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榮 張景煥 王曉玲·創造力遊樂場理論 1

創造力的領域特殊/一般性問題是創造力研究中最具爭議的焦點之一。Baer 和 Kaufman 基於大量實證研究, 提出創造力遊樂場理論。該理論以遊樂場做隱喻, 將創造力分為先決條件、一般主題層面、領域和微領域, 並將創造力的一般性成分和特殊性成分聯系起來, 說明這兩種成分在層級結構中是如何在不同程度上重疊的。這一理論是西方研究者提出來的, 中國研究者在創造教育實踐中也摸索出了類似的培養模式, 兩者互相印證, 說明該理論具有極強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1 前言

20 世紀 50 年代以後, 研究者們開始用心理測量方法大規模地測量人們的創造力, 其基本假設是創造力是一種跨領域的能力(Guilford, 1967; Torrance, 1974)。但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 一些學者開始懷疑跨領域創造力的存在(Csikszentmihalyi, 1988; Sternberg & Lubart, 1995)。Amabile (1996)把創造力描述為創造動機、領域相關技能以及創造技能三者的匯合 ; Csikszentmihalyi (1988)認為創造力是個體、專業和領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 Sternberg 和Lubart (1996)認為具體知識是構成創造力的六因素之一。這就在理論上提出了創造力領域特殊/一般性的問題, 並且成為創造力研究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 (Simonton, 2007, 2009a, 2009b; Sternberg, 2005; Feist, 2006; Kaufman & Baer, 2009b)。領域一般性理論認為, 存在一個可以應用到任何領域的一般性的創造力, 有了這種能力就可以在所從事的任何領域做出創造性成就; 領域特殊性理論則認為, 創造力存在於某一特定領域, 且很難遷移到其他領域。

從實證角度看, 有些實證研究支持創造力的領域一般性(Kaufman & Baer, 2002; Sternberg, 1985), 有些則支持領域特殊性(Baer, 1994)。Baer (1994)認為創造力不僅是領域特殊的還是任務特殊的。雖然支持不同的甚至是相反觀點的研究仍在繼續, 但有大量的證據支持創造力既有特殊性也有一般性, 並且隨社會情境變化及個體從兒童期發展到成年期, 領域特殊/一般性的程度也在變化(Plucker & Beghetto, 2004)。創造力的領域特殊性的發展模型 (Plucker & Beghetto, 2004; Plucker & Zabelina, 2009)以及創造力的遊樂場理論 (The Amusement Park Theoretical Model of Creativity, APT Model of Creativity) (Baer & Kaufman, 2005a; Kaufman & Baer, 2004b; Henshon, 2009; Kaufman & Baer, 2005; Kaufman, 2009)都體現了這種融合的觀點。本文將詳細介紹創造力遊樂場理論(APT)的提出背景、主要觀點, 然後分析其理論貢獻, 並指出該理論的不足之處與未來發展方向, 最後探討該理論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2 創造力遊樂場理論(APT)的產生背景

在 20 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裏, 創造力都被看作是領域一般性的。如應用最廣泛的創造力測驗——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Torrance, 1974)就假設發散思維能力是領域一般性的。Guiford (1967)有關發散思維的多維模型也是在一般性的假設下構建的。盡管隨著研究的深入, 有些研究者開始致力於特定領域的發散思維的測量(Lin, Hu, Adey, & Shen, 2003), 但這些嘗試還比較少見。受 Gardner (1983)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的影響, 領域特殊性觀點作為一種主要的理論立場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開始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有研究者(Gardner, 1988)明確提出應該像看待智力一樣看待創造力, 重視創造力領域特殊性的研究。APT 的主要提出者 Baer 和 Kaufman 在 20 世紀的 90 年代初就開始了創造力領域性的研究。在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上, BaerPlucker 曾就創造力的領域特殊/一般性問題進行過爭鳴(Baer, 1998; Plucker, 1998)

Baer (1993, 1998)認為, 高水平的創造性思維是在特定領域表現出來的, 在另一領域不一定能夠有同樣高的水平。Baer (1994, 1996)進行的兩個訓練研究也說明, 特定任務上的創造力技能的訓練只能增加被試在與訓練有直接聯系的任務上的創造性表現。Plucker (1998)則批評領域特殊性研究是對理論的選擇性解釋, 存在方法效應(a method effect)和循環論證。但隨著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開始認識到創造力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 進而出現了融合的觀點。Kaufman 和 Baer (2004b, 2005)開展了大量實證研究, 在整合這些實證研究的基礎上, 提出了創造力遊樂場理論。目前這一理論仍在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之中(Kaufman, Cole, & Baer, 2009; Kaufman, 2009; Kaufman & Baer, 2009a; Silvia, Kaufman, & Pretz, 2009)

(原題:創造力遊樂場理論及其實踐涵義*;原載:心理科學進展 2010, Vol. 18, No. 4, 679–684 ;作者單位:劉桂榮 & 張景煥,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濟南 250014;王曉玲 ,中國煙臺 SOS 兒童村, 煙臺 265500)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