)。其二,究竟什麼樣的物體是有生命的?有人認為植物應該屬於「有生命」范疇,有人則認為植物沒有能動性且不能表現出「生物運動」這一特性,因而不具有生命性。這個問題可以被進一步歸納為,生命性究竟是物理或軀體層面的「活著」,還是囊括了認知能力,如反應性、心理狀態甚至是交流能力等條件的滿足(Rakison & Poulin-Dubois, 2001)

進一步明確生命性的定義也有助於對生命性效應的邊際條件和應用價值的探究。

4.2. 生命性效應的機制探討

如上所述,生命性效應的產生機制尚未探明,進一步釐清該效應的潛在機制將促進人們對生命性加工優勢的理解與應用(Calvillo & Hawkins, 2016; Lowder & Gordon, 2015; Popp & Serra, 2016)。未來對其機
制的探討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上文討論的諸多機制之間並不相互排斥,不同機制間可能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促成生命性效應的產生。因此,不同機制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應當得到更多重視。例如,不同機制可能在記憶過程的不同階段發揮作用,彼此間存在承接關系。注意捕獲發生在記憶編碼的早期階段,是生命信息影響記憶的早期機制,喚起與激活水平則是從編碼加工所處的中期階段進行解釋,而加工深度則主要體現在記憶編碼的中後期階段。研究者可以通過操縱其中某個加工環節,考查其它加工過程是否受到影響。例如,未來研究可以通過指導語使被試對生命詞匯和非生命詞匯分配同等的注意資源,檢驗被試對兩種詞匯產生的心理表象和相關聯想的動態性與豐富性是否依然存在差異。

其次,若使用詞匯記憶任務,應注意區分詞匯屬性特征及其所影響的認知過程。在檢驗心理喚起機
制的研究中,研究者操縱了詞匯的喚起水平並認為它可以代表任務中被試體驗到的喚起水平;類似地,在對「感知到的威脅性」這一潛在機制進行研究時,也是通過操縱詞匯的威脅性水平來實現。的確,由於人類心智的認知加工過程難以直接測量,使用此類間接的方式來探究機制具有其優勢,但被試在實際任務中的加工體驗並不完全受到詞匯屬性操縱的影響,相關的操縱檢驗應該在任務中有所體現。同樣,未來研究在操縱喚起水平和威脅性感知等因素時,應該考慮在線檢測被試實時的心理體驗,如采集被試的心率、皮膚電數據,或收集其自我報告的心理體驗。

4.3. 生命性效應的長時可持續性


再者,除了從認知層面探討生命性效應的機制之外,生命性效應的神經機制也亟待考查。已有研究
發現,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在腹側顳葉皮質(VTC)的激活位置不同(Grill-Spector & Weiner, 2014),該區域是負責類別表征的腦區。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