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這就是說,我們要從此在的生存活動的「關聯關係」出發,而不是從「我」出發,來理解活動主體所關涉的「自身」,從而回答生存活動中的「人是誰?」的問題。「我」並不先於「我們」,它更不先於「自身」,而且「我」也並不排斥「我們」,仿佛在「我們」之中就不存在著實現本真性的「我」的可能。「我」和「我們」是理解「自身」並行不悖且不可分割的兩個同等重要的維度。
通過對以上哲學思路的澄清,我們在考察海德格爾關於藝術(詩作為其本質)與人之生存的本真性贏獲之間的關係時,也必須同時從這兩個維度去思考。這意味著,「詩意家園」與「本真性的民族共同體」是理解人的本真生存的並行不悖且不可分割的兩個維度。詩人對於「家」與「國」的雙重建基乃是對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就已經展開的此在本真性的「個體」與「民族」的雙重維度的發展而已。在早期《存在與時間》中,這兩個維度就表現為:通過死亡的時間性分析揭示個體此在的本真性,同時,也允諾了一種本真性共在的可能,只是後者在早期文本中並未得到足夠的展開,而海德格爾在中後期思想中,通過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存在建基作用填補了這一薄弱環節。
二、「我們」:作為語言共同體的「民族」(VVoollkk)
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我們自身是誰」,海德格爾會如何回答呢?「我們自身」作為一個共同體(Gemeinschaft)的源初性規定究竟來自何處呢?海德格爾認為「我們」的源初規定性不能從物理學角度獲得,比如在地球的某塊區域上生活,共同出現在某一段天體時間里,也不能從生物學角度獲得,比如有共同的種族或基因上的傳承。他認為,我們是通過自身的決斷融入到一個民族而成為「我們」的:
我們作為此在以我們自己的方式融入到對民族(Volk)的歸屬性之中,我們立於民族的存在之中,我們就是這一民族自身。我們自身是誰?回答:民族。我們是一個民族,並不是抽象的民族。[13]
在這里,海德格爾提出,民族不是一個在科學意義上的自然性事實,仿佛只要有許多人現成地在一起,就有「民族」,就有「我們」,毋寧說,作為民族的我們是在一系列決斷中產生的。如上面的例子,只有「相互傾聽」的這一決斷才保證了「我們在開會」。我們作為一個民族成立,在於我們(決斷性地)參與了塑造共同的精神、文化和習俗。
那到底該如何理解「民族」(Volk,注意亦可翻譯為「人民」)呢?海德格爾分別從身體、靈魂和精神三個方面對「民族」概念的一般含義進行了解釋。從「身體」方面看,民族被理解為居住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口,包括從血緣或者種群角度理解的「族人」「種族」;從「靈魂」方面看,民族被理解為在生長的居住點,給人身上打下了烙印的習俗或生活方式,包括「民歌」「民俗」「民族節日」等;而從「精神」的角度看,民族被理解為「歷史性的、有著認知和意志的精神性存在」。[14]
[13](1) Heidgger,Logik als die Frage nach dem Wesen der Sprache,Gesamtausgabe,Bd.38,Hrsg.:Günter Seubold,Verlag Vittorio Klostermann,1998:57.
[14](2) Heidgger,Logik als die Frage nach dem Wesen der Sprache,Gesamtausgabe,Bd.38,Hrsg.:Günter Seubold,Verlag Vittorio Klostermann,1998:67.
但以上這種分析主要還是從社會學意義上講的,[15] 嚴格來說,它回答的還是「民族是什麼」,依然把民族當作一種特別的現成存在者進行了規定。如果以「誰」來追問民族,那真正合適的提問方式是:這個作為我們自身的民族,它是誰?顯然,這不再是一個科學問題,既不是自然科學也不是社會科學回答的問題,因為它不是對事實的研究,而是一個「決斷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如何通過決斷性的行動來塑造我們自身的問題。海德格爾對著台下聽課的學生舉例說道:比如「當我們說『我們一起參與到這所大學的教育活動中』,我們如何行使決斷」。如果僅僅是談論一下校園的風景,或者對學校的過去以及現在表達肯定或否定態度,根本就不算決斷性地參與到大學的教育活動中,沒有真正進入作為大學共同體的「我們」。一種真正的決斷,比如「我決定不再閒蕩,認真准備考試,獲得學位證書;以後,我將認真開展實用的職業培訓,做好本職工作,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對民族共同體有用的人」。[16]而這樣的決斷,總是朝向未來的,它自身作為一個事件必須預先地進入到未來的事件之中。這意味著,「這個作為我們自身的民族,它是誰?」這個問題既關乎我們的歷史及現狀,更關乎我們自身朝向未來的決斷。也就是說,在海德格爾看來,能夠作為「民族」的源初規定性的那種東西,它必須具備統攝民族的歷史、現在與未來的特別的時間性,並且尤其能夠先行到未來,並在自身歷史化的同時塑形現在。這一關鍵的角色,海德格爾給出的答案是語言。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