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5)

藝術家要擁有自己觀看世界的“取景器”

孫嘉:是否有很多從事媒體藝術、生物藝術的藝術家會與科學家進行合作?在您看來,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合作通常是怎樣的?您也曾提到過,許多藝術家也會自己編程、做硬件。在您看來,這是否算作“跨界”?在媒體藝術等領域,是否諸如編程這樣的技能已成爲一種必需品?

張尕:我經常打這樣一個比喻,那就是當你使用一個135畫幅或120畫幅相機的時候,不管是數字的還是膠片的,你看世界的視角是已經被預先設定的,被相機的設計所固定,即一個是135的長方形,另一個是120的正方形。但世界既不是一個長方形也不是一個正方形。所以,如果麥克盧漢所謂“媒介就是信息”還有效的話,藝術家有必要首先創造自己的“相機”,擁有其自己觀看世界的取景器。也因此,對許多媒體藝術家來説,不依賴現成的技術,而去創造技術,critical technology,artistic technology,很自然地成爲藝術實踐的一個內在要素。談到跨學科合作。媒體藝術從本質上講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我們經常用項目(project)的説法來替代作品,就很能説明研究與合作是其有別於“藝術天才”式的個人化創作的特點。

孫嘉:今天,採取什麼樣的媒介來表達問題,往往與所表達的問題同樣重要。媒介似乎已超越了手段、工具層面,而成爲內容本身。媒體藝術、生物/生命藝術,以及其他與科技結合較爲緊密的藝術,如何能夠做到不是對技術的簡單套用,而是能夠顛覆既有的工具邏輯,表達深刻的問題?

張尕:就藝術是構建另一種真實這個藝術的基本邏輯來講,真正的創造就必然是建立在破除之上,那麼破除也一定是建立在認知之上的。我前面提到的自己造相機的比喻應該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藝術沒有必要跟在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後面

孫嘉:“元宇宙”是最近被廣泛討論的一個話題。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的許多舉措,更加觸動了人們對於元宇宙未來的想像。比如,美國流行歌手Travis Scott在遊戲《堡壘之夜》中舉辦虛擬演唱會、全球頂級AI學術會議ACAI在電子遊戲中舉行研討會等。能否談談您對“元宇宙”的看法,以及日後其可能在藝術領域的發展?

張尕:“元宇宙”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虛擬世界”的同義反復,我們其實早已身在其中,而且不可自拔。WIRED(聯線)在202111月的一篇《究竟什麼是元宇宙》(What Is the Metaverse,Exactly?)的文章里冩道:“這個元宇宙的想法也有很多營銷炒作。特別是Facebook,在蘋果限制廣告跟踪影響該公司底線後,處於一個特別脆弱的地方。Facebook對每個人都有一個數字衣櫥的未來願景與Facebook真正想通過銷售虛擬服裝賺錢這一事實是不可能分開的。”這恐怕就一語道破了Facebook(臉書)炒熱元宇宙的天機。Meta(Facebook控股公司)的股票最近揮發了1800億美元,也可以看出其脆弱。

就在今天,2月18日,“Vulcan Post”的一篇《爲什麼Facebook的元宇宙註定會成爲科技史上最大的失敗》提醒我們,扎克伯格的元宇宙狂想也許是新冠疫情所致。值得關注的倒是,藝術界對這些現像也無比熱衷,就如同之前到處都是AI展,接下來又有NFT藝術熱,現在是元宇宙。AI其實就是算法,NFT則是另一種數字交易的手段,和藝術沒有必然的關係。但也許藝術沒有必要跟在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後面。難道藝術的全部意義不就在於去創造每個人自己的獨特宇宙,並因此共同來創造多元的世界嗎?與其是一個大一統的元宇宙,不如是一個多元的小世界。(本文由筆談整理,經張尕審閱)。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