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哲·如何理解維柯的《新科學》?2

第三,維柯的術語奇特。他喜歡用拉丁語和希臘語詞的本義。他並非故作玄妙,而是因為他所考慮的問題根本不在時人的視野之內,因此他沒有現成的術語可用,只好自己從古代語言中尋找。因此,《新科學》的「英譯者的引論」專門就維柯的術語法做了詳細的解釋,讀者可以參考。比方說,維柯很少使用「藝術」一詞,更不可能使用在他身後的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發明的「審美」一詞,而是使用「詩性」一詞。

他不使用「藝術」一詞的原因是,在古希臘語中,「藝術」與「工藝」漫然不分,而維柯討厭這個詞的技術色彩,雖然他比誰都相信技術的起源是藝術。再如,在《新科學》中,維柯竟然很少使用「文化」(culture)一詞,這既是因為這個詞在當時還不甚流行,也是因為這個詞帶有「培植」(作物)這種原始意義。他用來表達現代意義的「文化」的術語是「各民族世界」(ilmondodellenazioni)、「民政世界」(the civil world)、「人類世界」(the world of men);另外,「邦政」(polity)、「民政」(civity)和「人類」或「人道」(humanity),這些在維柯的詞匯中都是同義詞。維柯的術語法是有道理的,因為任何與自然相對立的現象,畢竟都是可以用這些詞語來表示的,而它們的意思就是「文化」,即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第四,維柯大量引用古希臘羅馬的神話,以及歐洲各國的神話。這些光怪陸離的材料,歐洲學者也不見得那麽熟悉,中國學者就更是莫名其妙了。雪上加霜的是,維柯在引用這些關於史前的材料的時候,我們有的時候沒辦法判斷他是否真的相信某些有關事實的說法。我們發現維柯好像確實相信所謂「巨人」的歷史存在。另外,《新科學》中不乏非科學的臆斷和附會之詞。雖然材料方面的這些缺陷完全無損於維柯的理論,但它足以使自命不凡的現代學者相信這本偉大的著作中的一切內容都是類似於此的胡說八道。

二、《新科學》的主旨是探討文化的起源

上文所引伯林和朱光潛的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即《新科學》的主旨就是探討文化或文明的起源(我們不打算在這兩個詞之間做區別)。由於文化不過是人的生活方式的另外一種說法,因此文化的起源與人類或人性的起源是同一個問題。

人文學科歸根到底是探討文化、人性或人類的本質;但是,如果不知道其起源,當然就無法理解其本質。起源和本質是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肯定,維柯寫作《新科學》的動機,就是因為他完全相信這一觀念。

由於維柯的《新科學》從出版之後就不曾受到西方思想界的重視,因此在維柯之後,西方思想界敗壞了人類、人性或文化的本質或起源這一問題本身;換言之,他們輕看了這一問題。要正確理解這一問題,必須把這一問題如此表述:

文化、人性或人類並不是從來就存在的現象;它是在「自然世界」已經存在多時之後才發生的。比方說,在恐龍滅絕之後好久,地球上也不見人的蹤跡。在地球的自然史的大部分時間中,我們所知的這個星球是一個完全的「自然世界」,其中並無一絲人的痕跡。但是,人類、人性或文化(我們把這些詞理解為同義詞)竟然從這個純粹的「自然世界」中誕生了。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人類這種並不自然的現象是如何從純粹的自然世界中發生的?

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達爾文好像提供了令人滿意的答案:人類和其它一切生物都是進化過程的產物。這一結論是無可懷疑的。凡不是過於自命不凡的人,都會承認人類不可能不是自然的產物。但是,達爾文的理論總是在竭力表明人類與其它生物之間的區別僅僅是量的,而不是質的。達爾文討論人的起源的方式,和他討論青蛙的起源的方式,完全是一樣的,而且他認為不應該有什麽不一樣。這是完全錯誤的。僅僅從身體上說,人確實是進化的產物;但是,人有文化,而文化是與自然對立的。(出處:文化研究網;2005-10-17)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